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后巷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考试试题 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丹阳市后巷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考试试题 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丹阳市后巷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考试试题 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丹阳市后巷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考试试题 苏教版.doc_第4页
江苏省丹阳市后巷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考试试题 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丹阳市后巷实验中学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考试语文试题 苏教版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 4分 )生活是一首歌,yn ( 1 ) 唱着人生的节奏和xun ( 2 ) 律;生活是一条路,延伸着人生的足迹和希望;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的清chn ( 4 ) 与忧愁;生活是一团火,燃烧着人生的chng ( 3 ) 憬和梦想。( 1 ) ( 2 ) ( 3 ) ( 4 ) 2、默写。(8分)神龟虽寿, 。(曹操龟虽寿)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河之洲。(诗经二首)李白在行路难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 。 、3、名著阅读 (6分)(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在笛福的笔下,鲁滨孙勇敢、乐观、不惧困难。在孤岛上,他积极地与大自然做不屈的斗争,用火枪和圣经征服了“星期五”,使其心甘情愿做了他的忠实奴仆。 b童年中的阿廖沙是个善于观察、非常敏感的孩子。在外祖父家里,他饱受欺凌;但在外祖母的细心呵护和许多善良正直的人影响下,他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c格列佛游记通过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驷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矛盾,批判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d古典名著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行者”武松、“及时雨”宋江、“小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人物形象,被金圣叹赞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2)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有一个最大的梦想,后来发生的诸多事情使他的梦想最终破灭了。请说出祥子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并说出导致他梦想破灭诸多事情中的一件。(4分)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前几天,教育局在门户网站向全系统4万余名师生发出祟尚“厉行节约”,唱导学生争当“爱惜粮食”的践行者、“节俭理念”的传递者、“生态文明”的引领者引导学生树立文明、健康、科学、节俭的消费,杜绝“舌尖上的浪费”。(1)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改 改(2)“”中应加的标点是 。(1分)(3) 文中有一处语病,找出来并进行改正, (2分)5、节水志愿者收集了以下两则材料,准备在向群众发放的宣传材料中说明我们今天的节水效果并不明显,节水工作还很艰巨。请你从下面两则的材料中概括出一条信息,使他们的宣传材料更有说服力。(2分) 二、阅读理解(共45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共4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6、我们从首联中的一个“足”字就能读出农家人的 。(2分)7、这首诗的最大特色就是情、景、理的有机融合。请你说说颔联蕴含了什么哲理?(2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8-12题。(共16分)(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文)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虏人过五千,移文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注释:廉范:廉颇的后代。故事:按旧例。虏:敌人。移文:发文书。传檄:发出紧急公文。交缚:交叉缚扎。热火:点火。星列:象星一样布满。待旦:等到天亮。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a公将鼓之 ( ) b、望其旗靡 ( )c会匈奴大入塞 ( ) d、范兵不敌 ( ) 9、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公问其故 故事虏人过五千 b战于长勺 皆以美于徐公c不敢复向云中 不复出焉 d下视其辙 其如土石何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译文:11、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 之时,第二次是在 (用原文填空2分)。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请你说说廉范在作战中采用了哪些妙招?(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2、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 ,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 (2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共11分)缺少阅读的民族,“穿越”不远姜泓冰 “五一”小长假,你是怎么过的是宅在家里看“宫斗”连续剧,还是赶在门票继续上涨之前去了某个热门景点去扎堆儿?每次长假、短假,总有许多人会选择出游。在“黄金周”缩水之后,每每也总有人精心计算,早早在网上发布攻略,怎样利用双休日和一点带薪休假,让假期延长,以便可以将游程安排得更远,欧美、东南亚、非洲,如今在每个中国的节假日里几乎满眼皆是令当地人笑逐颜开的中国观光客们。“行万里路”,对中国城市中等收入阶层以上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而言,渐渐成了现实,甚至是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这固然意味着进步,值得激赏。但这一句话的另一半,“读万卷书”的现实反应,却着实令人忧虑。几天前的第十七个世界读书日,有一项权威性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显示高达九成受访者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一般”,六成以上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九成国民不读书或很少读书,这样的调查结果,相信不会是“自谦”,而是现实读书状况的真实反映。环顾我们周遭,甚至就是我们自己,除了在某些特殊时期,为了应对考试或工作之需而紧急“恶补”读书之外,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究竟有多少时间花在了阅读上?还有,有多久没有进书店买过一本书了?答案恐怕多少有些令人沮丧。原本遍布各大街区的“新华书店”已逐渐收缩远去,即使留下,也大多蜕变成了中小学生教辅书的专卖店;虽然中国国民手机消费世界领先,公共场所专注盯着手机方寸天地的人越来越多,但据调查,人们手机阅读的内容主要是网络小说、穿越小说等,读者集中在年轻人和学历较低者电视荧屏上,胡乱穿着历史衣服、满眼勾心斗角和争风吃醋的“穿越剧”走红,恰与这种阅读取向相应和。除了教导“办公室政治”和人际权谋之外,既逃避现实,又缺乏基本历史常识,更多低俗、不健康内容,这样的网络阅读即便呈上升之势,也不能带来欣悦。“读书日”一时的热闹已成过去,国民的不读书、浅阅读仍在继续。当我们慨叹一些国民精神世界贫瘠苍白、缺少理性思考能力,身在价值多元、信息混杂的环境中很容易陷入偏激、盲从、冲动时,我们是否想到,它可能正是缺少了静心阅读的结果。在全社会重新倡扬读书风尚,尤其是重视低端大众性读物的内容质量,将全年都当成读书日而不是某一天,认真策划一些贴近大众的阅读活动,应该被放到关乎民族未来、关乎社会建设根本的高度上去认识和重视。一个民族的精神要由贫瘠入富足,一个社会要重建起理性秩序、理想信念和稳定价值观,培养阅读习惯,无疑都是一条便捷而有效的路径。对于中华民族、中国社会,这正是当务之急。 没了书香与理性的时代,纵然可以凭着孤勇或幻想暂时“穿越”,终究也只能在现实功利念头里盘桓,行之不远。朋友,在忙着 “行万里路”之余,还请稍读几本书。(2012年5月2日人民网,略有改动)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答:_14.文章开头列举“五一”小长假的事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答:_15.文中说:“据调查,人们手机阅读的内容主要是网络小说、穿越小说等,读者集中在年轻人和学历较低者电视荧屏上,胡乱穿着历史衣服、满眼勾心斗角和争风吃醋的“穿越剧”走红,恰与这种阅读取向相应和。”这句话中的“这种阅读取向”指什么?(3分)答:_16.阅读下列链接材料,联系文意,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相关链接】材料一:以色列有句老话:“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这句话出自圣经,以色列人以此激励自己,养成了求知好学的习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 (新华网)材料二:“在学校里,阅读要跟没完没了的习题作斗争,走出校门还要跟各种遥控器作斗争。”杭州天长小学副校长、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蒋军晶说。(2012年5月4日中国青年报)材料三: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指出:“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长作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个体的精神发育历程是整个人类精神发育历程的缩影。每个个体在精神成长过程中,都要重复祖先经历的过程。这一重复,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答:_(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共14分)老屋 周克武 (1)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3)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4)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5)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6)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8)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9)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10)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11)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紧跟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12)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13)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17、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3分)站在村口远远望去(1 )(2 )默默地坐在堂屋里(3 )站在老屋门口 18、细读第(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19、文中描写细腻感人。参考示例,从第(7)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品析。(2分)【示例】句子: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