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第二编专题3化学计算精讲练习.doc_第1页
中考化学复习第二编专题3化学计算精讲练习.doc_第2页
中考化学复习第二编专题3化学计算精讲练习.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中考化学复习第二编专题3化学计算精讲练习- 1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1)设:设未知数(不能带单位).(2)方:写化学方程式(一定要配平).(3)关:找关系量(已知物和未知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及其对应的实际质量).(4)列:列比例式(上比下等于上比下或左比右等于左比右对应成比例).(5)解、答:求解,简明写出答案.【注意事项】化学方程式一定要配平,注意格式;单位要统一.代入或求出的为对应物质的纯质量:若为体积,则用“质量密度_体积”来换算;若为不纯质量,则用“纯物质质量不纯物质质量_纯度”来换算.四、溶质的质量分数1.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_100%或溶质的质量分数_100%2.溶液的稀释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计算式:浓溶液质量_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_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用固体和水配制.(2)用浓溶液和水配制.【注意事项】溶液的浓度不同,密度不同,所以使用溶液密度数值时要与浓度对应.五、涉及化学方程式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混合计算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量必须是纯物质的质量(不纯时必须换算).溶液中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是溶质,用于计算的量是溶质的质量.1.某反应物溶液中溶质质量可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_溶质质量分数”表示.2.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的量是溶质的质量.3.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所有反应物质的质量之和(包括所有可溶固体质量溶液质量气体质量)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沉淀的质量.4.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100%,典题精讲)【例1】氨气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原料.氨气(NH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3B.3C.4D.5【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化合价的判断,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特点,利用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化合物中其他元素的化合价.题目给出氨气(NH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的信息,根据氢的化合价可推断出相对陌生的N元素的化合价.试题起点高,落点低.属于容易题,常考题.【答案】A【例2】(20_云南中考)用47.8 g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得到50.0 g碳酸钠溶液.请计算:(温馨提示:CO22NaOH=Na2CO3H2O)(1)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g.(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CO2的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Na2CO3的质量,最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求出Na2CO3的质量分数.【答案】解:(1)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50.0 g47.8 g2.2 g;(2)设反应后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_.CO22NaOH=Na2CO3H2O44 1062.2 g _5.3 g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100%10.6%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6%.【例3】(20_云南中考)为测定某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化学小组同学取10 g该硫酸溶液,向其中加入21.2 g BaCl2溶液,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称得滤液的质量为28.87 g.请计算:(1)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是g.(2)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重点考查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初中阶段对解题步骤和规范要求严格.第(1)小题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等于硫酸溶液的质量加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减去滤液的质量.本空较为容易,正确率较高.第(2)小题根据生成沉淀的质量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求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即可求出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本题较为常规,计算简单,属于中等偏难试题.【答案】解:(1)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0 g21.2 g28.87 g2.33 g;(2)设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H2SO4BaCl2=BaSO42HCl98 23310 g_ 2.33 g_9.8%答: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专题过关)一、选择题1.(20_昆明中考)纳米级材料二氧化钛(TiO2)能有效去除因装修带来的多种有害气体.TiO2中Ti的化合价为(A)A.4B.3C.2D.12.(20_昆明中考)非诺洛芬是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化学式为C15H14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非诺洛芬由3种元素组成B.一个非诺洛芬分子中有32个原子C.非诺洛芬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2D.非诺洛芬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1433.(20_云南中考)蔗糖是储藏在某些植物中的糖,它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它是食品中常用的甜味剂.下列有关蔗糖的说法正确的是(B)A.蔗糖属于无机化合物 B.一个蔗糖分子由45个原子构成C.蔗糖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蔗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14.4.6 g某化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A.该化合物中只含C、H两种元素B.该化合物中含C、H、O三种元素C.该化合物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31D.该化合物中C、H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41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_Y=2Z的叙述,错误的是(C)A.Z一定是化合物B.在反应中_、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C.若_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D.若a g _完全反应生成b g Z,则同时消耗(ba)g Y6.在化学反应AB=C2D中,7 g A和1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 g C,若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C)A.36 B.9 C.18 D.16二、填空与简答7.(20_昆明中考)将A、B、C三种物质各8 g混合,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混合物中有6 g A、13.5 g C和一定质量的D,B完全反应.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16229,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A2BC2D.三、分析与计算8.(20_郴州中考)20_年5月18日至22日,第五届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在郴州成功举行.这场亚洲最大的矿物宝石博览会以“神奇的矿晶,多彩的萤石”为主题,向世界充分展示了“矿晶之都,多彩郴州”的独特魅力.萤石的主要成分是CaF2,试计算:(1)CaF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8.(2)CaF2中钙元素和氟元素的质量比为2019.(3)CaF2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7%.(结果精确到0.1%)9.(20_云南中考)为测定某Cu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化学小组的同学取CuSO4溶液100 g,向其中滴加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共用去NaOH溶液80 g,过滤,得到滤液175.1 g.请计算:(1)该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2)该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温馨提示:CuSO42NaOH=Cu(OH)2Na2SO4)解:(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00 g80 g175.1 g4.9 g;(2)设CuSO4溶液中CuSO4的质量为_.CuSO42NaOH=Na2SO4Cu(OH)2160 98_ 4.9 g_8 g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100% 8%答: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10.(20_临沂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制取少量氯化铜溶液.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如下(BaSO4不溶于水).第一步:称得烧杯的质量是100 g.第二步:反应前称得烧杯、氯化钡溶液及硫酸铜溶液的总质量是346.6 g.第三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称得烧杯及滤液的总质量是300 g.请计算:(1)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是46.6g.(2)所得氯化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346.6 g300 g46.6 g;(2)设生成氯化铜的质量为_.CuSO4BaCl2=BaSO4CuCl2 233 135 46.6 g _27 g所得氯化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100%13.5%.答:所得氯化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3.5%.11.(20_达州中考)NaCl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与一定质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4.4 g CO2和100 g 21.1%的NaCl溶液,求:(1)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7.3g.(2)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_,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参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