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辛劳的蚂蚁》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辛劳的蚂蚁》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辛劳的蚂蚁》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八年级语文上册辛劳的蚂蚁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1 -(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马克吐温的蚂蚁,显然是另外一种心灵的反照.这个美国作家笔下的蚂蚁,另有一种针对性.他指出,在人们的头脑中对于蚂蚁,有一种现成的共识,就是十分辛劳.本文的题目,就是辛劳的蚂蚁.但如果和世俗的共识完全一致,作者就没有必要写这篇文章了.对于蚂蚁的辛劳.已经有了那么多的文章和寓言.作者之所以要写蚂蚁,就是因为发现了世俗之见中包含着许多谬误.蚂蚁并不像天主教学校的教科书里所写的那样,整日辛劳,为冬天储存什么食粮.本文的全部趣味,与科学普及小品迥异,作者并不严格地遵循客观观察.辛劳的蚂蚁借辛勤而愚蠢的蚂蚁讽刺那些因爱慕虚荣而装模作样的欺世盗名之徒.【教学目标】1体会马克吐温充满同情和宽容的幽默感.2领会马克吐温“冀有所悟,以迁于善”的讽喻主旨.3学习从比较中辨析创作风格的异同.【教学重点】对蚂蚁的可笑又可爱的特点的赏析【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领悟本文与蚂蚁一文幽默语言的不同特色.【教学建议】1激情导入.在错综复杂的人类世界中,要辨清事情的真伪是极其困难的,即使是伟大如曹雪芹者,也只能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来掩饰内心的困惑.那么,在动物的世界中,真相是容易探究的吗?辛劳的蚂蚁一文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2由学生简介作者的生平与作品.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1865年发表幽默故事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从此一举成名.1876年,长篇小说汤姆索耶历险记出版.他的另一部重要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于1884年出版,虽然使马克吐温享有盛名的是他的长篇小说,但真正能够代表他的独特风格,使其自成一家的,还是那些幽默随笔和见闻杂记.马克吐温的幽默随笔既有异于纯事嘲谑的游戏文字,又不同于一味严肃说教的劝善篇章,他能将戏谑的成分与谨严的主旨二者处理得恰如其分,因此,他的这些文章至今仍为广大读者所喜爱.3 检查并巩固重点字词的音形.让学生自己找出生僻或认为重点的字词,通过标音、注释来解决疑难、重点字词.4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1)人有“人性”,马克吐温认为蚂蚁亦有“蚁性”.马克吐温笔下的蚂蚁具有怎样的“蚁性”?从文中找出描写“蚁性”的关键词语并进行归纳.明确:马克吐温笔下的蚂蚁并非题目和课后寓言所说的“辛劳”“会未雨绸缪”“备不时之需”,而是“愚蠢”的代名词,总是干一些“毫无用处”“莫名其妙”的“傻事”,仿佛“痴呆”般地重复工作,是“爱慕虚荣” ,“迷惑”世人,“蒙混”了许多年代的“欺世盗名”之徒.(2)在文中作者为了刻画蚂蚁的“真实面目”毫不吝惜笔墨,他都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力纠世人对蚂蚁的“过誉”?请从文中找出几个语言细节加以分析.细节一:“我好像始终没发现一个活蚂蚁比一个死了的更具有细微理性”.细节二:“它捕获到一件东西拖着它那毫无价值的捕获物攀到了顶巅”,“它做这样聪明的事又朝一个新的方向走去”.细节三:“小蚂蚁觉察到我在观察随便任何其他笨蚂蚁谁爱要的给收了去”“它在二十分钟内所从事的劳动只是为了要让自己当着人们露一手儿”.4细节四:“这时候它拭去脑门子上的汗最后它停下来休息”“它们揪住蚱蜢腿相反的两头其重量足以让它们进行一番娱乐”.5形象与思想内涵的认识提升通过对“蚂蚁”生活细节的赏析,蚂蚁在世人眼中的美好形象已经被“颠覆”.那么,作者真的把蚂蚁视为一文不值,甚至欲除之而后快的“敌人”吗?我们能否从作者的字里行间品出另外的一种情感呢?明确:马克吐温笔下的蚂蚁,虽然笨拙弱智,但对待工作却十分认真,执著、投入、顽强,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是另一种值得欣赏的“蚁性”.蚂蚁的愚蠢行为是有害的,但害处局限于本身,后果并不严重,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能博人一笑却难以引人悲伤,因而蚂蚁的结局是喜剧性的,好似生活中的调味品.蚂蚁愚蠢,但绝不邪恶,如两只蚂蚁合作搬运未果,虽然“上火”“打架”,但没有产生邪恶,很快又言归于好,从而显出了善良的本性.所以,马克吐温笔下的蚂蚁并不仅仅可笑、可悲、可怜,还有可爱、可欣赏、可敬佩的成分,实际上体现了包括马克吐温和你我在内的人类共同的弱点,这种弱点,不仅仅可笑,而且可爱.6思维能力的延伸锻炼(1)比较阅读南帆先生的蚂蚁与本文,看看二者感情的流程是否存在差别,说明了什么?明确:在蚂蚁中,作者从把蚂蚁看成是神经质般的可笑和对其“英雄气概”的调侃,转为对蚂蚁生命价值的悲悯,再提升到对包括人在内的世间万物生命规律的坦然揭示,情感由热情逐渐变得冷峻,体现了作者对世界在某种程度上的冷眼旁观.本文中作者以蚂蚁的笨拙弱智和执著真诚形成反差,构成荒谬,前者为情感明线,后者为潜流,隐含着作者对世间万物的同情和宽容之心.(2)假设让你来写类似的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种风格,为什么?喜欢蚂蚁的风格,因为它好比佛家参禅,能由事物的表象深入到实质,逐步领悟到世间生命的规律,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喜欢本文的风格,因为能够与文中形象同悲共喜,能够进行换位思考,从而既缩短人与愚蠢的距离,又能获得审美的愉悦,好像在欣赏精彩的小品,会让人联想到周围的人和自己类似的可笑可爱的经历,从而获得心灵的解放.7作业“阅读练习探究”三.(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1课文中提及过的图片:比如蚂蚁家族的活动场景的影像等.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谈感悟引入对课文的理解.2配乐朗诵课文中描写蚂蚁的精彩片段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生动形象的描写,理解蚂蚁的可笑又可爱的特点,激起学习兴趣.3作者马克吐温的简介课件使用目的:了解名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三)教学资料要求:1蚂蚁家族的活动场景的影像2作者简介.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的笔名.12岁那年,父亲去世,他辍学去印刷所当学徒.1851年开始学习写作幽默小品,1865年发表幽默故事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从此一举成名.1876年,长篇小说汤姆索耶历险记出版.他的另一部重要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于1884年出版,海明威认为:“全部美国文学起源于马克吐温的一本叫做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书这是我们所有的书中最好的一本书.”虽然使马克吐温享有盛名的是他的长篇小说,但真正能够代表他的独特风格,使其自成一家的,还是那些幽默随笔和见闻杂记.作者写这些杂记,有时回忆所及,忽然引述一则故事,有时触景生情,偶尔抒发一些感想,而所说的故事或近似寓言,或类乎纪实.马克吐温的幽默随笔既有异于纯事嘲谑的游戏文字,又不同于一味严肃说教的劝善篇章,他能将戏谑的成分与谨严的主旨二者处理得恰如其分,因此,他的这些文章至今仍为广大读者所喜爱.3相关资料译者后记叶冬心漫谈理发师辛劳的蚂蚁奇特的旅游诸稿,说明马克吐温具有精细的观察力与丰富的想象力,这也是他同时代的幽默作家难以与其比拟的.当然,所有这些作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它们通篇横溢着幽默趣味.马克吐温写幽默文章,从来不是勉强凑趣,一味地逗人笑乐,更不是肆意戏谑,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