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下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尚书召诰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的关系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2.“东周时期,周王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实际上,周王之所以能幸存到公元前256年,主要是因为他们(周王朝)提供了精神上的领导。周王朝还起到了高级祭司的作用。”依据作者的观点,周天子的名号能够存在到战国时期是因为a中国统一民族的逐渐形成b封建礼教力量的作用c诸侯国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d周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3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礼群生,告太平于天下,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古代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a.炫耀文治武功 b.报答天地之恩c.宣扬君权神授 d.祭祀天地神袛4.下列选项不属于历代帝王调整相权的目的的是a防范宰相擅权 b提高行政效率c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d加强君主对地方的控制5.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 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 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 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6.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皇帝寝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中国只是其征服地,像英国的香港。”此言论反映的实质是a元代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书省 b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机构形同虚设c元代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d元代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十分尖锐8.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方式历经“秦朝军功授爵制西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其对应的选拔依据正确的是a、军功-孝廉-门第-才 b、才-孝廉-门第-绩c、才-门第-绩-孝廉 d、孝廉-绩-才-门第9以下对“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认识,符合全球史观的是:a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b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d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10.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黄埔条约 b辛丑条约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11.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祖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熟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频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可能源于a.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b.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c.日本蓄谋已久变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d.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12.揭贴、口号等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揭贴、口号与事件搭配不符合史实的是a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甲午战争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辛亥革命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d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13.1937年7月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中共中央这一决定,主要是基于a.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b.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c.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d.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惨案14.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告别红军帽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同国民党妥协,保障抗战胜利c.促成统一战线,争取抗战胜利 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15.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16.阿q正传中写道:“(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a一部分地主和旧官僚开始投身革命b除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c革命从城市向农村扩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与封建势力的斗争并不彻底,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17.“径启者:兹附上广东银行大洋三百元支票一张,希如照收,即转湖南省党部毛泽东同志。此致中央执行委员会汪精卫。”与这一文件相符合的史实是a.共产党开展工农武装割据b.国民政府已经完成统一c.国共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d.国共合作开展抗日战争18.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19.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前,都市中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c、看到国民党主力已被消灭 d、对政治局势判断错误201945年10月,在回答英国记者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下列制度设计中,集中体现毛泽东的论述的是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 一国两制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1.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委员名单由毛泽东提出,构成比例为:民主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以上材料说明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22.二十世纪末,我国第一次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外电评沦:“这是中国第三代党中央核心人物关于未来治国方略和政治走向上的一个公开宣示。”将这一治国方略写入宪法的会议是a一届全国人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d中共十六大23.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主要反映了a.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 b.有法不依现象严重c.亟待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d.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24.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代表西方社会发表了香港已死的预言文章。12年后,财富的姊妹杂志时代以25页的专辑否定了财富的预言。这从根本上说明a.西方社会反对“一国两制” b.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c.“一国两制”适合香港发展 d.西方对华态度发生根本变化25.1963年,周恩来总理将新中国对台湾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这一主张一纲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台湾所有军政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待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双方互约不派遣特务,不做破坏团结之举。a通过停止炮击金门得到了实现 b放弃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c明确了“一个中国”的基本立场 d直接促使“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0分)26( 14分)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3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神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3分)(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5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3分)27(18分) 材料一 民初的国歌歌词:“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材料二 “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 芮恩斯一个美国外交官在中国1913-1919 材料三 今本危急存亡之秋,又有“五四”运动及各省响应。平民之思潮,乃吾人所以立国。今日群众,本渐有平民思想之觉悟,正可因势利导。恽代英日记(1919年7月5日) 材料四 我们是一个很大的国家,我们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我们又有国际的援助。在这里,亡国论者与悲观主义者喃喃发出其“抗战必亡”、“再战必亡”的胡说。我们相反,我们要根据十五个月经验中已经证明了的东西,向全党全国明确地指出我们国家与我们战争的长处与短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克服自己的短处与不利条件,为争取最后胜利而斗争。 毛泽东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1938年10月)请回答:(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指的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指的是什么?(2分)(3)材料三表明,五四运动从学生运动向平民运动转化是历史发展的方向。据所学知识分析“平民思想”产生的背景,并说说你对“因势利导”的理解。(4分)(4)材料四中“十五个月经验”最主要的经验是什么?毛泽东所讲的“最后胜利”有何深远影响?(5分)(5)上述四则材料揭示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2分)28.(18分)材料一 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二民国(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材料三 中共八大提出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国家的法制。刘少奇在政治报告中指出:“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董必武在大会发言中强调,当前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环节就是要“依法办事”。为此,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他在列举我国法制不完备的现象之后,提出要逐步完备我国的法制要加速执行律师制度和公证制度。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回答:(1)根据材料一简述梁启超的法治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7分)(2)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五权宪法”的思想特点。(3分)(3)结合中共八大以来不同时期的史实,判断并说明中共八大的法制思想是否得到贯彻落实。(8分)2014下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10 bacda dcabb 1120 cacca dcdad2125 bcdcc二、非选择题26(14分)(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3分)(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3分)(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3分)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