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第1课时学案新人教版(2).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第1课时学案新人教版(2).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第1课时学案新人教版(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第1课时学案新人教版(2)- 1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登幽州台歌和望岳.2.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 学会分析古诗内容及其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感悟诗中哲理.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陈子昂(约公元659700)初唐著名诗人,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 省_县)人.唐睿宗文明元年(684)进士,官至右拾遗,后世称为 . 杜甫(712-770),字 .因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称 ,世称杜少陵.官至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2. 字词积累怆然 ( ) 涕 ( ) 岱宗( ) 青未了( ) 荡胸 ( ) 决眦( ) 3.文学常识填空 陈子昂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 传世.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有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 .4.整体感知 登幽州台歌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 、 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 的心情. 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 的气势和 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 、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 的豪情壮志.二、合作研讨(1) “独怆然而涕下”写出了什么? “独”有什么作用?(2) 诗人“望”见了什么? 三、迁移拓展(1)赏析登幽州台歌中的第一句和第二句诗.(2)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四、学后反思 学案答案一、1、文学家 陈拾遗 子美 少陵野老 2、chung t di lio dng z 3、陈伯玉集 杜工部集 诗史 诗圣4、孤独遗世、独立苍茫 孤寂郁闷 高大巍峨 神奇秀丽 不怕困难 兼济天下二、(1)(神态描写)形象逼真地写出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 (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和悲愤.)(2)(诗人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泰山的巍峨高大、神奇秀丽,以山之雄伟衬托出诗人志向之远大,表达了一种高瞻远瞩的襟怀和不畏艰难的豪情.)三、(1)从时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为下文抒发悲怆的心情做铺垫.(2)第一句的望的角度是指远望泰山的风景,第二句的望是近看泰山.表达了诗人的强烈感受,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第三句是细观泰山,借此表达出心情的激荡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