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阳市汤桥初级中学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国两晋南北朝 —— 辽宋夏金元学案(1).doc_第1页
江苏省溧阳市汤桥初级中学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国两晋南北朝 —— 辽宋夏金元学案(1).doc_第2页
江苏省溧阳市汤桥初级中学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国两晋南北朝 —— 辽宋夏金元学案(1).doc_第3页
江苏省溧阳市汤桥初级中学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国两晋南北朝 —— 辽宋夏金元学案(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两晋南北朝 辽宋夏金元一、复习目标 班级 姓名 【基础知识】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辽宋夏金元的朝代更迭顺序,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能力】获取历史信息,分析题目、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价值】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增强民族认同感。二、知识框架(自主复习) 时代特征: 关键:208年 220年 建立 三国 过程: 221年 建立 两晋 三国鼎立的形成: 222年 建立 南北朝 积极作用:分立的政权为了生存,加紧建设和发展,为 奠定基础。民族融合: 改革 时代特征: 隋的建立:略政权的建立 唐:元年618,李渊称帝,定都长安,建立唐朝。其后,在 统及统治情况 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隋唐 其统治史称“贞观遗风”;唐玄宗统治时期被誉为 “ ” 民族关系 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称为“ ”。 唐与吐蕃关系友好,唐太宗派 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中日交流:日本派 来华交流。 东渡日本。 对外关系: ,成为第一个系统把天竺佛教介绍到中国的人。 时代特征: 北宋辽西夏战和; 政 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建立 960年, 金灭 、 ;权 赵匡胤建立 1038年,党项族元昊建立 碰 为南宋抗建 1115年,女真族阿骨打建立 1127年,北宋 撞 金的代表;蒙古立 皇族赵构建立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 , 灭金;元灭 1271年忽必烈建立 。 辽 在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重心由 转移到 。 宋 经济 原因: ;略 夏 重心 ; 。金 南移 过程:开始于 时期; 安史之乱后,开始转移到南方;到 已成定元 局。 南方超过北方。清初,产生了 生产关系的萌芽。 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的发展。 北宋与辽、西夏的 贸易,辽、西夏接受中原 ; 民族 金统治者注意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习俗,推动女真族完成 过程。 融合 元的统一,使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 诞生: 时,开设进士科,科举制从此诞生; 唐太宗:设 ,明经科考试。前三名为: 、榜眼、探花。科 完善: 武则天:形成殿试制度,创设 。举 唐玄宗: 成为考试内容。制 衰弱: 实行 度 废除: 戊戌变法,废 。 年废除科举制度。 影响:隋唐时期,它为朝廷选拔了一大批有 的人才,推动了一系列 和 ,对社会生活的 和 的社会风貌的形成有重要推动作用明清时期,它导致读书人成为 的工具,限制了 ,文化和 的进步。三、典型例题(课堂完成)6、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d.重用有才能的人7、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等。从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 )a.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b.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c.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8、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开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9、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发展不相关的是( )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 b隋朝大运河的开凿c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d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吴兢贞观政要材料二:(忽必烈劝课农桑)行之五六年,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 农桑辑要序 (1)贞观是哪个皇帝的年号?根据材料一,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分)(2)材料二反映了忽必烈推行什么经济政策?从材料二,你还获得哪些历史信息?(4分)(3)评价古代帝王需遵循什么原则和标准?(2分)11、材料一: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引自北史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引自贞观政要材料三: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引自中国通史(1)材料一中的“魏主”是谁?材料反映的是他为促进民族融合而采取的哪一项措施?(2)材料二中的话是谁说的?这句话说明他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予以说明。(3)材料三所反映的民族大融合的盛况出现于哪个朝代?这一时期形成了一个什么新的民族?(4)两千多年的民族关系史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四、巩固训练(课后完成)1、东汉末年,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相互兼并,于公元3世纪20年代,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其中在中国北方建立的政权是( )a魏 b蜀汉 c.吴 d.东晋2、爱我中华歌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北魏时,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其主要措施是( )a.实行“三长制” b.严惩贪污受贿 c.实行“均田制” d.迁都洛阳、学汉语、通汉婚、改汉姓3、就历史阶段特征而言,隋唐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a.民族政权并立 b.商业经济空前活跃 c.繁荣与开放 d.中外交往与冲突4、 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5、青年周凯武艺高强,尤擅于骑射,后被当地州官选送参加武举考试,结果考中。此事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武则天6、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举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隋朝时期,科举制创立 b.唐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c.宋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 d.明朝科举考生的答卷分成八个部分7、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8、“苏湖熟,天下足”表面全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 )a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b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c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 d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9、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10、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11、古代中国,女性在许多领域有过杰出的贡献。(1)_是中国古代唯一的女皇帝,创立殿试制度,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发展。(2)_远嫁松赞干布,把中原许多作物和技术带出吐蕃,是汉藏交往的使者。(3)_生活在两宋之交,词风委婉清新,留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名作。12、汉、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对外开放与交流,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加以管理,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1)请你为材料一拟一个合适的图名 。围绕这幅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活动有何意义?(3分)(2)材料二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三个国家?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个国家,用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4分)三个国家分别是 新 罗 史实:(3)材料三反映出外贸所得在宋代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参考答案:(1)唐太宗;唐太宗吸取秦隋灭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2)重农政策。历史信息:忽必烈重视督促农业纺织生产;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效果显著;忽必烈重视经济生产已经五六年了;忽必烈统治时期,民间开垦荒地种植经济作物的数量比以前增加数倍。(答出1点得2分)(3)原则:人民群众历史观,切忌英雄史观。标准:生产力标准。参考答案:(1)丝绸之路(或汉朝对外交通图)。(1分)意义: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汉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2分)(2)天竺;新罗;日本;(3分)事实:天竺:玄奘西游“取经”。新罗: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建政治制度、科举制、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朝鲜音乐传入中国。日本:鉴真东渡,传播唐文化;日本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日本文字、生活习俗汉化等)。(答出任意一项即得1分)(3)原因:政治经济中心南移;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应用;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阻碍及战乱。(答对任意3点即得3分)16、(2009广西玉林)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长安城简图材料二 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在特定的市区之内,城厢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品可以在白天、夜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铺、药铺等。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朝代长安城的布局?(1分)(2)材料二反映了北宋东京怎样的经济景象?分析这一景象出现的主要原因。(2分)(3)结合材料一,归纳材料二东京商业活动的特点。(不得照抄原文)(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