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监利县第一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回扣落实(三).doc_第1页
湖北省监利县第一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回扣落实(三).doc_第2页
湖北省监利县第一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回扣落实(三).doc_第3页
湖北省监利县第一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回扣落实(三).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回扣落实基础需自查1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2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3同源染色体配对通常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4在有丝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5细胞板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6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形成()。7人体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23()。8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正在发生自由组合 ()。9细胞分裂素延迟植物衰老与基因的作用无关()。10质壁分离细胞的复原不属于细胞分化()。11老年人皮肤色素沉积出现“老年斑”,原因可能是紫外线照射引起色素沉积()。12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13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存在细胞衰老或凋亡的现象()。14原癌基因只存在于癌细胞中()。15被细菌侵染的细胞已发生了癌变()。16噬菌体裂解细菌的过程属于细胞的编程性死()。17伴随着细胞的生长,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逐渐提高()。18在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naoh在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中扩散的深度相同,但扩散的面积与体积之比不同()。19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通常发生在分裂前期()。20植物细胞在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21在有丝分裂中期,核膜解体,核仁逐渐消失()。22蜜蜂由未受精卵细胞发育成雄蜂证明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23转入抗虫基因的棉花细胞和番茄、马铃薯细胞杂交后培育出植株,证明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4壁虎断尾后重新长出尾巴证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出植株,证明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5受精作用过程涉及到细胞膜功能之一信息传递,并体现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26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细胞融合,关键是精子核和卵细胞核的融合()。27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28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亲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维持恒定()。29人的精子、卵细胞中只有23个dna分子,受精卵中只有46个()。30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造成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重点再强化一、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两大区别点二、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或结构变化曲线分析1请依次写出图1图4的坐标纵轴“标识”:图1核dna含量,图2染色体数,图3染色单体数,图4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2图1图4中,曲线上升原因相同的是图1、图3、图4,该原因是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上升原因不同的是图2,该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3图1图4中曲线下降原因相同的是图1、图2和图3、图4,第一种原因为细胞一分为二,dna或染色体平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第二种原因为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子染色体。4若针对减数分裂,则图1、图2需做何种修改?图3、图4发生时间如何?有无变动?提示针对减数分裂:图1仅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应在d之后再让dna分子下降一半。方可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图2则不可由2n上升为4n,而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染色体数目由2nn,之后至减后上升为2n、减末时再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