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市长安区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长安区水产工作站(2010年5月)按照区水务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长安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及西安市渔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我区地理环境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较快、渔业发展潜力巨大等优势,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紧紧围绕西安构建国际化大都市这一目标和建设“经济强、生态强、文化强、科教强”四强区的建设目标,不断转变渔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快长安现代渔业、都市渔业、生态渔业发展速度,努力提高渔业产值效益,逐步形成支撑和带动城乡发展和渔民稳定增收的增长基点;逐步形成确保水产品生产、供给、消费、生态安全的体系,逐步形成渔业资源养护保障服务系统,为长安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一、我区“十一五”渔业发展情况“十一五”以来,在省、市、区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按照西安市渔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西安市特色产业(渔业)发展规划等多部政策性、规范性管理文件,我区渔业工作坚持以健康生态养殖为基础,以资源养护为先导,以“强农富农,科技兴渔”为中心,以渔政执法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保障,不断从产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不断由传统养殖业向现代渔业、都市渔业、休闲生态渔业转变,实现了长安渔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截至2009年底,全区渔业养殖总面积362公顷(池塘271公顷,水库91公顷),其中名特优品种面积150公顷,无公害水产养殖面积占到95;大峪虹鳟一条沟、西安市鱼苗繁殖扬、东兴渔场、东沟水库等四家水产养殖单位被命名为“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2家水产养殖企业被命名为“陕西省水产良种示范场”;水产品自产量达到3100吨(池塘产量2568吨,水库产量532吨),有8个无公害产地,12个产品经农业部和省水利厅检测,被认证为无公害品;年生产水产苗种4.1亿尾,占全省水产苗种产量的65;渔业经济总产值4200万元(其中渔业产值1590万元,渔业二、三产业产值2610万元,有休闲渔业场点200多个),每年以4以上的速度增长,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全区渔业人口1195人,渔民家庭人均纯收入5428元,增长速度超过西安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比例。(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趋向合理随着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冷水养殖和地热水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一村一品、一场一渔”活动的开展,我区养殖类型上形成了“以水产养殖为主体,常规温水鱼、热水鱼、冷水鱼养殖并举,名特优新品种为先导,休闲渔业为带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病害防治、市场监管服务等体系全面发展”的新格局。“虹鳟一条沟”项目利用长安大峪沟冷水资源优势,依托西安市鲑鳟鱼类良种示范场的技术带动作用,发展集冷水鱼养殖、垂钓餐饮、度假旅游于一体的休闲渔业示范园,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该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400万元,引进发展养殖户9家,形成流水养殖池塘65亩,年产成鱼28吨,孵化鱼苗20万尾,实现渔业产值1500多万元,促进了我区渔业产业化调整,盘活了秦岭北麓休闲渔业旅游资源,推动了长安沿山冷水养殖产业地快速发展;以长安东大罗非鱼为代表的地热水养殖优势区,以位于滦镇的西安鱼苗繁殖场为代表的水产苗种繁育优势区,以沣河、浐河沿岸及区内水库主养常规鱼的优势区,这些已经成为人们旅游娱乐度假度的聚集区,带动了渔业二、三产业地迅速发展,成为渔业休闲文化消费的新取向。 (二)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产业链条得到延伸“十一五”期间,依据中央多个一号文件,各级不断加大对渔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我区还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建设了一批富有现代渔业、都市渔业特色的新型企业,成为西安渔业的新靓点和经济增长点。大峪沟建起的“虹鳟一条沟”,九家企业以“渔家乐”的基础,以虹鳟鱼为特色,以生态绿色为靓点,以旅游休闲为招牌,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度假,享受渔文化的好去处。以我区东大、滦镇为基点,沿环山路、子午大道两边兴建起休闲渔业优势区,200多个集养殖、垂钓、旅游、娱乐、餐饮等产业特点为一体的“渔家乐”,不断改善设施、增加花色品种和提高服务质量,使渔业的产业链得到延长,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也成为西安最具特色的风景线。2008年,我们多方争取资金30万元,购置了各种检测设备,建起了长安区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完善各项监管制度,以水产品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生产过程、市场销售等环节为重点,对全区水产农贸市场和各大超市水产区进行定期检测。每逢节假日都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并在各销售摊位设立监督岗,使水产品在市场消费信誉和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三)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发展后劲不断提升“十一五”以来,一是随着各级政府对渔业的基础性投入的增长,通过对规模鱼塘进行改造清淤,一大批微流水池塘,流水池塘的修建兴起,管理方面的加强,使池塘老化,淤积严重,病害频发现象得到彻底扭转。健康养殖示范场的挂牌,休闲渔业的迅猛发展,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新式增氧机、投饵机的使用、纳米增氧技术的推广,投入品的规范投放和水产技术服务质量的提高,使渔业科技含量逐年增长,从而降低了行业风险。二是攻破技术难关,发挥科技带动作用。“虹鳟一条沟”首次成功实现一年孵化两期冷水鱼苗,突破了一年只能孵化一期的技术难关,鱼苗孵化水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填补了西北规模化冷水养殖的空白。同时,首次将纳米管微孔增氧技术应用在冷水鱼养殖和名优品种中,极大地提高了鱼苗成活率和成鱼出塘率,改善了池塘溶氧均、生态环境等难题,实现产量和效益同步增长。条件成熟时,此技术可在长安水产养殖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提高渔业生产养殖整体技术水平和效益,推动科技兴渔的目标。三是积极申报大鲵驯养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开展大鲵人工繁育技术,加大对珍稀水生动物的保护与开发。目前,扯袍峪大鲵驯养繁育基地项目已建成运营,大峪“大鲵一条沟”项目已基本完成规划方案编制。四是是严厉打击各类违法捕鱼行为。每年组织渔政在浐河、沣河等水域,对炸鱼、毒鱼、电鱼和小网眼捕鱼行为进行打击查处,几年来共查处各类违法捕鱼案件20起,收缴渔获物14多件,维护了渔业正常生产秩序。五是完善监管制度,深入开展水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发挥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的技术检测作用,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对区内各大渔场、养殖户的渔用药物、渔需物资等投入品进行监督检查,完善生产养殖日志,建立养殖档案,坚持用药记录制度,积极推广健康养殖、生态养殖,从生产源头严把质量关;对全区水产苗种繁殖场、城区农贸市场、华润万家超市、人人家超市等涉渔场所进行定期抽样检查,逐步建立“从水产品生产销售环节到餐桌消费环节立体监测体系”,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向纵深处推进。 二、我区渔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优势潜力(一)主要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问题多年来,我区渔业在繁荣农村经济、保障食物安全、稳定市场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和重要的贡献。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区渔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渔业水域环境的不断污染、养殖成本加大、投入严重不足、产业化程度低、科技引导不高和服务管理体系滞后等诸多因素和问题,致使现存和潜在的困难将逐渐显现增加。 (二)优势与潜力区位优势明显。我区地处秦岭北麓(我国气候南北分界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3,年均降水量为825毫米。全区有沣河、浐河两大流域,共有大小河流20多条,全区水资源总量约为6.17亿立方米,其中河川自产径流量为4.46亿立方米,“八水绕长安”中的沣、滈、潏、皂、浐五水都源自长安。因此,作为西安大都市的后花园,这里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快,且水资源丰沛,水生动物资源丰富,水域滩涂面积居全市之首,具备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渔业发展前景看好。惠渔政策保障。2009年,陕西省委、省政府把发展渔业列入农民增收计划之中,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惠渔惠农政策。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战略目标,决定发展城郊、都市、生态农业,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渔业作为全市“菜篮子”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属于重点支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明显,发展空间很大。同时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生态西安”和“四化西安的构想,都为我区渔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产业潜力巨大。多年来,由于渔业在相对独立水体的状态下生产,无普遍性的病害及疫情发生,水产品市场一直保持繁荣稳定的态势,初步形成了养殖、流通、休闲渔业、观赏渔业全面发展,渔政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相互配套的完整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科技支撑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水产品逐步成为人们摄取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吃鱼健脑,吃鱼健康、吃鱼美容成为市民生活的基本追求目标。 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在紧张的劳作之余,享受起了休闲渔业文化。经统计,2009年,我区渔业经济总产值4200万元,其中二、三产业占到62。按照“一村一品,一场一渔”和“渔家乐”的发展思路,在连绵百里的环山路两边,建起约200多个休闲渔业场点,成为西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三、“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新工程、新理念、新技术、新思路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有利时机,着力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长安渔业综合竞争力;加快基础设施改造,打造一批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着力统筹协调发展,率先创建都市渔业休闲渔业特色渔业示范区;提高创新服务质量,完善市场服务监管安全体系建设;加快水生动物保护区建设步伐,率先建成节能生态环保渔业示范区域;加强科技渔政防疫信息队伍建设,实现安全生产安全消费。(二) 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区渔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渔业生产综合能力明显增强,保障水产品消费市场的有效供给;渔业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能力得到强化;资源配置、品种结构、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渔业资源数量质量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能力得到提升;渔政队伍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渔民收入稳步增加,现代化渔业建设稳步推进。到2015年,全区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6600万元,年均增长4。水产品产量达到3920万吨,年均增长1.5。养殖总面积达到460公顷,水产品人均消费量达到5公斤,渔民劳动力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 (三)重点发展方向 (1)加快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和良种的推广应用。在做好对规模以上水产养殖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生态、半生态和集约化养殖技术,发展微流水、流水养殖,重点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免费向所有养殖场(户)发放西安市无公害养殖日志,规范养殖投入品的施用。 (2)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加快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为重点,加大苗种、饲料、渔药等渔需物资的监管力度,依法从源头抓好本地自产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深入完善以“每字必检,逢鱼必测,政府埋单”为主,验证索票和监督抽查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日常和重要节假曰市场抽检,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尤其是突发事件的查处力度,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严查和打击使用违禁药物的行为,着眼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3)全面调整结构,培育发展经济合作组织,促进渔业经济产业优化升级。继续实施渔业“一场一渔”战略,发挥资源、品牌优势,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契机打造品牌产品,从生产、市场两方面培育龙头企业;因地制宜引导和调整渔业规划布局,重点培育良种繁育、休闲渔业、健康养殖、市场营销三类优势区域和群体。加强水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引导渔业二、三产业发展,促进渔业产业链延伸,提高渔业附加值。引导培育发展一批经济基础合作组织,加强行业内合作协调,突现产业特色,实现渔业的全面发展。 (4)开展以保护区建设、增殖放流为主要内容的渔业资源保护养护活动。在建设好保护区的同时,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加强对人工繁育大鲵、秦岭细鳞鲑等珍稀物种的技术研究,每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不断增加资源量,维护好生物的多样性。(5)强化信息、市场、服务、安全系统建设,加强对渔民、营销者、技术推广人员、质量安全检测人员、渔政人员的政治、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使之与渔业发展的形势于时俱进,为落实强渔惠渔政策提供保障 (四)区域布局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促进产业集群,提高竞争优势”的原则,确立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发展导向和区域重点。 (1)终南山区(沟)利用秦岭北麓的自然地理资源,重点发展以农(渔)家乐为主要形式的垂钓休闲渔业和以虹鳟金鳟为代表的冷水性鱼类集约化养殖,开展以大鲵、秦岭细鳞鲑为对象的珍稀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保护,积极培育渔业优势产业带,提升渔业二三产业经济效益,为全市全省现代渔业建设、特色渔业建设发挥示范带动的作用。以大峪“虹鳟一条沟”建设冷水鱼流水养殖和休闲渔业的发展模式,加强引导培育,辐射带动沿山农户大力发展虹鳟、金鳟、鲟鱼等冷水养殖,增添特色,强化管理,提高农民收入。以库峪、祉袍峪为代表,积极投资融资,着力打造长安库峪“大鲵一条沟”项目,开发和保护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资源,支持相关企业和专家学者对大鲵、细鳞鲑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和突破,带动周边群众通过驯养繁殖、苗种培育和经营利用,培育渔业发展新的增长方式和增长点,推动新农村建设。 (2)环山路休闲渔业带 重点发展以常规鱼类养殖、垂钓、餐饮、娱乐、购物、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在养殖品种、建设风格、饭菜风味、服务质量、地域环境等又各具特色的休闲渔业群带,不断改善环境,提升品位,扩充实力,突出特色,提高质量,规范经营。一是组建渔业合作组织。在东大、滦镇、引镇、杨庄等地,对现有的休闲渔业场(户、点)组织协会、合作社、加盟公司等组织,进行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经营,淘汰改造老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新添独具风格的房屋设备,应用科技含量高、节能环保,符合低碳生活、健康生活、绿色生活的设施,运用先进的电子监控、电子结算、网络等提升企业品位,培育企业品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促进企业向现代渔业、都市渔业、特色渔业迈进。二是培育打造特色区域。在沣河两岸地热水富集区,筹建以热水鱼养殖、垂钓、烧烤、游泳、洗浴为主体的优势园区。在东大、滦镇环山路两边休闲渔业集中区,通过规范提升,颁发各类证件牌匾,统一经营价格,统一休闲渔业图案,建设标志型建设,使之成为西安休闲渔业的样板典范。同时,在小峪、沣峪环山旅游路两边及沿山河流建设水景观,放置观赏鱼生态鱼,达到净化水体,亲水观鱼,陶冶游人情躁的目的。(3)平原及沿山水库 近几年,我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步伐不断加快,在十二五期间,将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水库养殖业,推广精养技术、网箱养殖名优品种技术,把长安水库养殖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4)沣河、浐河流域(水产良种场)以沣河流域综合治理、浐河流域综合治理为契机,突出自身优势特点,加快常规鱼养殖规模,打造垂钓休闲旅游板块。同时重点支持沿岸水产良种场的建设和升级改造,西安市鱼苗繁殖场以农业部良种项目建设为契机,在基础设施、技术设备和队伍素质培训提高等方面全面提升,抓紧做好申报国家级良种场工作。引镇东兴渔场(浐河)以批准的省级水产良种场为契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大胆的做好的秦岭鲇鱼亲鱼培育和引进工作。长安北大罗非鱼场、西安市特种养殖场、西安市鲑鳟鱼类良种示范场继续发挥热水、冷水鱼类苗种繁育特色显明,销售市场稳固的优势,加大设施改造和技术更新力度,使长安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产量最高、质量最好、品种最全、市场最广的水产良种基地。 (五)投资计划与重点建设项目 我区2011年一2015年,计划总投资1.5亿元,通过实施13类项目,到2015年比2009年新增水产品产量821吨,总自产量达到3920万吨;新增渔业经济产值2461万元,总量达到6661万元;渔民年新增人均收入1420元,达到13037元。 (1)长安库峪“大鲵一条沟”项目 计划投资3500万元,在杨庄乡库峪沟内建设集大鲵保护救护、仿生态繁殖、人工驯养繁殖、旅游观赏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大鲵繁育基地和生态养殖中心 15个,总占地100亩。其中,建设标准化原生态繁育池20个,仿生态繁育溪流河渠(洞穴)5000平方米,修建各类池塘4万平方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人工繁育成果,鼓励支持周边群众驯养繁殖大鲵、细鳞鲑等珍稀品种,实现保护开发资源与群众致富双赢。(2)虹鳟一条沟引进、改造升级项目计划通过吸收社会闲散资金1500万元,在虹鳟一条沟内再引进经营户6家,开展冷水鱼养殖项目。同时,对沟内现有经营户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引进纳米微孔管增氧新技术。(3)健康养殖示范场池塘改造建设项目计划投入1000万元,对大峪虹鳟一条沟、西安市鱼苗繁殖扬、东兴渔场、东沟水库等四家“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实施池塘底泥清淤、池壁加固、井渠维修、道路整修、电力设施更新,改建生产办公用房等项目内容,充分挖掘现有潜力,促使这些企业在产量上迅速增长,每年新增10以上;质量上再迈新步伐,达到绿色农产品标准;管理上又跨台阶,进入省内一流渔业企业行列。(4)休闲渔业优势群带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500万元,在我区环山旅游路两边富水区,水景观周围,培育发展休闲渔业产业群(带),增添新的养殖垂钓名特优品种,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统一标识,规范管理,把地方民俗民情融入其中,大力宣传长安厚重的文化积淀、历史名人故事等,促进长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5)水产原良种场建设升级项目 计划投入1000万元,对大峪鲑鳟鱼良种示范场、西安市鱼苗繁殖场、北大罗非鱼良种场、东兴秦岭鲇鱼原种场和西安特种鱼良种场进行挖潜改造,改建温室大棚,从国家级原种场进购更新亲鱼,增添新的科技含量高的孵化设施,使其从基础设施到技术队伍得到全面提升,建成国家级良种场1个,省级良种场3个,主要养殖品种的苗种生产达到标准化、规模化,年产各类水产良种比“十一五”未翻一番,年新增产值550万元。 (6)规模渔场改建提升项目 计划投资1200万元,对东大、滦镇、引镇、鸣犊境内的8家规模渔场,依据陕西省地方标准养鱼池塘设计要求:按照高产精养衬砌池塘、生态型非衬砌、综合养殖、节水养殖等模式,从养殖条件、基础设施、电力配备、区域环境等方面进行标准化改建,全面提升养殖池塘条件,提高养殖抗风险能力。计划改造池塘235公顷,产量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年级新班主任发言稿
- 时间管理授课课件
- 高三班级成绩质量分析
- 初中历史学科试卷质量分析
- 爱护环境读书课件
- 二零二五版汽车抵押贷款合同借款人信用记录查询与维护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应急借款合同担保公证及援助方案
- 2025版彩瓦租赁与销售结合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彩钢房租赁与临时办公解决方案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修复工程承包垫资协议
- 文化传播公司创业计划书范本
- 2025装修半包工合同样本
- DB42T 1585-2020 规模化牛场生物安全技术规范
- 学校“十五五”五年发展规划(2026-2030年):深植教育沃土培厚发展根基
- 2025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全册默写本
- 机动车检测站新换版20241124质量管理手册
- 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经济效益计算办法
- dbx266XL双通道压缩器中文说明书
- 私域流量白皮书(第6期)
- 《拥抱VR技术》阅读答案
- 纸箱出厂检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