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三中(六中校区)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江苏省南京三中(六中校区)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江苏省南京三中(六中校区)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江苏省南京三中(六中校区)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京三中(六中校区)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案12年考试说明(1)程朱理学;陆王心学。(2)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知识归纳三、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宋代出现了新的儒学体系,即理学.它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1)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著作二程遗书)和南宋的朱熹(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朱熹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2)二程的主张:“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格物致知(3)朱熹的主张: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非求科学之真(4)影响:适应统治阶级统治需要,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传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形成“朱子学派”2陆王心学:(1)陆九渊心学:思想主张:心是宇宙万物本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2)王阳明心学:地位:明朝中期儒学代表人物,把理学发展到心学。吸取了佛教禅宗的思想,心学集大成者思想主张: 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宣扬 “宇宙便是吾心”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学说【补充】宋明理学的评价:1、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后,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2、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四、明清之际的儒学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1)李贽(明朝后期的思想家,著作有焚书藏书等)思想主张:a.破除对孔子思想和儒家思想的迷信,是非标准应当变化b.批判道学家虚伪,强调人正当私欲,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意义: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2)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思想主张:a.反对君主专制独裁,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天下为主、君为客意义: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3)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思想主张:a.注重实际,提倡经世致用;b.实践中求真知;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义: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4)王夫之(船山遗书)思想主张:a.世界是物质的,事物客观存在;b.物质有变化规律;c.朴素辩证法意义:唯物思想,其启示近代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意义。(5)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共同主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6)评价: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传统文化重焕生机,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知识拓展1、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明清之际,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在这方面,明代后期的李贽,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都做了大量工作,使得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进,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具体表现是: 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封建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思想命题。 顾炎武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钻研学问,提倡到实践中求得真知。 王夫之虽然坚持以儒家六经为自己的治学原则,但绝不盲从。他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2、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原因?(先思考)3、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为何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先思考)4、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首先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明显;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抛弃。5、儒家思想(孔孟之道)的内涵和当代社会应取的态度自孔子创立儒家思想以后,后代又对儒学加以继承和创新,使其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但儒学的内涵和核心始终如一。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涵盖了做人的全部规范)、“礼”(要求人们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规范和要求,本质上是建立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的等级秩序)。就其内容来说,儒家思想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主张实行德治,强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注重经世致用,服务于当时社会;主张社会的和谐与统一,维护社会等级秩序,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正是由于儒家学说的内容及其自身的发展变化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因而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和扶植。态度:对于儒家思想,既要继承其精华,如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民族气节、注重社会责任感等;又要剔除其中封建糟粕,如君臣等级观念、男女不平等、专制等思想。巩固与测评1、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2、“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a老子 b董仲舒 c李贽 d梁启超3、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a三纲五常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4、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a女权意识的觉醒 b理学对全社会影响的深入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5、南宋的乾道年间,岳麓书院达到鼎盛时期。书院指导思想是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在教学方面,提出“循序渐进”,“学思并进、“慎思审择”等原则,由此可知a该书院的理念倾向朱熹的理学 b该书院受陆九渊的影响最大c该书院的宗旨有与朝廷对抗的内容 d该书院的教学方法完全独创6、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上述观点正确的是a b c d7、下列言论出现的顺序是学以至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a b c d8、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专制制度 b“罢黜百家” c“三教合一” d程朱理学9、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饿死冻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程颐的观念源于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c存天理,灭人欲 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同10、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c李贽的焚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11、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的是a经世致用 b工商皆本 c民主科学 d重农抑商12、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 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c建立法治社会 d实行君主立宪制13、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下列观点与理学家的思想明显不符的是a“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正君心,立纪纲,亲贤臣,去小人”14、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b提出“工商皆本”c主张“经世致用” d批判君主专制15、南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明朝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两者的共同之处是属于唯心主义 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企图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当时居统治地位的思想a. b. c. d. 16、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不断探索救国之路,他们在从西方思想中寻找武器的同时,又从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可资利用的思想材料。下列属于可资利用的思想是“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天下为主,君为客”以“众治”取代“独治” “存天理,灭人欲”a b c d 17、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c前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18、(2012南京三模)阅读下列材料:(11分)材料一 到无欲,非圣人不能也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问:“饥食渴饮,冬裘夏葛,何以谓之天职?”曰:“这是天教我如此。饥便食,渴便饮,只得顺他。穷口腹之欲便不是。”朱子语类材料二 明年(隆兴六年)夏,大旱,(朱熹)上疏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十五年奏:“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耶,人欲耶?果天理也,则敬以充之,而不使其少有壅阏;果人欲也,则敬以克之,而不使其少有凝滞。” 宋史朱熹传材料三 今之治人者,视古贤圣体民之情,遂民之欲,多出于鄙细隐曲,不措诸意,不足为怪;而及其责以理也,不难举旷世之高节,着于义而罪之。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于是下之人不能以天下之同情、天下所同欲达之于上;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戴震(17241777)孟子字义疏证卷上请回答:(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天理”和“人欲”的含义?(2分)(2)材料二中朱熹的政治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意义。(3分)(3)概括材料三中戴震所批判的政治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的角度指出戴震持批判态度的时代背景。(4分)(4)据材料二、三,指出朱熹与“今之治人者” 运用理学的各自意图。(2分)单元综述儒家思想演变脉络小结:儒家思想的形成先秦时期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汉代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儒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