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市东灶港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海门市东灶港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海门市东灶港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海门市东灶港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海门市东灶港初级中学2010-201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请选择最佳答案,填入下表)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 1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发现了两颗牙齿化石,根据科学测定,这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远古人类的牙齿。这一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爪哇人2.农业出现后,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起定居的生活。右图所示房屋的建造者应是a元谋人 b北京人c河姆渡人 d半坡人3. 相传,造出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的“人文初祖”是a.黄帝 b.尧 c.舜 d.禹4.国家建立后面临的严峻现实,就是如何管理广大地区、巩固统治。西周时期,周王实行了一种新的制度,这种制度是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5.右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一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楚国的位置应是6. 右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a司母戊鼎 b青铜立人 c青铜树 d四羊方尊7战国时期的变法中,效果最显著的是商鞅变法。此变法发生在a魏国 b 楚国 c秦国 d齐国8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距今170万年 b传说中的黄帝时期 c夏朝 d商朝9. 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春秋时期有一位大思想家就曾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他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董仲舒10.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对秦始皇的赞誉;这是因秦始皇确立了皇帝称号 b统一文字、货币等c灭六国,实现统一 d修筑了万里长城11.仔细观察右图,它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应是a城濮之战 b巨鹿之战 c大泽乡起义 d牧野之战12.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讲述了汉武帝刘彻54年的统治历程。他的雄才大略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汉武帝”最重要的功绩是a稳固大一统局面 b结束割据,实行国家统一c创立中央集权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13. 对右图历史信息的解读最恰当的是a汉武帝时国力强盛b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了松赞干布c东汉时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d此事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14. 我国的中医药能预防和治疗流行性感冒,成书于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中就有治疗流感等传染病的内容。该书的作者是a扁鹊 b蔡伦 c华佗 d张仲景15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出的“王立群读史记”节目,吸引了众多观众,史记的作者是 a. 屈原 b. 司马迁 c. 司马光 d. 司马炎16.下面的中国古代历史大事年表中,错误的是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220年刘备建立魏国a b c d17.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18.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采取措施,向汉族学习,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右图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措施中的a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b鼓励与汉族通婚c提倡尊老、养老 d采用汉族的官制19.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的是a刘徽 b祖冲之 c贾思勰 d郦道元20右图书法作品有“天下第一行书”美称。这一作品的书写者是a王羲之 b顾恺之 c李白 d苏轼二、综合题:(共20分)21.观察右图,回答问题:(6分)(1)右图反映的朝代是 ,它的都城是 。(2)从图中可以看出长城西起 ,东至 。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北方 族的南侵。(3)图中告诉我们,该朝代在地方实行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制度是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材料二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1)“秦皇汉武”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人物?秦皇、汉武在思想统治方面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8分)(2)材料二反映了汉初社会封国势力过于强大的问题,统治者采取了哪一措施解决这一问题的?(2分)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分)材料一 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专家指出:作为南北两条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楼兰城当时充分吸纳了来自东西各方交通和商业资源潜力,加之邻近孔雀河,河道密布而水量充盈,楼兰城曾经在丝绸之路上辉煌一时。 材料二 楼兰曾有积粟百万,威服外国的壮举,曾有挟制丝路,左右西域的辉煌。然而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水系的变化和战争的破坏,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楼兰地区由绿洲变成了荒漠。 (1)在西汉时,曾两次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 说出丝绸之路的起点。(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楼兰王国消失的原因。(2分)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ad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