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三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福建省南安三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福建省南安三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福建省南安三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福建省南安三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安三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高二年历史学科试卷(文科)(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考试范围:必修三第一至第三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史书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而对财产却只字未提。这体现了孔子( )a以人为本的思想 b无为的思想c以理服人的思想 d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思想【答案】a考点:孔子的思想主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孔子家”、“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而对财产却只字未提”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孔子的思想主张。结合选项分析,可知,a项以人为本的思想,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均不正确。2.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答案】a考点:百家争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有受教育的权利的局面,故a项正确;兴办私学对教育的发展,与宗法制和分封制度瓦解的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动摇周王室统治的基础应该是井田制遭到破坏,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并不适应于诸侯争霸的需要,故d项错误。3.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甘其食, 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答案】c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材料的大致意思是:抛弃所谓的圣贤智慧,人民将获得百倍的利益;抛弃所谓的仁义誉名,人民将恢复孝慈的本性;抛弃贪取巧利之风,盗贼将会绝迹。使人民有甘甜美味的饮食、华丽的衣服、安适的住所、欢乐的风俗。这是老子所描画的理想社会小国寡民。故选c。“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 a法家 b儒家 c墨家 d道家【答案】c考点:百家争鸣。由“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可知这是主张非攻,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墨家墨翟的主张,所以应该选c。 5.有学者在评价中国某位先哲的思想时说:“强调万物存在意义上的齐一性,而不排斥实在意义上的个别差异。”这一先哲思想当为( )a老子的“无为”思想b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c庄子的“齐物”思想 d墨子的“尚同”思想【答案】c考点:百家思想。庄子的“齐物”思想是从本质而言的,这并不意味着实际生活中万物的差异。6.荀子曾提出“从道不从君”的观点,这表明荀子( )a.认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 b.把君臣关系置于“礼”这一最高原则下c.反对君主实行专制统治 d.主张实行“仁政”和德治【答案】b考点:百家争鸣。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思想家,他主张治国“以礼教为主”,“从道不从君”中之“道”指的是礼。a属于荀子的唯物观点,c与荀子不符,d是孟子的主张,因此选b7.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答案】a考点:诸子百家。“举而上之,富而贵之”,是推选他并重用他,使他变得富贵。可以看出是“选贤能,尚贤”的思想,这主要体现了墨家的“尚贤”思想。正确答案为a。8. 在以下统一思想的措施中与其他三项手段明显不同的是( )a.焚书令 b.挟书律 c.独尊儒术 d.文字狱【答案】c考点:焚书令、挟书律、文字狱都是用残暴而又愚蠢方法统一思想文化,毁灭了古代许多典籍、迫害知识分子、钳制人们思想,造成思想文化史上难以弥补的损失。西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主张实行“独尊儒术”,把儒学思想作为正统思想,同时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发展,促进了历史的进步。9.“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答案】b考点:汉代儒学。从“礼、刑,相为表里者也”说明该思想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a项错误;依据“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意思相反。所以答案选b。10. 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这一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提出君权神授,强调尊君 b.将儒家伦理提升到“天理”的高度c.继承德治主张,强调民本思想 d.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答案】d考点:理学家从世界的本原出发,将世界的本原、社会、 个人三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体系完整的哲学思想体 系,体现了天人关系理论的完整严密,故选d 项。“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对上述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论述的解读,正确的有( )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 “天理”和“人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体现了朱熹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 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a b c d【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朱熹的理学思想。由“人欲中自有天理”可排除,正确; 以“饮食”“美味”作比喻,可得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确。故选a。12.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认为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是( )a良知 b正君心 c仁 d灵明【答案】c考点:考查基础知识。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正君心是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a、d选项是心学家王守仁的观点。13.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 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c. 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 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答案】d考点: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本题通过设置情境材料考查学生对于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的准确理解。顾炎武并非主张摒弃孔孟儒学,故选d;从材料来看,宋明理学面临着危机,顾炎武批判地继承了儒家思想,提出了“经世致用”,a、b、c三项从材料中都能得出。14. 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 )由大到小 b、由繁到简 c、由象形到会意 d、由图画到符号【答案】b 考点:中国的古代艺术。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汉字的形体经历了从甲骨文到小篆、再从小篆到隶书,再到楷书的演变。由此可知演变的总趋势是在表义明确的前提下由繁趋简。因此b符合题意。 15.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 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 c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答案】d考点:书法艺术。歌曲讲的汉字的笔画,体现的是中国的书法艺术。故选d。a项说的是绘画;b项说的是戏剧艺术,c项说的是篆刻艺术;三项均与材料不符。16. 唐代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根据描述,这位诗人应该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陆游【答案】a考点:古代的文学:唐诗。材料提供的信息为唐代诗人,诗风有“大胆夸张与奇特想象”。由此判断是有“诗仙”之称的李白。故答案为a。 京剧脸谱是一种写意和夸张的艺术,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黑脸”表示( )a刚强骁勇b阴险狡诈c凶狠残暴d刚烈正直【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了史学常识,较容易从“包拯是黑色”的说法中根据对包拯的了解回答出“黑脸”表示刚烈正直。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白色 现奸诈多疑。18. 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 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答案】d考点: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也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d是表现,a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高;b是科举取士起到了推动作用;c和南宋时期的民族战争有关系。19. 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答案】a 考点:古代中国文学艺术。“文而不晦”“俗而不俚”说明元曲通俗易懂,面向大众,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因此选a。20.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该作品的体裁是( )诗 b.赋 c.词 d.散曲【答案】d考点:中国古代文学。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文学常识:元散曲。元代由于知识分子仕途无望,把一腔热情和才华融入到文学作品中去,出现了元杂剧和散曲。材料即是元散曲小令。故选d. 21. 明清时期的小说多以反封建统治为题材,这反映了(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c、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d、封建专制统治衰败的必然性【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关键在于掌握文学和政治经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文学属于社会意识,“反封建统治”这种政治现象属于社会存在22. 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孕育出一个新的思想流派智者学派,他们的主要观点有 ( )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从认识社会转移到认识自然 提倡怀疑,反对迷信 以培养公私兼顾的好公民为自己的任务 a b c d 【答案】c考点:智者学派。项明显错误,智者学派的研究的重点是由自然界转移到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主张培养公私兼顾的好公民作为自己的任务,故选c。23.“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主张的主要意义在于( )a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b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c代表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d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答案】c考点:古希腊人文主义。题中的这一命题主要意义是指对人类意识发展的指导作用,即c项。a项是苏格拉底的贡献;b项是进一步解释这一命题的含义,不属指导作用范畴;d项指文艺复兴。24. 16世纪后期,文艺复兴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以优雅流畅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隽永深刻的哲理,对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精彩的概括。其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是( ) a霍布斯的利维坦 b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c薄伽丘的十日谈 d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答案】b考点:文艺复兴。a不对, 霍布斯的利维坦代表早期启蒙思想;d不对,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标志宗教改革的开始,ad与文艺复兴没有直接关系;c不对,根据所学,文艺复兴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早期如十日谈等作品,虽然讴歌了人性,但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说的大多是男欢女爱,而作为生物种群的最高级动物,人类应该有更高的追求。随着运动的发展,文艺复兴也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15641616)就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莎士比亚的作品,以优雅流畅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隽永深刻的哲理,描写、抒发、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据此本题b项说法正确。25. 李大钊说:“19世纪全世界之文明如政治或社会之组织等,罔不胚胎于法兰西血潮之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19世纪全世界政治文明之源头是法兰西民族创造的文明b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大革命为19世纪世界政治文明发展奠定基础c19世纪世界资本主义文明发展与法国不存在必然的联系d19世纪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因法国频繁的革命而受阻【答案】b考点:启蒙运动传播到世界各地,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着封建统治。传播到中国激励着中国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此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具有世界意义。a项说法太过绝对;c项d项两种说法错误26.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因为它们都( )a.抨击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 b.体现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c.使理性与思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发展 d.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答案】b考点:人文主义的发展。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封建君主专制尚未真正形成,排除a;启蒙运动倡导理性至上和科学思维,排除c;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而非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排除d。文艺复兴反对教会神学的禁欲主义,提倡人性;宗教改革要求打破教皇的权威,提倡因信称义,获得灵魂自救的权力;启蒙运动反对专制主义,要求自由平等。因此三者都反对压迫,提倡人的解放,因此b符合题意。27. 14201436年,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列斯奇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巨大的圆顶,该圆顶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这一设计反映出(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民主曙光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们行动 d人们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答案】d考点:文艺复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14201436年”“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等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得知这是文艺复兴运动要求摆脱宗教的束缚。所以d项是正确的。abc不符合题干要求。28.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曾直接得益于( )a亚里士多德的力学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c笛卡尔等人对碰撞运动的研究 d开普勒等人有关天体力学方面的研究【答案】d考点:近代科学。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主要研究天体间的引力关系,这是在继承并发展了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结果。29. 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创造了“适者生存”这一说法,以此来捍卫进化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a直接导致中英两国政治改革 b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c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答案】b考点:联系史实可知,a.导致中英两国政治改良仅符合中国情况;d项开始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的说法,并不是进化论的影响;c.否定了上帝的权威,仅是对西方的影响,不符合题目的要求,.改变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是对东西方共同影响。故选b项30. 下列科技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美国莱特兄弟试飞成功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a b c d【答案】c考点: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原理;美国莱特兄弟发 明飞机1903年;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是1905年;加尔 文物种起源是1859年,所以选c 南安三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高二年历史学科试卷(文科)答题卡一、选择题答题卡(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9分,第32题16分,共40分。)评卷人得分31(15分)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其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摘自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三 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四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材料五 宋徽宗赵信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4分)(2)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两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4分)根据材料三、四、五,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3分) (4)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新儒学大加鞭挞,痛斥孔子为“庸众人类”。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李贽这样做的社会原因。(4分)【答案】(1)市场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海外贸易更加兴盛;都市商业繁盛;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并大量使用。(4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2)活字印刷术,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播;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帮助西方资产阶级在近代战胜封建专制;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在地理大发现中(或新航路的开辟)起了重要作用。(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1分)反映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1分)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1分。) (4)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儒学进一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或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愿望)。(4分,任答两点即得,4分)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宋代理学的背景;文学艺术发展。(1)回答本题首先要正确理解宋代“商业革命”的含义,然后依据这个含义来分析。所谓的商业革命即是指宋代商品经济比前代发达,此问是要求回答出与之前商品经济发展不同的表现,需要对比周秦至唐的现象来回答。(2)有关于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的问题,只需要说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宋代出现的新的变化即可。有关于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的问题,需要分别进行说明,结合近代西方国家发生的一系列革命来分析即可。(3)本题考查学生对宋代思想文化发展表现及特点的掌握情况。宋代的思想家们重新整合儒学使之重新逐渐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并且在民间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回答本题需要从宋儒学的特点来入手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注意不是把经济发展影响文学艺术的特点答出。(4)本题考查的是明代进步思想出现的原因。题干从思想家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新儒学大加鞭挞,痛斥孔子为“庸众人类”的角度切入,来考查整个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产生的原因。首先根本上要从经济因素入手分析,然后再从君主专制自身发展的特点来分析,再有从社会矛盾入手进行分析。评卷人得分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大诗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材料二读图:上图是中国古代描绘市井生活的一幅名画的局部。有人称,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材料三欣赏下列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请回答:(1)材料一两个诗句分属哪个流派?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材料二的作品属于何时何人的代表作?有何风格?(3分)(3)材料三反映的中国书法的字体类型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5分)【答案】(1)浪漫主义诗歌;现实主义诗歌。(2分,顺序不能颠倒) 原因: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对外开放,兼收并蓄;民族融合,文化多元;科举取士,注重诗文等。(2分,任答两点即得2分。)(2)朝代:北宋;作者:张择端。风格:注重写实,属于风俗画。(3分)(3)楷书、行书和草书。(3分) 特征:形体多样,流派纷呈;名家辈出,珍品迭现;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兼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2分,任答两点即得2分)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1)材料一中的两句诗句是出自李白和杜甫,分别是属于浪漫主义风格和现实主义风格,李白和杜甫是唐代伟大诗人的代表,唐诗繁荣的原因要从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2)材料二是北宋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汴河两岸商品经济繁荣的景象。这是属于民间风情画。(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书法类型属于楷书、行书和草书,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考查记忆和理解的能力。评卷人得分33(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的自省和外界的观察一样都一直处于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和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偏见织成的。透过这层纱幕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首先烟消云散。 布克蛤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材料二:世俗的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罚奸邪,保护善良的。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