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品味语言 体悟情感 浅谈朗诵在小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是儿童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础工程,也是儿童语文素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选择儿童文学作品开展朗诵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陶冶性情,开阔胸怀。 关键词儿歌 儿童诗 儿童散文 朗诵教学 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把朗诵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情感心理学表明,凡是作品必定有感情,有感情的作品才有生命力,通过运用声音、感情、形态三个要素,让学生体会作品的情感,体现出语文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从而使学生在欣赏中受到教育、获得体验,在愉悦的情绪支配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实践也表明对儿童的教学如果仅使用灌输的手段,学生由于受感性认识的限制得到的体验也只能是朦胧的,因此哪怕老师讲得再多,学生也是似懂非懂,于是老师也只好感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加强朗诵的办法来有效解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朗诵儿歌、儿童诗、儿童散文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对语言文字细致品味的能力,陶冶性情,开阔胸怀。 一、儿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朗诵儿歌是发展儿童语言、陶冶情感、培养活泼开朗性格、开发智力不可缺少的方式。儿歌中浅显易懂的情理及明快的节奏感、韵律美和妙趣横生的形象语言都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儿歌的社会功能作用于儿童主要靠听觉,因此儿歌属于听赏文学,儿歌朗诵教学适用对象为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校园的低年级(一至二年级)学生。1、分析儿歌的主题,掌握儿歌的节奏、韵律和发音 从美学的角度来说,人的发音除了有轻重、强弱等一般要求外,更重要的是悦耳,像美妙的乐音一样,令人激动、回味,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因此,教师在教授儿歌之前,除了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反复揣摩、练习儿歌、理解主题外,还要掌握好儿歌的节奏、韵律、音调,这样才能用音乐一样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兴趣。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儿歌的教授对象年龄较小,他们正处于学习语言的最佳阶段。教师在教授时一定要注意字音,特别要注意区别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以免让儿童模仿错误读音。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儿歌的主题 小学生的注意力是很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发生转移的,因此如何吸引学生,让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学习应激性就成了教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的而设的,而教学目的又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通过分析儿歌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爱玩的天性是导致注意力发生转移的根本原因,而儿歌的很多内容又都是童真、童趣的体现,因此我们在儿歌的教授过程中完全可以将两者有机结合,即通过游戏、故事、图画、活动的方式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边玩边学。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有不少儿歌的内容是描述儿童游戏活动的。如在教授儿歌找祖国时,我们就可以用游戏的形式将儿歌融入其中。我们可以按照儿歌描述的内容,先组织儿童玩耍,在游戏中一边动作一边观察,再拿出一个地球仪,请小朋友相互拨地球仪一起做找祖国的游戏,看谁能最快地找到中国。小朋友你拨一下,我拨一下,地球仪跟着旋转,就很自然地引出了儿歌:地球仪圆又圆/拨一拨,转一转/瞪着眼睛仔细找/我的祖国在哪里/哈哈,找到了,找到了/我的祖国真美丽。3、及时组织学生复习儿歌 儿童对复习儿歌往往兴趣不浓,尽靠教师一句句的教诵是不够的。要使儿童记住学过的儿歌,必须尽量保持儿童学习儿歌的兴趣,加强复习。例如教师在复习朗诵时,可以故意将语句说颠倒,或漏掉几个字,让儿童认真听,积极思考,像小老师一样,及时纠正错误;也可以为儿童戴上头饰,穿上简单的行头,这样不仅增强了儿童对儿歌的记忆,又锻炼了儿童的模仿表演能力。 总之,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学生感悟童真、童趣,领会世间的美好,这对促进儿童心智的成长,培养健康的人格有很大的益处。 二、儿童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儿童诗的文学色彩浓厚、欣赏性较强,需要儿童通过认真思考来理解内容和意境,所以儿童诗的朗诵教学对象主要以小学中年级(三至四年级)学生为主,儿童诗朗诵教学的开展可以使儿童初步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丰富儿童的词汇量,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想象力,增强记忆力,并能逐步培养儿童对文学作品的兴趣。1、精心选择合适的儿童诗 诗歌的选材除了要考虑是否适于儿童的理解水平、是否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思想道德、能否丰富儿童的知识以外,还要注意作品的语句要优美、构思要巧妙、形象要鲜明,儿童诗的语言既要口语化,又要规范化(以报刊杂志发表的优秀诗篇为主,自己编写的诗歌为辅)。另外,无论是作品的内容还是作品的语言,都应略高于儿童现有的水平。当所选作品不符合教学要求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水平适当地修改,但要尽量保持原作的艺术风格。2、分析作品,反复阅读,掌握朗读技巧 首先要着眼于分析儿童诗歌的主题思想,确定表达的方式。教师只有掌握了作品的主旨,才能准确理解作品的内容,从感情上产生共鸣。其次,要分析作品的结构,可以通过为作品分段分层,找出重点句及每句中的重音和停顿,以便在朗诵过程中,通过语速和语调的变化来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如蒋应武的小熊过桥:小竹桥/摇摇摇,有只小熊/来过桥。走不稳/站不牢,走到桥上/心乱跳。(第一段:介绍小熊过竹桥时的胆怯心理,语气由平静转为紧张。)头上乌鸦/哇哇叫,桥下流水/哗哗笑,“妈妈/妈妈/你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第二段:描写小熊过桥遇到困难时的无助表现,语气焦急中透着无奈。)河里鲤鱼/跳出水,对着小熊/大声叫:“小熊/小熊/不要怕,眼睛向着/前面瞧!”(第三段:描写鲤鱼对小熊的鼓励和帮助,语气应变得平和,有信心。)一二三/向前跑,小熊过桥/回头笑,鲤鱼乐得/尾巴摇。 (第四段:描写小熊克服恐惧通过小桥的表现,语气中应带着胜利自豪的喜悦。) 这首儿童诗主要通过讲述小熊过桥的故事,培养儿童勇敢和关心帮助同伴的良好品质。根据对作品思想主题、感情的处理及段落层次的分析,可以发现全诗有两个高潮:一是“妈妈/妈妈/你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它说明小熊遇到险情束手无策,只有向妈妈求援。另一个高潮是诗的最后两句,“小熊过桥/回头笑,鲤鱼乐得/尾巴摇。”写出了小熊过桥后的喜悦及小鱼的快乐。第一个高潮为第二个高潮作铺垫,反衬出小熊战胜困难后的愉快心情,这两处是诗的重点,所以在进行朗诵教学时,应该围绕这两处着重练习,注意重点句和重音的朗读。3、讲解作品和示范朗诵相结合 为了让儿童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讲解,如难懂的词句,生疏的知识等,可以边朗诵边讲解,用问答的形式启发儿童自己去思考和理解。教师也可以结合插图或其他具体形象帮助儿童理解内容。 示范朗诵是帮助儿童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学习朗诵技巧的重要环节。首先,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儿童提供正确的语言榜样;其次,要自然生动地表达感情,用有声语言塑造艺术形象,朗诵的语调要有变化,表达诗的情感脉络和人物形象要突出,人物的对话要有个性特点,根据文章的特点用不同的语调、语音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体验。 4、组织儿童练习朗诵 教师大声朗诵,全体儿童轻声跟着朗诵,两遍后,教师可以小声朗诵,让全体儿童高声朗诵。遇到内容较长,或较难的诗歌,可以分句或分段教授,在跟诵过程中,教师如发现某些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应该及时纠正,并反复示范、练习。练习的方式应多样化,避免单一枯燥,可以将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分角色练习、个别练习交替进行,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诗歌表演,使儿童更好地理解作品,提高朗诵质量。 品味诗人所寄寓的情思,是诗歌欣赏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让学生思想感情得到升华的一个基本手段,通过朗诵的手法让学生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欣赏,从而获得娱悦与教益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三、儿童散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儿童散文,既有诗一般的灵魂,又有画一般的绚丽。语言凝炼、生动、优美,字里行间,跳动着真善美的童心。虽然它的篇幅不长,却富有哲理,讲究优美的意境,因此儿童散文的朗诵教学适合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五至六年级)中开展。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增加了词汇,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陶冶了性情,又提高他们的了感受和欣赏美的水平。1、充分理解散文的思想,把握朗诵技巧 教师本身要对所选散文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把作品内在的感情通过朗诵表现出来。一篇优美的散文往往能画出许多幅不同的图画,散文的意境也往往是言已尽而意无穷。因此理解散文的意境是进行朗诵的首要条件,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掌握好声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字词的发音以及感情色彩的表现。如落叶: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下面,把它当作小屋。树叶落到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树叶落到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 这篇简短的散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述了一个可爱的童话世界,因此了解了作品的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用轻柔、欢快的语言表现出可爱的意境,将学生带进童话般的世界激发学生想学的兴趣。2、设计合理的导入方式,进行示范朗诵 儿童散文的朗诵教学的导入方式有多种多样,但任何一种成功的导入方式,都应该是简洁、生动、准确的,并且可以收到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活动兴趣、帮助儿童明确活动目的的效果,具体而言就是必须认真考虑导入方式的设计、语言的使用及情感的传递等方面是否具有趣味性和艺术性,所要学习的作品的情感基调是否相一致等因素。 “美文”需要用“美语”来传达,才能让听者充分感受到它的美。作品能否引起儿童学习朗诵兴趣,教师的示范朗诵很重要。教师首先要切准作品的情感基调,为教学中情感的准确投入作好准备。这种情感应该是真实的,充分的,是教师本人在充分理解作品基础上的一种自然流露,而不是矫揉造作或随意曲解。例如,夏天:树叶打着卷儿,小花低着头/风来了,云来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了/哗!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起来/柳叶、小花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抒发了在炎热的夏天里生物对风、雨的渴望,作品生动活泼,充满盎然的儿童情趣。所以教师在示范朗诵时,应用明快开朗的语气来读,感染学生。3、解释散文的内容,组织范读欣赏 用谈话的方式向儿童解释所选散文的大概内容,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学得比较快。在儿童散文的朗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一边重复着文中的句子,一边解释,加深儿童对散文的印象。在解释的过程中让儿童也随着教师一句一句地朗诵,在老师的引导、启发和解释下,儿童对要学的散文就有了大概的掌握。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在儿童不理解散文的时候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教诵,那样会使儿童感到枯燥发味,扼杀他们的积极性。 当儿童基本能背诵散文时,还要让儿童再次欣赏教师朗诵。这时可以让儿童小声地随着教师朗诵,模仿教师朗诵的速度、声音、呼吸的韵律以及感情的表现。在模仿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对儿童进行指导和纠正。以教露珠为例: 夏日的清晨,路边的小草上,长着一颗颗晶莹的珍珠。摘下一篇青草叶,一颗珍珠落下来,我用手心接住它,是不是小草害怕夜晚的黑暗,流下了眼泪?是不是夏天的闷热,使小草出了汗?可小草既没有悲伤,也没有不舒服。 太阳公公出来了,小小珍珠不见了,是害怕金色的光芒?还是和太阳公公捉迷藏?为什么躲得无影又无踪?妈妈,请您帮我解开这个谜。 在朗诵“咦!怎么是一滴小水珠?”时,一定要指导儿童表现出好奇的语气和神情,把眼睛瞪得大大的,好象真的看着手中的小水珠,声音要夸张,接下来朗诵“是不是小草害怕夜晚的黑暗,流下了眼泪?是不是夏天的闷热,使小草出了汗?”这两句时可以指导学生做出思考、猜测、歪着脑袋皱眉头的表情。声音要放慢、放轻,好象在问自己,又象在问小水珠,表现出儿童渴望得到知识的心情。 要注意的是,教儿童朗诵散文,不能一气呵成,一篇散文可以分几部分教,应该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来引导儿童来理解,要让孩子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背诵,切忌把朗诵散文成为儿童的负担而机械地进行,那样,即使会读了会背了也不能真正体会到散文美的意境。 总之,朗诵是一个既老又新的课题。说它“老”,可以追溯到古代“唱读”和“吟诗”,说它“新”,指的是发展到今天,往往借助于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在语文积累、体验、感悟、厚积薄发等方面,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我们充分运用朗诵这一传统教学手段,并不断融入新的理念和方法,让它在开启儿童心智方面发挥更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碳减排政策公平性-洞察及研究
- 智能合约经济模型-第1篇-洞察及研究
- 智能支付系统整合-第1篇-洞察及研究
- 灾害风险评估-第2篇-洞察及研究
- 电场驱动磁性-洞察及研究
- 环保主题广告传播-洞察及研究
- 抗氧化药物筛选-第1篇-洞察及研究
- 跨界整合策略-洞察及研究
- 非金属矿材料的吸附性能研究-洞察及研究
- 耐受性测试-洞察及研究
- 建筑施工现场签证单(模板)
- GBZ(卫生) 49-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
- GB/T 9729-2007化学试剂氯化物测定通用方法
- GB/T 7588.2-2020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2部分:电梯部件的设计原则、计算和检验
- GB/T 13560-2017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
- 三视图及尺寸标注课件
- 混凝土配合比验证检验委托书模板
- 住房公积金投诉申请书
- 众辰变频器说明书3400
- 小学教师量化考核表
-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