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半亩方塘中破解习作教学的密码.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半亩方塘中破解习作教学的密码.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半亩方塘中破解习作教学的密码.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半亩方塘中破解习作教学的密码.doc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半亩方塘中破解习作教学的密码.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学科论文 半亩方塘中,破解习作教学的密码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一直是一大难点。套话、空话频频出现,胡编乱造、无中生有成了一种怪现象,不想写、不会写也变得理所当然。新课标中指出,习作教学应让学生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课标提出的要求呢?以下是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习作教学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关键词】 习作教学 生活 快乐之章 现象一:习作课上,教师耐心地讲解着习作的方法和技巧,而学生却越听越沮丧,云里雾里。作为教师,总是习惯把这些方法和技巧当作是提高习作水平的独门秘方,把习作课上成传授课。课堂缺乏趣味和主体意愿,学生晕晕乎乎,教师唠唠叨叨,传授结果近似为“0”。 现象二:每当教师出示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这一类作文题目时,学生总是抓耳挠腮,冥思苦想,结果搜肠刮肚出来的东西也总是显得那么无力。习作课成了学生的受刑场,因为每次遇到习作,就非得胡编乱造,无中生有,还得“一气呵成”。 现象三:收习作时,总会发现大部分学生练就了“绝学”乾坤大挪移。相似的题目,相似的场景,相似的剧情 思考: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却一直都是教师和学生头疼的对象。教师怕教,学生更怕写,这一种现象长期得不到改善。但是,习作水平和习作能力的高低,却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极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如果说语文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一道别致风景,那么习作教学就是其中小小的半亩方塘。怎样才能把它妥善管理好,使池中水至清至绿呢?在此,我结合自身习作教学的认识和感受,浅谈习作教学如何更好地展开。一、巧引活水源头,流注半亩方塘 习作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形式。纵观我国的种种作文教学改革,都强调让习作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贴近,让他们的生活积累成为他们的作文内容。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可见,生活对于习作的重要性。只有拓宽了学生生活的空间,让他们亲身实践,切身体会,才能有事可写,有感可发。(一) 留心生活中的汩汩泉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生活的内容千差万别,对生活的感受也各不相同。只要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用自己的慧心留心生活,善于发现,勤于思考,那么,四季变化皆可入景,嬉笑怒骂亦可成文。1、 斟酌自然之泉花开花谢,四季变化,大自然的一切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投身到大自然中,引导他们去欣赏大自然中的鸟兽虫鱼、奇花异草、绿水青山,去品评城市中的高楼大厦、宏伟建筑,去感悟乡间的小桥流水、绿树红花,去聆听春的脚步、夏的气息。用心去体会大自然,触发情感,从自然中找寻写作的灵感,充实自己的写作题材库。2、 品味社会之泉作为教师,应该善于打破封闭的课堂教学,带领学生一起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找寻写作的素材。发生在邻里间鸡毛蒜皮的事,天气的骤变,好人好事等,都能带给我们感官上的刺激,也都是学生作文的好材料。接触到的人、经历过的事情、欣赏到的景物,也都曾给予我们快乐、伤心、同情、后悔等体悟,这些也是写作最好的素材。所以,学生尽管凭着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围的食物,写作也便成了他们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颂扬。而作为教师,只要经常不断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有主次地观察事物,写作素材便可源源不断。3、 酿造生活之泉王安忆曾经说过:“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一样的生活,而大家写出来的作品却不一样。”我想,只有让学生直接参与生活,才能做生活的主人,而切身体会的事情也是最具体生动的,最具生命活力的,而学生也只有通过这样的体验,才能写出别具一格的作品。所以,在学校里和同学发生的事情,如一次厉害的争吵、一场小小的误会、一个好玩的游戏,老师的一次表扬或批评,一节喜欢的课,一次有意义的校园活动;家里来了客人,添置了家具,购买了花卉,集体外出旅游,这些都可以成为作文的好素材。而教师的任务就是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生活、仔细观察生活的热情。(二)留心文本中的汩汩泉水叶圣陶说过:“阅读得其法,写作能力也随之增长。”可见,阅读之法是写作之法的基础。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在阅读中应该充分挖掘习作资源,实现阅读文本的超越,这样既能以写促读,也能彰显写作之法。如:补写、改写、仿写、缩写等,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课堂练笔。但是课堂练笔并不是随便写写的,我们必须要考虑内容选择、谋篇布局等诸多因素,练笔时应该让学生做到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1、共鸣之处谈感悟教材中有很多充满真实情感的故事,它们向学生传达着美好的情感或世间的沧桑,给学生道德上的熏陶。学习这一类人文性很强的课文时,学生的学习能够达到情感的共鸣。此时,语文教学不能够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感悟上,我们必须及时引导学生用言语来印证自己的感受,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学生感受到了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和华丽,也感受到了外国侵略者的可恶,此时的学生内心有太多的想法,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加以引导,以小练笔的形式谈谈各自的感受,一篇篇充满真实情感的文章便可水到渠成。这样的课文还有很多,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带领学生感受周恩来同志的爱国情怀;比金钱更重要引导孩子明白诚信的重要性;清澈的湖水告诫大家要保护环境2、 精彩之处作提升中高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语段,读它是一种美的享受,学写更是一种积累和提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这篇文章语言生动优美,文中作者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读来回味无穷,深得大家的喜欢。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在学习这一段时,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模仿写话,写一写自己熟悉的景物的特点。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他们笔下的菊花、梧桐、玫瑰等,显得那么精神,栩栩如生,在此就不列举了。基于学生对文章语言的欣赏感悟,我们抓住“读写结合点”,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由此试练了作者的写作手法,增强了写作的信心。3、 留白之处来试笔有一些课文,作者对部分内容轻描淡写,具体内容由学生自己体会,这样的文章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我们就可以利用这样的空白点,把作者隐而不发的意思表达出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具体完整,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去年的树,文章中讲到小鸟在寻找树朋友兑现诺言时,向山谷里和村子里飞去,最后在村子里找到即将熄灭的灯火。在寻找树的过程中,小鸟肯定碰到了很多困难,是带刺的荆棘,是凶猛的雷电,是遥远的路途?作者并没有在文章中具体展开,这就留下了一个“空白”,而这种“空白”却恰如其分地为学生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借助课本中的内容,引导孩子们试着去思考去推测,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主题的感悟。4、 拓展之处作延伸拓展之处的练笔点,往往在文本的最后,通过练笔,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有更高的提升。如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文章结尾处,我引导学生思考:两年后,小钱身体恢复了健康,当他来到台湾旅行时见到了这位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台湾青年,会是怎么样的场景,两人会说些什么?从台湾青年的无私帮助到病人小钱的连连感恩,都是人世间纯真美好的感情的体现,所以此处练笔的设计,让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与文中人物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深究每一篇教材,其中都有多个层面的教学价值,都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设计练笔,此处不再一一列举。只要我们用心专研,精心设计,都能够挖掘出高效的读写结合点,为学生的习作提升贴砖加瓦。二、半亩方塘之中,奏响快乐之章(一)快乐之章一部曲:自由表达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有了充足的材料之后,是不是就能把作文写实、写精?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往往成为痛苦的枷锁。纵观人教版语文园地和测试题中的习作,大都是话题作文,而每次可选择的话题不会超过一二。这样,学生作文更多就是遵命习作,是一项硬任务,是学习每组课文之后必做的一个训练题。学生在写作时失去了自主的权利,写作更不能成为抒发情感的内在需要。我们经常可以在学生习作中总结一些规律:写亲情的可贵时,经常会写“我生病了,妈妈冒着大雨把我背到医院我的病终于好了,妈妈却病倒了”写身边的一件小事时,经常会写“因为误会和同学吵架最后终于和好了宽容万岁!”写一件难忘的事情,经常会写“考试时,我的尺子断了,同桌就把自己的尺子折断,分一半给我”或者“考试时,我找不到橡皮,这时,同桌把自己的橡皮掰成两半我的心里流淌着一股暖流”长期以往,学生习作很多都是人云我云,鹦鹉学舌,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所以,还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是快乐作文的金钥匙。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应摒除条条框框,在不偏题的范围内,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并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时间,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如人教版四下语文园地一中的习作要求是1、写校园的一角;2、别处的景物;3、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教学此处,还处于初春时,校园中景物萧瑟,枝桠光秃。如果在这时候进行教学,学生根本不能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开展习作。即使写出来的作文洋洋洒洒,但是又有多少真实性呢?所写之景大都是学生残留的记忆或是课外书中类似文章只言片语的拼凑。毫无疑问,这样的习作是毫无意义的,学生只是美丽景色的录像机或是优美语段的复读机。所以,我们必须要保障学生在写作空间上的自由,想写什么,不想写什么,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我想,对于校园的一角,很多学生无话可写,因为没有具体深刻的体会。那么,是不是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凭借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围的事物,如写一写公园的美景,记一记印象深刻的事情。只有亲身经历、感知过,才能避免机械地模仿和重复,对现实做出真善美、假恶丑的判断,才能信心十足地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颂扬。(2) 快乐之章二部曲:兴趣发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习作积极性的内在源泉。只有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才会真正地不再害怕习作,才会对习作产生好感并热爱。而我们不少学生却见到习作就头疼,叫苦连天,能写好习作的同学已经是少之又少,对习作感兴趣的同学更是罕见。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该怎么样培养孩子习作的兴趣呢?我在这里谈几点自己的想法:首先,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大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作文这种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充实学生的生活,使作文教学寓于富有情趣的活动中,为学生写作接通生活的源头,这样学生就能喜欢习作。如举办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为妈妈过一个有意义的母亲节等,既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又积累了习作的素材,相信学生对这些活动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其次,教会学生博览群书。学生只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去多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长期坚持饱览群书,习作时就会轻松很多。因为,阅读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美词语和句段,帮忙解决习作中“无米下锅”的困惑;阅读也为我们提供范文,在习作时有话可写,多读可使识广;阅读也能拓展学生习作时的思路,因为“米仓”充实了。当然,激发孩子习作兴趣的办法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展开了。(三)快乐之章三部曲:激励评价进行评价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只有多用激励性评价,学生才会乐写。所以,我们在评价孩子的习作时,应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闪光点,要尊重、理解和宽容学生,创设和谐欢快的教学氛围。作为学生来说,他们对作文的喜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评价,他们需要得到教师的认可、鼓励和肯定。所以,我们应该努力让孩子感受成功的快乐,努力让学生充满信心。每个学生,作为每一篇习作的作者,不论作文质量的优劣,他们都付出了自己的艰辛。所以在进行激励评价时,我们也应考虑进行分层评价。如:精彩的作文,老师可在评语里说:好,惟妙惟肖,你有成为作家的潜力学生作文中的缺点,也应婉转指出,忠言也应让学生觉得顺耳,如:你这篇习作词汇丰富,我为你能活学活用新词感到高兴,愿你继续进步如此等等。所以,针对不同学生,我们应该展开不同的评价,那么对于一个学生,我们也可展开阶段性的评价。如,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学生的习作设计了等级评价制度,分别为种子级别(完成习作的同学即可得到)、禾苗级别(有进步或者较大进步的同学可以得到)、花期级别(习作质量达标的同学可以得到)、果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