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4.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一课一练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浙江省宁波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4.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一课一练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浙江省宁波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4.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一课一练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浙江省宁波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4.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一课一练 人民版必修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一课一练(人民版必修2)一、选择题1(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4题)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b.近代西方佛手影响c.“师夷长技”的思想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2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时代是在( )a.辛亥革命后 b.洋务运动时期 c.国民政府时期 d.新中国成立后3 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下列哪一现象在当时不可能出现?a蒋介石电邀毛泽东 b毛泽东等乘飞机赴重庆c双十协定的内容在互联网上发布 d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成为各报刊的重大新闻4据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统计,到2006年6月底,我国电话普及率达到60.7部/百人,其中北京、上海、广东和浙江四省(市)的电话普及率超过100部/百人,而西藏为40部/百人,云南36.6部/百人,贵州27部/百人。由此可见( )我国的通信技术发展迅速 沿海地区发展速度尤为迅速西部边远省份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国内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仍不平衡a. b. c. d. 5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而且还坐着,并且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生活观念俭朴 b接受新事物需要过程c中国不需要汽车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6 1877年12月24日纽约时报刊登记者t.w.k的特别报道一个美国人的游记,其中写到:“天朝的人民认为是洋人雇用了机敏而无形的鬼神,在(电报)线路内来回穿梭,传递信息有一次,因电报线附近某个人生病,一夜之间,一英里长的电报线就被毁坏了。”出现报道中这些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民众反侵略斗争日益高涨 b中国近代工业尚未产生c美国记者道听途说,肆意歪曲 d近代中国人的愚昧迷信7开创中国近代陆上、海上、空中交通(国防)革命性变化的奠基者是( )a詹天佑、曾国藩、冯如 b詹天佑、李鸿章、李善兰c詹天佑、曾国藩、李善兰d詹天佑、李鸿章、冯如8(2011年9月盐城摸底8题)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下列交通工具是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洋人发明的火车 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9“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这首近代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 )a.电话b.电报 c.邮寄信件 d.电子邮件10公共汽车在我国运行较晚,最早出现公共汽车上路的城市是( )a.上海 b.北京 c.南京 d.广州二、非选择题1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电报作为近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真正进入中国人的视野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当时,列强为了利用电报这种全新的通讯工具,提高政令军情传达的速度和效率,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控制,提出了在中国铺设电线的要求,但遭到清廷婉拒。 1874年,日本发动侵台战争。清廷看到了通迅工具落后、消息闭塞的害处,朝野上下对电线铺设与否展开争论。而此时列强加快了使电报进入中国的进程。1871年,英国人悍然在香港与上海之间铺设了电线。总理衙门对既成事实消极应对,允准铺设水线,仍禁止铺设陆线。李鸿章则主张,既然抵挡不住洋人,不如立足现实,自行铺设电线、举办电报事业。1877年,直隶总督李鸿章最终主持自行铺设了从天津机器东局至直隶总督衙署的电线,随后命于大沽、北塘炮台铺设直达天津电线,并号令淮军各营,顷刻响应。自此,近代中国的电报业发展起来。 材料二 1949年以后,中央人民政府加大投入迅速恢复和发展通信。1958年建起来的北京电报大楼成为新中国通讯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国内最早研制投产的电传机当数1955年问世的55型电传机,此后,国产电报机研发技术不断进步,60年代,“中文电报译码机”问世,可以自动把电码译成汉字。其译印速度相当惊人,每分钟高达2800个汉字,平均速度为每分钟1500个汉字。国产电报机逐渐成为内地市场的主流并组成了国内较为庞大的电报通信网,到1987年,我国已有65个城市开放了用户电报业务,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为国际业务终端局、以省会城市为骨干的国内、国际用户电报网络体系。 材料三 2001年8月1日,从那天起,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取消公众电报业务中的特急和加急业务。此举预示传统电报业务正在淡出百姓的生活,北京电报大楼几乎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而今天,这座著名的电报大楼里的电报业务柜台“蜷缩”在一个很不显眼的地方,每天打电报的用户也只有几位。(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廷对电报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2分)并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电报业在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初期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4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简析其主要原因。(3分)4.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一课一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思想,意在考查考生正确分析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1878年”这一关键信息,而兴民权、倡新学思想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故d项与邮票的设计理念无关。邮票既体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要素,又是西学传入的结果,所以其他三项都能体现邮票的设计理念。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3c4a解析:从普及率可以看到中国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省与西藏、云南、贵州的数据对比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并推导出其潜在的因素。5d解析:对于先进的西方文明,仅仅因为不合“尊卑”的观念就废弃,起到阻碍最大的就是封建的观念。封建等级制度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封建观念根深蒂固,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汽车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说明。6d7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詹天佑主持设计了京张铁路(1909年建成通车),这是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自己施工修建的铁路,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李鸿章则于1872年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这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中国的第一架飞机则是冯如研制成功的。8c解析:由材料信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由江苏到上海”可判断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9b解析:通过“驰书迅已极”“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况经三四译”“只有斑斑墨”等包含信息的诗句可断定该事物不是电话、邮寄信件、电子邮件,而是电报。10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二、非选择题11(1)历程:由最初的抵制到后来的有条件的接受(或允许西方列强开设电报),再到最后的自主发展。(2分)原因:列强的侵略,使清廷逐渐认识到了同西方的差距;洋务派的推动及洋务运动的开展;加强军事及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6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