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四首》教学案苏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四首》教学案苏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四首》教学案苏教版.doc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八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四首教学案苏教版- 1 -班级_姓名_备课组长签名_ 原文 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教师自备 题解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叛.次年六月攻破潼关,玄宗奔蜀,长安沦陷.七月,肃宗即位.八月,杜甫从家中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捉住,带到长安.这首诗写于肃宗至德二年,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重点字词国 _ 烽火_ 抵_浑_ 胜_ 译文国都已被叛军攻破,祖国山河依然存在.春天的京城,满眼是繁密的杂草树木.感伤时事,看到鲜花反而落泪;久别家人,听到鸟鸣反而心惊. 战火直到如今春深三月仍连续不断,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头上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赏析 1、主题:表达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2、首联以“国破”二字点明时间.“山河在”则是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感情,觉得它依然“在”.次句点明季节.诗人望中的春城,草木繁密而荒芜,可见人民离散无人整治. 3、颔联中“溅”“伤”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 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4、颈联“烽火”句承上“感时”句,“家书”句承上“恨别”句.“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这两句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就是因为它能引起人的共鸣. 5、尾联中的一个“搔”字是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的情感.6、该诗前四句为春望之景,睹物伤怀.后四句为春望之情,忧国思家.当堂训练 1这首诗首联中“破”“深”二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_的景象,一个“深”字写出了_之景.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到 _ 3. 你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话._ 原文 泊秦淮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题解六朝故都建康城中的秦淮河一带,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晚唐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时流行的歌曲,不禁触景生情,于是写下此诗,以抒发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重点字词 泊_笼_江_犹_ 译文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水面,月光映照着水边的沙滩.夜晚船在秦淮河上停泊,与岸上的酒店靠得很近. 歌女不知道南朝亡国的怨恨,隔着河还在唱玉树后庭花.赏析1、主题:表达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2、诗的首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笼”字,即笼罩的意思,它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准确、形象地描绘了月下河边的朦胧景色,渲染出朦胧、凄凉、冷寂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又与诗的下两句描写麻木了的人心相照应.二句承上启下,“夜泊秦淮”四字不但为上一句的景色揭示时间、地点,而且照应了诗题.3、后两句写诗人在船上听到酒楼里传来亡国之音,自然想到南朝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生活和陈后主的灭亡,担忧历史的重演.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应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后两句诗是一种形象化的议论,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因而被人们广为传诵.4、这首诗的构思细密而精巧.首句渲染气氛,迷蒙之中透出悲凉;第二句点明环境,在结构上起枢纽作用;后两句以形象而婉曲的议论作结,针砭时弊,抒发心中的不满.当堂训练 1. 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2. “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_3.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_ 原文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卧僵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题解南宋光宗绍熙三年,闲居故乡农村的诗人陆游,已是68岁的老人了.农历十一月十日夜,一场暴风雨勾起了这位爱国志士对往昔军旅生涯的追忆,于是作此诗以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重点字词 大作_卧僵_尚思_戍轮台_夜阑_ 译文僵直地躺在偏僻的山村,不为自己的处境哀愁,还想着为国家守卫边防.深夜睡在床上听着风吹雨打声.梦中又来到铁骑飞跃冰河的战场.赏析 1、主题:表达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2、诗的开头“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但诗人用“不自哀”三字将笔锋一转,引出下一句“尚思为国戍轮台”.3、后两句由现实转入梦境.“风吹雨”三字照应了诗题,又引出了下一句.“铁马冰河”是“戍轮台”的传神写照.另一方面,这种场景如今只能在梦中实现,又给烈士暮年增添了几分悲怆的色彩.4、“夜阑卧听风吹雨”一语双关,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5、这首诗以风雨为题,通过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显得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读来荡气回肠.当堂训练(1) 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_(2)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简要回答._(3)作者的这个愿望可以从哪些字词见出?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的?_ 原文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星周.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题解这首诗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押经零丁洋时所作.诗的后面附有跋语,说宋朝降元叛将张弘范强迫文天祥写信劝坚持抗元的将领张世杰投降,文天祥抄录这首诗给张弘范以明志.文天祥在这首诗中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重点字词 起一经_干戈_四星周_丹心_ 汗青_ 译文艰苦的生活经历从读书做官开始,以微薄的兵力与元军苦战了四年.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水中雨打的浮萍.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里悲叹孤苦零丁.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得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赏析1、主题: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2、首联回想自己的生活经历.写自己在官场和战场中遭逢数不清的险难,抒写了作者的辛酸和遗憾.2、颔联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用“风飘絮”来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是再恰当不过了.“雨打萍”正是他一生浮沉的真实写照.3、颈联运用一语双关的写法,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忧虑不安的心情. “惶恐”“零丁”既指地名“惶恐滩”“零丁洋”,又指诗人当时忧虑不安的惶恐心情.4、结尾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这首诗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历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显得慷慨悲壮,正气凛然.特别是最后两句,已成为爱国志士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当堂训练 1.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_的悲哀;借_ 和 _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2.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_3.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_答案:春望国都; 战乱; 值; 简直; 能承受 1国都沦陷城池残破 2. 望 山河草木 花鸟3诗人触景生情,移情于物,以花鸟“溅泪”“惊心”写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时伤别,从而表达了诗人感时忧国之情. 泊秦淮 动词停靠; 笼罩: 秦淮河: 还1.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 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3.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大起,指风雨来势很猛; 躺着不动; 还想着; 守卫边疆; 夜深1. “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2. 本诗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3. (常被用来暗示、象征某种含义的有代表性的词语,)如诗中的“戌”“轮台”“铁马”“冰河”就往往被用来暗示边塞、战争等含义.作者通过梦境曲折地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过零丁洋起于一部儒家的经典,从中进士开始; 泛指兵器; 四年; 赤诚的心; 史册1. 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