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22012201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二专题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 动和能量交换动和能量交换 第第2 2 2 2讲 大气运讲 大气运 动与气候动与气候 真题真题真题真题1 1 1 1 2011 2011 2011 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年高考全国文综卷 一般情况下 空气的密度与气温 一般情况下 空气的密度与气温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 8 8 8 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202020千米千米 时 据此完成时 据此完成 1 1 1 1 3 3 3 3 题 题 1 1 1 1 此时甲 乙 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此时甲 乙 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 A A A 甲地比乙地稳定 甲地比乙地稳定 B B B B 乙地对流最旺盛 乙地对流最旺盛 C C C C 乙地比丙地稳定 乙地比丙地稳定 D D D D 丙地最稳定 丙地最稳定 2 2 2 2 正午前后正午前后 A A A A 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 B B B 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 C C C 丙地刮起东北风 丙地刮起东北风 D D D D 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3 3 3 3 该区域可能位于该区域可能位于 A A A A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B B B B 内蒙古高原 内蒙古高原 C C C C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 D D D D 东南丘陵 东南丘陵 解析解析解析解析 第第第第 1 1 1 1 题 可以根据气温在垂直高度上的变化判断大气的对流题 可以根据气温在垂直高度上的变化判断大气的对流题 可以根据气温在垂直高度上的变化判断大气的对流题 可以根据气温在垂直高度上的变化判断大气的对流 强弱和稳定程度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降温越快 对流越旺盛 大气温度强弱和稳定程度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降温越快 对流越旺盛 大气温度强弱和稳定程度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降温越快 对流越旺盛 大气温度强弱和稳定程度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降温越快 对流越旺盛 大气温度 在垂直高度上变化越均匀 表明大气越稳定 读图可知 此时甲 乙 在垂直高度上变化越均匀 表明大气越稳定 读图可知 此时甲 乙 在垂直高度上变化越均匀 表明大气越稳定 读图可知 此时甲 乙 在垂直高度上变化越均匀 表明大气越稳定 读图可知 此时甲 乙 丙三地相比较 甲地气温随高度的升高降低最快 因而对流最旺盛 因丙三地相比较 甲地气温随高度的升高降低最快 因而对流最旺盛 因丙三地相比较 甲地气温随高度的升高降低最快 因而对流最旺盛 因丙三地相比较 甲地气温随高度的升高降低最快 因而对流最旺盛 因 而而而而B B B B选项错误 在垂直高度上 丙地随高度的升高变化最均匀 且变化选项错误 在垂直高度上 丙地随高度的升高变化最均匀 且变化选项错误 在垂直高度上 丙地随高度的升高变化最均匀 且变化选项错误 在垂直高度上 丙地随高度的升高变化最均匀 且变化 幅度较小 说明丙地最稳定 幅度较小 说明丙地最稳定 幅度较小 说明丙地最稳定 幅度较小 说明丙地最稳定 D D D D选项正确 而甲地和乙地相比较 乙地选项正确 而甲地和乙地相比较 乙地选项正确 而甲地和乙地相比较 乙地选项正确 而甲地和乙地相比较 乙地 变化较小 表明乙地比甲地稳定 因而变化较小 表明乙地比甲地稳定 因而变化较小 表明乙地比甲地稳定 因而变化较小 表明乙地比甲地稳定 因而A A A A项和项和项和项和C C C C项都是错误的 第项都是错误的 第项都是错误的 第项都是错误的 第 2 2 2 2 题 因图中显示的是题 因图中显示的是题 因图中显示的是题 因图中显示的是8 8 8 8时的气温状况 且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为时的气温状况 且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为时的气温状况 且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为时的气温状况 且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为 20202020千米千米千米千米 时 中午时 大约向东移动时 中午时 大约向东移动时 中午时 大约向东移动时 中午时 大约向东移动80808080千米 届时 甲地气温上升幅度千米 届时 甲地气温上升幅度千米 届时 甲地气温上升幅度千米 届时 甲地气温上升幅度 最小 而乙地对流旺盛 丙地将位于低压的东侧 应吹偏南风 甲地将最小 而乙地对流旺盛 丙地将位于低压的东侧 应吹偏南风 甲地将最小 而乙地对流旺盛 丙地将位于低压的东侧 应吹偏南风 甲地将最小 而乙地对流旺盛 丙地将位于低压的东侧 应吹偏南风 甲地将 位于低压的西侧 应吹偏北风 综上所述 只有位于低压的西侧 应吹偏北风 综上所述 只有位于低压的西侧 应吹偏北风 综上所述 只有位于低压的西侧 应吹偏北风 综上所述 只有B B B B项正确 第项正确 第项正确 第项正确 第 3 3 3 3 题 可题 可题 可题 可 用排除法 从海拔看 该地海拔在用排除法 从海拔看 该地海拔在用排除法 从海拔看 该地海拔在用排除法 从海拔看 该地海拔在200200200200米以上 米以上 米以上 米以上 500500500500米以下 不可能是黄米以下 不可能是黄米以下 不可能是黄米以下 不可能是黄 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 因为我国四大高原的海拔多在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 因为我国四大高原的海拔多在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 因为我国四大高原的海拔多在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 因为我国四大高原的海拔多在1 0001 0001 0001 000米以上 从米以上 从米以上 从米以上 从 海拔和地势起伏状况可以确定该地不可能是华北平原 因为华北平原海海拔和地势起伏状况可以确定该地不可能是华北平原 因为华北平原海海拔和地势起伏状况可以确定该地不可能是华北平原 因为华北平原海海拔和地势起伏状况可以确定该地不可能是华北平原 因为华北平原海 拔多在拔多在拔多在拔多在100100100100米以下 地势平坦 东南丘陵海拔多在米以下 地势平坦 东南丘陵海拔多在米以下 地势平坦 东南丘陵海拔多在米以下 地势平坦 东南丘陵海拔多在500500500500米以下 与该图所米以下 与该图所米以下 与该图所米以下 与该图所 示的海拔相吻合 故选示的海拔相吻合 故选示的海拔相吻合 故选示的海拔相吻合 故选D D D D项 项 项 项 答案答案答案答案 1 D 1 D 1 D 1 D 2 B 2 B 2 B 2 B 3 D 3 D 3 D 3 D 真题真题真题真题2 2 2 2 2011 2011 2011 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卷年高考天津文综卷年高考天津文综卷年高考天津文综卷 下图中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 下图中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 的天气过程 结合图文材料 回答的天气过程 结合图文材料 回答 1 1 1 1 2 2 2 2 题 题 1 1 1 1 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 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 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A A A A a a a a c c c c b b b b d d d d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d d d d a a a a C C C C c c c c b b b b d d d d a a a a D D D D d d d d a a a a c c c c b b b b 2 2 2 2 据图中的四幅天气图判断 据图中的四幅天气图判断 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A A A A a a a a 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 B B B b b b b 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 C C C c c c c 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 D D D d d d d 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解析解析解析解析 第第第第 1 1 1 1 题 寒潮天气的发生过程与冷锋活动密切相关 其发题 寒潮天气的发生过程与冷锋活动密切相关 其发题 寒潮天气的发生过程与冷锋活动密切相关 其发题 寒潮天气的发生过程与冷锋活动密切相关 其发 生过程就是冷锋南下的过程 第生过程就是冷锋南下的过程 第生过程就是冷锋南下的过程 第生过程就是冷锋南下的过程 第 2 2 2 2 题 在四个过程图中 冷锋的位置题 在四个过程图中 冷锋的位置题 在四个过程图中 冷锋的位置题 在四个过程图中 冷锋的位置 不同 不同地区的天气特征也不同 不同 不同地区的天气特征也不同 不同 不同地区的天气特征也不同 不同 不同地区的天气特征也不同 a a a a b b b b图中的武汉和天津基本都处图中的武汉和天津基本都处图中的武汉和天津基本都处图中的武汉和天津基本都处 于冷锋过境时 出现大风降温和阴雨天气 于冷锋过境时 出现大风降温和阴雨天气 于冷锋过境时 出现大风降温和阴雨天气 于冷锋过境时 出现大风降温和阴雨天气 c c c c d d d d图中的北京和杭州都图中的北京和杭州都图中的北京和杭州都图中的北京和杭州都 处于冷锋过境前 都是温暖晴朗的天气 处于冷锋过境前 都是温暖晴朗的天气 处于冷锋过境前 都是温暖晴朗的天气 处于冷锋过境前 都是温暖晴朗的天气 答案答案答案答案 1 C 1 C 1 C 1 C 2 B 2 B 2 B 2 B 一 大气的削弱与保温作用一 大气的削弱与保温作用一 大气的削弱与保温作用一 大气的削弱与保温作用 1 1 1 1 大气的削弱与保温作用原理 大气的削弱与保温作用原理 大气的削弱与保温作用原理 大气的削弱与保温作用原理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 如下图所示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 如下图所示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 如下图所示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 如下图所示 特别提示特别提示特别提示特别提示 1 1 1 1 由热量传输看几种辐射的作用 太阳辐射是大气最由热量传输看几种辐射的作用 太阳辐射是大气最由热量传输看几种辐射的作用 太阳辐射是大气最由热量传输看几种辐射的作用 太阳辐射是大气最 主要的热源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主要的热源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主要的热源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主要的热源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 起保温作用 起保温作用 起保温作用 起保温作用 2 2 2 2 由大气的吸收作用看不同大气层气温变化特征 近地面对流层中由大气的吸收作用看不同大气层气温变化特征 近地面对流层中由大气的吸收作用看不同大气层气温变化特征 近地面对流层中由大气的吸收作用看不同大气层气温变化特征 近地面对流层中 水汽 水汽 水汽 水汽 COCOCOCO2 2 2 2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使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使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使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使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使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使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使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使该层气温随高度增 加而增加 加而增加 加而增加 加而增加 2 2 2 2 原理应用原理应用原理应用原理应用 1 1 1 1 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 2 2 2 在农业中的应用 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利用烟雾防霜在农业中的应用 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利用烟雾防霜 冻 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既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能增加昼夜温差 冻 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既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能增加昼夜温差 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 3 3 3 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1 1 1 1 2011 2011 2011 2011年黄冈模拟年黄冈模拟 下图是我国某年冬季某日霜区分布图下图是我国某年冬季某日霜区分布图 图中虚线 图中虚线 为霜区分布界线为霜区分布界线 读图完成 读图完成 1 1 1 1 2 2 2 2 题 题 1 1 1 1 此日图中甲 乙 丙 丁四地处在霜区范围的是此日图中甲 乙 丙 丁四地处在霜区范围的是 A A A A 甲和乙 甲和乙 B B B B 甲和丙 甲和丙 C C C C 乙和丁 乙和丁 D D D D 丙和丁 丙和丁 2 2 2 2 有关霜冻现象的描述 正确的是有关霜冻现象的描述 正确的是 A A A A 只可能出现在冬季 只可能出现在冬季 B B B B 我国南方无霜期比北方无霜期长 我国南方无霜期比北方无霜期长 C C C C 图中丁地不会出现霜冻现象 图中丁地不会出现霜冻现象 D D D D 阴天的夜晚更容易出现霜冻现象 阴天的夜晚更容易出现霜冻现象 解析 解析 解析 解析 第第第第 1 1 1 1 题 图中乙地为四川盆地 受盆地地形影响 尤其是北题 图中乙地为四川盆地 受盆地地形影响 尤其是北题 图中乙地为四川盆地 受盆地地形影响 尤其是北题 图中乙地为四川盆地 受盆地地形影响 尤其是北 面大巴山和秦岭对冬季风的阻挡 该地冬季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要温面大巴山和秦岭对冬季风的阻挡 该地冬季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要温面大巴山和秦岭对冬季风的阻挡 该地冬季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要温面大巴山和秦岭对冬季风的阻挡 该地冬季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要温 暖 所以该地不是霜区 丁地位于我国南方 由于纬度低 加之山地暖 所以该地不是霜区 丁地位于我国南方 由于纬度低 加之山地暖 所以该地不是霜区 丁地位于我国南方 由于纬度低 加之山地暖 所以该地不是霜区 丁地位于我国南方 由于纬度低 加之山地 的层层阻挡 冬季也很温暖 所以该地也不是霜区 第的层层阻挡 冬季也很温暖 所以该地也不是霜区 第的层层阻挡 冬季也很温暖 所以该地也不是霜区 第的层层阻挡 冬季也很温暖 所以该地也不是霜区 第 2 2 2 2 题 霜冻现题 霜冻现题 霜冻现题 霜冻现 象不仅仅出现在冬季 还可能出现在春季和深秋 丁地虽然不是霜象不仅仅出现在冬季 还可能出现在春季和深秋 丁地虽然不是霜象不仅仅出现在冬季 还可能出现在春季和深秋 丁地虽然不是霜象不仅仅出现在冬季 还可能出现在春季和深秋 丁地虽然不是霜 区 但是也有可能出现霜冻现象 阴天的夜晚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强 区 但是也有可能出现霜冻现象 阴天的夜晚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强 区 但是也有可能出现霜冻现象 阴天的夜晚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强 区 但是也有可能出现霜冻现象 阴天的夜晚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强 大气保温作用明显 所以不容易出现霜冻现象 大气保温作用明显 所以不容易出现霜冻现象 大气保温作用明显 所以不容易出现霜冻现象 大气保温作用明显 所以不容易出现霜冻现象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 1 B 1 B 1 B 1 B 2 B 2 B 2 B 2 B 二 大气运动二 大气运动二 大气运动二 大气运动 1 1 1 1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 1 1 1 1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 2 2 2 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由热力环流形成的等压面的特点为 由热力环流形成的等压面的特点为 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凸 低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凸 低 压区向下凹 压区向下凹 近地面等压面的弯曲方向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相近地面等压面的弯曲方向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相 反 呈对称分布 如下图所示 反 呈对称分布 如下图所示 特别提示特别提示特别提示特别提示 判读等压面关键把握以下三点 判读等压面关键把握以下三点 判读等压面关键把握以下三点 判读等压面关键把握以下三点 1 1 1 1 温压关系 近地面 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 温压关系 近地面 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 温压关系 近地面 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 温压关系 近地面 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 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 高空相反 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 高空相反 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 高空相反 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 高空相反 2 2 2 2 风压关系 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风压关系 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风压关系 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风压关系 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3 3 3 3 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2 2 2 2 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特别提示特别提示特别提示特别提示 1 1 1 1 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 全球七个气压带 六个风带 以赤道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 全球七个气压带 六个风带 以赤道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 全球七个气压带 六个风带 以赤道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 全球七个气压带 六个风带 以赤道 低压带为轴南北对称 高 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气压带中间为风带 低压带为轴南北对称 高 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气压带中间为风带 低压带为轴南北对称 高 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气压带中间为风带 低压带为轴南北对称 高 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气压带中间为风带 2 2 2 2 气压带 风带的移动 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大体一致 气压带 风带的移动 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大体一致 气压带 风带的移动 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大体一致 气压带 风带的移动 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大体一致 3 3 3 3 南亚西南季风的形成 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进南亚西南季风的形成 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进南亚西南季风的形成 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进南亚西南季风的形成 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进 入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而成的 入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而成的 入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而成的 入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而成的 2 2 2 2 2012 2012 2012 2012年预测题年预测题 下图为某大洲沿大陆中部某经线所作的地形剖面下图为某大洲沿大陆中部某经线所作的地形剖面 及高空大气环流示意图 读图回答及高空大气环流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1 1 1 3 3 3 3 题 题 1 d 1 d 1 d 1 d地的植被类型为地的植被类型为 A A A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B B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 C C C 热带荒漠 热带荒漠 D D D D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2 2 2 2 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b b b b地降水主要类型的是地降水主要类型的是 3 3 3 3 此时此时 A A A A 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 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 B B B B 好望角附近正值风浪最高季节 好望角附近正值风浪最高季节 C C C C 澳大利亚东南部小麦播种正忙 澳大利亚东南部小麦播种正忙 D D D D 阿斯旺水电站的发电量进入低谷期 阿斯旺水电站的发电量进入低谷期 解析 解析 解析 解析 第第第第 1 1 1 1 题 读图可知 南北回归线及赤道都穿过该大洲 故该题 读图可知 南北回归线及赤道都穿过该大洲 故该题 读图可知 南北回归线及赤道都穿过该大洲 故该题 读图可知 南北回归线及赤道都穿过该大洲 故该 大洲为非洲 则大洲为非洲 则大洲为非洲 则大洲为非洲 则d d d d北部的海洋应为地中海 因此北部的海洋应为地中海 因此北部的海洋应为地中海 因此北部的海洋应为地中海 因此d d d d地的气候类型为地中地的气候类型为地中地的气候类型为地中地的气候类型为地中 海气候 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故选海气候 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故选海气候 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故选海气候 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故选B B B B项 第项 第项 第项 第 2 2 2 2 题 题 题 题 b b b b地位于地位于地位于地位于 赤道附近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 盛行上升气流 多对流雨 故赤道附近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 盛行上升气流 多对流雨 故赤道附近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 盛行上升气流 多对流雨 故赤道附近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 盛行上升气流 多对流雨 故 选选选选A A A A项 第项 第项 第项 第 3 3 3 3 题 读图可知 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 据此题 读图可知 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 据此题 读图可知 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 据此题 读图可知 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 据此 可判断太阳直射北半球 此时为北半球夏季 好望角位于非洲最南端可判断太阳直射北半球 此时为北半球夏季 好望角位于非洲最南端可判断太阳直射北半球 此时为北半球夏季 好望角位于非洲最南端可判断太阳直射北半球 此时为北半球夏季 好望角位于非洲最南端 属于地中海气候 北半球夏季时 此地为冬季 受盛行西风的控制 属于地中海气候 北半球夏季时 此地为冬季 受盛行西风的控制 属于地中海气候 北半球夏季时 此地为冬季 受盛行西风的控制 属于地中海气候 北半球夏季时 此地为冬季 受盛行西风的控制 风浪高 故选 风浪高 故选 风浪高 故选 风浪高 故选B B B B项 项 项 项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 1 B 1 B 1 B 1 B 2 A 2 A 2 A 2 A 3 B 3 B 3 B 3 B 三 气候三 气候三 气候三 气候 1 1 1 1 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的因素 特别提示特别提示特别提示特别提示 1 1 1 1 分析气候的区域差异要抓住主导因素 如南北差异重点考虑分析气候的区域差异要抓住主导因素 如南北差异重点考虑分析气候的区域差异要抓住主导因素 如南北差异重点考虑分析气候的区域差异要抓住主导因素 如南北差异重点考虑 纬度和大气环流因素 东西差异优先考虑海陆和洋流因素 局部差异首先考虑纬度和大气环流因素 东西差异优先考虑海陆和洋流因素 局部差异首先考虑纬度和大气环流因素 东西差异优先考虑海陆和洋流因素 局部差异首先考虑纬度和大气环流因素 东西差异优先考虑海陆和洋流因素 局部差异首先考虑 地形因素 地形因素 地形因素 地形因素 2 2 2 2 分析每种因素的影响时都要落实到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上 分析每种因素的影响时都要落实到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上 分析每种因素的影响时都要落实到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上 分析每种因素的影响时都要落实到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上 2 2 2 2 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与方法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与方法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与方法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与方法 气候类型知识是高中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气候类型知识是高中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 难点 突破该瓶颈的关键在于对气候类型作出正确的判断 对其方法难点 突破该瓶颈的关键在于对气候类型作出正确的判断 对其方法 总结如下 总结如下 1 1 1 1 根据气候成因判读气候类型根据气候成因判读气候类型 判读时可结合上图影响气候的因素进行分析 判读时可结合上图影响气候的因素进行分析 2 2 2 2 根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根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 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 大陆东 中 西大陆东 中 西 三是用地理坐标定 三是用地理坐标定 位法对照全球气候模式图确定气候类型 位法对照全球气候模式图确定气候类型 3 3 3 3 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 具体判读可遵循以下三部曲 以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 具体判读可遵循以下三部曲 以 形定位 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 具体见下表 形定位 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 具体见下表 3 3 3 3 下面两图中 甲图是 下面两图中 甲图是 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模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模 式图 乙图表示在不同式图 乙图表示在不同 纬度的四地垂直竖立高纬度的四地垂直竖立高 度相同的旗杆 正午时度相同的旗杆 正午时 旗杆顶点的影子周年变旗杆顶点的影子周年变 化范围 读图完成化范围 读图完成 1 1 1 1 2 2 2 2 题 题 1 1 1 1 甲图中 由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而形成和由气压带或风带交替甲图中 由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而形成和由气压带或风带交替 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分别是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 A A A b b b b n n n n和和c c c c e Be Be Be B mmmm n n n n和和b b b b e e e e C C C C s s s s e e e e和和t t t t c Dc Dc Dc D t t t t r r r r和和c c c c e e e e 2 2 2 2 甲图中甲图中d d d d气候分布地区旗杆的影气候分布地区旗杆的影 子与乙图中可能对应的是子与乙图中可能对应的是 A A A A B B B B C C C C D D D D 解析 解析 解析 解析 第第第第 1 1 1 1 题 图中题 图中题 图中题 图中n n n n气候为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而成的 气候为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而成的 气候为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而成的 气候为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而成的 b b b b气候气候气候气候 为全年受西风控制而成的 为全年受西风控制而成的 为全年受西风控制而成的 为全年受西风控制而成的 e e e e气候为受赤道低压和信风的交替控制而气候为受赤道低压和信风的交替控制而气候为受赤道低压和信风的交替控制而气候为受赤道低压和信风的交替控制而 成的 成的 成的 成的 c c c c气候为受副高和西风的交替控制而成的 第气候为受副高和西风的交替控制而成的 第气候为受副高和西风的交替控制而成的 第气候为受副高和西风的交替控制而成的 第 2 2 2 2 题 题 题 题 d d d d气候分布气候分布气候分布气候分布 地区处于北回归线南北两侧 若其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 则其全年地区处于北回归线南北两侧 若其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 则其全年地区处于北回归线南北两侧 若其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 则其全年地区处于北回归线南北两侧 若其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 则其全年 大部分时间旗杆影子朝北 少部分时间杆影朝南 若是处于北回归线大部分时间旗杆影子朝北 少部分时间杆影朝南 若是处于北回归线大部分时间旗杆影子朝北 少部分时间杆影朝南 若是处于北回归线大部分时间旗杆影子朝北 少部分时间杆影朝南 若是处于北回归线 以北的地区 则其全年旗杆影子皆朝北 以北的地区 则其全年旗杆影子皆朝北 以北的地区 则其全年旗杆影子皆朝北 以北的地区 则其全年旗杆影子皆朝北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 1 A 1 A 1 A 1 A 2 B 2 B 2 B 2 B 常见的天气系统特点及其影响常见的天气系统特点及其影响 讲析讲析讲析讲析 复习时要学会运用天气系统的原理解释某一天气现象的形 复习时要学会运用天气系统的原理解释某一天气现象的形 成 成 例例例例1 1 1 1 2011 2011 2011 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卷年高考江苏地理卷年高考江苏地理卷年高考江苏地理卷 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读图回答读图回答 1 1 1 1 2 2 2 2 题 题 1 1 1 1 图中图中MMMM地的风向是地的风向是 A A A A 东北 东北 B B B B 东南 东南 C C C C 西北 西北 D D D D 西南 西南 2 2 2 2 产生图示区域降水产生图示区域降水 的天气系统是的天气系统是 A A A A 气旋 气旋 B B B B 反气旋 反气旋 C C C C 暖锋 暖锋 D D D D 冷锋 冷锋 解题导引解题导引解题导引解题导引 从图中所示经纬度可以看出 图中从图中所示经纬度可以看出 图中从图中所示经纬度可以看出 图中从图中所示经纬度可以看出 图中 50 50 50 50 N 100N 100N 100N 100 E E E E 附近附近附近附近 的高压中心位于亚欧大陆 的高压中心位于亚欧大陆 的高压中心位于亚欧大陆 的高压中心位于亚欧大陆 判断判断判断判断MMMM地的风向首先画出该点的水平气压地的风向首先画出该点的水平气压地的风向首先画出该点的水平气压地的风向首先画出该点的水平气压 梯度力 而后根据梯度力 而后根据梯度力 而后根据梯度力 而后根据 右手定则右手定则右手定则右手定则 确定具体风向 确定具体风向 确定具体风向 确定具体风向 解析解析解析解析 第第第第 1 1 1 1 题 题 题 题 MMMM点位于北半球高压中心的东部 根据水平气压梯点位于北半球高压中心的东部 根据水平气压梯点位于北半球高压中心的东部 根据水平气压梯点位于北半球高压中心的东部 根据水平气压梯 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 加上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 加上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 加上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 加上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向右偏向右偏向右偏向右偏 的影响 风向的影响 风向的影响 风向的影响 风向 为西北风 第为西北风 第为西北风 第为西北风 第 2 2 2 2 题 在高纬度吹来的西北风的影响下 形成冷锋 产生题 在高纬度吹来的西北风的影响下 形成冷锋 产生题 在高纬度吹来的西北风的影响下 形成冷锋 产生题 在高纬度吹来的西北风的影响下 形成冷锋 产生 了图示区域的降水 了图示区域的降水 了图示区域的降水 了图示区域的降水 答案答案答案答案 1 C 1 C 1 C 1 C 2 D 2 D 2 D 2 D 气候类型的判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气候类型的判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讲析讲析讲析讲析 复习时要从影响气候的因素和判读入手掌握各种气候类型 复习时要从影响气候的因素和判读入手掌握各种气候类型 并且特别关注特殊地区的气候分布 特点和成因 并且特别关注特殊地区的气候分布 特点和成因 例例例例2 2 2 2 读气候资料图 回答 读气候资料图 回答 1 1 1 1 2 2 2 2 题 题 1 1 1 1 图中图中 气候类型为气候类型为 A A A A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B B B B 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 C C C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D D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2 2 2 2 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 A A 气候类型受气压带 风带的交替控制气候类型受气压带 风带的交替控制 B B B B 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 C C C C 气候类型最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气候类型最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D D D D 气候类型夏季均高温少雨气候类型夏季均高温少雨 解题导引解题导引解题导引解题导引 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地理事物 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地理事物 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地理事物 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地理事物 根据气候根据气候根据气候根据气候 类型的判断方法判断类型的判断方法判断类型的判断方法判断类型的判断方法判断 地的气候类型 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地的气候类型 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地的气候类型 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地的气候类型 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第第第第 2 2 2 2 题选项的正确与否 题选项的正确与否 题选项的正确与否 题选项的正确与否 解析解析解析解析 第第第第 1 1 1 1 题 图中题 图中题 图中题 图中 气候类型七月均温为气候类型七月均温为气候类型七月均温为气候类型七月均温为20 202020 30303030 一月均温 一月均温 一月均温 一月均温 为为为为0 0 0 0 以下 属温带气候 七月降水量大 一月降水量较小 故为雨以下 属温带气候 七月降水量大 一月降水量较小 故为雨以下 属温带气候 七月降水量大 一月降水量较小 故为雨以下 属温带气候 七月降水量大 一月降水量较小 故为雨 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第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第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第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第 2 2 2 2 题 题 题 题 是温带季风气候 它是由海陆热是温带季风气候 它是由海陆热是温带季风气候 它是由海陆热是温带季风气候 它是由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为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该气候类为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该气候类为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该气候类为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该气候类 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的东岸 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的东岸 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的东岸 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的东岸 是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是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是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是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 候 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不利于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 候 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不利于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 候 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不利于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 候 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不利于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 气候类气候类气候类气候类 型夏季高温多雨 型夏季高温多雨 型夏季高温多雨 型夏季高温多雨 气候类型全年温和多雨 气候类型全年温和多雨 气候类型全年温和多雨 气候类型全年温和多雨 答案答案答案答案 1 A 1 A 1 A 1 A 2 B 2 B 2 B 2 B 对不同天气形势图的分析是近年来各地高考卷中频繁出现的重要考点 对不同天气形势图的分析是近年来各地高考卷中频繁出现的重要考点 这类试题 除了要求考生具备常见的天气系统的相关基础知识外 还这类试题 除了要求考生具备常见的天气系统的相关基础知识外 还 需要对天气系统的动态特征进行分析 如要求考生描述天气系统过境需要对天气系统的动态特征进行分析 如要求考生描述天气系统过境 前后的天气状况 另外 也要求考生对特殊天气系统和特定地区的特前后的天气状况 另外 也要求考生对特殊天气系统和特定地区的特 殊天气加以重视 如贵州的冻雨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长江中下游的伏殊天气加以重视 如贵州的冻雨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长江中下游的伏 旱 西南地区的夜雨等 旱 西南地区的夜雨等 重点考查天气的形成 特点以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考查天气的形成 特点以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下图为下图为2010201020102010年年11111111月某日某时地面天气图月某日某时地面天气图 单位 单位 hPahPahPahPa 读图回答下列 读图回答下列 各题 各题 1 1 1 1 此时控制此时控制A A A A地的地的 天气系统是天气系统是 锋面锋面 B B B B地此刻的天气状况为地此刻的天气状况为 2 2 2 2 此时乌鲁木齐市吹此时乌鲁木齐市吹 且风力较且风力较C C C C地地 大 小大 小 3 3 3 3 试描述此段时间前后试描述此段时间前后 乌鲁木齐的天气变化特征 乌鲁木齐的天气变化特征 4 4 4 4 简述图中简述图中C C C C地的地形特征 地的地形特征 并阐述该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并阐述该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5 5 5 5 冻雨是指当雨滴降落到温度低于冻雨是指当雨滴降落到温度低于0 0 0 0 的地物上 立即冻结成冰的降的地物上 立即冻结成冰的降 水 贵州省是我国冻雨发生最多的省份 占全国的水 贵州省是我国冻雨发生最多的省份 占全国的70 70 70 70 以上 试分析以上 试分析 该省份冻雨多发的自然原因 该省份冻雨多发的自然原因 解析 解析 解析 解析 第第第第 1 1 1 1 题 题 题 题 A A A A地位于低压槽中 冷暖空气在此辐合 形成冷地位于低压槽中 冷暖空气在此辐合 形成冷地位于低压槽中 冷暖空气在此辐合 形成冷地位于低压槽中 冷暖空气在此辐合 形成冷 锋 锋 锋 锋 B B B B地处于高压中心控制下 天气晴朗 第地处于高压中心控制下 天气晴朗 第地处于高压中心控制下 天气晴朗 第地处于高压中心控制下 天气晴朗 第 2 2 2 2 题 同一幅图中 等题 同一幅图中 等题 同一幅图中 等题 同一幅图中 等 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越大 第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越大 第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越大 第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越大 第 3 3 3 3 题 描述反气旋过境前后乌鲁木齐题 描述反气旋过境前后乌鲁木齐题 描述反气旋过境前后乌鲁木齐题 描述反气旋过境前后乌鲁木齐 的天气变化过程 第的天气变化过程 第的天气变化过程 第的天气变化过程 第 4 4 4 4 题 图中题 图中题 图中题 图中C C C C地为我国云贵高原 是我国喀斯特地为我国云贵高原 是我国喀斯特地为我国云贵高原 是我国喀斯特地为我国云贵高原 是我国喀斯特 地貌发育的典型地区 第地貌发育的典型地区 第地貌发育的典型地区 第地貌发育的典型地区 第 5 5 5 5 题 贵州冬半年处于昆明准静止锋控制题 贵州冬半年处于昆明准静止锋控制题 贵州冬半年处于昆明准静止锋控制题 贵州冬半年处于昆明准静止锋控制 下 多冷湿的天气 分析原因时要从地面温度 空气湿度 天气系统下 多冷湿的天气 分析原因时要从地面温度 空气湿度 天气系统下 多冷湿的天气 分析原因时要从地面温度 空气湿度 天气系统下 多冷湿的天气 分析原因时要从地面温度 空气湿度 天气系统 等方面进行 等方面进行 等方面进行 等方面进行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 1 1 1 1 冷锋冷锋 晴朗 晴朗 2 2 2 2 西南风 小西南风 小 3 3 3 3 第一阶段 天气晴朗 较温暖 风力较小 第二阶段 出现降水第一阶段 天气晴朗 较温暖 风力较小 第二阶段 出现降水 雨雪雨雪 天气 气温下降 风力增加 第三阶段 天气转晴 气温低 多天气 气温下降 风力增加 第三阶段 天气转晴 气温低 多 大风 大风 4 4 4 4 地形特征 以高原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 喀斯特地貌广布 地表地形特征 以高原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 喀斯特地貌广布 地表 崎岖不平 原因 内力挤压抬升和流水侵蚀 崎岖不平 原因 内力挤压抬升和流水侵蚀 5 5 5 5 地势高 地面温度低 受暖湿气流影响 水汽丰富 多地形雨 地势高 地面温度低 受暖湿气流影响 水汽丰富 多地形雨 降水丰沛 准静止锋控制时间长 降水丰沛 准静止锋控制时间长 等压线与常见的天气系统等压线与常见的天气系统 结合上图 可以归纳如下判读规律 结合上图 可以归纳如下判读规律 1 1 1 1 读数值 根据等压线上的数值和递变规律可判读出图中任意一读数值 根据等压线上的数值和递变规律可判读出图中任意一 点的气压值数值大小和范围以及高低气压中心 如图中丙点的气压点的气压值数值大小和范围以及高低气压中心 如图中丙点的气压 值为值为1 005hPa P1 005hPa P1 005hPa P1 005hPa P丙 丙 1 010hPa 1 010hPa 1 010hPa 1 010hPa A A A A D D D D两地为高压中心 两地为高压中心 B B B B C C C C两地为两地为 低压中心 低压中心 3 3 3 3 比风力 等压线密比风力 等压线密 疏疏 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大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大 小小 水平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 力大力大 小小 风力大风力大 小小 如图中甲地风力大于乙地 如图中甲地风力大于乙地 4 4 4 4 析天气析天气 低压系统低压系统 中心气流上升中心气流上升 多为阴雨天气 如图中多为阴雨天气 如图中B B B B C C C C两地多为两地多为 阴雨天气 阴雨天气 高压系统高压系统 中心气流下沉中心气流下沉 多为晴朗天气 如图中多为晴朗天气 如图中A A A A D D D D两地多为两地多为 晴朗天气 晴朗天气 锋面 系统 冷锋 雨带多分布在锋后 如 地多为阴雨天气 地多为晴朗天气 暖锋 雨带多分布在锋前 如 地多为阴雨天气 地多为晴朗天气 特别提示特别提示特别提示特别提示 锋面系统只能形成于低压锋面系统只能形成于低压锋面系统只能形成于低压锋面系统只能形成于低压 气旋气旋气旋气旋 附近 不能形成附近 不能形成附近 不能形成附近 不能形成 于高压于高压于高压于高压 反气旋反气旋反气旋反气旋 附近 附近 附近 附近 2011 2011 2011 2011年北京东城区检测年北京东城区检测 读图读图A A A A和图和图B B B B 回答 回答 1 1 1 1 3 3 3 3 题 题 1 1 1 1 图图A A A A中控制甲地的天气系统是中控制甲地的天气系统是 A A A A 高压 高压 B B B B 低压 低压 C C C C 冷锋 冷锋 D D D D 暖锋 暖锋 2 2 2 2 关于图关于图A A A A中丙 中丙 丁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丁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 A A 丙地气温较低 气压较高 丙地气温较低 气压较高 B B B B 丁地比丙地气温低 气压高 丁地比丙地气温低 气压高 C C C C 丁地为西北风 丁地为西北风 D D D D 丙地多阴雨 丁地晴朗 丙地多阴雨 丁地晴朗 3 3 3 3 从从10101010月月21212121日日9 9 9 9 00000000到到 10101010月月22222222日日21212121 00000000 图中 图中 A A A A 甲地天气持续晴朗 甲地天气持续晴朗 B B B B 高压中心向西南移动 高压中心向西南移动 C C C C 乙地风力逐渐减弱 乙地风力逐渐减弱 D D D D 低压中心向东北移动 低压中心向东北移动 解析 解析 解析 解析 第第第第 1 1 1 1 题 近地面锋面与气旋相结合 形成锋面气旋 故甲地题 近地面锋面与气旋相结合 形成锋面气旋 故甲地题 近地面锋面与气旋相结合 形成锋面气旋 故甲地题 近地面锋面与气旋相结合 形成锋面气旋 故甲地 应为低压应为低压应为低压应为低压 气旋气旋气旋气旋 第 第 第 第 2 2 2 2 题 丙地处于冷锋锋后的冷气团控制区 气温较题 丙地处于冷锋锋后的冷气团控制区 气温较题 丙地处于冷锋锋后的冷气团控制区 气温较题 丙地处于冷锋锋后的冷气团控制区 气温较 低 气压较高 丁地在冷锋锋前的暖气团控制之下 气温较高 气压较低 气压较高 丁地在冷锋锋前的暖气团控制之下 气温较高 气压较低 气压较高 丁地在冷锋锋前的暖气团控制之下 气温较高 气压较低 气压较高 丁地在冷锋锋前的暖气团控制之下 气温较高 气压较 低 丁地此时应为偏南风 丙地位于冷锋过境后 天气晴朗 低 丁地此时应为偏南风 丙地位于冷锋过境后 天气晴朗 低 丁地此时应为偏南风 丙地位于冷锋过境后 天气晴朗 低 丁地此时应为偏南风 丙地位于冷锋过境后 天气晴朗 第第第第 3 3 3 3 题 甲地题 甲地题 甲地题 甲地10101010月月月月21212121日日日日9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子商务行业招聘面试常见问题解答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考试题库与答案解析
- 电力安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数据分析师面试技巧与模拟题集含答案
- 2025年工业设计师的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软件开发项目经理面试攻略与模拟题解析
- 2025年高级营养师健康咨询实战模拟面试题集及解析
- 电力业务知识培训心得
- 2025年护士招聘面试宝典护理技能与职业素养考核要点医疗护理类
- 2025年职位解析社区长者食堂客服招聘面试模拟题集萃
- 2025年旅游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电动三轮车销售与售后服务合同
- 影视剧组演员安全保障与事故免责合同
- 检验科室内质控培训课件
- 2024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招聘笔试真题
- 贵阳市初一数学试卷
- 电工复审培训课件
- 2025新《安全生产法》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妇产科中医护理应用
- 2025至2030中国轮椅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国宝文物运送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