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淮安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淮安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淮安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doc_第4页
江苏省淮安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 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后裔(y) 汨(m)罗江 枷(ji)锁 溘(h)然长逝b旌(jng)旗 伛偻(gu) 搴阰(p) 自怨自艾(y)c谥(y)号 逡(qn)巡 取缔(d) 刚愎(b)自用d猝(c)发 溷藩(hn) 缇骑(t j) 户牖(y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慷慨 气概 噪而相逐 半身不遂b诛杀 侏连 蹈死不顾 滔天大罪c投缳 丫嬛 察言观色 送别饯行d涟漪 厄运 形似枯髅 镂骨铭心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灿若群星的中国古代文人中,司马迁之所以卓尔不群、久享盛誉,是因为他开启了史传文学的一个新时代。b在这次9.0级大地震中,许多日本国民遭受海啸和地震的双重袭击,毁家纾难,而日本国土更可谓一片狼藉。c人事处通知,对那些久假不归的同志要查明情况,对其中的无故旷工者要严肃处理。d这两个产品一经比较,品质立即泾渭分明,各自的优劣表露无遗。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市旅游局透露,今年本市将以抓住国民休闲计划的出台为契机,要为市民规划出不少于八条郊野旅游精品线路,促进全民旅游发展。b我国每年因商品过度包装造成价值高达4000亿元的废弃物,其中的80%同生活垃圾一起被填埋,这让人不禁感叹:铺张浪费何其严重!c央视“3 15”晚会专门揭露知名企业的不诚信问题,为防止这些能量巨大的企业进行“危机公关”,播出前剧组人员对晚会所有内容严格保密。d李安执导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全球热映,其同名小说也备受关注,它惊险的情节和奇特的想象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b屈原的离骚收录在楚辞中,由西汉刘向编辑。c庄子,名周,春秋中期宋人。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d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 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68题,每题3分顺昌,吴县人,时缇骑出,魏大中被逮,过吴,顺昌周旋累日,临别涕泗,即以女许配其孙允柟。缇骑促大中行,语侵顺昌,顺昌张目叱之曰:“若不知世间有不畏死男子耶!若曹归语而忠贤,我即故吏部郎周顺昌也。”大中下狱,御史倪文焕即以缔婚事劾顺昌,削籍。内臣李实复疏参顺昌、攀龙、应升、尊素、宗建五人,俱矫旨逮系。缇骑挟威横行,所至索金数千。宗建逮行未三日,而逮顺昌者复至,吴中沸然。士民素德顺昌,闻其逮,不胜冤愤。吴令陈文瑞,顺昌所拔士也。夜半叩户求见,抚床为恸。顺昌曰:“吾固知诏使必至,此特意中事耳。毋效楚囚对泣!”颜色不变,语良久,令请顺昌入治装,举家号恸。顺昌笑曰:“无事乱人怀也!”顾案上有素榜,徐曰:“此龙树庵僧属我书者,我向许之,今日不了,亦一负心事。”乃题“小云栖”三字,后识年月,投笔而起,改囚服,出门。士民拥送者不下数千人。顺昌出赴使署开读,巡抚毛一鹭至署,诸生五六百人,王节、杨廷枢、刘羽仪、文震亨等遮中丞,恳其疏救,一鹭流汗不能出一语。缇骑见议久不决,手掷锒铛于地,厉声曰:“东厂逮人鼠辈何敢置喙!”于是市人颜佩韦等前问曰:“旨出朝廷,乃东厂耶?”缇骑曰:“旨不出东厂将谁出?”众怒,哄然而登,丛殴缇骑,立毙一人,诸司不复相顾。时有谓顺昌者曰:“公不幸遭清流之祸,忠良无得全者,矧今日变因公起,恐徒自苦。”顺昌叹曰:“以我一人贻祸桑梓,死且目不瞑。我岂不知自裁,然顺昌小臣也,岂得引高公不辱之义乎?今我赴都必死,死则诉高皇帝,速殛元凶,以清君侧之恶。”手书别亲友,以三月二十六日行,人无知者,就诏狱。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魏忠贤乱政有删改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民素德顺昌 德:感激 b顾案上有素榜 顾:回头看c恳其疏救 疏:疏通 d鼠辈何敢置喙 置喙:插嘴7下列加点的字与“手书别亲友”中的“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b北亦未敢遽轻吾国c吾得兄事之 d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8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与五人墓碑记都记叙了明天启六年魏忠贤作乱,苏州市民暴动的情况。b本文重在赞扬周顺昌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品质; 五人墓碑记重在赞颂激于义而死的精神,从而阐述生死的价值问题.c本文描写了周顺昌被逮时的语言神态及苏州市民斗争的一些情况,五人墓碑记选取的是苏州市民斗争的一般情况,突出了五人的事迹。d本文与五人墓碑记都采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使得事、理、情交融并茂,不仅有说服力,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9.翻译下列各句(10分)(1)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4分)(2)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3分)(3)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三、默写(8分)10.(1)皇览揆余初度兮, 。 (2) ,恐年岁之不吾与。 (3)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4)吾所以为此者, 。 (5)不念 , ,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 (6)诗集指南录的命名是取自诗歌渡扬子江中“_, _”的句意。4、 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边上闻笳(其二) 杜牧 海路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 注:边上:指边塞、边关。笳是一种乐器,流行于塞北和少数民族地区。海:瀚海,即戈壁沙漠。11.(1)本诗在体裁上属于 ,一二两句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 (2)“白沙日暮愁云起”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2分)(3)诗中之“愁”从何而来?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解说。(4分)五、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0分)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12-15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然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奶奶就起来主动扫院子,“刷拉刷拉”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候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 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的跟前:“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12作者在第段说:“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从全文看,“张望”这一神态体现了奶奶怎样的心态?(4分)13有人认为,写第段主要是为了体现奶奶对“我”的关爱。你同意吗?为什么?(4分)14“老海棠树”这一形象在本文中起到哪些作用?(6分)15作者在追思奶奶时,有一种“永生的痛悔”。那么,作为年轻人,在如何关爱自家老人的问题上,我们可以从本文吸取哪些教训?(6分)6、 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8分)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16-18题 谈关公文化的“义” 正式制度的实施会受到非正式规范的影响,并且,当正式制度发生崩解的时候,非正式规范在社会整合方面展现出其异常强韧而深远的力量。其中,非正式规范“义”的作用特别值得我们审视和研究。“义”是儒家除了“仁”之外最重要的道德范畴。“义”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就提出来了,历经三千年不衰。西汉董仲舒提出:“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这里用“仁”说明彼此关系宽容;繁体“義”字下有个“我”,可以看做自制、自律,与18世纪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利他”主张近似。唐中叶后随着茶瓷交易盛行,社会流动性增大,“义”、“谊”混用,凸显了非血缘或乡邻之间的情义。宋代多国并立,出现“国家民族”概念,“义”的概念随之扩大,提升为家国担当的“忠义”。历代不断诠释,使“义”的观念贯彻始终,“义”的内涵、外延不断扩展,逐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基石之一。 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成为调节更广泛社会关系的规范。政府在推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推崇的文化理念、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应该是知识分子认同、老百姓熟知,并能唤起集体清晰记忆的“标志性具象”。只有这样,文化建设才能起到和谐社会、繁荣经济、强盛国家的作用。而关公文化以及和它相联系的“义”就具备这样的特点。孔子、孟子都有理论著述流传至今,但关公没有,他用实际行动阐释“义”。这样,他的影响力超过所有人并流芳百世,到处都是关羽的故事和传说,关公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没有做过一天皇帝却被后人尊称为“关帝”的人。关公与异乡异姓的刘备、张飞“恩若兄弟”,几经离合、艰辛备尝、同生共死的关系,是关公崇拜者、信奉者的榜样,并逐步演化为一种从普通百姓到上层官员,包括所有流动人口,如军队、商人等都尊崇备至敬仰效仿的待人接物的态度,成为中国人的基本道德标准之一。因为这种关系是历朝历代流动社会公共空间中最为需要的,每个人都希望合作者、同路者是个义士“以仁治人,义治我”,懂得“利他”和自律的人。 关公文化还通过宗教和史诗双重途径,远播到蒙、藏、满等多个民族和周边国家地区,至今遗存仍很多。关公不仅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和各民族崇敬的历史人物,也是民族和睦安康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从中汲取扬弃后的营养。 (节选自2012年1月2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6阅读第段,概括“义”在不同时期的含义。(6分)17请简要分析文章第段的论述层次。(6分)18结合全文,说说关公文化所具有的现实意义。(6分)七、作文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的文学演讲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的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