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八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1 -【教学目标】1.应理解作者阐述的观点,学习赏析文章的方法,提高审美趣味.2.应能结合课文观点,联系实际阅读,品评作品,鉴赏文章.【教学重点】1.文章最主要的观点是什么?还有哪些具体的观点?2.文章的表达还有何特色?【教学难点】1文章最为鲜明的写作特色是什么?2透过本文,理解余先生的文学观点和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测试1.检查生字词语掌握情况.重点字词:感性 新颖 葳蕤 平庸 警策 冉冉 奇笔 俯瞰 逊色 空前感性淡薄 气竭力衰 感性恣纵 应该富有感性 敏锐的感官经验 写景的上策是叙事,再静的景也要把它写动 描写感性的后果(效果) 奇笔 色调领域更宽 夺目的色感与光感2.请学生交流预习体会,并谈谈自己对余先生的了解.3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二)导入示例本文可以这么导入: 游记是余光中散文书写中的一项重要成绩,从左手的缪思到日不落家,计有四十六篇之多.除了游记体之外,并有中国传统游记的论述四篇,显见余光中对游记的偏爱.论述与创作并驾齐驱,可见他试图透过知性的论述去思考游记的本质,而尝试在这两者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之下建构他游记的书写风格.那么余光中对中国山水游记有哪些论述和思考呢?一起来学习第八课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三)学习课文1.理清作者思路.播放朗读录音,请学生找出本文的主要的观点.教学参考:本文总的观点和最主要的观点就是文章第一段说的,游记“应该富有感性”;“所谓感性,就是敏锐的感官经验”,“是指它在写景叙事上强调感官经验,务求读者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如历其事”. 2.课堂研讨:文章除了主要的观点外,还有哪些具体的观点? 教学参考:最主要观点即总观点:富有感性.在这“应该富有感性”的总观点下,文章交错提出了五个具体观点:调动多种感官;写动态的景;写感性的效果;丰富宽广精细绚丽的色彩感;奇笔妙句使叙事的感性更为鲜明.(这第5点可不要求学生答到,总观点和前四点都能说到最好,但总观点至少要能说到.表述时用文中语句说出大意即可.)3.学习课文第一个观点,提问:本部分余先生是如何阐述这个重要观点的?依据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调动多种感官,或叫五官开放.这是承接总观点中提到的“感官经验”而首先提出的,说“视觉经验之外还要表现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文章后面接着举出王质东林荷花溪谷游记的例子,评点道:“这真是了不起的写景,视觉、嗅觉、听觉,不但交织,而且生动.”并且是嗅觉经验“视觉化,触觉化了”.又举麻革游龙山记一段文字,评点说“真是视听并茂”.4. 学习课文第二个观点,提问:本部分余先生是如何阐述这个重要观点的?依据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学生讨论后,明确:有动感,写动态的景.这是在强调感性时说得最多的.首先是文中的大部分例子,如王质、麻革、徐霞客、姚鼐、钱邦芑等人游记中的七、八个引例都与这动感有关,并且大部分以动感的强弱程度评价其高下.其次,关于动感,文章主要在说“写景的上策是叙事,再静的景也要把它写动,山水才有生命.”更具体说是“多用动词,和电影一样.”(注意,文中几次用电影加以形象的说明).也就是写出一个过程,有了过程,就有了动感,景就活起来,给人的感官刺激就越强,越有鲜明深刻的印象.文中举到了三种例子.一种是动静皆可的,如“如珠走镜”,既可写成星映水面的静景,又可写成“如珠走镜”且“不可收拾”的动景;而动景就给人鲜明、强烈得多的“光感”印象,而且连星星的闪闪烁烁和水面起伏不定一并带出了.另一种是本来只是静景,如深夜里山的黑影,按理是典型的“再静不过的景”,但文中所举“森森欲下搏人”例,变成了动态的景;如此,夜越深黑影越高大恐怖(山越高且近),好像要倒下来的感觉就非常突出了.再一种是本来就有过程也用了动词的动景,但若过程更为具体,变化更为明显,也就是文中说的“更有动感,更像电影”,其效果自然更为传神;文中所举“迟速若与客俱”胜过“山月随人归”就属此例.5.如何理解余先生阐述的第三个重要观点?教学参考:写感性的效果(文中先用“后果”,后用“效果”,前者多用在消极方面,后者多用在积极方面,而且后者意为某种因素产生的结果,似更合文中意思),写人对景的反应,也属间接描写和衬托(此处属反衬)手法.文中这四种手法一齐说了,而且连电影的悬宕手法(即效果的延长、强化)也用上了,并且一口气举了三个例子(悚视寂听、写美人、写鬼魅),因此虽只在一处作此分析,但給人此法对突出感性“效果极佳”的深刻印象.(四)学生朗读这三部分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观点,交流学习心得.(五)本课小结:游记要“写动态的景”和“写感性的效果”,写景应调动多种感官.(六)布置作业:1. 课后研讨另外两个观点.2.阅读一篇余光中作品,加深对余光中文学观点的理解.第二课时(一)检查预习分别请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谈对另外两个观点的理解.2. 学生交流学习这几段的体会,教师补充、总结.(二)学习新课1、学习课文第四个观点,提问:本部分余先生是如何阐述这个重要观点的?依据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丰富、宽广、精细、绚丽的色彩感.文章的后半部分侧重说了此点.其重点所举的钱邦芑、王思任、曹雪芹的例子确实給人感性“强烈得多”的印象.关于色彩,文中用了很多词语,色彩种类的富寡、色调领域的宽窄,色彩的强度、辨析、气势、效果等,大凡色彩描写的各种要素大都涉及了.这里顾及各方并尽量用文中出现的词语,归结为上面的八个字.2、学习课文第五个观点,提问:本部分余先生是如何阐述这个重要观点的?依据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奇笔妙句使叙事的感性更为鲜明.这似乎是专为徐霞客总结的.所举四例本质上都是叙事,都本有过程、动感,但要使其区别于一般叙事,显得更为感性鲜明、十足,在于出现了文中所说的“观点与众不同”的奇笔妙句,也就是作者敏锐捕捉到的特写镜头.从表达的角度,就是过去介绍过的上乘的白描,即未停顿下来细致描摹,而在叙述中带出了生动画出事物独特情态、鲜明特征的描写.如“冉冉僧一群从天而下”,这是叙述,但我们可能写成“碰上一群下山的僧人”或最多加上“慢慢”两字,绝无那种可以入画的镜头.这就很有意思,好的叙事,常有妙景入笔,好的写景,往往写景叙事化.但这绝非固定成法.如王质荷花溪谷描写,真正的叙事只“小驻古柳根响震溪谷”几句,其他如“风起水面,细生鳞甲”本是“水波粼粼”之景,流萤、山影、星影都意在写景,不过都叙事化了,因而生动.而王思任的瑰丽奇伟的晚霞,基本上就是细描、工描式写景.(三)合作探究1.文章最为鲜明的写作特色是什么?举例说明.教学参考:(如此细读分析,感性形象,令人信服,也为其写作特色.大量分析例均可资说明.)正是这样的细读分析,化抽象为具象,以感性材料阐发理性道理,形象生动,易于领悟,令人信服.就如本文一开头说的,好的创作不是复述一些空泛而含混的印象.阅读和写作相通,就像朱自清说的,不应仅仅下“美”“雅”之类的抽象判断,而应咬文嚼字,发现文章中那些独异的创新的东西.细读也正是本套课本的许多练习和词句品味,特别是教参里的主编导读努力实践的.本题不是要学生谈上述理由,而是依据文章本身的那些令人信服的以感性阐发理性的细读分析的例子,具体谈谈自己的认识.1、可用文章本身大量出现的已十分明了的细读分析的例子,说明自己的认识.如王质二例,麻革一例,徐霞客“逼、急、黑”例、“落吾杖底”例,姚、钱比较例,等等均可.2、有些例子,练习一解答有作进一步的解释,也可据此指导学生加以体味.3、本文出现了不少精妙的点评句(也可称为奇笔妙句),也可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对此精致巧妙点评的体会.如说“嗅觉经验就视觉化,触觉化了”,是说本为无形之物的香气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之物了,浓烈到看得见它往怀里钻,粘到身上赶都赶不走了.又如“虽武侠片也不过如此了”一句,真乃神来之笔,说出了“冉冉僧”句的特写镜头感、入画感、明丽动感、传奇感和飘飘欲仙感等多种复合感觉.4、王思任例未如第1点例摘句寻字分析,大概因求文字的变化而改用多篇诗文作比较,这实际是另一种令人信服的细读.当然有些评点句要作进一步解读,但原句也决非是宽泛含混的点评.如“那样夺目的色感与光感,恐怕要向法国印象派的画里去寻匹俦”,即指五光十色的耀眼夺目,可进一步举出胭脂初从火出夺目的鲜红,鹦绿鸭背青和晶透葡萄紫亮丽的金绿、铁青、红黑紫,出炉银红耀眼的红亮,等等.5、不是名家的文字就完美无缺,但其总的优点是细读分析能扣紧自己的观点.像这样集中的又令人信服的感性阐发、细读分析的文章并不多见,这正是本文鲜明的写作特色.另一写作特色就是用语精辟,并多有奇笔妙句.词句品味积累几句属此,类似的精辟句还有开头关于感性,中间关于写景、结尾关于色彩以及其他具体评点等等处的好些句子.奇笔妙句除了上面举到的外,还有:此地的感性,真是视听并茂;这真是了不起的写景;浓缩得感性已达饱和点;不到名山,难称名士,不经名士登咏,奇山也难成名;不像那样,能造成激荡的高潮;日出与日落都是极为壮丽的视觉经验;在明清的文坛简直不作第二人想.2.文章的表达还有何特色?举例品评.教学参考:分析、评点用语精辟,多有奇笔妙句.用语精辟,并多有奇笔妙句.词句品味积累几句属此,类似的精辟句还有开头关于感性,中间关于写景、结尾关于色彩以及其他具体评点等等处的好些句子.奇笔妙句除了上面举到的外,还有:此地的感性,真是视听并茂;这真是了不起的写景;浓缩得感性已达饱和点;不到名山,难称名士,不经名士登咏,奇山也难成名;不像那样,能造成激荡的高潮;日出与日落都是极为壮丽的视觉经验;在明清的文坛简直不作第二人想.3透过本文,联系余光中作品,谈谈你对余光中文学观点的理解.学生讨论后,教师作必要的补充.(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参考:教师补充介绍a.我们可以从余光中的游记中找到感性十足的例子,他要求透过文字突破抽象符号的局限,直探事物的本体,能把地理上的风景召唤到纸上来,作动态的演出,使山水是立体的呈现.b.他特有的叠字修辞和错落的长短句法便处处可见.讲究文字的弹性、密度和质料,奇句和新意,语气和句法变化多端,充分满足读者的美感要求,这是余氏所谓的创造性散文.c.他认为一篇好的游记,除了抒情写景之外,可以议论,但是知性要有充分的感性来支持.d. 他推许徐霞客叙事每用奇笔,这“奇”笔,是知觉所不能到达的一种透视、洞见和想像,因而面对风景时,可以释放自己的想像,去作无尽的延伸和诠释.余光中每每在状物写景时用奇笔,或许我们可以说这是艺术上的契合,不见得师承徐霞客,但他每在异乡而心怀中国,对着景色而想起韩愈、苏轼和李白,甚至变化前人的佳句而为自己文章的写法,则可看到余光中的中国情怀.e.风景在余光中的游记中确实是一面镜子,它照出了余光中的内在中国,内在中国同时又构成了他游记里最独特的风景,无论身在何处,余光中可是深深浸润在这个中国“情”.他乡之客的心态或许更贴近余光中的生命情境,更能照见他的中国情怀.f.一篇成功游记的首要条件是独特的视角,俾以提供旅人灵视的观物角度;其二是如何透过有效的文字重新去掌握时间,经营空间.因此阅读一篇游记,我们并不满足于纯粹的风俗和景物的叙述,而是期待作者提供他观看世界的方式,以及他的思考.换而言之,游记所开启的阅读空间,其实是旅人的自我和外在世界所衍生的对话,因此我们可以从游记阅读到作者的文化背景和意识型态,而不仅止于异国风物的介绍.何况余光中一再强调,他的身分是旅人,而非观光客,这暗示(或明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TS 62607-6-35:2025 EN Nanomanufacturing - Key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 Part 6-35: Graphene-related products - Density: free-pouring,tapping and compressing method
- 【正版授权】 IEC 63522-21:2025 FR Electrical relays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21: Thermal endurance
- 重庆日报课件
- 推断题-2023年中考化学解题模板
- 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考核试题及答案
- 重大危险知识培训课件
- 重大危险源相关知识培训
- 老年人急诊安全救护课件
- 实验猜想与方案设计(附讲解)-中考化学实验探究新视角
- 完成句子-九年级英语上册期末冲刺专练(人教新目标)
- 基于Web开发的PCDN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团员组织关系转接介绍信(样表)
- 高中数学双向细目表
- 处方原则-主要屈光不正的处方原则(验光技术课件)
- U8二次开发参考手册
- DLT5210.1-2021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全套验评表格
- 园林机械完整版
- 几何模型“将军饮马”模型(将军饮马、将军遛马、将军造桥)(轴对称模型) 中考数学总复习必会几何模型剖析(全国通用)
- JJG 146-2011量块
- DBJ50-T-389-2021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
- 智能消防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系统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