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市正余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调研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海门市正余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调研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海门市正余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调研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海门市正余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调研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4页
江苏省海门市正余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调研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海门市正余初级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调研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满分:100分;答卷时间:10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4分)1、字词(4分)fi 翠 奇ju 丰y 坦荡如d 迸jin 涟y 斑b 争yn 斗艳2、默写(6分)淮南秋雨夜, 。 ?怅望青田云水遥。_ _, 相伴过年华。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马说中 , 两句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3、下面句中划线的成浯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a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关于各地公车私用情况批评性的报道播出后,被批评者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对之充耳不闻,装聋作哑。b尽管国家宣称今后一段时期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变,但一些地方政府还是迫不及待出台了一些旨在挽救楼市的新政。c悬崖是一部靠精彩的故事情节、强大的演员阵容、扑朔迷离的感情戏份取胜的谍战题材电影。d希腊“海洋钻石”号游轮从一开始遇难就已经命定要沉没,船长和船员早已胸有成竹,只是瞒着众乘客而已。4、修改病句(改出两处即可)(4分)(1)清华,中国高等学府的代表。(2)它百年沧桑,始终屹立于教育高峰。(3)即使时光流转,但精英之风采,长久留存。(4)在这百年校庆之际,“新浪文史”栏目与“看历史”杂志联手,共举“百年清华”盛典。(5)无论你是社会名流,还是普通一员,只要对“清华”二字心存感慨,皆可一诉感想写信给这所百年学府。第 句,修改一: 第 句,修改二: 5、诗歌鉴赏(3分)丰乐亭游春(其一) 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注释】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1)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6、综合性学习(5分)(一)通过专题鸟的学习,我们对鸟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某班同学利用黑板报出了一期“爱鸟”专刊。以下是一个栏目的内容,读后按要求答题。例子:鸽子: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它是为信念而飞的。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在乌云翻滚、波浪滔天的大海上。它是胜利的预言家,勇敢的战斗者。请根据以上内容,为该栏目拟一个题目(三至五个字)(1分)我的拟题: 根据这一主题,仿照该栏目内容的写法,为自己喜爱的一种鸟写几句简短的话。(题中涉及除外)。(2分) (二)材料一:在世界文化宝库中,鸟类涉及文学、音乐、舞蹈、器物纹饰、雕塑、建筑以及建筑装饰等各个领域;在仿生学领域,根据鸟类发明了卓有成效的导航、识别、计算、能量转换等系统,这些系统的灵敏性、高效性、准确性、抗干扰性都令人惊叹不已。 材料二:鸟类是农业害虫的天敌,人类的朋友。它对抑制害虫的繁衍、保护农业生产、保护生态平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鸟类是植物花粉和种子的传播者。 材料三:地球上曾经有16万种鸟,人类出现以后,平均每83年有一种鸟绝迹。公元1600至公元1900年的300年间,绝灭鸟类90种。全世界现存鸟类9000余种。在鸟类濒临绝种的原因中,栖息地改变或被破坏占60%,人类捕杀占29%。(1)探究上述三则材料,你对鸟与人类的关系和文化的内涵有哪些新的认识?(2 分 ) 二、现代文阅读(24分)流泪的蓑衣余君才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而又辛苦的一生。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的细雨,或许是要去见一个想往已久的女子。而在唐朝风雨里,有一个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一阵喜悦。但它更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的日子。那时候,父亲在农村,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埂上。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脊背。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多少个这样的雨天,蓑衣紧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可以说,在农村,看见了蓑衣,就好像看见了辛苦劳作的父亲。蓑衣被雨水冲刷,棕榈的颜色渐渐的褪却,它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农忙之后,蓑衣,又被父亲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蓑衣想着这些昔日的事情,想着那些苦涩的日子,蓑衣躲在老屋的角落哭了。顺着土墙,有蓑衣哭泣的泪痕。但是,它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父亲把它永远的挂在了乡下老屋的土墙上。生活在乡下的父亲,终于被说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是在一个雨天离开乡村的,离开的时候,蓑衣高兴极了,以为父亲会和往日一样披上它,穿梭在细雨之中。但它失望了,它一直躲在那个角落,默默地等待我的父亲。一转眼,父亲到城里已经生活了六年。那年回到乡下修缮老屋,才又看到父亲的蓑衣,像一件精致的蝴蝶标本,挂在土墙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这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在田间地头里辛勤劳作的日子。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赶着牛从乡村的土路上回家的日子。让我想起,饭熟之后,在山坡上呼喊父亲,寻找那披着蓑衣的身影的日子。但是,那件蓑衣,已经被父亲永远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但我相信,在每一个雨天,父亲都会想起那挂在土墙上默默流泪的蓑衣。 (选自2012年第3期散文选刊)7、文章以“流泪的蓑衣”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8、品味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结合下文,看看蓑衣的“辉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9、第三段中“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父亲是否无情地忘记了蓑衣?(3分) 老 屋 周克武(1)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3)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4)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5)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6)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8)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9)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姓 名 班 级 试场号 座位号_ 密封线(10)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11)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紧跟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12)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13)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选自2008年第3期散文海外版,有删改。)10、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3分)站在村口远远望去()( )默默地坐在堂屋里()站在老屋门口11、细读第(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12、文中描写细腻感人。参考示例,从第(7)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品析。(3分)【示例】句子: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品析:“轻抚”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借月亮生动地写出了奶奶对我的疼爱及给予我的心灵抚慰。 13、第(9)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3分) 14、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3分) 三、文言文(12分)15、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标两处,1分)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16、“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1分)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丛草为林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17、翻译(4分)(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8、马说一文的标点是现代人加上去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中的“句号”应该用“问号”或“感叹号”。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2分)_ _ _ _(链接)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注:介:披上战甲。褫(ch):解除。19、翻译字词(2分)故常奇之 日啖刍豆数斗 比行百余里 若无事然 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