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高黎贡山.doc_第1页
夜行高黎贡山.doc_第2页
夜行高黎贡山.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夜行高黎贡山 -中法腾冲遥感试验高黎贡山考察札记作者:杨汝荣 高黎贡山地处云南西北部,横断山地南段,最高海拔4058米,最低海拔1093米。是中国和缅甸的分界、怒江和伊洛瓦底江的分水岭,它与怒江自北并列南下跨越五个纬度带。区域内保存有大片湿润热带森林和温带森林,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 地域属青藏高原南部,横断山西部断块带,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碰撞,及板块俯冲的缝合线地带,是著名的深、大、断裂纵谷区。山高坡陡切割深,垂直高差达4000米以上,形成极为壮观和明显的垂直自然带。无数雄、奇、险、秀景观自然镶嵌,像瀑布飞溅、奇峰怪石、石门关隘、峡谷壁影等,有鬼斧神工之妙。1979春,有幸参加了中国和法国联合在云南腾冲进行的遥感试验。与本单位的陈百明、张克钰,以及北京大学地理系的崔海亭老师一行四人考察了高黎贡山。 我们从驻地保山出发,驱车直奔高黎贡山。距离并不太远,但乡村小路不好走,到达公路的末端,高黎贡山脚的小村庄时,已近响午时分,稍事休息吃点东西,就即刻出发。从该村口开始,上山即没有公路,海拔3000多米的路程完全要靠步行。 当时很年轻,身强力壮,北大的崔老师年龄也不太大,大家看到美丽的风景都很激动。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一路边走边看,专心致志,观察记录,采集标本。春季正值杜鹃花盛开的季节,沿途各色杜鹃不甚枚举,竞相争奇斗艳,所有人都对旖旎的风光、茂密的森林、类型丰富的植被、独特的地理环境惊诧不已。自下而上考察中看到了稀树灌丛草丛、暖性针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温凉性针叶林、山顶苔藓矮林、寒温性针叶林、寒温性竹林、寒温性灌丛、草甸等多种明显的山地垂直植被类型。向导还向我们介绍了他所知道的各种动物,说还有老虎,以及老虎伤人和袭击家畜的情节。高黎贡山的植被做完了记录,欣赏完了风景,兴奋之余发现天色已晚。因在山顶上容易给人造成天色还早的错觉。特别是快乐的心情,迷人的景色,相信所有的人都会留恋忘返。收拾好东西即刻向回返,不成想,下行没多远天色已暗,这时多多少少有点后悔,心想实在应该早点往回返。常言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林下小路本身就不太明显,白天走都勉强,这黑天半夜的怎么走?月亮还没出来,我们只能蹲在地上,两手模着脚两边的草,两眼紧盯着前面的向导,向下出溜。花岗岩分化后形成的小石子很圆,站着走很容易滑倒,为了安全,只能蹲下往下溜。开始大家还有说有笑,借助小圆石子的功能溜的很快,时间一长就不行了,口干舌燥的,话少了,最后干脆谁也不说话了,寂静、阴森的树林里,只听见出溜出溜声和风吹树叶莎莎响的声音。紧张、饥饿、恐惧笼罩着整个氛围,谁也不知道我们附近有没有老虎或者豹之类的食肉动物在盯着我们,老虎和豹伤人事件并不是没有发生过,每年都有。向导走在前面的,他心里踏实,我可是在最后呢,五人当中论身体素质,相对我是最差的。有时崔老师提醒大家小心注意安全。向导则勉力大家:“跟着我走没有问题,一会儿就到了”,其实我们心里明白,还远着呢。还好,月亮出来了,紧张和恐惧的心情稍有放松。崔老师为了鼓励大家,领头唱起了十五的月亮敖包相会:“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这歌在六七十年代属于禁唱歌曲,唱了就等于是犯错误,不过在高黎贡山的大森林里唱也就无所谓了。四个人蹲在草丛中边走边唱的歌声虽不嘹亮,甚至有点滑稽,却别有韵味和情调。在歌声的激励和朦胧的月色影照下,可以站起来走,下行速度也有所加快。一曲唱完,崔老师鼓励大家:“加油快到了,另外,我这里还有一点秘密武器”。他突然拿出水果糖给每人一块,我们已经十多个小时滴水未沾,饥渴已快到极限了,此时突然有一块水果糖,这是什么心情,什么感觉?这不是画梅止渴,画饼充饥,是实实在在的一颗水果糖已经放在嘴里了,这不是一根稻草,它是一帆大船。大家不约而同地说了声谢谢崔老师,你可救了我们的命了。崔老师从来没有说他有水果糖,在这关键时刻他像变戏法似的变出了水果糖,可见他有多么丰富的野外科考经验。隐约的犬吠声,我们觉得有希望了,快到了,向导也说马上就到。月色下发现月亮更亮,小路变得好走了,原来这是我们已经走出了森林,到了有农田的区域了。远离了阴森的森林,视野开阔了,心情也好了,自然速度也就快了。犬吠声越来越近,渐渐能看到有灯光的晃动,大家长出了一口气,啊,到了,总算到了。晚饭是由农户招待我们的,因为等待时间太久,米饭已不算太热,但很香。当地生活习惯是吃腌菜,没有热菜,每种腌菜均有辣椒配伍,但味道各异,风格不同。在点着一盏小油灯的饭桌上,主人拿出了六种腌菜,有腌萝卜、腌蕨菜、腌各种蘑菇等。这里面除了腌萝卜外,其余全是采自山里的山野菜,在城镇里是绝对吃不着的,只有大山里的农户才有。村干部说:“你们是北京来的贵客,今天主人拿出家里所有的腌菜给大家,这很少有,一般客人来也就拿两三种,不可能全拿出来。”我们一再说谢谢,谢谢,但主人不怎么说话,只说让大家吃饱。这确实是我们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欣赏到的最好的腌菜。对民风的淳朴,主人的热情好客,使我们久久难以释怀。这次考察任务的顺利完成,以及该试验获1984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与这些默默无闻的普通百姓的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这成果和荣誉有他们一份。饭后我们住宿的是另外一户人家。主人家里只有一张单人木板床在里屋,外间大屋地上摆放了一个大筛子(农村打麦子时将长麦秸杆与细麦秸杆分离的工具),里面放了一些麦秸秆。当时崔老师年级比较大,我们肯定是让他在里屋床上睡,陈百明说他腰不好,自然也就上床睡了,剩下我和张克钰不用选择是睡在筛子里了。我们两人一条只能盖着肚子的小毛毯,在筛子里蜷缩而眠。因白天的疲劳,这一夜睡的特别香,一觉睡到大天亮,感觉特别舒服,特别解乏。有趣的事往往有很多凑巧的机缘巧合。2009年的盛夏,我在内蒙古的锡林格勒草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