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州市第三十一中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 86 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 郑州市第三十一中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 86 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 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 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1 改革的分类 从改革的程度看 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 进行局部的调整 一种是 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 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 有 奴隶制度的改革 封建主义的改革 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 有政治 改革 经济改革 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2 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统治者对即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 它与社会革命不同 并不否定现存制度 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 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3 改革的原因 背景 及相应目的 总的来讲 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 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 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 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为抑制土地兼并 缓和阶级矛盾 增加财政收入 实现富国 强兵 旧制度 习俗 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民族危机严重 4 改革的过程 不否定过去则改革无从开始 彻底否定过去则社会进入巨大的不确定状态 其结 果必定是每人追求短期利益 社会动荡 生产下降 所以改革的根本性难题是如何在否定过去和保 持连续性之间维持平衡 5 改革的结束 成功 特殊的改革阶段转变成不间断的调整 即建立一种新制度 它能自我调 整 释放出社会内的压力 失败 改革导致新的利益矛盾激化 或压力的释放速度太慢 社会内 部矛盾加剧 最后改革转化为革命 改革停留在表面层次 不愿触及较长期的利益关系 以致不 断改变策略 改革成为时断时续 时而前进 时而倒退的胶着状态 这种状态可以维持很长时期 直到新的契机出现 从而转入成功或变为失败 6 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及认识 1 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与时俱进 因时改革 是改革成功 的根本原因 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 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 改 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 政治 经济 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 必然会遇到阻力 不会一帆风顺 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改革的措施 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 是否行之有效 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判断改革 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 即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 目标 2 成功的改革 外国 梭伦改革 宗教改革 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 罗斯福新政 中国 齐国管仲改革 鲁国 初税亩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改革开放 为什么说这些改革成功了 外国 1 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 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 奠定了 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2 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 展奠定了基础 3 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农业 工业的发展 使俄国走向近代化 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经济现代化 农奴制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 资金和市场 俄国走上了迅速发 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 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 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 到增长 政治近代化 在政治体制方面上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 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在司法 制度方面 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 进行了改革 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 主化的气息 军事近代化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机构 教育近代化 鼓励社会和私人办学 扩大大学自主权 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思想近代化 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 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 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4 明治维新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 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 重工业迅速发展 建立了一支现 代化的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 废除了不平等条约 走上对外扩张之路 5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 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 道路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中国 管仲改革实现了齐国的富国强兵 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鲁国 初税亩 取得了预期效果 鲁国财政收入大幅增加 诸侯列国纷纷仿效 从税制改革的角度 看它达到了预期目的 所以可以说是成功的 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 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壮大了国力 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 全国奠定了基础 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 巩固了封建统治 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为结束长期分裂 局面 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3 失败的改革 外国 阿里改革 苏联和东欧改革 中国 魏文侯改革 李悝变法 楚国吴 起变法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4 认识 每一个国家 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 必须与时俱进 敢于改革 改革和变法不 会一帆风顺 在勇于改革的同时 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 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们要积极支持改革 并投身到改革中去 合力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 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 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 改革 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经验教训 我们要从中获取启示 7 对政治改革成与败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和认识 1 任何改革 从根本上说 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 其背景是生产关系与生 产力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适应 从适应的程度来看 一般有两种情况 A 整体适应 局部不适应下的改革 这种改革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前提下对具体制度或政策的 局部调整 是改良性的改革 如王安石变法 罗斯福新政 中国的改革开放等 B 整体不适应 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确立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这种改革是 革命性的改革 必然导致社 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如商鞅变法 俄国 1861 年改革 明 治维新等 2 凡是改革 都必然要触及一部分社会既得利益者或特权阶层 必然遇到阻力 革命性的 改革 触及的是社会腐朽势力和没落阶级 斗争更为尖锐 用心 爱心 专心 2 3 改革有成败 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参见第 6 点 如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 变 法触动了大官僚 大地主的利益 他们在北宋政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权势 坚决反对变法 8 改革的启示 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是革除弊政 促使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 是历史发展的要 求和产物 改革的曲折性 改革必然会涉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其反对 因而具有艰巨性和 复杂性 不可能一帆风顺 对改革的具体要求 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 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 当 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9 评价改革的标准 对于历史上的改革和变法的评价要坚持如下标准 1 坚持社会发展的标准 2 坚持历史的标准 3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 坚持阶级斗争的观点 4 重视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5 注意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 6 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个人的结局来作判断 而应视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 7 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 即改革是 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运动 对改革进行评价时 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 1 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 境中去加以评价 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 历史要求 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 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 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据此 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 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 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 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否得到维持 注 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 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 按 照教参观点 应该同时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 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 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 改革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如果按照此观点 则吴起变 法是失败的 因为吴起死后 变法运动半途而废 10 改革和革命的主要区别 1 背景不同 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 革命时社会背景相对动荡 2 方式 力量不同 改革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而革命一般是由 群众发动的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3 根本目的不同 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 革命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 建立新的社会 制度 4 对生产力影响不同 改革由于采用的是平缓的 主动的方式 是对以往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 因此 在改革的同时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而革命采 取的是暴力 流血的手段 因此革命必然对国家机器 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 在革命之后 必然要对国家机器 生产力等进行重建 因此要花费一定的人力 物力和时间 11 改革的艰巨性和多样性 所有改革无一例外都是在新旧势力激烈冲突和斗争的背景下展开 改革过程中 陈旧观 念受到猛烈冲击 旧势力的利益受到影响 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会演变成生死较量 改革 者必须以大无畏的勇气战胜困难 才能完成改革 改革也具有多样性 历史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改革 改革者要实现预期目的 只有根据不同的国情和当时的历史实际 实事求是地制定合理的改革方案 用心 爱心 专心 3 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改革 12 中国的改革开放 1 决策 2 改革的前提 内容 目的 实质 前提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内容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目的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质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背景 A 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缓慢 B 到 1978 年 中国仍有亿万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严重地影响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内容 A 经营体制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管理体制 取消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 C 购销体制 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 D 产业结构 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意义 A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B 农村改革和专业化 商品化 社会化发展 4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背景 A 1984 年中央通过了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后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 展开 B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 主要是政企职责不分 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内容 A 中心环节 增加企业活力 把企业搞活 B 管理体制 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 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C 所有制形式 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D 分配制度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 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E 产权制度 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成效 城市经济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5 改革开放的成就 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五 20 世纪三次重大的成功的经济改革 问题 20 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 一次是在 20 年代初 的俄国 一次是 30 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 还有一次发生在 70 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请结 合有关史实回答 1 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 美 中三个国家的 改革调整机遇 分别是指什么 2 这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 结果或影响如何 3 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回答 1 俄国 1921 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美国 1932 年实施新政 中国 1978 年实行改革 开放 2 特点 俄通过市场用固定的粮食税 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买卖的办法发展生产 建立社会主 义工业同农业的市场交流 美国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即用一定的计划经济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间 的矛盾 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盲目 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目的 中国克服计划经济体制 弊端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解放生产力 最终 用心 爱心 专心 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结局 俄国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 但到 1927 年新经济政策被废除 建立起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 体制 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 并促进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世界趋势 中国现代化建 设出现繁荣景象 3 认识 三种经济模式的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其改革充分表明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 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精选练习 1 15 分 材料 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 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 时而因共同利益结成 部落联盟 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 往往为争夺草地 水源相互仇杀 清朝入关前 统一漠南蒙 古 开始分定各部地界 严禁互相侵越 入关后 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 形成盟旗制 度 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 小者自为一旗 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 各旗有固定的牧地 不相统属 旗民不得越界放牧 日常往来亦受限制 合数旗为一盟 盟长 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 廷指定 对各旗进行监督 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纠纷 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 盟长不得干预各旗事 务 发布政令 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藩院 各旗旗长有义 务率旗下兵 丁 应 诏 出 征 蒙 古 族 旧 有 的 部 名 义 上 保 存 了 下 来 不 具 有 行 政 功 能 摘编自翁独健 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等 1 指出旗 盟与草原传统部落 部落联盟的区别 5 分 2 简 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 10 分 2 15 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乾元元年 758 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 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 置盐院 游民 业盐者为亭户 免杂徭 盗鬻者论以法 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 尽榷天下盐 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 为钱一百一十 新唐书 材料二 刘晏改革榷盐法 调整官营与私商 盐户的关系 在产盐乡 因旧监置吏 收亭户 之盐 转卖给商人经销 其余州县不设盐官 在较远州县设置 常平盐 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责 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 促进了盐业的发展 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 刘晏始榷盐时 盐利年收入 40 万缗 其后 达 600 万缗 天下之赋 盐利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 中国通史 1 根据材料一 二 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 8 分 2 根据材料二 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 7 分 3 1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夫美 法民政 英 德宪法 地远俗殊 变久迹绝 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 法 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然求其时地不远 教俗略同 成效已彰 推移即是 若明书佳画 墨迹尚存 而易于临摹 如宫室衣裳 裁量恰符 而立可铺设 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 百度甚多 惟要义有三 一曰大誓群臣议定国是 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 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 日本之强 效原于此 康有为 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并上毅说 英国的政治制度符合英国的需要 用心 爱心 专心 5 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 日本在制宪工作中定下了基调是 按普鲁士方式 组成一个不想国会负责的内阁 摘编自钱乘旦 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 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 取鉴于日本之维新 的理由 不得照抄原文 指出这份奏 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8 分 2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 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 开制度局而定宪法 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7 分 4 1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梭伦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 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 一举而永远地解 放了人民 他又制定法律 下令取消公私债务 其法案曾以 解负令 闻名 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 重担 有些人想用这些事情来毁谤梭伦 事实是这样的 当梭伦要制定解负令时 他曾预先告诉一 些贵族 后来 像同情平民的人所说的那样 他被他的朋友以谋胜算了 但打算毁谤他的人就说他 自己也取得一份 因为这些人借了钱 买来许多土地 等到不久以后实行取消债务时 他们都成了 富翁 据说后来以祖传财富闻名的那些家族就是起源于此 然而 同情平民者的估计是较为可靠 的 所以我们必须认为攻讦梭伦之说是错误的 亚里士多德关于梭伦改革的论述 材料二 公元前 338 年 孝公死 惠王代后 人说惠王曰 大臣太重者国危 左右太亲 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 莫言大王之法 是商君反为主 大王更为臣也 且夫商君固 大王仇雠也 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 秦策一 材料三 人人封章 得直达于上 举国鼓舞欢蹈 争求上书 民间疾苦 悉达天听 每日每 署章皆数十 上鸡鸣而起 日晡乃罢 览阅奏章 犹不能尽 戊戌变法记 请回答 1 概括材料一中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 2 分 并指出毁谤梭伦改革的是哪些人 其理由是 什么 3 分 2 据材料二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3 分 3 对材料三所示的现象你如何看待 5 分 4 综合上述材料 你有何认识 2 分 5 15 分 阅读下列有关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参与洋务运动的曾国藩说 今日和议既成 中外贸易有无交通 购买外洋器物 尤 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 访募覃思之士 智巧之匠 始而演习 继而试造 不过一二年 火轮船必 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 可以剿发捻 可以勤远略 材料二 昔同治初年 德相俾斯麦语人曰 三十年后 日本其兴 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 讨论学业 讲求官制 归而行之 中人之游欧洲者 询某厂船舰之利 某厂价值之廉 购而用之 强弱 之原 其在此乎 呜呼 今虽不幸而言中矣 梁启超 变法通议 材料三 依照黄仁宇先生的 大历史观 历史上任何事件都不是偶然的 都可以在历史的长 河中找到其痕迹 日本人的崛起也不是偶然的 因为历史上大和民族就是一个喜欢学习的民族 古 代向中国学习 近代向西方学习 所以他们取得了成功 一百多年前的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 决定 了中 日两国不同的命运 中国一落千丈 走向半封建 半殖民地的深渊 而日本则一飞冲天 走 上了富强之路 这其中的差距在哪里 那就是国家政治体制 教育 工业化之路的差别 当中日两 国同时起跑的时候 日本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而中国则错失了革新图强的机遇 以至于后来国 家动荡 军阀混战 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最后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用心 爱心 专心 6 1 依据上述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在学习西方问题的异同 8 分 2 依据上述材料 指出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对两国各自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并据此分析导致 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 7 分 6 1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 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 电信 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 纺织工业 等 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 改革军事 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 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 大学则 归功于美国 1898 年颁布的 日本帝国宪法 以 德意志帝国宪法 为蓝本 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 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 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 注 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 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 的做法 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 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 趣 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 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 而不是完全模仿西 方国家 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 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 软弱和胆 小将一无所获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三 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 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 拿我们这五十年 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 我们可是惭愧无比 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 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 俄 国如何 美国如何 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 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 就是英法等老国 又哪一 个不是往前飞跑 1923 年梁启超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括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 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 分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 日本新领导人 感兴趣的那些 增强民族力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二数学:必修五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学设计
- 化肥厂财务报表审核规定
- 第五章 问题研究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 地理 人教版(2019)必修一
- (2024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人与人之间 3.1.礼貌的力量说课稿 教科版
- Unit 6 Lesson 36 Classroom Olympics说课稿 2025-2026学年冀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农村土地征用协议3篇
- 2025年度财税代理服务合同-外资企业税务服务
- 高新技术企业垫资借款合同协议书
- 体育产业个人赞助及借款合同
- 存货质押融资合同范本:银行与企业合作模板
- 护理专业全面解析
- 除颤护理课件
- 【化学 云南卷】2025年云南省高考招生统一考试真题化学试卷(含答案)
- 创伤性硬膜下出血查房
- 2025年廉政法规知识试题及答案
- 拔罐适应症研究-洞察及研究
- 2025《政务数据共享条例》法律法规课件
- Q-SY 02045-2024 柔性压裂管汇使用技术规范
- T/CACEM 31.5-2023高速公路经营管理第5部分:服务区服务要求
- 劳动技术-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湖南教育出版社
- 外贸矿产代理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