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联考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联考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联考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联考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联考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联考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a手影b水面“折”枝c镜中花d放大镜2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一名初中生质量是50gb一只铅笔的长度约为56cmc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4m/sd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903下列各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c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c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d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响声越大5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a电视遥控器b医用“b超机”c验钞机d夜视仪6老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7一位同学站在湖边看见水中的鱼在树枝的倒影中游动,对此现象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a人看见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b人看见的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人看见的水中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d人看见的水中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8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透镜)的情形,其中运用凸透镜的是()aacbadcbddcd9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d粗铜丝拉伸后变成了细铜丝,密度变大10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靠近纸的过程中光斑先变小后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小于lb一定等于lc一定大于l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11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以物质的物理属性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下面主要从硬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a用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b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c用玻璃做窗户d用钢铁做军舰的外壳12如图小华乘坐的是火车甲,窗外看到的是火车乙,试根据图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乙火车一定是运动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乙火车一定是静止的c以乙火车为参照物,甲火车一定是静止的d以甲火车为参照物,乙火车一定是运动的二、填空题13音乐会上,演员正在吹奏笛子,笛子发声是因为空气柱在,吹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14小华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由下表可知,实验中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在温度计示数上升的过程中,该测温物质的质量(增大/减小/不变)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39357酒精1177815在太阳光下看一张红纸,它呈现色,因为它只能反射光;将它置于只有绿色光源的屋子中时,它将呈现色16如图所示是一些小冰块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min;加热至第10min时,物质的状态为17现在的手机大多带有照相机功能,其镜头相当于镜,拍照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缩小)的(实/虚)像18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m/s19如图a所示,小明将衣架挂在绳子中央,小华用铅笔轻轻敲击,小明听到敲击声;然后小明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食指上,堵住双耳(如图b),小华用相同的力量再次敲击衣架,此时小明听到敲击声响度变(大/小)该实验说明声音(能/不能)在固体中传播;在(固体/气体)中传播的效果更好20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由图象可以获得的信息:同种物质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成;两种物质密度的关系:ab(/=)21小明在自制显微镜的过程中,首先通过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观察下方的黑色箭头(如图a),调节黑色箭头与水滴间的距离,使之(大于/小于)水滴透镜的焦距,此时可观察到倒立、(放大/缩小)的像,然后再用一个(凸/凹)透镜作为目镜,缓慢调节透镜与水滴间的距离(如图b),就会看到箭头更为放大的像22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m,若他向平面镜靠近1m,此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3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的缘故三、解答题(共50分)24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在图1中,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在图2中,ao是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入射光线,请在图中大致画出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r(3)在图3中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25一列长为300m的火车匀速驶过长为2100m的大桥,测得火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60s求:(1)火车运行的速度(2)火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26一捆粗细均匀的铜线,质量约为17.8kg,铜线的横截面积是10mm2(铜=8.9103kg/m3)求:(1)铜线的体积(2)这捆铜线的长度为多少米?27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选填“a”或“b”)部分(2)当水的温度加热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数据如下表:时间/min01234567温度/90949698989898第1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温度是,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3)请根据上表中数据在丙图中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象(4)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28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色的方格纸,玻璃板与桌面垂直;两个相同的棋子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白纸上,以a棋子为成像物体(1)为了使所成的像更清晰,可用手电筒对着(a/b)棋子照射;此外,采用茶色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棋子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将a棋子固定,小心地移动b棋子,直到与a棋子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个棋子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3)如果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答:(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个棋子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棋子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29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先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时屏上呈现最小极亮的一点,然后他开始实验:(1)先将蜡烛、和依次放在桌面上,然后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是为了使像(2)当烛焰离凸透镜30cm时,光屏应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cm至cm之间移动光屏在其中的某一位置上会呈现出一个、的清晰的实像(3)当烛焰离凸透镜15cm时,光屏应向透镜的方向移动(填“远离”或“靠近”),光屏在某一位置上会呈现一个清晰的实像(4)当蜡烛逐渐消耗时,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随之(上升/下降)30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a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d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只填字母序号)(2)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左/右)(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矿石的质量为;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小矿石的体积是,由此可知,小矿石的密度=kg/m331一项被称作“可调式眼镜”(如图甲)的新技术可以帮助人们不用通过眼科医生就可以矫正自己的视力这种眼镜的镜片中含有一种液体,通过调节此液体的含量,镜片的形状会随之改变(如图乙所示,改变滑块的位置就可实现镜片形状的变化)(1)其实可调式眼镜的想法也是一种仿生学研究的成果,人眼睛的晶状体就根据观察对象自动调节的可调式镜片,通过眼部肌肉调节晶状体可以实现的功能的是a帮助我们看清不同亮度的物体 b帮助我们看清不同颜色的物体c帮助我们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 d帮助我们看清不同大小的物体(2)图丙是不同位置处的两个物体的成像示意图,由图得出: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人眼若长期观察近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弯曲,形成(远视眼/近视眼),当他看远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前/后)方,此时如果用“可调式眼镜”加以矫正,应将滑块从中间逐渐向(左/右)移动,直至看清物体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联考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a手影b水面“折”枝c镜中花d放大镜【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属于光的折射,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变弯、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光射到物体表面又被反回的现象叫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有关的都是光的反射【解答】解: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屏幕上的“手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符合题意;b、水面折枝是光从水传向空气发生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c、镜中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d、放大镜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2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一名初中生质量是50gb一只铅笔的长度约为56cmc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4m/sd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90【考点】质量的估测;温度;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应用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一名初中生质量是50kg左右,不是50g,故a不符合实际情况;b、一只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情况;c、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可以达到1.4m/s,故c符合实际情况;d、洗澡水的温度比人体温度略高大约是40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情况故选c【点评】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需要凭借生活经验、需要简单的计算;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3下列各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c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据此分析【解答】解: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c、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c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d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响声越大【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能量【专题】声现象【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3)声波能够传递信息,也具有能量;(4)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a、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说法错误;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说法错误;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说法正确;d、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高,音调越高,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5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a电视遥控器b医用“b超机”c验钞机d夜视仪【考点】紫外线【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紫外线具有化学作用强、生理作用强、荧光效应强的特点,根据这样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来判断此题【解答】解:a、红外线方向性好,可以用作电视遥控器;b、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超就说明这一点;c、紫外线有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可以做成验钞机,检验钱的真伪;d、红外线热作用强,一切物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高温物质辐射红外线强,因此制成红外线夜视仪,可以用在军事上故选c【点评】红外线:光谱中红光之外的部分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也不停地吸收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红外线特点:(1)热作用强:烤箱、浴室里的暖灯、夜视仪、热谱图(2)穿透力强:航空摄影(3)遥感、遥控:卫星遥感、家用遥控器紫外线:光谱中紫光之外的部分天色紫外线的来源是太阳光紫外线特点:(1)化学作用强:使胶片感光、(2)生理作用强:杀菌消毒、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3)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制验钞机6老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物距在一倍焦距内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像,且当物体离焦点近时,成的像较大【解答】解: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离焦点越近时,像越大,故应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特点和规律7一位同学站在湖边看见水中的鱼在树枝的倒影中游动,对此现象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a人看见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b人看见的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人看见的水中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d人看见的水中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比较思想;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光的折射: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折射时形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等大,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为虚像【解答】解:(1)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的,因此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并且像为虚像,故ab错误,d正确;(2)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而水中树影是平面镜所成的像,因此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像为虚像,故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巧妙地利用:1、水中的倒影,2、看水中的物体:鱼,考查了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是一道考查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好题8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透镜)的情形,其中运用凸透镜的是()aacbadcbddcd【考点】透镜的光路图【专题】图析法;透镜及其应用【分析】首先要仔细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再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出选择【解答】解:从abcd四个光线通过透镜的情形可知,b和c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发散的,所以都是凹透镜;a和d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变得会聚了,是凸透镜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在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学性质的前提下,明确经过透镜折射后,光线变得发散了还是会聚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9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d粗铜丝拉伸后变成了细铜丝,密度变大【考点】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专题】定性思想;密度及其应用【分析】利用密度公式分析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它不随质量和体积而变化,制作不同的物体选用密度不同的材料,主要是根据物体的用途来决定的【解答】解:a、根据=可知,1kg冰与1kg水,质量相同时,冰的体积大,故密度小,故该选项错误;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质量不变,体积变小,故密度变大,故该选项正确;c、自行车的体积一定,由m=v可知,材料的密度越小,自行车的质量越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小的材料制造,故该选项错误;d、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同种物质密度相同,粗铜丝拉伸后变成了细铜丝,密度不变,故该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要学会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10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靠近纸的过程中光斑先变小后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小于lb一定等于lc一定大于l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实验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根据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根据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可推断焦点在光斑之前,从而判断焦距【解答】解:由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时,即像距为l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凸透镜的焦点不在光斑之后,故焦点应在光斑之前,因此f一定小于l故bcd错误,故a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理解“光屏上得到最小物象”时,像距即为焦距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11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以物质的物理属性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下面主要从硬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a用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b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c用玻璃做窗户d用钢铁做军舰的外壳【考点】物质的基本属性【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顺推法;密度及其应用【分析】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特点,根据材料的特点分析其用途或作用【解答】解:a、塑料是良好的绝缘体,用做插座的外壳可以保证安全,利用的是其绝缘性不符合题意;b、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是利用了塑料泡沫的密度小,质量轻的特点不符合题意;c、玻璃具有透光性好的性质,用玻璃做窗户,利用的是其透光性不符合题意;d、钢铁具有硬度大的属性,用钢铁做军舰的外壳,利用的是其硬度大的性质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每种材料都不同的物理性质,可根据各自性质或特点用在不同的方面12如图小华乘坐的是火车甲,窗外看到的是火车乙,试根据图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乙火车一定是运动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乙火车一定是静止的c以乙火车为参照物,甲火车一定是静止的d以甲火车为参照物,乙火车一定是运动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参照思想;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先选择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会有所改变【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乙火车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故a错误;b、以地面为参照物,两列火车可能都是运动的,也可能一辆是静止的,一辆是运动的,故b错误;c、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车的位置在发生变化,以乙火车为参照物,甲火车一定是运动的,故c错误;d、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车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甲火车为参照物,乙火车一定是运动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由该题可以看出,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所选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是可能改变的二、填空题13音乐会上,演员正在吹奏笛子,笛子发声是因为空气柱在振动,吹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考点】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子发声,是由于笛子中的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声音;(2)声音的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解答】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子发声是因为空气柱在振动;吹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通过改变振动的空气中的长度来改变振动的频率,所以音调会发生变化故答案为:振动;音调【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14小华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由下表可知,实验中应选用测温物质为水银的温度计在温度计示数上升的过程中,该测温物质的质量不变(增大/减小/不变)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39357酒精11778【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应用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被测液体的温度一定在温度计工作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之间,否则液体温度计不能进行工作;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位置、形状、状态和温度变化【解答】解: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水沸腾时的温度在100左右,这个温度都高于水银和酒精的凝固点,但是高于酒精的沸点,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此温度时,酒精已经汽化成蒸气,不能完成测量这个温度低于水银的沸点,可以利用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工作所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选择水银;水银温度升高过程中,质量不变故答案为:水银;不变【点评】本题通过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原理、沸点等基础知识,同时要掌握质量是物体的属性15在太阳光下看一张红纸,它呈现红色,因为它只能反射红光;将它置于只有绿色光源的屋子中时,它将呈现黑色【考点】物体的颜色【专题】应用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解决此题关键要明确: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色光来决定的也可理解为什么颜色的物体只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其余的色光将被吸收【解答】解: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其照在红纸上,只有红色光被反射出去,其余的色光都被吸收了,所以该纸呈现红色;现将它置于只有绿色光源的屋子中时,由于其只反射红光,绿光照在它上面被其吸收了,没有光从该物体反射出来,所以该物体呈现黑色故答案为:红;红;黑【点评】对于黑色,如何理解是此题的一个难点:所谓的黑色,就是没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不要理解为有黑光进入眼睛造成的黑色举例说明如漆黑的夜晚16如图所示是一些小冰块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10min;加热至第10min时,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图像综合题【分析】(1)图中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5min结束,这段时间物体处于熔化过程中(2)晶体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解答】解:由图知,冰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5min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过程经历了15min5min=10min,加热至第10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故答案为:10;固液共存【点评】此题考查了晶体熔化图象的分析,掌握晶体熔化的特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应能够从图象中分析出晶体的熔点、熔化时间及温度变化情况17现在的手机大多带有照相机功能,其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拍照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放大/缩小)的实(实/虚)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解答】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凸透;缩小;实【点评】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18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12.50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0.150m/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照片中小球两位置之差就是小球运动的路程,读取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求出小球的路程s及走这些路程所用时间t,然后由速度公式求速度v【解答】解:(1)由照片可以看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小球在a点的位置坐标为0cm,在f点的位置坐标是12.50cm,则小球由a到f的路程为s1=12.50cm(2)小球由b运动到f所用时间t=0.2s4=0.8s,通过的路程为s2=12.50cm0.50cm=12.00cm,则它的平均速度为v=15.0cm/s=0.150m/s故答案为:12.50;0.15【点评】这是一道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是:看清频闪照片,由照片求出物体的路程、运动时间,然后由公式v=求速度19如图a所示,小明将衣架挂在绳子中央,小华用铅笔轻轻敲击,小明听到敲击声;然后小明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食指上,堵住双耳(如图b),小华用相同的力量再次敲击衣架,此时小明听到敲击声响度变大(大/小)该实验说明声音能(能/不能)在固体中传播;在固体(固体/气体)中传播的效果更好【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2)不同介质传声效果不同,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要好【解答】解: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敲打衣架,发出的响声通过细绳和手指传到小明的耳朵里,小明听到声音响度大;该实验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且在固体中传播的效果比在气体中好故答案为:大;能;固体【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快慢情况,比较简单,是一道基础题目20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由图象可以获得的信息:同种物质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两种物质密度的关系:ab(/=)【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比较思想;图析法;密度及其应用【分析】(1)分析图示mv图象,根据图象特点可以看出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比较密度大小,可以在横轴取相同体积比较质量大小,或在纵轴取相同质量比较体积大小【解答】解:(1)由图象知,两条图线是过原点的正比例函数图象,由此可见: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如右图所示:在体积v相同时,m甲m乙,由密度公式=可知,甲乙,则a的密度较大故答案为:正比;【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利用好图象和控制变量法(同样的体积比较质量)是本题的关键21小明在自制显微镜的过程中,首先通过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观察下方的黑色箭头(如图a),调节黑色箭头与水滴间的距离,使之大于(大于/小于)水滴透镜的焦距,此时可观察到倒立、放大(放大/缩小)的像,然后再用一个凸(凸/凹)透镜作为目镜,缓慢调节透镜与水滴间的距离(如图b),就会看到箭头更为放大的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实验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根据显微镜的工作原理解答此题: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使物镜成的实像,通过目镜再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凸透镜的放大作用,使微小的物体放大许多倍【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小明在自制显微镜的过程中,小水滴形状相当于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说明箭头在小水滴的焦点之内;调节黑色箭头与水滴间的距离,使之大于水滴透镜的焦距,此时可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的小水滴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显微镜通过目镜再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再用一个凸透镜作为目镜,缓慢调节透镜与水滴间的距离就会看到箭头更为放大的像故答案为:大于;放大;凸【点评】该题以探究实验的形式考查了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了解物镜和目镜的成像原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6m,若他向平面镜靠近1m,此时像的大小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所以这个同学和他的像之间的距离是6m人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和人的大小有关,跟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人靠近平面镜1m时,他的像的大小不变故答案为:6;不变【点评】人靠近平面镜时,感觉像变大,实际上像的大小不变,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增大,感觉像在变大,是一种错觉23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漫(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考点】漫反射;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解答】解: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故答案为:漫;沿直线传播【点评】本题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反射现象及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是基础知识还要注意漫反射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三、解答题(共50分)24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在图1中,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在图2中,ao是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入射光线,请在图中大致画出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r(3)在图3中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专题】作图题;图像综合题【分析】(1)依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分别做出三个端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就是物体在镜中的像(2)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角指的是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3)在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解答】解:(1)作a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a;(做对称点留下的作图痕迹是对应点的虚线连线和垂直符号)作b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b;作c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c;用虚线连接ab,bc,ac,abc就是abc在平面镜mn中的像作图如下:(2)由图可知,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根据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首先画出法线,完成光路如下:(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点评】(1)作平面镜成的像,注意留下的作图痕迹,对应点连线要用虚线,像要用虚线,连线与镜面之间一定要垂直(2)需要注意的是:在作图的时候一定要表现出角度的大小关系,比如本题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画的时候一定要让人一眼就看出折射角比入射角小才行(3)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25一列长为300m的火车匀速驶过长为2100m的大桥,测得火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60s求:(1)火车运行的速度(2)火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列车要完全通过大桥需要行驶的路程是大桥长加列车长;知道列车经过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列车速度;列车全部在大桥上列车行驶的路程是大桥长减列车长,知道路程和速度求出时间【解答】解:(1)列车完全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是:s1=s+s车=2100m+300m=2400m,列车行驶的速度:v1=40m/s(2)列车全部在大桥上的路程:s2=ss车=2100m300m=1800m,列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时间:t2=45s答:(1)火车运行的速度为40m/s(2)火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为45s【点评】关键是要分清列车完全在大桥上运行的路程和列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是不同的,列车完全在大桥上时行驶的路程=大桥长列车长,列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大桥长+列车长26一捆粗细均匀的铜线,质量约为17.8kg,铜线的横截面积是10mm2(铜=8.9103kg/m3)求:(1)铜线的体积(2)这捆铜线的长度为多少米?【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已知铜的密度和质量,利用密度公式可求铜丝的体积,又知道铜丝的横截面积,可求长度【解答】解:(1)根据=可得铜丝的体积:v=0.002m3;(2)根据v=sh可得这捆铜丝的长度:l=200m答:(1)铜线的体积为0.002m3;(2)这捆铜线的长度为200m【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单位换算(1mm2=1106m2)是易错点,同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27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b(选填“a”或“b”)部分(2)当水的温度加热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数据如下表:时间/min01234567温度/90949698989898第1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温度是9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8(3)请根据上表中数据在丙图中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象(4)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石棉网有余热温度高于水的沸点,对水继续加热【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在此实验中,酒精灯及温度计的使用都有特殊的规定: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所以要从下向上进行调节;(2)观察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然后读数;根据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结合表格中数据得出结论;(3)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连线即可作出水沸腾的图象;(4)水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解答】解:(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b的高度;(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示数为92;时间/min01234567温度/9092949698989898由表格中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8,在沸腾过程中温度虽然保持不变,但要不断吸热;(3)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连线作出水沸腾的图象;(4)撤掉酒精灯后,石棉网有余热温度高于水的沸点,对水继续加热故答案为:(1)b;(2)92;98;(3)见上图;(4)石棉网有余热温度高于水的沸点,对水继续加热【点评】水的沸腾实验是初中热学中重要的实验,一般考查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沸点、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沸腾的条件、沸腾的特点、加热时间比较长的原因、器材、水沸腾的图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和读数等等,要注意积累学习经验28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色的方格纸,玻璃板与桌面垂直;两个相同的棋子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白纸上,以a棋子为成像物体(1)为了使所成的像更清晰,可用手电筒对着a(a/b)棋子照射;此外,采用茶色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棋子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棋子,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将a棋子固定,小心地移动b棋子,直到与a棋子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个棋子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3)如果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答:b棋子无法与a棋子的像重合(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ba保持a、b两个棋子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棋子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实验题;实验分析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可判断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那一侧观察;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用透明的薄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解答】解:(1)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人眼应在棋子a这一侧观察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棋子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棋子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2)实验中,小心地移动b棋子,直到与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可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