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秦始皇.doc_第1页
文献学-秦始皇.doc_第2页
文献学-秦始皇.doc_第3页
文献学-秦始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文化学院0905班陈丽君20090401110纵观中国历史大势,滚滚向前,浩浩荡荡不可阻挡,大浪淘沙,五千年来数风流人物不过三五十人,而秦始皇绝对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作为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时代的开创者,秦始皇在残酷的古代战争中,历经空前激烈的竞争,而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同时作为一个暴政王朝的维护者,他又好大喜功,横征暴敛,使自己亲手建立的王朝毁于一旦。因此,无论是作为帝王还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体,秦始皇都无疑是极具戏剧化和矛盾心理的。在秦始皇身上所表现出的摧毁一切的破坏力以及重构伟大王朝的建设力使他成为一个无愧的强大君王,而他身上所表现出的坚定意志和顽强决心以及铁腕般的手段,又使得他无愧为一个浓墨重彩的“人”。如果你站在秦始皇墓的遗址之上,听着那些有关秦始皇的故事,看着隐没在无边无际、萋萋野草中的昔日那恢弘浩大的皇陵的边界,你一定能够想象到两千多年前那大一统的秦王朝的强大和辉煌,在这里长眠着的秦始皇和他所创造的帝国神话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不知是什么缘故,当我们凝神冥想的时候,却总会觉得那个神话中的主角,秦始皇的面容总是那样变幻莫测,让人觉得模糊难辨。多少年来我们把秦始皇当作一个符号,长城、孟姜女、焚书坑儒等都成了秦始皇的标志,但那个真实存在于历史中的秦始皇呢?我们究竟了解多少?我们知道历史总是在曲曲折折中向前发展的,朝代总是在兴亡之间不断推进的,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一渺渺之身,借秦人孔武而进取之风一举摧毁了一个多灾多难然而却色彩斑斓的战国,建立了一个色彩单调而却金碧辉煌的帝国。得贤者得天下,这是许多人都懂得的道理,然而什么是贤,什么是佞,却有着不同的标准。秦始皇的一生中在用人方面用软硬交错的手段,既诚信又防人,既管人到位,用人也极到位,故成就了一生的霸王之业。下面我们从资治通鉴里的一段材料分析一下:(第六卷 秦纪一 始皇帝上 十年)冬,十月,文信侯免相,出就国。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切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楚人李斯亦在逐中,行,且上书曰:“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并国二十,逐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诸侯亲服,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散六国之从,使之事秦。昭王得范睢,强公室,杜私门。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夫色、乐、珠、玉不产于秦而王服御者众;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臣闻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藉寇兵,赍盗粮者也。王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李斯至骊邑而还。王卒用李斯之谋,阴遣辩士赍金玉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然后使良将随其后,数年之中,卒兼天下。【1】为了从心里收服李斯,秦始皇一直对李斯不断提拔任用同时又处处限制打击,就足可以说明他具有高超绝妙的驭人技巧。嬴政对李斯的恩赏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譬如,当吕氏集团从政坛被彻底清除之后,秦王嬴政并不因为李斯曾是吕不韦的门客而治罪,相反,他非常赏识李斯的才能,也赏识李斯的忠诚在镇压吕氏集团的运动中,李斯不仅与旧主人划清了界限,而且替秦王拼死卖力,这正是秦王将李斯保下来的主要原因。后来由于郑国间谍案,秦国贵族要求驱逐他国所有在秦为官之人,使秦朝官吏变成清一色的本国人,在这种情势下,嬴政下达了逐客令。君令既出,李斯也就难以在秦为官了。李斯本已踏上归程,但由于留下的一封谏逐客书写得很有说服力,使得秦王回心转意,派出使者快马加鞭追上了李斯,把他带回宫,倚为股肱。此后李斯更加忠心耿耿,一直辅佐秦王,帮助他一统天下。秦始皇能顺利统一六国,得力于一大批贤才的帮助,秦始皇不仅敢用人,而且善用人,尽量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使得他手下的贤人们各显其能,每个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杰出政治家,他对于中国的历史发展,有过巨大的贡献,但是,他毕竟是一个封建皇帝,在做了皇帝以后,权力欲不断膨胀,狂妄自大,唯我独尊,既专制暴虐,又奢侈挥霍,因而也的确做了许多使人民痛苦的事情,其中最为贻笑天下并受后世抨击的,要算是焚书和坑儒,这可以说是两件愚蠢无比的莫大的丑事。下面我们看看资治通鉴里对这两件历史事件的记载:(第七卷 秦纪二 始皇帝下 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书曰:“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早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世官所职,天下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京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制曰:“可。”【2】(第七卷 秦纪二 始皇帝下 三十五年)卢生说始皇曰:“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始皇曰:“吾羡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丞相后陨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捕时在旁者,尽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群臣受决事者,悉于咸阳宫。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因亡去。始皇闻之,大怒曰:“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军于上郡。【3】毫无疑问,焚书坑儒的做法,是残暴的,也是愚蠢的。它是封建专制主义一开始就存在的愚昧和残暴的一种表现。武器的批判,代替不了批判的武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问题,用专制强暴的办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当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无疑起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应看到,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从地主阶级利益出发,为巩固秦始皇万世一系的皇朝统治而采取的。因此,在秦始皇的统治下,秦政权对人民进行了极其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再加上秦始皇修阿房宫,骊山墓、出海求仙等等,又干了许多劳民伤财的事,使秦朝的统治阶级与广大农民阶级的矛盾日趋激化,到了秦始皇的后期,一场农民大起义的风暴,正在呼之欲出。历史事实就是这样。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都要全面地一分为二地来看。“人”的性格是立体的,即是说性格是多方面的,不可片面下定论,评价秦始皇也一样。我们常说秦始皇修长城,建宫室,劳民伤财,然而在秦朝那个时代,建筑技术不发达,要建一个如长城般的军事防线,不动用大量民力,行吗?虽然为人民带来痛苦,但却为秦代建成了坚固的防线以抵御匈奴的入侵,也为后来的历代奠定了基础,这也可以说是有贡献的。而秦始皇的其他决策与政令,如并天下,称皇帝,废封建,置郡县,销兵器,迁富豪,夷险阻,征百越,逐匈奴,通沟渠,车同轨,书同文,一法度等等措施,对于全国之大一统,对于中国政制之创建,中国版图之确立,中华民族之传承,是有重大之影响的。面对秦始皇这样一个离我们十分遥远而性格复杂的人物,我们不能用完全现代的标准去评价他,离开了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客观环境,我们就无法判断秦始皇和他所处的时代,我们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