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噪声控制工程部分习题答案.ppt_第1页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部分习题答案.ppt_第2页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部分习题答案.ppt_第3页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部分习题答案.ppt_第4页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部分习题答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6 在空气中离点声源2m距离处测得声压p 0 6Pa 求此处的声强I 质点的振速U 声能密度D和声功率W各是多少 已知空气的 1 21kg m3 c 340m s 解 W ISS 4 r 8 75 10 4 4 22 0 044w 2 11 三个声音各自在空间某点的声压级为70dB 75dB和65dB 求该点的总声压级 解 2 13 在半自由声场空间中离点声源2m处测得声压级的平均值为85dB 1 求其声功率级和声功率 2 求距声源10m远处的声压级 解 1 已知在半自由声场空间中 所以Lp Lw 20lgr 8则Lw Lp 20lgr 8 85 20lg2 8 99dB 声功率Lw 10lgW W0 则W W0 100 1Lw 10 12 100 1 99 8 10 3W 2 对于确定声源 声功率级是不变的 所以L p Lw 20lgr 8 99 20lg10 8 71dB 2 14 一点声源在气温30 相对湿度70 的自由声场中辐射噪声 已知距声源20m处 500Hz和4000Hz的声压级均为90dB 求100m和1000m两频率的声压级 表1标准大气压下空气中的声衰减单位 dB 100m 解 声波随距离的发散衰减Ad 20lgr2 r1 则从20m处传播到100m处的Ad 20lg100 20 13 98dB从20m处传播到1000m处的Ad 20lg1000 20 33 98dB由表1可知 在气温30 相对湿度70 的自由声场中 500Hz和4000Hz的声波被空气吸收的附加衰减Aa分别为0 27dB 100m和2 25dB 100m 则 500Hz 从20m到100m的Aa为 100 20 0 27 100 0 216dB500Hz 从20m到1000m的Aa为 1000 20 0 27 100 2 646dB4000Hz 从20m到100m的Aa为 100 20 2 25 100 1 8dB4000Hz 从20m到100m的Aa为 1000 20 2 25 100 22 05dB因此 声压级Lp Lp0 Ad Aa 100m处 500Hz的声压级Lp 90 13 98 0 216 75 8dB100m处 4000Hz的声压级Lp 90 13 98 1 8 74 2dB1000m处 500Hz的声压级Lp 90 33 98 2 646 53 4dB1000m处 4000Hz的声压级Lp 90 33 98 22 05 34 0dB 3 8 某噪声的倍频程声压级如下表所示 试求该噪声的A计权声级及其NR数 解 由已知 频率 查表得 A计权修正值 见上表第一行 由已知 声压级 减去 A计权修正值 得 修正后频带声级 见上表第二行 由于修正后频带声级前两项33 8和53 9与其他声级值相比差值都大于10dB 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得上表第三行数据 第四行 总的A计权声级 由第三行其余声级值叠加而得 具体计算如下 由已知 频率 和 声压级 查附录二图得 各倍频带的NR值 见表最后一行 其中最大的NR值为85 则所求环境的NR 85 1 86 7 2 在3mm厚的金属板上钻直径为5mm的孔 板后空腔深20cm 今欲吸收频率为200Hz的噪声 试求三角形排列的孔中心距 解 穿孔板共振频率 则P 2 f0 c 2 L t 2 200 340 2 20 10 2 3 10 3 0 8 5 10 3 1 91 因三角形排列的孔的穿孔率 所以孔中心距 0 0344m 34 4mm 7 3 穿孔板厚4mm 孔径8mm 穿孔按正方形排列 孔距20mm 穿孔板后留有10cm厚的空气层 试求穿孔率和共振频率 解 正方形排列的孔的穿孔率为 穿孔率 0 8d 则共振频率为 7 7 某房间大小为6 7 3m3 墙壁 天花板和地板在1kHz的吸声系数分别为0 06 0 07 0 07 若在天花板上安装一种1kHz吸声系数为0 8的吸声贴面天花板 求该频带在吸声处理前后的混响时间及处理后的吸声降噪量 解 房间的体积V 6 7 3 126m3 房间各壁面的平均吸声系数 则处理前 0 065处理后 0 25 因频率f 1kHz 2kHz 且 则处理前的混响时间为 因频率f 1kHz 2kHz 且 则处理后的混响时间为 处理后的吸声降噪量 6 8dB 7 8 某车间几何尺寸为25 10 4m3 室内中央有一无指向性声源 测得1000Hz时室内混响时间2s 距声源10m的接收点处该频率的声压级为87dB 现拟采用吸声处理 使该噪声降为81dB 试问该车间1000Hz的混响时间应降为多少 并计算室内应达到的平均吸声系数 解 由题可知 车间面积为S 25 10 2 10 4 2 25 4 2 780m2车间体积为V 25 10 4 103m3 8 4 某隔声间有一面积为20m2的墙与噪声源相隔 该墙透射系数为10 5 在该墙上开一面积为2m2的门 其透射系数为10 3 并开一面积为3m2的窗 透射系数也为10 3 求该组合墙的平均隔声量 解 隔声量TL 10lg1 则墙的隔声量为 TL1 10lg1 1 10lg1 10 5 50dB门的隔声量为 TL2 10lg1 2 10lg1 10 3 30dB窗的隔声量为 TL3 10lg1 3 10lg1 10 3 30dB所以 该组合墙的平均隔声量为 8 7 要求某隔声罩在2000Hz时具有36dB的插入损失 罩壳材料在该频带的透射系数为0 0002 求隔声罩内壁所需的平均吸声系数 解 第十四章噪声控制 1 噪声评价的主要指标是什么 A声级LA A声级能较好的反映人的主观感觉 对于稳态噪声 可以直接测量LA来评价等效连续A声级Leq 等效声级 非稳态噪声 对短时间内的发生的高噪声的出现反应不灵敏昼夜等效声级Ldn 用来评价区域环境噪声累计分布声级Ln 统计声级 评价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 可反映出噪声的起伏变化噪声冲击指数NII 考虑人口密度因素 人口密度越高 噪声影响越大噪声评价曲线NR和噪声评价指数N 根据人耳对各频率响应的特点 同时考虑噪声的强度和频率两个主要因数 第十四章噪声控制 2 在城市噪声控制中存在哪些问题 应如何解决 交通噪声防治措施1 控制声源 使用低噪声发动机 严禁噪声超标的车辆在市区行驶 2 拓宽道路 禁止随意停放和行驶 3 禁止在市区禁鸣路段鸣笛 4 对车辆集中的繁忙路线实行单行 限速 禁鸣 禁行等措施 较低交通噪声 5 高速公路 高架公路应设有声屏障或采取其他有效控制措施 第十四章噪声控制 工厂噪声属于固定噪声源 噪声的控制应遵守国家颁布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建筑施工噪声离开施工作业现场边界30m处 噪声不许超过75dB 冲击噪声最大声级不得超过90dB 除特殊原因外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应在夜间11时至次日早晨6时内 进行超标准的 危害居民健康的施工作业 生活噪声 第十四章噪声控制 3 试论述在居住区规划中 控制噪声的主要措施 1 利用绿化带降低噪声2 利用隔声屏障降低噪声3 合理地进行建筑平面布置4 城市规划和总体设计 第十四章噪声控制 4 有一大教室 平面尺寸15mx6m 高4 5m 室内总吸声量为10m2 墙面可铺吸声材料的面积约为100m2 试问 a 如顶棚上全铺以吸声系数为0 5的材料 室内总噪声级能降低多少分贝 b 如墙面100m2也全铺上同样材料 又可降低多少分贝 解 第十五章建筑隔声 1 在建筑中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递的 空气声与固体声有何区别 室外的火车声进入室内是属于何种类型的传播 声波在建筑物中传播的途径有 空气声 是由声波的传播而产生的固体声 是由物体的机械撞击而产生的 第十五章建筑隔声 2 何谓质量定律与吻合效应 在隔声构件中如何避免吻合效应 质量定律 墙体被声波激发后其振动的大小只与墙的惯性有关 即墙的质量有关 墙的单位面积质量越大 隔声效果越好 质量或频率每增加一倍 墙体的隔声量会增加6分贝 吻合效应 墙壁的受迫弯曲波速度 与自由弯曲波速度相吻合时的效应 此时墙就失去了传声的阻力 避免吻合效应可采取的措施 1 通常可采用硬而厚的墙板来降低临界频率 2 或用软而薄的墙板来提高临界频率 第十五章建筑隔声 3 如何提高轻型墙体的隔声能力 1 夹芯结构2 复合结构做到厚度相同 质量不同3 设空气层 d 7 5 R 8 10dB4 内设吸声材料 第十五章建筑隔声 4 设计隔声门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隔声门 提高门的密封能力 设置声闸 采用狭缝消声措施隔声窗 保证窗玻璃的厚度和层数 为避免共振 玻璃应做成不平行的 提高窗户的密封能力可放置吸声材料 第十五章建筑隔声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