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生活中的水一学案浙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生活中的水一学案浙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生活中的水一学案浙教版.doc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八年级科学上册生活中的水一学案浙教版- 1 -学习目标 1.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了解水体的分布,了解水的循环. 2.了解水的组成和一些重要性质. 3.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会进行有关密度的计算,学会对物质密度的测定. 4.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会进行有关固体压强的计算,了解水和液体压强的特点. 5.理解浮力的概念、公式和单位,会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对浮力进行计算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沉条件的应用. 6.能用密度、压强、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学习设计 知识要点 一、水的分布和循环 1.水的分类.(1)根据水的状态分(2)根据水中含盐量的多少分 (3)根据水在地球上的积聚情况分对人类最重要、关系最密切的是陆地淡水.2.水的重要性.(1)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 (2)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水的循环. (1)地球上的水循环: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之间的互相转换;(2)最重要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循环、.二、水的组成 1.水电解能产生 氢气 和 氧气 ,说明水是由 氢 和 氧 组成的. 2.水的重要性质. 纯净水是一种 没有 颜色 没有 气味 没有 味道的 液体 ;标准状况下沸点为 100 ,凝固点为 0 ;水有一种异常现象,即 4 时密度最大. 三、水的密度 l.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特性 .密度用 单位体积 某种物质的 质量 来表示,公式为 = ,单位有 千克米3 和 克厘米3 等. 2.密度的应用. 利用密度知识可以:(1)求物质的质量;(2)求物质的体积;(3)鉴别物质;(4)判断物体是否空心. 3.学会有关密度问题的计算. 4.学会测物质的密度. (1)测物质密度的原理是 = ; (2)测量方法: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 四、水的压强 1.压力. (1)压力是物体之间由于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2)压力的特点: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作用点:在被压物体上; 大小:可能与重力无关. 2.压强. (1)压强是衡量压力作用效果的科学量,大小与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2)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称压强,公式为 p= ,单位为牛米2,该单位的专门名称为 帕斯卡 . 3.有关压强的计算. (1)分析压力和受力面积分别是哪个、多大? (2)注意单位的统一.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5.液体(水)的压强. (1)液体对支撑它的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大小与液体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液体内部的压强可用压强计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计算公式为p液gh. 五、水的浮力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向上的作用力浮力的作用. 2.浮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F浮液gV排液G排液 (1)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出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无直接关系; (2)计算浮力时液的单位是 千克米3 ,V排液的单位是 米3 ; (3)浮力的计算公式也适用于气体. 3.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对浸没在水中的物体: (1)当F浮G物时,物体上浮,最后漂浮,此时F浮G物,V排液V物; (2)当F浮G物时,物体悬浮,V排液=V物; (3)当F浮物; (2)悬浮时液物; (3)下沉时液水,所以V排V排,铁块投入水中后水面将下降.方法二:将烧杯和铁块看做一个整体,因为原先两者一起漂浮在水面上,故有F浮G总.铁块投入水后,G总不变,由于铁块受到杯底对它向上的支持力N,所以整体受到的浮力减为F浮G总N,即知F浮F浮,即水V排gV排,水面将下降.方法三:如图142所示,设想将铁块从杯中取出,用细线挂在杯底,使其不与杯底接触,此时杯和铁块受到总浮力与排开水的总体积与原先一样,都是F浮G杯+G铁,V排F浮水g.再设想将细线剪断,铁块将沉入杯底,而杯子因失去向下的拉力将向上浮起一些,这将使杯子排开水的体积减小,于是水面将下降. 答 略 说明 方法一为常规解法,方法二则采用了整体分析法,方法三采用了等效变换的分析方法.后面两种解法比较巧妙.其中方法二更具一般性,可方便地用来解决类似的有关浮力问题.因此,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思考:假若把杯内的铁块依次换成木块、水、盐水、酒精,再将它们投入(或舀入)水中,水面高度又将如何变化? 课内练习 1.关于陆地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陆地水都是淡水 B.陆地水中最多的是湖泊水 C. 由于水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才能得到不断补充 D.陆地水主要指河水、湖泊水、地下水和水蒸气 2.下列关于水的重要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 ( D ) A.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无色液体 D.纯净水是没有味道的 C.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D.由于物体的热胀热缩,0的水密度比4的水密度要大 3.水的密度为1.0_103千克米3,它表示 ( B ) A.1米3水的密度是1.0_103千克米3 B.1米3水的质量为1.0_103千克 C. 1千克的水的体积是1米3 D.1米3水的质量是1千克 4.一小孩在结冰的河面上玩耍,突然发现脚下的冰即将破裂,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 C ) A.站着不动 B.赶快向上跳起 C. 轻轻地伏在冰面上并向岸边挪动 D.立即改成单足独立 5.一只实心铁球放到某一液体中,则铁球 ( D ) A.一定下沉 B.一定上浮 C. 一定悬浮 D.无法确定 6.下列测量工具中,刻度线分布不均匀,而且刻度由上到下逐渐变大的是 ( A ) A.密度计 B.弹簧秤 C. 温度计 D.量筒 课时小结 重点:1.水的循环及重要性. 2.密度、压力、压强、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 3.密度的测量. 4.密度、压强、浮力的有关计算. 5.密度、压强、浮力知识的应用. 难点:1.密度、压强、浮力的理解和计算. 2.用密度、压强、浮力解决实际问题.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是 ( B ) A.工业废弃物的任意排放 B.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C. 农药和化肥的广泛使用 D.生活垃圾和污水的任意倾倒 2.如图143所示,甲、乙、丙、丁4只相同的杯子,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水、盐水、酒精和水银,盛用水和水银的杯子应是(水银盐水水酒精) ( A ) A.丙、甲 B.甲、乙 C. 乙、甲 D.丙、丁 3.一个只能装500克水的玻璃瓶,装满水后质量为750克,改装密度为0.8_103千克米3的液体,则装满液体后质量为 ( A ) A. 650克 B.750克 C.850克 D.875克 4.如图144所示,在玻璃管的下端有橡皮膜,管里装着水,这橡皮膜向下凸了.现把玻璃管放入盛有同种水的玻璃杯中,那么当玻璃管外的水面高于管内水面时,橡皮膜 ( A ) A.向上凹 B.向下凹 C. 变平 D.无法确定 5.增大压强最好的办法是 ( C ) A.增大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B.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C. 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D.减小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6.把一块木块放入盛满酒精的容器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80克.若把该木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则溢出水的质量是(已知木0.7_103千克米3,酒精=0.8_103千克米3) ( A ) A.80克 B.90克 C.45克 D.40克 7.图145中,溢水杯A内水面恰好与口相平,B是小桶,弹簧秤四次测得数据由左向右分别为F1、F2、F3、F4,以上可计算出另两个数据. (1)F浮F1F2 ; (2)G排水F3F4 ; (3)比较(1)和(2),可得上述两个数据之间的关系是 相等 的.此实验所得结论的文字表达为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 深化提高8.我国约有4亿多人需配戴近视或远视眼镜,组成眼镜主要材料的部分技术指标如下表:材料技术指标树脂镜片玻璃镜片铜合金钛合金透光量92 91密度(kgm3)1.31032.51038.01034.5103性 能较耐磨损耐磨损较耐磨损耐腐蚀 (1)求一块体积为4_10-6米3的玻璃镜片的质量; 解 (1)m玻玻V玻=2.5_103千克米3_4_10-6米3=0.01千克 (2)V=2.5_10-6米3 m钛钛V4.5_103千克米3_2.5_10-6米3=1.125_10-2千克 9.某人体重600牛,站在一块木板上,木板平放在沙地上,设木板重200牛,木板底面积为0.5米2,每只鞋底面积为200厘米2. 求:(1)人对木板的压强; (2)木板对沙地的压强.解 (1)p1=15000帕(2)p2=1600帕 10.水面下10米深处有一个重4500牛、体积500分米3的水雷,它受到的浮力为多大?当它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