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提纲 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浙江省宁波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提纲 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浙江省宁波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提纲 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浙江省宁波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提纲 人民版必修3.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1、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政策: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对外交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中国古代科学家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2、纸的发明:过程:西汉出现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105年),加工材料: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造纸术的影响:对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纸的广泛使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造纸术的外传,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3指南针: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 战国: “司南”北宋: a、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中,提到一种指南鱼。b、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南宋:事林广记中,记载木刻的指南鱼和指南龟。清代:罗盘指南针的传播: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意义: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4火药:发明历程:(1)实践经验:炼丹制药;冶金实践:广泛使用木炭(2)知识积累: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的发明准备了条件。 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 火药的应用: (1)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火炮。 (2)北宋时除了火药箭外,还发明了火炮、火球、火蒺藜;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多种火药配方。 (3)明朝时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这些火药武器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影响:(1)改变人类作战的方式: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2)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5、印刷术:发明:唐代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 北宋毕升发明泥活字;元代王桢发明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明代中期发明铜活字。使用铜活字印制的最大的一部书,是清代编订的古今图书集成。印刷术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14世纪末欧洲出现了木版雕印的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了受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而制成的金属活字,用以印刷书籍。推动了社会进步: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6、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评价:进步性: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又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些观点都是符合现代科学原则的。 中国古代思想中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是有合理意义的。局限性: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7、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8、明清时期科技衰落的原因:经济: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小农经济,限制了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政治:君主专制的加强;思想:明清时期的教育专制尤其是八股取士,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对外:封建统治者推行的 “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交流,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文化传统:中国古代“重道轻器”,轻视科技发展。总之,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二、中国的古代艺术1、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其演变规律:由繁到简。2、书法的主要字体及特点: 字体创立或成熟时间特点小篆始创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隶书始于秦,成熟并通行于汉魏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楷书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兼有楷书、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活跃,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3、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朝代著名书法家及特长秦朝李斯是著名篆书家东晋王羲之备精诸体,尤擅长草书、行书,号称“书圣”。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唐朝欧阳洵、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楷书中的欧、颜、柳体;怀素、张旭则擅长草书。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书法家,以行书出名。元代赵孟頫,创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明代文征明、董其昌3.中国画以题材的不同,可以分为 人物画 、 山水画 、 花鸟画 三大画料;表现技法上,可以分为工笔和 写意两大类型。4、山水画:(1)地位: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2)艺术特点: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 在题材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在艺术风格上,追求的是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5、文人画的艺术特点:(1)地位: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2)艺术特点:追求抒情写意风格;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注重诗意。 文人画的鼻祖是唐朝诗人王维6、依照音乐形态的变化,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上古先秦时期:中国的音乐艺术已经较为发达。主要证据:河南舞阳:骨笛;西安半坡遗址:陶埙;湖北随县:青铜编钟(伟大发现)。(2)、汉唐时期:秦汉:设立乐府机构,收集民间歌曲和异域音乐,融合成新的音乐样式,有“相和歌”、“清商三调”。 东晋:形成清婉、细腻、柔美的南国 “清商乐” 南北朝、隋唐时代;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总称燕乐。著名的乐曲有秦王破阵曲(3)、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音乐艺术的丰收期。表现:戏曲音乐繁荣;器乐艺术发达,产生一大批名曲,如: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7、宫廷舞的发展历程:产生:夏商时代发展:周代制定礼乐制度;汉 代设立乐府。鼎盛:隋唐时期是宫廷舞蹈发展的鼎盛时期,官办乐舞机构教坊司、梨园院 、太常寺等,培养专业乐舞艺人。 宋元时代的宫廷队舞,继承了隋唐的传统,在艺术上也卓有成就。衰落:明清时期。评价:内容多为帝王歌功颂德或表现歌舞升平,但形式华丽工整、结构严谨,有一定技巧性和艺术性。8、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1)新石器时代:彩陶盆;(2)南北朝时期:“胡舞”盛行,代表作有西凉乐舞。(3)宋代:民间舞蹈兴盛,民间舞队活跃。评价:是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反映的多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场景和喜、怒、爱、憎的情感。9、戏曲艺术:发展历程:(1)历史渊源: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乐舞百戏,隋代的“四方散乐”,唐代的杂技歌舞,都与后来的戏曲具有较密切的渊源关系。(2)初步形成:自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3)元:杂剧的兴盛 (4)明:传奇剧的繁荣。四大唱腔:海盐、余姚、弋阳、昆山 (5)清朝:京剧的出现和繁荣。10、清代京剧的崛起:徽剧与汉剧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后人称为京剧始于乾隆末年的四大徽班进京,正式形成于道光年间。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和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 四大行。 京剧的艺术成就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诗的经典1. 诗经 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 诗歌总集,收录了自 周初至 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2.诗经分为 风 、 雅、 颂 三部分, 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了社会下层 劳动群众 的生活,雅是 周王朝所在地的诗歌,分为大雅、小雅两部分,主要反映 贵族阶级 的生活和思想感情;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 、商颂、三部分,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的歌颂。3、诗经的特点: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4、诗经在我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2)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5、楚辞的魅力:产生:继诗经后,在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屈原创造。特点: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句中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意义:风骚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6、屈原:地位:战国时期楚国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是楚辞作者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品:政治抒情长诗:离骚。组诗:九歌想象丰富,文辞清婉。天问大胆怀疑精神,九章描绘流放经历。政治抱负:追求“美政”:即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离骚的地位:人们称楚辞体为“骚体”,文学史上常以“风”(诗经),“骚”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影响。7、汉赋的风采:特点: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吸收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西汉时期的赋: 西汉早期: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等,都借物抒怀,意境深沉。汉武帝时:赋的创作走向全盛阶段。艺术特征:以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为主要特征。主要代表: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等。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是杨雄 。东汉时期的赋:主要作家:班固、张衡。风格变化:东汉后期大赋渐少,各种小赋兴起,摆脱了长篇赋文辞铺张的弊病,意境清新活泼。8、李杜诗篇万口传:唐代是中国 诗歌 发展的鼎盛时期。盛唐大诗人李白,有 诗仙 的美誉。杜甫则有 诗圣 的美誉,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李白的诗的特点:他的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杜甫诗的特点:现实主义、人道主义、凝重沉郁、忧国忧民。9、宋词辉煌的原因: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阶级: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娱乐生活,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政治: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10、宋词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1)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北宋:柳永雨霖铃;南宋:李清照声声慢;(2)豪放派:清新俊逸,刚健豪放;北宋:苏轼(东坡)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南宋: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11、柳永的词在宋元时代流传最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12、元曲:广义的元曲,包括 元代散曲 和 元代杂剧 两大类,即通常所说的“剧曲”和“散曲”。13、散曲:兴起: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并兴盛于元明时期一种诗歌体裁。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特点:与词相比,散曲在音节和用韵上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可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新词。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形式活泼,描绘生动,手法多样。 影响: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4、元杂剧:主要特点: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它是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的,因此又称北曲或北杂剧。 代表人物: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表演场所: “瓦肆”,“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