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知识训练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知道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以及声音传播需要介质。(2)知道在固、液、气三态介质中声速的相对大小。(3)能列举并简单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实例。2、声音的三要素(1)了解响度、音调和音色的物理含义。(2)了解响度与振幅、音调与频率的关系。(3)了解增大响度和改变音调的一些办法。(4)能举出有关乐音特性的实例,并能判别有关乐音特性的实例分析是否正确。二、知识梳理1、声音是什么?(1)声音的产生:物体的产生声音,固体、和都可以成为声源。(2)声音的传播:声音可在、和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3)声波与声能:声音是一种,它具有。(4)声速: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播得最快,在中次之,在中最慢,空气中的声速大约为m/s。2、声音的特征:(1)响度:表示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有关,越大,响度越。(2)音调:表示声音的,是由声源振动的决定的,声音的越高,音调越。(3)音色:反映声音的,音色与发声体的、有关。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02)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1、噪声(1)知道什么是噪声,了解噪声的来源,能列举有关噪声的实例。(2)知道分贝是表示音强弱的单位。(3)了解噪声的危害以及减少噪声的三条途径。2、超声波和次声波(1)知道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一些常见应用。二、知识梳理1、令人厌烦的噪声(1)乐音、噪声的划分: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的波形是的,噪声的波形是的;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和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来源:噪声、噪声、噪声和噪声等。(3)等级和危害:db为听觉下限,db以上损害健康。(4)控制途径:在处,在中和在处使噪声减弱。2、人耳听不见的声音(1)人耳可听见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hz。(2)超声波:(3)次声波: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03)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1、温度的测量(1)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和一些常见物体的温度值。(2)知道液体温度计(含体温计)的构造、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2、汽化和液化(1)知道三态基本特征,能说出常见物体状态。(2)知道汽化和液化基本概念,并列举实例。(3)知道蒸发、沸腾及它们区别。(4)理解沸点概念,简要地解释沸点常见的实例。二、知识梳理1、物质的三态:物质通常有、和三种状态。2、温度的测量: 3、汽化和液化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04)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1、知道熔化、凝固、升华、凝华的基本概念,并能列举实例。2、理解熔点的概念,简要解释涉及熔点常见实例。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区别。二、知识梳理1、熔化和凝固2、升华和凝华3、在广州的春季,每当“回南天气”到来时,课室的墙壁、黑板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1)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些“水”是如何形成的。(2)提出一个防止课室内“出水”的方法。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05)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1、知道自然界水循环的一般过程,初步了解云、雨、雾、露、霜等的形成。2、能简要解释自然界中常见的水循环现象的物态变化过程。二、知识梳理1、水循环:太阳照射使地球表面的水成水蒸气上升,水蒸气在空中遇冷成小水滴或成小冰晶下落形成或雪重新回到地面,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循环过程中伴随着的转移。2、物态变化(1)物质从一种转变成另一种叫做物态变化。(2)以下是各种物态变化的示意图,请在图中内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内填写对应的“吸热”或“放热”情况。(3)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吸热的物体能量,放热的物体能量,这表明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的转移。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06)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1、光的色彩、颜色(1)知道光源的概念。(2)知道光的色散现象,了解白光的组成。(3)能列举光的色散的有关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4)了解光的三原色。2、红外线和紫外线(1)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主要特征。(2)会列举应用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实例。3、光的直线传播(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能列举日常生活中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3)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二、知识梳理1、光的色彩、颜色(1)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可以分解成、等色光。(2)光的三原色:、和。(3)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所透过的的颜色决定。(4)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的颜色决定。(5)光能及其转化:光能可以转化为能、能、能等。2、人眼看不见的光:和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其中具有热效应的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的是。3、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中沿直线传播。(2)解释现象:的形成、成像、和的成因。(3)光速:光在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其速度为。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07)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1、平面镜(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虚像的概念。(2)能列举并解释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应用的实例。(3)会用对称法研究平面镜成像问题。2、光的反射定律(1)了解光的反射定律。(2)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的不同点。二、知识梳理1、平面镜(1)成像特点:平面镜能成像,像与物大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相对于镜面是的。(2)成像原理:平面镜由于光的而成像。(3)改变光路:控制光线的,应用实例2、光的反射(1)反射规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两侧,角等于角。(2)反射分类镜面反射:光在面上发生的反射。漫反射:光在面上发生的反射。3、(1)书69页图335说明为何用透明玻璃板。(2)书69页图336实验棋子有何要求4、书73页图347实验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08)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1、会用反射定律作图。2、会用平面镜特点作图。二、知识梳理1、平面镜:一般地说,凡是平滑的物体表面都能起到“平面镜”的作用,平静的水面(液面)、平滑的玻璃面、平滑的金属面等等,都可作为。我国古代的铜镜,就是利用平滑的金属表面作镜面,现在我们用得最多的是在平滑的玻璃面(背面)镀一层金属(通常是银或铝)作镜面。2、平面镜成像及其规律: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像与物体的大小,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3、平面镜的用途(1)利用平面镜可以;例如:舞蹈演员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商店用来扩大视里空间、丰富商品视觉。(2)利用平面镜可以改变;例如:潜望镜。4、光的反射现象:当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可分为反射和反射两种。镜面反射:光射到表面时发生的反射。平静的水面(液面)、平滑的玻璃面、平滑的金属面等等,光在上面都可发生镜面反射。由于镜面反射能把平行光沿同一个方向反射(如图甲所示),所以反射光线往往比较“强”。漫反射:光射到表面发生的反射。一般物体的表面都不是平滑的,而是粗糙的,所以大多反射现象都属于漫反射。例如衣服、纸张、地面等等表面上,发生的都是漫反射。由于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分散到各个方向(如图乙所示),一般显得较弱,所以人们不仅能从各个方向上看到发生漫反射的物体,而且光线较柔和,不刺眼。5、光的反射定律(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两侧;反射角入射角。(2)光在反射时,光路是的(填“可逆”或“不可逆”)。(3)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定律。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09)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光的折射规律(1)了解光的折射规律。(2)能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折射的简单实例。二、知识梳理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的现象。2、折射规律(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两侧。(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入射角。(规律: “空气中总是大角”)(3)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3、书85页图44能说明什么?4、书87页第3题答案第4题答案第5题答案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10)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凸透镜和凹透镜(1)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及其焦点和焦距等基本概念。(2)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3)能列举生活中的透镜例子并分析它们对光的作用。(4)能画出三条特殊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光路。二、知识梳理1、凸透镜中央,边缘;凹透镜中央,边缘。2、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又叫透镜;凹透镜对光有作用,又叫透镜。3、分别作出下图中三条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4、书89页活动4.4方法1:。方法2:。方法3:。5、写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6、书91页www第5题答案: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11)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凸透镜成像规律(1)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知道实像的概念。二、知识梳理1、物体位于凸透镜前特殊点和区间的成像规律及应用举例物距u像的性质、特点像的位置应用举例例/正大/小虚/实与物体在透镜的像距vu2fu2ffu2fuf不成像,光经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获得平行光源uf2、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规律(1)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外(uf)成像,此时像的变化规律为:物近像、像变;物远像、像变。(2)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内(uf)成像,此时像的变化规律为:物近像、像变;物远像、像变。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12)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凸透镜成像规律(1)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知道实像的概念。实像和虚像的区别(3)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二、知识梳理1、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及矫正区别(1)近视眼的形成及矫正: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的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使人的眼睛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矫正方法是在眼前放一个凹透镜。(2)远视眼的形成及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于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光斑。矫正方法是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2、透镜的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表示,即=1/f。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m,它的焦度就是:=1/0.5m=2m-1.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例如,4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角度是4m-1,它的焦距是0.25m。注意: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1)如图所示是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病及需要用来矫正的透镜分别是a近视 凸透镜 b近视 凹透镜c远视 凸透镜 d远视 凹透镜(2)若他所戴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m,则该镜片的焦度为 m-1,度数为 度。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13)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1、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1)了解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简单构造。(2)了解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原理。2、望远镜和显微镜,近视眼和远视眼矫正的办法(1)了解望远镜的构造和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及成像特点。(2)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3)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二、知识梳理1、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是透镜在生活中的典型应用,它们的成像原理见上页表格。2、眼睛: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镜,其焦距大小由睫状肌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来改变,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1)近视眼: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使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方,应配戴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2)远视眼: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使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方,应配戴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3、显微镜:目镜和物镜都由透镜组成的,其中镜的焦距较长。物镜使物体成(放大/缩小)的实像,目镜再将物体的实像(放大/缩小)。4、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由透镜组成,其中镜的焦距较长。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放大/缩小)的实像,目镜将物体的实像(放大/缩小)。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14)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和长度。(2)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光年是长度单位。2、速度、平均速度(1)会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会通过实验测定物体的运动速度二、知识梳理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15)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等物理概念。(2)能结合实例解释运动的相对性。2、匀速直线运动(1)了解匀速直线运动。(2)会计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匀速直线运动问题。二、知识梳理1、直线运动、运动和静止2、我们把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3、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为: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的。4、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用公式计算。5、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我们把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2)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平均速度:在粗略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时,可用速度公式求它的速度,这个速度就称为速度,即平均速度。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16)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质量(1)知道质量的概念、单位,质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位置而变化。(2)知道常见物体的大致质量或质量的数量级。(3)知道托盘天平的构造、调节方法、使用方法、注意事项。(4)能根据有关说明了解其他常用的质量测量工具(如市场中的各种秤)的主要操作方法。(5)能实际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二、知识梳理1、质量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工作台上。(2)调节天平时,应先将移至标尺左端的处,再调节横梁上的,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刻度线。(3)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盘;用镊子向盘加减砝码;移动,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刻度线。此时,质量与质量之和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3、托盘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1)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待测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测量值(即砝码盒内全部砝码的质量加标尺的最大刻度值),向盘里加减砝码时应。(2)天平与砝码应保持、,不要把的物品或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里,不要用直接取砝码。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17)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密度(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和单位。(2)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体积、质量而改变。(3)知道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记住水的密度。二、知识梳理1、密度2、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3、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密度(相同/不同),如水和。4、固体、液体的密度普遍(大于/小于)气体的密度,一般情况下,固体的密度要比液体的密度,但也有例外,如水银为液体,它的密度为13.6103kg/m3,比一般的固体密度还要大。5、不同物质的密度也可能相同,如和蜡,煤油和。6、水的密度为kg/m3或g/m3。(要求记住)。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18)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密度(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和单位。(2)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体积、质量而改变。(3)知道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记住水的密度。(4)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5)能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二、知识梳理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19)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1、物质的其他物理属性(1)能从生活需要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2)通过实验比较物质的硬度。(3)了解物质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2、分子(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事实依据。(3)初步了解分子运动的基本特点和有关事实依据。3、静电现象、粒子世界(1)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2)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4)了解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的大小关系。(5)了解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4、宇宙(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基本历程。(2)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二、知识梳理1、硬度是描述物质程度的物理量。2、不同物质的硬度是(相同/不同)的,硬度是的物理属性之一。3、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和、等。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20)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重力、弹力、摩擦力(1)了解重力形成的原因、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和重力方向的特点。(2)初步认识弹力和摩擦力。(3)了解改变摩擦力大小的常用方法。二、知识梳理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21)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二力平衡(1)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2)了解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二、知识梳理1、日常生活中,摩擦有利也有弊,图中属于有害摩擦并需要减小的是()2、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有益摩擦的是()a、给自行车的车轴加润滑油b、移动重物时,在它下面垫上钢管c、在机器的转动部分装滚动轴承d、车轮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3、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船桨b、湖水c、同学d、龙舟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22)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1)了解牛顿第一定律。(2)能用实例说明惯性可以利用,也会带来一些危害。二、知识梳理1、下列物体中,受到平衡力作用是()a、刚开始发射时的火箭b、沿光滑斜面滚下的小球c、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d、水平公路上沿直线匀速行驶的汽车2、如图所示,一小闹钟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a、闹钟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闹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闹钟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桌面受到的支持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桌面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力,一定静止b、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力一定不平衡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速度大小一定改变d、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则一定受到力的作用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23)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力与运动(1)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了解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情形。二、知识梳理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分别滑下三次,如图所示,在不同材料表面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1)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大小的(2)小车在不同材料表面运动的距离,在面最长,面最短,原因是。(3)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4)从实验结论并结合推理的科学方法可以推出的结论是。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24)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压强(1)理解压强的概念。(2)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二、知识梳理1、压力作用效果的明显程度你是通过观察来加以比较的,这种方法称为转换观察法。2、由于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较多,小明在上述实验中还采用了法。3、压强定义:物体上受到的叫做压强。4、压强定义式:p,式中p表示,f表示,s表示。5、压强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1pan/m2,50pa表示6、请你在认真观察教材中图107的基础上,利用压强公式分析、思考:其中哪些是为了增大压强?哪些是为了减小压强?各采用了哪些方法:请完成下列填空:(1)图(a)是通过增大来(增大/减小)压强。(2)图(b)是通过增大来(增大/减小)压强。(3)图(c)是通过增大来(增大/减小)压强。(4)图(d)是通过增大来(增大/减小)压强。(5)图(e)是通过增大来(增大/减小)压强。7、请归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增大和减小。(2)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减小和增大。8、用体重计测量出人的质量m,则人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9、(1)计算方格数的方法:数出图中不满一格的方格数,除以,再加完整的。请你用此方法计算教材图106中鞋印所占的总方格数为(2)鞋印的面积s鞋印所占的方格数每个方格的面积。设图中每个方格的面积为1cm2,试计算图中鞋印的面积s3、在测量了压力f和爱力面积s的基础上,再利用公式p计算出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25)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液体的压强(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特点。(2)了解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不用液体压强公式计算。二、知识梳理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力且具有流动性。2、液体内部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此外,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有关。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由公式可以看出,液体压强的大小只与和有关。4、连通器的原理: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时,各容器液面。船闸工作过程应用了原理。5、“p”和“pgh”的对比(1)p是压强的定义式,无论对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适用,通常用于求解固体产生的压强。(2)pgh是利用公式p结合液体的具体特点推导出来的,适用于计算液体产生的压强。(3)柱形固体和液体,两式可以通用。柱体是指上下粗细不变的几何体。如圆柱体、长方体,特殊的如不规则多棱柱只要上下粗细不变,均可看做柱体,在计算这类固体或液体压强时,两式均适用。6、计算固体、液体压强时的技巧(1)对于固体压强的求解应先求压力,后求压强,即先根据受力分析确定压力的大小,然后根据p,求出压强p。(2)对于液体压强问题,应先求压强,后求压力,即先根据pgh求出液体的压强,然后根据fps,求出压力f。7、液体深度的确定:首先深度不等同于液柱高度,对于计算整个液柱产生的压强时,液柱的高度才和深度相等,液体的深度应定义为液体中某点到自由液面的垂直距离,这里的自由液面是指直接与大气相通的液面而非受容器的约束受到限制的液面。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26)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气体压强(1)知道大气压强,能通过实例说明大气有压强。(2)会分析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3)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的变化。(4)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了解生活中简单的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二、知识梳理1、通过探究、分析和举例,请你归纳下列要点: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这种压强叫做,简称。2、请你认真阅读教材p85“读一读”中的内容,并完成下面的填空:世界上最早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叫做实验,它是由德国马德堡市市长首先完成的。3、估测大气压的值(1)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公式p。(2)实验所需的器材有、。(3)实验步骤: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目的是,然后,用蜡或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如教材中图1018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顶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当注射器中的活塞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条件,此时弹簧测力计的(大于/等于/小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的长度l,用这个长度去除它的,得活塞的横截面积s由公式计算此时大气压的数值。4、标准大气压(1)最早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是由意大利科学家完成的,他测出的大气压的值相当于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2)人们通常把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约等于pa。5、气压计是用来测量的仪器,金属盒气压计的测量原理是:抽去内部空气的波纹状金属盒在发生变化时其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经并显示出来,可用来测量的数值。6、离海平面越高的地方,大气越,大气压越。7、在同一地点,大气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的变化也会引起大气压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8、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27)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浮力(1)认识浮力,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能直接用f液gv排公式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3)了解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二、知识梳理1、浮力(1)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或向的托力,这个力称为浮力。(2)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或,受力物体是浸在或中的物体。(3)浮力的方向是的。2、大量的实验可以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其和液体的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关。3、阿基米德原理(1)文字表达式: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2)数学公式:f浮(3)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4、浮力产生的原因是。5、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6、教材中给出了实验器材和步骤,在设计实验方案时,你必须明确以下两点:(1)圆柱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可由上面介绍的法求得。(2)由于可能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较多,所以要注意法的运用。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28)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物体的浮沉条件(1)理解物体沉浮的条件。(2)能解释有关物体沉浮的常见现象。二、知识梳理1、物体的浮沉条件还可以用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表示出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f浮液gv排,物体的重力g物m物g物gv物,由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v排v物,由此可推得:(1)若液物,则f浮g物,物体将。(2)若液物,则f浮g物,物体将。(3)若液物,则f浮g物,物体将,稳定后,物体将,这时f浮。2、请将“悬浮”与“漂浮”两种状态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完成下列填空。(1)悬浮与漂浮的共同点是:二者都处于(填状态的名称)状态,f浮(“”、“”或“”)g物。(2)悬浮与漂浮的不同点是:悬浮时有液(“”、“”或“”)物,v排(“”、“”或“”)v物;漂浮时有液(“”、“”或“”)物,v排(“”、“”或“”)v物。3、在浮力不变时,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以改变物体受到的力大小,来控制物体的浮与沉,如在教材p95“活动”中,可通过增加、减小小玻璃瓶的自重,来控制小玻璃瓶的上浮或下沉。4、在重力不变时,通过改变液体的密度或改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以改变物体受到的力大小,来控制物体的浮与沉,如在水中加入一些食盐,原来沉入杯底的鸡蛋就会浮起来;实心的橡皮泥团在水中会下沉,如果把橡皮泥捏成碗状轻轻放入水中,它就会漂浮在水面上。5、潜水艇是通过向水舱中充水或从舱中向外排水来改变,从而控制其下沉或上浮的。6、在水下,当f浮g时,潜水艇可在水中的任何位置。此时,若向水舱中充水,则潜水艇的自重,f浮g,潜水艇;若排出水舱中的水,潜水艇;若排出水舱中的水,潜水艇自重,f浮g,潜水艇;当上浮至艇身露出水面,它排开水的体积,受到的浮力(增大/不变/减小),直至f浮g时,潜水艇就会漂浮在水面上。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29)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1、会使用杠杆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原理)。3、会使用滑轮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4、了解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会使用和组装一定一动的滑轮组。二、知识梳理1、杠杆定义:一根在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的硬棒称做杠杆。(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2、杠杆五要素: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受的力,所以作用点在上;在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转动的方向(一定/不一定)相反。画力臂的方法:a找;b画线(虚线);c画(垂线);d标l1、l2(双箭头、垂足)。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只有当力的方向杠杆时,该力的力臂才在杠杆上。而当力的作用线经过支点时,该力的力臂为。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在力的作用下或。(2)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使杠杆在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在杠杆上,可以方便地从杠杆上量出。(3)实验时,使杠杆在位置平衡。(4)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4、定滑轮:(1)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2)实质:(l1l2)(3)特点:a不能;b但是能改变。5、动滑轮:(1)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2)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位的杠杆。(3)特点:a能省力,f(不计摩擦)b但是能改变。6、滑轮组(1)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2)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又能改变。(3)省力公式:f(竖直方向拉物体、不考虑动滑轮的重力及绳重和摩擦),只考虑动滑轮重力时,f,g0为动滑轮的重力,费距离公式:snh,费速度公式:v绳nv物。(4)绳子绕法:“奇动偶定”,当绳子的起点在动滑轮上时更省力。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30)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1、理解机械功的概念。2、理解功率的概念。3、了解功率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4、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5、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测量方法。6、能在具体实例中找到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二、知识梳理1、功(1)定义: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二是物体在通过的距离。(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3)力学中规定:功等于跟物体在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4)功的单位:。1j1nm。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j。2、功率(1)定义:。(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的物理量。(3)公式:p,功率的公式推导式:pfv,根据功率的推导式或知,功率一定时,要增大f,必须,所以汽车上坡时要换低速挡。(4)单位:主单位是,常用单位kw、mw、1kww,1mww。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内做功。1、有用功:(1)定义:对人们的的功。(2)公式:w有用(提升重物)w总w总。w有用(水平移动),w有用(斜面)2、额外功:(1)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做的功。(2)公式:w额w总(忽略轮轴摩擦和轮重的动滑轮和滑轮组)斜面:w额fl(斜面)3、总功:(1)定义:所做的功。(2)公式:w总fs。斜面:w总flghfl。4、机械效率(1)定义:跟的比值。(2)公式:100%(3)有用功总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a减小功。例如,加润滑油,减轻机械自重等;b在无法减小额外功的情况下,采用增大功来提高机械效率。例如,在用滑轮组提高重物(不计摩擦)时,为提高机械效率,在机械结构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增加提升的方法来实现。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31)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1、动能、势能、机械能(1)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2)知道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解释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实例。(4)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二、知识梳理1、能量(1)定义:一个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2)能量是表示物体做功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做功的多少来衡量。(3)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有/没有)能量,但它(有/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2、知识结构2014年春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032)编写:班级姓名一、中考要求1、内能、热传递(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2)知道温度与内能的关系,能列举有关温度与内能的关系的实例。(3)了解热传递现象,能列举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2、比热容(1)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定义和单位。(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3)说出水的比热容,了解其他常见物质的比热容的大小分布。(4)会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二、知识梳理1、内能(1)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和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建立内能的概念采用了法。物体都具有内能。(3)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就越剧烈,物体内所有分子的能的总和就会增加,因而物体的内能就。2、热传递(1)定义:物体之间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时,就会发生热传递,热传递发生时,能量从处转移到处,直至温度相同。(2)发生条件:物体间有。(3)热传递是改变物体的方式之一。热传递的实质是。(4)热传递传递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种牛环境适应性分析-洞察及研究
- 织梦系统人工智能集成-洞察及研究
- 社交网络影响下的用户行为研究-洞察及研究
- 游乐场产业链优化-洞察及研究
- 虚拟现实优化心理健康干预-洞察及研究
- 酒店能源消耗的智能监控与管理-洞察及研究
- 食品制造行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洞察及研究
- 跨文化数字文化适应-洞察及研究
- 观澜阳台花园设计施工方案
- 温州工业烘干机施工方案
- 2025年IPA国际注册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认证考试真题卷及答案
- 乌兰县公安局2025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财政和金融知识课件
- 2025年盐湖提锂技术成本降低与产能提升产业链分析报告
- 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下半年社会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节后复工安全培训通讯课件
- 2025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 机械设备维修技术(第5版)(微课版)课件 第18讲 典型零部件的装配1
- 蜜雪冰城管理学案例
- 2025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 ISO 22003-1:2022《食品安全-第 1 部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审核与认证机构要求》中文版(机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