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九年级语文上册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鲁教版- 1 -教学目标:一、反复诵读,体会本文的“文”、“气”.二、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三、引导学生领会文章巧妙的“自我推荐”艺术.四、引导学生领悟“文者气之所形”、“气可以养而致”的道理.教学重点: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2、领会文章巧妙的“自我推荐”艺术.教学难点:文气的形成与内在修养和外在游历的关系.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理解第一段中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翻译1、2、3自然段.初步领会文章巧妙的“自我推荐”艺术.领悟“外在游历”对“养气为文”的作用.一、导入:你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吗?那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赏识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十九岁时和哥哥苏轼同中举人,想进一步发展,就给当时的枢密使韩太尉写了一封自荐信,在信中表现自己的思想、才华,表达自己的崇敬、谦恭之情,赢得了枢密使韩太尉的好感与赏识,下面我们来读读这封“自荐信”.二、板书、解题上:呈上枢密:宋朝掌管军事的高官.太尉:秦国时掌管军事的高官叫“太尉”.两个称呼其实是两者兼顾,说的是同一官职.这个人的名字叫韩琦.(一个人给予两个称呼,表达对看信人的崇敬赞美之情)书:即“干谒”书,即自荐信.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颂读课文,划出难读之字音、难解之词,感知文章内容.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标注难读之字音.学生熟悉文章内容.四、讨论研习,体会领悟.1、从整篇文章来看,少年苏辙以什么打动身居要职、诗文并擅的韩琦?高雅拔萃的思想见解1、2段不同凡响的文笔才华得体自然的崇敬之情(3、4段)诚恳谦恭的求教之语(5段)2、少年苏辙首先考虑在信中以什么打动韩琦呢?独特的文学主张:文者气之所形,气可以养而致3、请学生口译第一段,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翻译难译之句:实词:执事:供使令的人.不直接称呼对方,而指对方左右管事的人,表示恭敬.好:喜欢 气:胸襟气度、见识情趣、学问阅历等. 称:相称 周:普遍 充:充满 中:心中 溢:水满出来的样子,溢满. 貌:外形 动:流动见:同“现”,体现.虚词:至:非常,副词;放在形容词之前,至今仍用至高无上、至尊乎:相当于“于”,介词,往往和后面的成分构成补语,文中均是介词结构后置句.难句: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4、苏辙发表的观点是什么?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论证?5、在“养气为文”的两个要点中苏辙着重阐述哪一点?为什么着重阐述?着重阐述“外在游历”对“养气为文”的作用,因为这样才能渐渐触及求见才略冠天下的韩琦的话题.6、少年苏辙怎样论述如何实践自己的文学主张呢?要加强自我阅历7、通过什么方法来加强?8、请学生口译第2自然段,梳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翻译难译之句.实词:生出生 有通“又”,表示余数. 其指代自己,翻译为“我”. 与游结交,往来. 邻里乡党】古时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 决然 坚决地样子 舍舍弃 去离开家乡 难译之句: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9、小结:这两个段落,开篇阐述自己思考而得的“文者气之所形”、“气可以养而致”观点,并以孟子和司马迁为例论证.为下文介绍自己阅历养气的情况作铺垫,也为提出求见太尉以助其养气作文且学为政的愿望打基础,显得不落俗套.其“养气为文”的文学见解,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价值.板书设计:文者气之所形 内在修养:孟子,文章有宽厚宏博之气 不出类拔萃 (道理论证) 同的思想见解 气可以养而致 凡(观点) 外在游历:司马迁,文章有疏荡之气 响(事例论证) 文去乡远游:拓心胸气 笔加强自我阅历 游山揽胜:开阔视野 才见欧阳公:知天下文 华第二课时理解四、五段中的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翻译4、5自然段.继续领会文章巧妙的“自我推荐”艺术.领会本文的“文”“气”.10、少年苏辙怎样表达自己对韩太尉的敬仰之情呢?天下之所恃以无忧 才略冠天下 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高山仰止 自然得体的崇敬之情 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尽天下之大观 欲见太尉11、请学生口译4、5段,梳理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翻译难译之句.想见想象 慨然感慨万端地 宏辩雄辩秀伟清秀俊伟 游交往虚词:且:而且,连词而:表示顺承,连接前后两句话,可不译.难译之句: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12、少年苏辙在信中最后用什么打动韩琦呢?益治其文诚恳真挚的求教之语 且学为政可教而辱教五、思考探究,整体理解1、全文以什么为线索?为什么?全文以“气”为线索而展开.首段论述文与气的关系,说明养气为文的重要.其次论述增广阅历对养的作用.最后点出求见太尉的原因,是为了扩大交游,丰富阅历以养气.2、那么,文章的整体思路是怎样的呢?文章这样写能打动韩琦吗? 作者先阐述自己的文学见解,鲜明地提出“养气为文”的观点.第二段联系个人实际,叙述实践自己文学主张的情况,表明增广阅历可养气的本意.说明自己求见之由是见识豪杰以养气益文.先顿挫一笔,仍说为学之道,说“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表面上不提求谒,实际上暗示韩琦就意味着“博大”.接着用“于山”、“于水”、“于人”之“已见”衬托“犹以为未见太尉”,至此,在前文充分蓄势的基础之上,把太尉摆在了名山大川、文坛盟主之上,真是把敬仰之情说到极致,把诚恳之态写到极致了.话说到这份上,韩琦又怎能不为之心折?另外,“于山”、“于水”、“于人”这一组排比句,写得意气饱满,然至“犹以为未见太尉也”,又猛然一刹笔,趁势把想见韩琦的原委和目的和盘托出,“总是笔势疏宕之极”.(金圣叹)3、怎样理解“文”与“气”?苏辙的文气论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有一定地位.虽然“气”看似一种无影无形、玄妙非常的东西,但在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批评中,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所说的“气”,大略是指人的胸襟气度、识见情趣、学问阅历等.作者认为“文”不过是“气”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刻意学习写作技法,决然写不出好文章来为文之前必先养气,然而“气可以养而致”,决不是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这些观点阐明了文章风格与人的气质修养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后天实践的重要性,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4、请同学们尝试概括文章的主题.本文通过提出与论证“文者气之所形”、“气可以养而致”的观点,以及介绍自己阅历养气的情况,提出了求见太尉以助其养气作文且学为政的愿望,表达了作者仰慕贤者、渴求一见的心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加密算法安全性评估与风险控制报告
- 2025年环保型建筑防水材料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策略报告
- 湖北省黄冈市2025年高三年级9月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9月(总第三次)模块诊断数学试题
- 中级主管护师基础知识(A型题)模拟试卷3(共250题)
- 幸福就是这么简单课件
- 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非遗传承的实现路径
- 输电电缆故障课件
- 输液药物配合禁忌课件
- 个人住宅抵押权抵押登记撤销与担保责任合同
- 车险诉讼案件培训课件
- 医院后勤技术人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产品开发版本管理办法
- 班干部聘任仪式
- 第2章-静电场和恒定电场
- 激光武器物理课件
- 气瓶泄漏应急演练范文大全
-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时练习及答案(附目录P102)
- DBJT15-110-2015 广东省建筑防火及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 2025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考试测试卷及答案(共三套)
- 墙体加固喷射混凝土浇筑交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