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赏析荟萃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一、原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二、译文清晨,我步入古寺瞻仰。高高的林梢头,沐浴着朝阳的辉光, 蜿蜒的小路渐渐通向幽僻处,忽见花木繁茂,禅房就在花中央。岚光催起鸟儿宛转歌唱,清潭将人心的污垢涤荡。深山万物呵,静得没有其他声响,只有钟罄的一脉余音,在晨空中盘旋回荡。 三、主旨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他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三、理解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请赏析其中的妙处。答:“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幽深清静的环境。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2“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编者选用“曲”而不用“竹”,你认为这两个词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别?这两个词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多,景致很深。这更适合作者的情调和兴趣。3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抒发的是他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4“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表面看来似乎矛盾,其实不然,请加以分析。 诗人这里是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只剩下钟磬的袅袅余音,其他什么声音也没有了,这与常建向往佛门的清静的心情是吻合的5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6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登岳阳楼 杜甫一、原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二、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三、主题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四、内容理解1首联是叙事,以“昔闻”“今上”紧扣湖与楼的关系,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胜景。2颔联二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虚实结合。写出了浩渺无垠的洞庭湖的水势。洞庭湖水势浩淼激荡,将吴楚分为东南两域,(实写)天地日月都像是在其中漂浮着,不论白天还是夜晚。(虚写) 3末联仍写登楼时所感,由个人命运想到国家命运,表现了诗人愈在个人不幸之时愈不忘政局国情的高尚品格。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一“坼”一“浮”,将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蝉 (唐)虞世南一、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二、译文:蝉垂下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讴歌了蝉的高洁品格。三、主旨: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托物言志 的写法,作者借蝉抒怀: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四、内容理解:1这是一首咏物诗,从 形状、习性、声音 等三个方面写出了蝉的特点。2对“居高声自远”中“高”的理解。高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以之比人,不光是地位高,品格也高。3对“流响出疏桐”中“疏”的理解。“疏”字写出了梧桐树枝干的高挺清拔,并且与末句“秋风”呼应。5对“垂緌饮清露”一句的理解垂緌:帽带结在下巴下边的下垂部分,暗示自己的显宦身份;清露:纯洁的露水,饮清露,暗示自己清廉的品质。该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的手法暗示自己的显宦身份和清廉的品质。孤 雁 (唐) 杜甫 一、原文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二、译文: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 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然而它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弥漫间,它望尽天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它哀鸣声声,好像听到了同类的呼唤,然而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 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休。 三、主旨:表达的就是乱离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四、重点内容理解1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突出了孤雁的形单影只以及执着勇敢。抒发了乱离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尾联: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用衬托(或陪衬)手法,写野鸦“鸣噪自纷纷”,用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飞奔的劳累,表达出诗人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2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描写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情景。 “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鹧 鸪 郑谷一、原文暖戏烟芜锦翼齐, 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 苦竹丛深日向西。二、译文:日暖风和,它们在烟雾迷茫的草地上嬉戏;五彩斑斓的羽翼整齐;品相举止就像山中的锦鸡。暮雨潇潇,它们从青草湖边飞过;落红片片,它们在黄陵庙里啼鸣。羁旅游子,一听到啼声就不禁泪湿襟袖;红粉佳人,刚唱鹧鸪曲就黯然黛眉低垂。湘江宽阔,飘荡着它们彼此呼应的凄唳叫声;夕阳西下,映照着它们竹林觅巢的凄惶身影。三、主旨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的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四、内容理解1颔联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样的环境特点?答: 凄迷的意境,伤感的氛围。2第三联关于游子和佳人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通过对游子和佳人的细节描写,有力地烘托鹧鸪啼声之悲凉哀怨。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低眉,借以表现游子的乡愁旅思之浓重。附:全诗赏析首联:通过写其嬉戏活动和与山鸡的比较,作了画龙点睛式的勾勒,在烟雾迷茫的草地上,一群鹧鸪在觅食、嬉戏,它们五彩斑斓的羽翼在朦胧的背景下该是多么鲜明醒目啊!既点染出鹧鸪斑斓醒目的羽色,又暗示鹧鸪同样爱惜自己的羽毛;从而启迪人们丰富的联想。 颔联绘景渲染,写鹧鸪的声音:通过描绘图景来渲染其声哀怨凄切的情致潇潇暮雨、落红片片、青草湖苍茫、黄陵庙荒寂,构成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消肠断的氛围。此时此刻,畏雨怕寒的鹧鸪自然不能嬉戏自如,而只能愁苦悲啼了; 颈联两句,表面写人,其实写鹧鸪之声,诗人选择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又用“乍”、“才”两个虚词加以强调,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人之哀情和鸟之哀啼,虚实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尾联: “湘江阔”、“日向西”,使鹧鸪之声越发凄唳,景象也越发幽冷。那些怕冷的鹧鸪忙于在苦竹丛中寻找暖窝,然而在江边踽踽独行的游子,何时才能返回故乡呢?运用比兴的手法, 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言虽尽而意无穷,透出诗人那沉重的羁旅乡思之愁。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一、原文: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二、译文: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 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坚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三、主旨:这首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四、内容理解1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头两句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风雨”是指暮春的风雨,“飞雪”是指冬天的飞雪,它们象征着政治形势的变化。b“已是悬崖百丈冰”是以对比的手法突出梅花开放的难能可贵。“俏”字用得传神,它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情操。c“俏也不争春”是写梅只报春,而不想争占春光,表现梅花谦虚的品质。“山花烂漫”“她在丛中笑”,是用衬托和拟人的手法,表现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d词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b(不是“对比”,而是“陪衬”)2赏析“犹有花枝俏”中的”俏”字。一个“俏”字提挈全篇,传神写照,以少许胜多许。“俏”字,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3.如何理解“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运用了拟人和衬托的手法,描写春天到来时梅花高兴的样子,表现梅花高尚的品格:虽然自己谢了,但看到山花烂漫的春天,她却笑逐颜开。从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卜算子 咏梅 陆游一、原文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二、译文: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三、主旨:作者以梅花自喻,在梅花那种虽凋犹香的神韵中寄托了作者生则高洁,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四、内容理解1对陆词下阕理解不当的一项是(b )a“无意苦争春”,“无意”二字突出表现梅花谦虚博大的胸怀。b“一任群芳妒”是写“群芳”的狭隘心胸和忌妒心理,以反衬梅花虚怀若谷。c“零落成泥碾作尘”是写梅花受到环境的摧残,即使成了泥和尘,也是“香如故”,始终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d陆游是南宋爱国词人,主张抗金,但屡遭投降派的打击,所以情绪愤懑抑郁。词中的梅花寂寞凄凉但高洁品格不变,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2、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落寞凄清 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 高洁、坚贞 (不慕名利、傲立风雪) 的品质。3、“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运用拟人;表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 沁园春 雪 毛泽东一、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二、译文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三、主旨这首词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四、内容理解1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答:“舞”指飞舞,形容群山披雪似“银蛇”,蜿蜒曲折。“驰”指奔驰,形容白雪覆盖的丘陵如飞象奔驰。“舞”和“驰”通过以动写静,形象地赋予了高原飞动的气势,使之生机勃勃。2词中哪几句是作者想象的景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答:“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三句,借助想象把人引领到一个辉煌的境界,呈现出一派新气象。用“分外妖娆”来结束上半阕,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使人油然而生一种热爱祖国的情感。3体会“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的“略”和“稍”的准确性。答:“略”“稍”都是程度副词,“略微”“稍微”的意思。在句中分别修饰“输”和“逊”,表示程度较浅,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具有很强的分寸感。4词中点明主题的句子是哪几句?写出来并说说含义。答:“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者将几千年封建历史及帝王一笔带过,转而歌颂“今朝”风流人物,他们不仅超越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出更伟大的业绩。这三句主要是作者自指,表达了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5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d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诫他们要文武并重。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6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c )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破阵子 辛弃疾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原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二、翻译 : 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中回到接连响起号角之声的军营。把烤牛肉分给部下饱餐一顿,琴瑟演奏出悲壮粗犷的战歌。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准备出征。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般使人心惊。多想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只可惜白发已现两鬓!三、主题破阵子极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生活以及收复祖国河山的畅想,这些都是作者醉梦中所不能忘怀的,但是他的想法被可怜白发生的现实碾碎了。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四、内容理解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答:收复中原,统一国家。2这首词的上片描述了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等军营生活;下片描写了战斗场面。3理想与现实往往是矛盾的。这首词中,作者在理想与现实中各是怎样的形象呢?请分别加以概括。答:理想中(或梦境中):雄姿英发,驰骋沙场,忠勇无比,气概豪迈的将军形象。 现实中:隐居乡间,忧虑国事,为报国无门而苦闷,为壮志难酬而悲愤的诗人形象。4赏析“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答:以工整的对仗形式,描绘了战争爆发前的情状,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的表达效果。答:五个字紧凑有力,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情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渲染出战争浓烈的气氛。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将士出征增添了肃杀之气。6.赏析“可怜白发生”一句。答:此句凝聚着作者万千感慨,词意急转直下,作品就在这力重千钧的转笔中收尾,有如重锤猛击在铜钟之上,震荡着读者的心。其中“可怜”两字极为沉痛,为壮志难酬表现出极大的惆怅和愤慨。使至塞上 王维 一、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二、翻译:朝廷的使臣将到边防慰问,轻车简从,行进在居延地区。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秋天归来的大雁已经飞到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上空。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落日之残红。在萧关遇到侦察骑兵,报告都护正在前线大破敌军。三、主旨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至塞上的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受排挤而孤独、寂寞、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陶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英雄本色。四、内容理解:1.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答:这两句诗写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感情 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答: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3.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4.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答:“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黄鹤楼 (唐)崔颢一、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二、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三、主旨全诗充满了诗人对世事渺茫的愁绪,其中,不但含有乡愁,而且通过思乡抒发了仕途失意的忧愤,满纸愁情,但不绝愁,精神意象绝不颓唐。四、内容理解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的苍茫、“烟波”的迷蒙,与怅然的乡愁交织,由景生情,融情于景。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础强化自考专业(市场营销学)试题带答案(基础题)
- 2025年度精密仪器委托生产合作协议
- 2025年旅游景区场地租赁合同补充协议范本
- 2025成都个人车辆租赁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度水电安装工程结算与支付合同范本
- 2025版互联网+教育项目投资协议书
- 2025版商用净水设备租赁与环保责任保险合同
- 2025大厦环保材料装修工程招标合同
- 2025版高尔夫球场租赁及配套设施使用合同
- 2025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0001号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合同
- 浙江省火力发电企业名录2019最新版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ppt课件(完整版)
- GB∕T 6546-2021 瓦楞纸板边压强度的测定
-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思考点学思之窗问题探究)参考答案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3版-张永红)教学课件1754
- 中职《机械基础》全套课件(完整版)
- 保监会保险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考试题库(附标准规范答案)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 干法——稻盛和夫
- 抗裂砂浆检测报告
- 案例华为人才盘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