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里庄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丹阳市里庄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丹阳市里庄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丹阳市里庄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doc_第4页
江苏省丹阳市里庄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里庄中学九年级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一、积累运用(26分)1、阅读下面语段,把其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注音,依次填入括号内(2分)农人是教hu( )世人的导师,是深谙( )自然的智者。春的细雨中,扶犁而歌;夏的娇阳下,挥镰而舞;秋的暮色中,荷( )锄而归;冬的雪夜里,围炉而话为一年四季p( )写了一首最美的诗。2、默写(8分)(1)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但愿人长久,_。 (苏轼水调歌头)(3)了却君王天下事,_。 (辛弃疾破阵子)(4)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5)商女不知亡国恨,_。 (杜牧泊秦淮)(6) ,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7) ,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8)窈窕淑女, 。 (诗经关雎)3、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水浒传中浔阳楼吟反诗、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等故事都与宋公明有关。 b.西游记中观音菩萨查唐僧所受之灾,见尚缺其一,故令再生一难。金刚依照观音法旨而行,唐僧师徒遭遇流沙河落水最后一难,然后才顺利回归东土。c.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认为当“海盗”比当“印第安人大酋长”更有前途,于是和乔、哈克一起去杰克逊岛当“海盗”。d.鲁滨逊漂流记中,一次偶然机会,鲁滨逊抖装饲料的袋子,过了雨天,抖袋子的地方长出了麦苗和稻苗。 (2)根据下面文段内容,解答后面问题。(4分)拷问的时候他什么也没供出来,一切都否认。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肯说,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他要做得勇敢,做得倔强,像他在书里看到的那些人一样。可是在把他押到牢房去的那天晚上,经过面粉厂的大房子时,他听到一个押送兵说:“司令官为什么要把他押到这里来?从后面给他一颗子弹-不就完了!”听了这话他真有点害怕起来。是啊,十六岁就死,真是太可怕了!生命属于自己只有一次啊!此段文字出自名著 ,文段中的“他”指的是: 。(2分)他”因为什么事被关押审问?(2分) 4. 下列语段有好几处毛病,请按要求加以修改。(4分)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它慢慢地渗入到社会生活中。一份份美好动人的情感,一段段动人心弦的传奇,一个个亘古未变的情结,一种种支撑民族脊背的精神,被一代代人不断补充、吸收,进而又揉进了千年的文化脉搏中。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创作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喜闻乐见,被广为传诵,使我国的传统节日积淀出浑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1)句成分残缺,应将_ _改为_ _(1分)(2)句语序不合理,应将_ _改为_ _(1分)(3)句重复累赘,应删去_ _(1分)(4)句搭配不当,应将_ _改为_ _(1分)5综合性学习(6分)材料一:择校就是在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情况下,选择上一所好的学校。这种现象在小升初中显得尤其突出。由于教育水平的差异,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在本学区内上初中,都希望孩子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这样就造成了教育水平比较高的初中成为择校的热门。 材料二:一些家长不惜拼钱、拼人脉进行择校。为了让孩子在好学校“抢”得“一席之位”,大量孩子就会为升入优质初中而报班补课、考试拿证,一些课外培训因此甚嚣尘上,一些孩子也因此身心俱疲、厌学。“择校”使一些学校“人满为患”,一些学校“少人问津”,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钱择校”“权择校”更带来了“教育不公”“教育腐败”等问题。 材料三:在13亿人口的中国,没有哪件事像义务教育一样牵动每个家庭的心,人民群众希望接受更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如何破解“择校”难题?“就近入学”是一直强调的举措。今年年初,教育部就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如今又聚焦19个“义务教育招生入学问题”更受关注的大城市,明确要求制定完善的规范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方案。(1)阅读上述三则资料,请你筛选并分点概括“破解择校,就近入学”的三点好处。(3分) (2)请你根据材料三续写下句,破解“择校”难题。(要求:句式相同,字数相等)(3分) 上句:倾财力择学校家长无奈。下句: 。二、阅读理解(44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68题。(7分) 不 见杜 甫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 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6、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有: , 。 (2分)7、 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3分) 8、 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2分)【甲】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乙】段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节选自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注释】段太尉:即段秀实,唐朝名臣,死后追究赠太尉,谥“忠烈”。营田官:掌管屯垦的官员。焦令谌(chn):人名。巽(xn):同“逊”,这里指委婉。判:状纸。舆:抬。衣:包扎。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汪然出涕曰 涕: (2)竭其庐之入 入: (3)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 (4)太尉判状,辞甚巽 辞: 10、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而:而乡邻之生日蹙/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乎:叫嚣乎东西/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c.也:我知入数耳,不知早也/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d.以:以大杖击二十/先帝不以臣卑鄙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君将哀而生之乎? (2)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 12、【甲】文作者柳宗元和【乙】文中的段太尉都关注民生、同情百姓,请结合两文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他们关心百姓的方式有什么不同。(2分) (三)阅读查一路的每个人都有影响力 ,完成13-16题。(11分)每个人都有影响力 查一路 不是只有明星或政坛人物才可以引领潮流或掌控局面,我们普通百姓也都有各自的影响力。只是普通百姓的影响力往往不够明显,不够闪光和耀眼,也不那么立竿见影,但千万别因此忽视了普通人的影响力。 一位外国农学博士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种树,一直种到97岁,每天在中国的恩格贝种树10小时。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同胞有7300名志愿者来到恩格贝种下树木300多万棵,染绿黄沙30万亩。一个人,20年,让茫茫的沙漠一角,奇迹般地冒出绿洲这就是影响力。 日常生活中,一个人不经意的行为或者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足以影响一件大事。这种影响力往往是隐性的,不去细心体察,你就很难发现。 一位从沿海回来的朋友准备到内地投资,重点考察了a城和b城。在a城,他坐在街头擦皮鞋,擦皮鞋大婶的一个动作让他对这个城市死了心:那个大婶先把他的一只鞋的鞋带解开,擦完等他付了钱才系上。这个细节让他不得不怀疑这个城市市民的道德水准一定是有人擦完鞋没付钱跑掉过。在b城,他搭了5次出租车,下车前,5位司机都提示:先生,请带好您的随身物品。 最终,他把企业办在了b城,b城因此有5000人上岗就业,b城的税务部门每年也因此获得上亿元的税收这就是一位擦鞋大婶和几位出租车司机的影响力。 我儿子每次饭前便后都很认真地用洗手液洗手。有时候时间紧,我就试着和他商量:就不能稍微马虎一点吗?他很果断地摇着头说:这怎么可能,我从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可想而知,这是一位幼儿园老师的影响力。在有些人的意识中,幼儿园老师不就是带孩子玩玩嘛,有那么大影响力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她们的教育足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行为习惯。 13.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4.下面的链接材料能否作为本文的论据,请说出理由。(2分)【链接材料】2012年3月,郭明义爱心团队重庆大学分队携手社会爱心企业,共同为白羊小学捐建了电子阅览室,并手把手地教孩子们使用电脑。该团队自成立以来已组织了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爱心活动数十次。郭明义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在坚守中凝聚起越来越壮大的爱心大军。在他的感召下,100多支爱心分队遍布全国,成员达数万人之多。 15.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6.你的父母对你的行为习惯有怎样的影响?请结合实际用简洁的语言加以阐述。(4分) 四、阅读汪曾祺咸菜茨菇汤一文,回答17-21题。(14分)咸菜茨菇汤汪曾祺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咸菜是青菜腌的。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做“黄芽菜”,是外地运去的,很名贵。一盘黄芽菜炒肉丝,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以比拟。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菇片,那就是咸菜茨菇汤。或者叫茨菇咸菜汤,都可以。我小时候对茨菇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民国20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茨菇却丰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菇,而且是不去吃茨菇的嘴子的,真难吃。我十几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菇,并不想。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菇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菇,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菇、土豆。因为久违,我对茨菇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菇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菇,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北方人不识茨菇,我买茨菇总要有人问我:“这是什么?”“茨菇。”“茨菇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北京的茨菇卖得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我想念家乡的雪。 (选自故乡的食物,有删节)17本文多次写到咸菜茨菇汤,同时借助咸菜茨菇汤写出了“我”对咸菜茨菇汤情感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是:(2分) 离家多年也不想念 18文章第小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9汪曾祺的语言,不加雕饰却自然灵动。请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所蕴涵的意思(4分)(1)这东西有一种苦味。(2分) (2)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菇,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2分) 20. 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3分)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21结合对全文的理解,说说作者为什么“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 (2分) 三、作文(5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以“ 是一道永恒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是一道永恒的风景 一、积累与运用(26分)1、诲、n、h、谱(0.5一空)(共计2分)2、略(8分)3、(1)b(2分)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或保尔)他从匪兵手中救出了被抓的红军战士朱赫来。 (4分)4、(1)句成分残缺,应在“完善”之后加上“过程”(1分)(2)句语序不合理,应将补充、吸收_改为吸收、补充(1分)(3)句重复累赘,应删去“喜闻乐见”(1分)(4)句搭配不当,应将浑厚的文化底蕴改为深厚的文化底蕴1分)5、答案示例: (1)减轻学生压力 体现教育公平或杜绝腐败 减少教育资源浪费(3分,每点1分) (2)定措施近入学政府监管(表述合理即可)(3分)二、阅读理解(44分)(一)6.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或“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7“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答到“怀才不遇”或“疏狂自放”得1分;答到“才华横溢”得1分;结合具体词句解答得1分)8对好友的挂念;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二)9(1)涕:眼泪(2)入:收入(3)食:喂养(4)辞:言 词10、(2分)a11(1)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 (2)这一年大旱,田野草都不长。农民将旱情告诉焦令谌。评分: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2柳宗元用写文章的方式来反映沉重的赋税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希望统治者能体察民情,革除弊端。段太尉用自 己的实际行动来帮助百姓,他亲自给被打伤的农民处理伤口、早晚喂饭,还卖掉自己的马买谷子替农民还租。(三)13、每个人都有影响力 评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