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健康上网.doc_第1页
如何引导孩子健康上网.doc_第2页
如何引导孩子健康上网.doc_第3页
如何引导孩子健康上网.doc_第4页
如何引导孩子健康上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引导孩子健康上网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参与学校的活动,在此,我对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一、课前调查:1、您家里有电脑吗?2、您平时上网吗?上网都做些什么?3、您的孩子平时上网吗?他们上网都做些什么?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丰富生活的信息,势不可挡地进入人们生活,孩子接触互联网是必然趋势,孩子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为生活服务而不沉迷网络,是每个父母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二、案例:某校六年级同学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班级的QQ群,同学们没事的时候就在上面聊天。 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同班的几个男同学在网上不期而遇,因为一点小事而起了争执,发生了口角,于是星期一早上到校后,这几个同学就大打出手,把教室里弄得的一片狼籍。当班主任问及原因时,学生的答案很明白:“他在网上骂我,他欠揍。” 在与学生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有一位家长说:“我们家孩子整天管得很严的,我知道上网不好,所以,我们家到现在都不买电脑。”另一位家长说:“小孩子吗,打架是很正常的,只要不打出毛病就行。 据报告显示,网民中青少年日益增多。在中学生群体中,34.8的人上网目的是游戏,只有16.1的人是为了完成作业。在小学生中,56.4是为了游戏,27的人是为了学习。三、网络游戏的危害:1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 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未成年人长期玩飚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大多数游戏告诉青少年的却是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和勾心斗角,这些内容容易使他们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事例:少年抢劫团伙落网西安雁塔警方 抓获的6名涉嫌抢劫的犯罪嫌疑人年龄均在1415岁,正是长期的沉湎于网络游戏,看惯了杀杀打打,经常出没于同一家网吧使这六个未成年人聚集在一起开始了他们的抢劫!2由于目前的网络游戏大多是收费游戏,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个弊端“金钱问题” 网络游戏的内容不外乎练级和买装备,然而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随着上网时间的增多,上网费也在不断增高。而且,玩游戏所需的游戏卡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充值。这在无形中给中孩子增加了经济负担 事例:一名15岁的少年因沉迷于网络游戏,竟然半夜持刀砍杀自己的母亲,在抢得8000元后离家逃走。 3对身心的危害 最新科学研究发现,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仅会遏制儿童左前脑的正常发育,而且特别影响儿童的早、中期智力开发。由于爆破、枪杀等恐怖镜头频繁,许多中学生玩家常常情绪不稳定,失眠,有时发生知觉错乱现象,对极其重要的事物会茫然无所知觉。事例:某大学一名21岁的大一学生网吧连续玩了5个小时的游戏。在他正准备下楼返校时,突感头疼,继而昏迷,呼吸停止,医院收治后诊断其为“脑死亡”。4对学习的影响 据调查,在大多数中学生网络游戏玩家中,有80%的同学成绩处于中下水平,在这80%中有超过一半的同学是因为玩网络游戏而成绩下降。 四、孩子沉迷网络的原因: 一是家庭的原因。有的父母和孩子之间交流少,缺少沟通,不能准确体察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有的夫妻之间感情不合,经常吵架,孩子在家里感觉不到温暖;有的父母对孩子的非原则性错误高标准、严要求,指责多于鼓励;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不强,在社会上找不到承认感。二是学校的原因。部分学校盲目的追求教学成绩,忽视孩子的情感培育,使孩子找不到学习的快乐;以繁重的学习任务挤压孩子的生活空间,忽视的社会交住,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压抑;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部分老师以学习成绩衡量学生的一切,如果学生成绩好,就关心鼓励,学习成绩不好就漠视;听话的学生就喜欢,不听话的学生排斥;甚至有些老师还用一些错误的方式去对待孩子一切正当的要求。 三是社会的原因。首先是网络游戏开发商的游戏一部分是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他们利用孩子好奇心理开发一些刺激性游戏,吸引未成年人。其次,部分网吧经营者不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要求来经营网吧,不仅不制止未成年人上网,反正推出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未成年人上网。再次,政府相关部分监管、处理不重。地方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并不禁止网吧经营,部分政府部门在监管上存在漏洞,还有的政府公务员收受网吧经营者的好处,对于违规经营网吧的经营者,一教了之、一罚了之。最后,社会监管力度不够。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看到很多未成年孩子上网也不闻不问,更不向相关部门反映或向公安机关举报。五、为您支招:1.作为家长,自己首先应当及时学习充电,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般常识,并和孩子一起感受网络所带来的便利与快捷。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向孩子学习,当然,也可以请一些朋友或家教帮忙。如果你什么都不懂的话,小心了,你很有可能会受到孩子的欺骗。2.多和孩子交流上网体会家长可以安排餐后或睡前一小段时间,与孩子交流对网络信息的看法,比如:网上有什么新闻,怎么看待这些新闻等。只有以平等的态度和孩子交流,孩子才会把您当“自己人”,产生共同语言,家长的正确观点才有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除了上网学习,家长还可以积极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有益的网上活动,比如网上电子贺卡比赛、网页设计比赛、自建家庭网站、在网上读书和欣赏艺术作品等。3.限制孩子上网时间孩子在家上网比在网吧好。如果有条件,应尽量让孩子在家里上网,尽量把电脑安装在明亮宽敞的地方,千万不要放在孩子的卧室里。孩子自觉性较差,很容易成为小“网迷”;如家长再以粗暴方式制止,又容易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正确的方法是通过交流,尽量与孩子达成共识,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安排一定的时间上网,一般每天不超过1小时。 4.家长要起到表率作用。古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家长自己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活动,孩子必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旦有机会便会效仿。同样,如果家长抵制网络,不愿意学习网络技术,利用网络学习新知识,那孩子也会反感新技术,不愿意接触新事物。 “网络本身是中性的,它对人产生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全取决于上网者自身如何对待网络。好比一把菜刀,在厨师手里它是用来切菜的,在歹徒手里它却可能被用来杀人,在绝望者手里它还可能成为自杀的工具。这和刀本身没有关系,一切由使用刀的人决定。”六、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如何利用网络2岁3岁年龄段: 不要让儿童自己玩计算机和互联网。但可以让儿童观看家长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特别是让他们看到父母从中获得了乐趣。在这个年龄段,儿童接触计算机的主要内容是:看动画片、光盘以及适合儿童兴趣的电子出版物。当母亲操作计算机时,可将孩子抱到膝上,向他(她)演示鼠标如何工作,并让他尝试键盘。4岁7岁年龄段: 最适合大量地使用教育娱乐软件,也可以学习一些最初步的计算机知识。6岁7岁时,父母可以带着孩子一起上网,访问网上儿童站点。凭着直觉,孩子会很快熟悉网络。但是,父母一定不要让孩子单独上网。孩子必须在父母指导下取得上网经验。8岁11岁年龄段: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拥有较多的互联网络使用经验。为了完成学校作业,他们需要查阅网上百科全书、下载有关数据和图片。他们也开始交网上笔友,与远方的亲戚、网络朋友通信。父母在这时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正是渴望独立、形成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父母应该非常关心孩子的网上表现。父母的网络指导内容是:建立明确的使用规则,如果违反规则将发生严重后果;没有父母的允许,不能在网上订购产品或发出有关自己及家庭的任何信息;如果发现不寻常的信息,要马上告诉父母;帮助孩子理解广告等商业信息;与孩子讨论网上匿名等网络文化现象;控制孩子上网的时间,放一个闹钟在孩子身旁;经常检查你的电话费和信用卡等。12岁14岁年龄段: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网上相当活跃。他们能在网上大量查询感兴趣的信息,喜欢浏览网页,并敢于向权威人士提问。除此之外,他们也开始进入聊天室,与其他人分享经验和兴趣。这个阶段的指导要点是:由于孩子更喜欢独立地网上探险,父母要向孩子明确网络法律及规则、上网的时间限制;尽可能地和孩子一起上网;告诉孩子怎样做才能被网上虚拟社区接受;与孩子一起做个上网预算,并监督他的使用;注意监督孩子下载的电子游戏,要求他们放弃暴力内容较多的游戏。15岁18岁年龄段: 这时候孩子已经长大,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对他们来说,网络世界拥有无限的资源,他们开始利用这些资源解决现实问题,如选择大学、学习外语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