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朝实行重文政策的原因.doc_第1页
论宋朝实行重文政策的原因.doc_第2页
论宋朝实行重文政策的原因.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宋朝的“重文”政策及其影响 人们提到宋之后的朝代的繁荣,总会形容为“治隆唐宋”,唐朝和宋朝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繁荣。有宋一代,文化泰斗层出不穷,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如此伟大的文化盛世的出现,与宋朝统治者推行“重文”的文化政策是分不开的。下面将就宋朝实行“重文”的文化政策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1、 “重文”政策的基本措施 宋朝的“重文”政策与其“抑武”政策是分不开的。宋朝脱胎于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干戈贼乱之世也,礼乐崩毁,三纲五常之道绝,而先王之制度文章扫地而尽于是矣”。五代时期,军阀混战,文化受到极大破坏,赵匡胤消灭各割据政权后,介于唐末五代武将权力过大导致天下大乱,实行“杯酒释兵权”,削弱了武将权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但要真正稳定社会,还必须大力发展文化,挽救丧乱的世道人心。首先,宋朝对文人的生命、生存权予以了很好的维护。宋太祖即位后不久,就将一块“誓碑”太庙寝殿的夹室之内,并严加把守。每当新皇帝登基拜庙之时,方可独自进入室内阅读碑文。北宋几百年,除了那些皇帝,无人知道碑文上到底写着什么。金兵南下,洗劫太庙,之后碑文内容才公之于众。碑文大体规定两条,一是优待柴氏后人,二是后世皇帝不得杀上书言事者,不得杀士大夫。这规定,是对五代以来蔑视、残害文人的错误做法的“拨乱反正”。五代之时,“然藩镇皆武夫,恃权任气,又往往凌蔑文人,或至非理戕害”。“士之生于是时者,手绊足,动触罗网,不知何以全生也”。由此可见,文士在五代时期生存之艰难。这种状况,到了赵宋时期,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其次,宋朝整合了各地的文化资源。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文献典籍,太祖、太宗在平定江南与巴蜀后,都派专人前往收集图书资料,并且将其妥善运到京城。“建隆初,三馆所藏书仅一万三千卷,江南书二万余卷。又下诏开献书之路,于是天下书复集三馆,篇秩稍备”。就这样,全国各地的图书汇聚京城,文化资源得到极大整合。而且,宋朝对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与编辑,开展了大规模的编书工作。太宗下令召集文人编纂了故事集太平总类,文章集文苑英华,小说集太平广记,医方集神医普救。太宗日览太平总类三卷,一年而览尽,所以太平总类改名太平御览。太宗还下诏命翰林承旨苏公易简、道士韩德纯、僧赞宁整理三教圣贤事迹各五十卷。真宗也组织了大型编书工作,他召集书生编纂君臣事迹一千卷,命名为册府元龟。同时,官府和民间展开了刊印前人作品集的工作,唐代许多文学家、大诗人的文集都得以校刊印行。另外,宋朝十分重视对士人人格的尊重。常言道“士可杀不可辱”,士人对人格尊严的重视远远超过普通人。五代时期,藩镇蹂躏文人,所以到了宋朝,统治者十分重视维护文人的尊严。首先,宋朝重视对师道尊严的维护。唐代韩愈曾感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到了宋代,统治者要“重文”,就必须重建师道尊严。程颐当皇帝(哲宗)之师时,表情十分严肃,时常讽谏,而小皇帝对这位严厉的老师十分尊敬,甚至害怕。英宗“好读书,不为燕嬉亵慢,服御俭素如儒者。每以朝服见教授,曰:师也,敢弗礼为?”皇帝礼敬老师,尊重学问,对社会的引导作用很大。同时,宋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彰显文士名声,这主要通过科举实现。太祖时就采用皇帝亲试与不限身份、直接报名的方法,使更多寒门士子可以获取功名。太宗时开始极大增加录取名额,更多文人获得进士出身。对于获得进士的人,皇帝亲自接见,并且赐钱设宴,尽显尊荣。“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足见获得状元后的无上荣光。宋代还注重发挥文士的作用,使文士与君王共治天下。宋朝统治者坚信“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的理念。自宋初以来,宰相均由文士担任,枢密使是宋代最高军事长官,也多由文人担任,甚至地方上的治安官员,也由文士担任。如宋太祖在开宝六年七月下诏要求:“诸州府置司寇参军,以进士、明经者为之。”对于有军事才能的文臣,朝廷特别关注并加以重点培养。除了身居军政要职,文士们还可以通过“直言进谏”的方式表达其政见。任职于御史台的言官,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国家政策的看法,弹劾有问题的官吏。同时,许多不居言官之位的人也能不计利害,直言进谏。如欧阳修之维护范仲淹、胡铨之弹劾秦桧,都是人尽皆知的显例。这样的风气,甚至蔓延的学校,两宋之际,发生了多次太学生运动。2、 “重文”政策的影响首先,宋朝统治者能够“不杀士大夫”,很好地保护了文人的生命权,使文人敢于向统治者进谏,许多好的政策措施得以实现,统治者的许多疏漏、错误也得到改进。文人也一改五代时期慎言的态度,敢于对国家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畅所欲言,极大地推动了宋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统治者不仅不杀士大夫,而且让文人与君王共治天下。这就极大地调动了文人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是文人敢于并乐于向国家献言献策,提出各项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构想。宋代政治获得极大活跃,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守旧派”与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派”之间的斗争,就是这种活跃的表现。总之,“重文”政策推动了宋代政治的发展。其次,宋代统治者推行“重文”政策,对文化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文人生命权得以保障,并获得很高的社会地位,创作环境相对宽松,进行了大量文化创作。宋代大文豪层出不穷,“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是宋朝人,宋词获得极大发展,宋朝的科学技术也获得了进步。宋朝统治者重视科举,并且对科举进行改革,进一步增加了寒门子弟通过科举上升为统治阶级的可能性,这就带动了全社会对读书的重视,提升了全社会的文化修养。同时,统治者尊师重道,全社会重视文化蔚然成风,推动了新儒学“程朱理学”的诞生。宋朝整理的前朝文化以及宋朝产生的优秀的文化,对宋朝之后的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重文”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五代时期,武将权力过大,常常形成地方武装割据。宋朝统治者吸取五代教训,削弱武将权力,在地方设置知州,由文官担任,这就减少了地方叛乱的可能性。同时,宋朝组织各地文人编纂大书,使他们在文字之中穷经皓首,消磨他们的意志,让他们丧失恢复旧国的雄心,同时通过编书提供给他们生活来源,拉拢江南与蜀地的文人,是他们接纳并拥护新朝。通过科举,选拔大量人才进入国家体制内,减少了有才能的人因难以进入国家体制而谋反的可能性,并且通过对科举中举的极大褒奖,增加了青年学子刻苦读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科举考试中度过自己的青春,而不至于危害社会甚至谋反。还有,“重文”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五代时期,武将专权,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社会经济受到很大破坏。宋朝建立后,统治者“重文抑武”,维护了社会稳定,人口有所增加,统治者兴修水利,大量荒地被开垦,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同时社会的稳定和物质的丰富,促进了宋朝商业的发展。同时宋朝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但是,宋朝的重文政策也产生了一些弊端。科举取士过多,文人待遇过高,文官设置过多,以及“恩荫”制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