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诵读欣赏 教学内容 诵读欣赏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古代诗词三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词中的精妙之处。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鉴赏诗词中的精妙之处(哲理等)。教学准备多媒体素材课时安排三课时教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诗以言志”, 在诗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诗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在唐朝,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一般以抒发诗人的情感、志向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讲究理趣的诗歌,所以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就主要体现于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上了。今天就让我们来学几首千古传颂的蕴含深刻哲理的诗。二、学习次北固山下(一)检查预习1.王湾,生卒年不详,唐朝诗人。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2.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如次北固山下: 首联:(1)客路青山外,(2)行舟绿水前。颔联:(3)潮平两岸阔,(4)风正一帆悬。对偶联颈联:(5)海日生残夜,(6)江春入旧年。对偶联尾联:(7)乡书何处达?(8)归雁洛阳边。(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2.听老师范读。3.作朗读指导并齐读。(可提供舒缓背景音乐:马思聪的思乡曲)4.疏通诗意,提出不理解的字词。串讲: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 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5.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原意保持不变,但允许想象加工)参考: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小船在山前绿波上行驶。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前进白帆高高悬挂。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我的家信怎样寄回乡,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回洛阳家乡吧。(三)交流互动1.作者在旅途中,看到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这叫什么手法?明确:景物有:客路、青山、行舟、绿水、潮水、江岸、白帆、海日、归雁情感:抒发淡淡的思乡思亲之情。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2.你最喜欢哪句诗(或哪个字)?为什么? 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回答,教师及时肯定。逐句赏析:首联:对偶句,既工丽,又跳脱,写出长江中下游秀丽的早春景色,也写出旅途艰辛.颔联:该句妙在何处? 体会“阔”字的妙处。 明确:运用对仗手法,以大景衬小景,画面精彩.(春潮涨平,江面十分开阔,这是眼中大景;一片白帆顺风而来,这是眼中小景。)“阔”用得好, “阔”是空阔,开阔之意。“阔”表现长江水势大,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也写出诗人的视野更加开阔。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千古名句,你眼前出现什么画面?这句经典在哪里?画面:残夜将尽,新的太阳从大海中升起来,时令虽然还在旧年,但江上的春意已经闯入了江南。赏析:(1)对仗工整,形象生动。(2)这句既写景,又蕴含理趣.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3)拟人修辞。海日“生”,江春“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生”字形象极了;“入”字写出一种新生的不可阻挡的锐气。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尾联:抒发了什么情感?从哪些字眼看出?为什么看到“鸿雁”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明确:抒发思乡、思亲之情。“鸿雁”联想到成语“鸿雁传书”,心中涌起对故乡的思念。3.试背古诗。板书设计次北固山下体裁:五言律诗首联 暗含旅途艰辛写景颔联 大景衬小景颈联 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抒情 尾联 思乡之情第二课时学习赤壁(一)复习回顾次北固山下检查预习简介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进士,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但杜牧所咏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2.听老师范读。3.作朗读指导并齐读:节奏:223 语调:低沉舒缓4.疏通诗意。字词理解:赤壁:在湖北赤壁市,北临长江。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进到赤壁,被东吴大将周瑜用火攻击故。此战对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起决定作用。折戟: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将:把,拿。诗意参考:折断的铁戟沉埋在泥沙中还未烂掉,我自己捡起来磨洗后认出它出自前朝。如果不是东风给予周郎方便,春色幽深的铜雀台早就锁着二乔两个美女了。(三)交流互动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明确:与古代战争联系起来,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正由于发现了这片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因此,“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诗人由“折戟”这个小东西,想到“赤壁之战”这个大事,这叫“以小见大”的手法。)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两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这两句诗人发表议论,“东风”不仅仅指的是自然界的风,又指建功立业的机遇、机会。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的反映出自己生不逢时,胸怀大志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3.小结: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用了什么手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明确: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小”指“折戟”,“大”指“赤壁之战”;“小”指二乔美女的命运,“大”指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非常形象。讽喻统治者治理国家不要寄希望于侥幸,反映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4.背诵全诗。四、布置作业1.背诵这首诗。2.预习下面的诗。教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检查上两首诗的掌握情况二、学习浣溪沙(一)导入新课“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苏轼,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苏辙兄。嘉佑进士。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2.写作背景元丰五年(1082)三月,词人谪居黄州期间作的一首游记词。“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在城东一个叫东坡的地方垦荒耕种,自号东坡居士,物质生活也比较艰苦。但他能抱着“但令人饱我愁无”的态度,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这首浣溪沙就表现出了他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3.解题词:又叫长短句。词一般分为两部分:上阙和下阙,也叫上片和下片。一般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议论。“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三)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2.听录音范读。3.作朗读指导并齐读。4.参照注释,理解诗句。串讲:临:靠近。西:向西。浸溪:浸在溪水中。 子规:布谷鸟,又称“杜鹃”。诗意参考:山下兰草的嫩芽浸入到小溪中,松林间有一条沙石小路,被雨冲洗得没有一点泥。暮色苍茫,细雨霏霏,这里传来杜鹃鸟一声声的哀鸣。谁说人老了,不可能重又青春年少?门前兰溪里的水还能从东向西倒流呢。因此,不要在老年时为满头的白发而叹气,不要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四)交流互动1.词前小序作用是什么? 明确:点明出游地点,交代写作缘由。2.这首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哪三幅画面?景物饱含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抒发热爱自然,羁旅之思。 3.下阙抒怀,抒发什么感慨?从中可看出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明确:感慨: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政治上失意,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开朗的胸襟。4.比较:“休将白发唱黄鸡”与“听唱黄鸡与白日”的区别。 明确:前一句是说不要叹息时光易逝,要珍惜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