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术基础习题2011版.pdf_第1页
微波技术基础习题2011版.pdf_第2页
微波技术基础习题2011版.pdf_第3页
微波技术基础习题2011版.pdf_第4页
微波技术基础习题2011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微波技术基础习题微波技术基础习题 1 利用算符的性质 证明下列各等式 1 BABAABABBA 2 ABBABAABBA 3 BAABBA 4 AAAAA 2 1 2 2 1 某双导线的直径为 2mm 间距为 10mm 周围介质为空气 求其特性阻抗 2 某同轴线的外导体内直径为 23mm 内导体外直径为 10mm 求其特性阻抗 若在内 外导体之间填充 r 为 2 25 的介质 求其特性阻抗 3 某无耗线在空气中单位长度上的电容为 60PF m 求其特性阻抗和单位长度上的电感 4 有一同轴线 其导体电导率为 c 介质的电导率为 d 假设损耗很小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求出特性阻抗和传播常数 2 求出衰减常数最小时 内 外导体直径的比值 b a 5 求图中各电路无耗线段的反射系数 其中 Z0 Z0 Z0 Z0 4 Z0 Z0 Z0 Z0 Z0 2 a 2 2 2Z0 Z0 Z0 Z0 4 Z0 b 2 Z0 Z0 Z0 2 Z0 d 2 Z0 Z0 Z0 2 Z0 c Z0 题 5 图 6 传输线的终端负载等于特性阻抗 c Z 线上某处的电压 100 30U z 试写出该处 以及 与该处相距分别为 8 向信号源方向 和 4 向负载方向 处电压瞬时值的表达式 7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 c Z 行波系数为 K 终端负载为 L Z 第一个电压最小点距终端的距 离为 min z 试求 L Z的表达式 8 一无耗线终端阻抗等于特性阻抗 如图所示 已知 2050 B U 求 UA和 UC 并写出 AA BB 和 CC 处的电压瞬时式 9 如图所示终端开路线 其特性阻抗为 200 电源内阻抗等于特性阻抗 已知 AA 处电压 UA等于 100cos t 30 求 BB CC 处的电压瞬时式 2 Z0 CB A A 8 4 B C Z0 CBA A 8 2 B C 8 D D 题 8 图 题 9 图 10 长度为 5m 终端开路线 特性阻抗为 1000 试求频率为 300MHz 和 500MHz 时输入阻 抗及沿线电压 电流和阻抗振幅分布图 11 长度为 3 4 特性阻抗为 600 的双导线 负载阻抗为 300 输入端电压为 600V 试 画出沿线的电压 电流和阻抗的振幅分布图 并求出它们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2 如图所示 信号源电压的幅值300 g EV 内阻100 g R 主线的各段特性阻抗分别为 1 50 c Z 2 100 c Z 负载 1 35R 试画主线上电压电流幅值分布图 求出 R1 R2的 吸收功率 A A g R g E B C D D 1c Z 4 6 2 B C E E 1 R 2 R 1c Z 2c Z 1c Z 3 4 题12 图 13 如题图所示 主线与支线的特性阻抗为50 c Z 信号源电压幅度100 g EV 内阻 50 g R 12 20 30RR 试画出主线上电压电流幅度的分布曲线 并计算 1 R与 2 R上 的吸收功率 c Z c Z 1 R 4 4 c Z 2 R 4 4 c Z g R g E 题13 图 14 如题图所示 主线各段特性阻抗分别为50 c Z 1 80 c Z 2 70 7 c Z 支线的特性阻 抗为50 c Z 负载100 L Z 试画出主线上电压 电流振幅分布曲线 3 c Z1c Z 4 2 4 c Z 2 2c Z L Z c Z 题14 图 15 如图电路 画出沿线电压 电流和阻抗的振幅分布图 并求出它们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AB C Zl 400 Z01 600 R 900 450 Z02 450 900V A B C 40 2 题 15 图 16 试证明 终端负载 LLL jXRZ 与反射系数 L j LL e 为下列关系 2 2 0cos21 1 LLL L L Z R 2 0cos21 sin2 LLL LL L Z X 17 证明 当 L 0时 LLL jXRZ 是感性 即0 0 LL XR 当0 L 时 LLL jXRZ 是容性 即0 0 LL XR 18 试证明 当传输线 L Z终端为感抗时 离负载最近的驻波节点距负载的距离 min d满足 24 min d 而当 L Z是容性时 min d满足40 min d 19 试证明 在任意负载下 有下列关系 1 4 zz 2 2 0 4 ZzZzZ inin 3 2 0 4 ZzZzY inin 20 试证明 当 S dmin 为已知时 终端负载 LLL jXRZ 和 LLL jBGY 分别满足 min 2 min 22 0 sincosddS S Z RL 1 1 min 22 min 2 0 dctgS dctgS Z XL min 2 min 22 0 cossinddS S Y GL min 22 min 2 0 1 dctgS dctgS Y BL 21 已知终端归一化负载导纳 LL BjY 1 试证明 1 S S BL 1 2 2 2 min dctgBL 22 设一有耗传输线 其特性阻抗为 1 00000 jRjXRZ 终端接有负载 LLL jXRZ 证明 2cos2 2 0 ch sh Z R R L L 2cos2 2sin 0 chZ X X L L 23 求图中传输线输入端 AA 的阻抗和反射系数 4 a c Z c Z 1 R 2 R 4 4 2 c Z 2 c Zc Z 1 R 2 R 4 3 4 c Z 4 b 题23 图 24 设有一终端短路的传输线 线长为 1m 传输线的始端有一个频率在不断变化的电压源 当频率 405MHz 为时 传输线始端电压达到最大值 10 伏 逐渐增加频率 当频率在 410Mhz 时 始端电流达到最大值 0 2 安培 并设传输线中 0 试求传输线中介质的 r 为多 少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多少 当频率为 407MHz 时 始端电压及电流的大小为多少 25 已知单位长电阻 11 LjZ 电导 2 2 1 1 Cj Lj Y 试讨论传输线上波的传输条件 26 如图所示 在下一页 功率入射到三段传输线连接面处 试求 1 反射回传输线 1 的功 率 2 传递给传输线 2 的功率 3 传递给传输线 3 的功率 提示 传输线 2 和传输线 3 为无限长传输线 入射波不会到达终端 27 如图所示 在下一页 已知 01 Z为 250 02 Z为 200 电源电动势为 100V 01 Z和 02 Z 线上行波系数分别为 0 8 和 0 5 B 点为 01 Z线段的电压波节 试求 1 R和 2 R的值及 2 R吸收 的功率 线线 1 Z01 50 Pi 线线 2 Z02 50 线 线 3 Z03 75 A C R2 Z02 R1 Zg Z01 Z01 Eg A B B C 4 2 2 题 26 图 题 27 图 28 如图所示 信号源电压的幅值300 g EV 内阻100 g R 主线的各段特性阻抗分别为 1 50 c Z 2 100 c Z 负载 1 35R 试画主线上电压电流幅值分布图 求出R1 R2 的吸收功率 g R g E 1c Z 4 6 2 1 R 2 R 1c Z 2c Z 1c Z 3 4 题28 图 29 如图 a 中给出了传输线上任一点Z处归一化阻抗jxrzZ 的轨迹 试证明 5 1 直线a的电压反射系数v 轨迹为如图 b 中圆心位于 0 2 1 半径为 2 1 的圆 a 2 直线b的电压反射系数v 轨迹为如图 b 中圆心位于 1 2 半径为2的圆弧 b X r 10 2 1 b a vIm b a vRe 0 5 b 题 29 图 30 如图所示 已知 150 01 Z 50 02 Z mhlB003 0 1375 0 l 1 为线 1 的 波长 求 1 1 Z 1 Y 2 jB左边及右边的 S 3 若除 B 外 其它值不变 问 B 为 多少时 S 最小 这个最小的 S 为多少 要求用圆图求解 31 无耗双导线的归一化负载导纳为7 045 0jYl 若在负载两端并联一短路支节后 要 求总的归一化负载导纳为 2 045 0j 2 045 0j 求支节长度 要求用圆图求解 32 无耗同轴线的特性阻抗为 50 端接一未知阻抗 l Z 当负载短路时在线上测得一短路参 考点 0 d 当端接 l Z时测得 S 为 2 4 电压波节点位于 0 d电源端 0 208 处 试求该未知负 载阻抗 l Z 要求用圆图求解 Z01 Z02 jB Zg Z01 Vg 线线1 Z l Z 0 线1 线 线1 线2 Z1 Y1 Z2 3 6 Z01 60 Z02 70 Zin ZL 题 30 图 题 33 图 33 如图所示 其中 3550 jZl 试计算 in Z 要求用圆图求解 34 如图所示 在下一页 终端负载与长线特性阻抗不匹配 通过距终端为8 处并接一段 长度为8 的开路线 与开路线相距4 处串接一段长度为8 的短路线 使长线始端输 入阻抗归一化值1 in Z 求归一化负载阻抗 L Z 要求用圆图求解 35 同轴线上并接阻抗jXRZ 今用短路活塞和4 阻抗变换器进行匹配 如图所示 试求匹配时的活塞位置及4 阻抗变换器的特性阻抗 01 Z 8 Z0 4 8 ZL Z0 Z0 1 in Z Z0 Z0 Z0 8 4 l Z0 ZZ01Z0 题 34 图 题 35 图 36 有一特性阻抗为50 c Z 的理想传输线系统如题图所示 其输入端的归一化阻抗1 in z 1 8l 为串联短路支线 2 8l 为并联开路支线 试求终端负载Zl 6 c Z in Z l Z 2 8l 4 4 1 8l 题36 图 37 若 LL GY 试证明单支节匹配器的 1 d和 1 l满足 L G tgd 1 2 1 1 1 2 1 1 L L G G tgl 38 一相控阵雷达 具有十个单元的天线 每一单元的天线都和它们的馈线相匹配 如图所 示 所有传输线都用介质常数3 2 r 1 r 阻抗 50 0 Z的同轴线 单短截匹配线 接到主馈线上 求对天线阵有最大功效传输时 单短截线匹配器的长度 1 l以及它和天线 阵之间的距离 1 l为多少 工作频率GHzf1 39 无耗双导线的特性阻抗为 600 负载阻抗为 600300j 采用双支节进行匹配 第一 个支节距负载 1 0 两支节间距为8 求支节的长度 1 l和 2 l 40 无耗双导线的特性阻抗为 600 负载阻抗为 300360j 采用三支节进行匹配 设第 一个支节距负载 3cm 支节间距 2 5cm 工作波长为 20cm 试求支节的长度 1 l 2 l和 3 l 41 求如图端接条件下 均匀传输线的格林函数 设在 Z 处有单位振幅恒压源 1 dzzzzuVg 激励 主馈线主馈线 分馈线分馈线 g l2 Z0 Z0 Z0 Z0 Z0 Z0 Z0 Z0 1 2 10 l1 Z Z1 Z Z Z Z2 Z2 Z0Vg 1 Z0 Z1 区 区 区 区 l 题 38 图 题 41 图 42 在无限长平行双线的 300m 处并接电阻R 如图所示 画图表示当 K 接通后 源线电压 V z t 的变化规律 试求 1 st 5 0 0 时 0 tzV z 曲线 2 st 5 1 0 时 0 tzV z 曲线 3 mZ150 0 处 0 tzV t 曲线 R 50 V z t Z0 50 r 50 3V K 0 150300Z m 题 42 图 43 如图所示 在下一页 矩形脉冲加到 600 0 Z的无损耗传输线的始端 试说明信号电 7 压在传输线上的传输过程 并画出输出电压 2 u的波形 st 110 注 0 g Z e t t s 4 0 10V a Z0 600 RL 400 300m e t b 题 43 图 44 如图所示均匀传输线 始端电压反射系数0 g 负载电压反射系数5 0 L 波的传播 速度为sm1 线长 10m 当 t 0 时 给传输线加上如图 a 所示的信号 试问 1 10 0 t秒时 0 tzV z 曲线如何 2 11 0 t秒 12 秒 13 秒时 0 tzV z 曲线分别如何 3 mZ5 0 处 0 tzV t 曲线 200 t秒 u t t s 3 0 10V a b 12 K Zg u t ZL 题 44 图 45 若将上题 u t 改为下图 a b 情况 重解上题 u t t s 3 0 a 12 u t t s 0 b 12 题 45 图 46 设有如图所示的传输线电路 在 t 0 时刻电压为 V0的电池组由输入端接入 求输出负载 上的电压 V 随时间的变化 Z0 R0 RC0 R0 V0 V l 题 46 图 47 在柱形坐标系统中 标度因子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i 1 2 h ii 0 21 hh z iii 0 2 1 h h z 试证明 在此坐标系统下 对任一矢量场 A 有 zz iAA 22 8 48 证明 在规则波导中 对于 TM 模 其纵向场分量和横向场分量满足下列关系 zt c t E K j E 2 tZEt EiYH 对于 TE 波 满足下列关系 Zt c t H K j H 2 tZHt HiZE 49 频率为 5 10MHz 的 TE 在一矩形波导内传播 磁场纵向分量为 m A yx HZ 3 cos 3 cos10 2 而 其传播常数为cmradjr 33 0 式中 x 和 y 均以厘米为单位 试求 1 波导内电磁场的其它各个分量的表达式 2 求 g c vp和 vg 3 若此 HZ对应于 H11波 则波导截面尺寸 a 和 b 应 为若干 50 试求矩形波导中 1 纵向电流与横向电流最大值之比 2 当纵向电流最大值与横向 电流最大值具有相同数值时 2a 的大小 a 波导宽边长度 51 在一段宽度为 2a a 0 7 的矩形波导中 要求TE10与TE20的相移差为 2 这段波导的长 度应等于多少 52 一矩形波导内充空气 横截面尺寸为 cmcmba13 2 试问 1 当工作波长各为 6cm 4cm 1 8cm 时 波导内可能传输哪些模式 2 为保证此波导只能传输 H10模式 工作波段范围为最高波长比 H10模式的临界波长 低 10 最低波长比 H20模式的临界波长高 10 求此波段范围 53 一矩形波导传输 H10模式 横截面尺寸为 2 0 13 2cmba 工作波长为 10GHz 试求 1 波导的截止波长 c 波导波长 g 相移常数 和波阻抗 2 若工作频率和窄变不变 使宽边增加一倍 上述参量如何变化 3 波导尺寸固定不变 频率变为 15GHz 上述各参量如何变化 54 试求矩形波导中填充介质 介电常数为 r 后 截止波长 c 和波导波长 g 55 试证明工作波长 波导波长 g 和截止波长 c 满足以下关系 22 gc gc 56 如图所示 在截面尺寸2311a bmmmm 的矩形波导中 传输 10 TE波 工作频率为10fGHz 现在截面的某一处 A 放置一块导体薄板封死 试问 1 若构成一个模式为 101 TE的谐振腔 第二块薄板 距离 有多远 2 若其他条件不变 包括两薄板间距 l 只改变工作频率 则此腔体中可能有哪些振荡 模式 3 若将两薄导体板的间距 l 加大一倍 工作频率保持不变 此腔中的振荡模式是什么 谐振波长有无变化 l 10 TE 题56 图 9 57 假设矩形波导管的截面尺寸为 2 875 1575 31mm 内部填充4 r 的电介质 问什么频 率下波导管只能通过 H10波形而其它波形不能通过 58 空气圆波导的直径为 5cm 1 求 11 TE 01 TM 01 TE横截止波长 2 求工作波长分别 为 7cm 6cm 和 3cm 时 波导中可能存在哪些模 59 在cma3 的圆波导中 以主模式传输cm5 7 的正弦波 设已知 H 的纵向量在最大值 点的振幅为mAHm100 求出电磁场各分量表达式 电场强度最大点振幅 60 试求半圆波导电波 Z E和磁波 Z H的表达式 x y x y a a 0 y x 0 题 60 图 题 61 图 题 62 图 61 如图所示 在圆波导中加一金属隔板 试求出此波导磁波 Z H和电波 Z E的表达式 并证 明主模为1 2 1 H模 其截止波长为 16 1 2 1 2 2 1 a H a c 为半径 62 试分析如图所示扇形波导中电波 Z E和磁波 Z H的场表达式 63 绘制下列波导中各波形的场结构图 包括横截面和纵截面 1 圆波导中 21 H 11 E 21 E波 2 等腰直角三角形波导中 10 H波 3 临角为 60 0 的扇形波导中 12 H波 4 张角为 90 0 的扇形波导中 21 E波 5 半圆波导中 11 H波 64 证明同轴线中极限功率最大的条件是b a 1 65 衰减最小的条件是b a 3 592 65 已知同轴线单位长度的电感 a b Lln 2 1 试用增量电感法求其单位长电阻 1 R a b分别 为同轴线内 外导体半径 66 有一个半径为5cm 长10cm的圆柱形谐振腔 另一个是半径5cm 长12cm的圆形谐振 腔 试求它们工作于最低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 67 试用增量电感法求出双线传输线的导体衰减 c 假设工作频率为 导体电导率为 导体直径为D 两导体之间距离为d 68 一个均匀平面波由介质 1 入射到两种媒质的界面上 已知 60 i 第一种和第二种介质 的折射率分别为 n1 1 0 n2 1 5 其电场为 3 10106sin 9 0 zxtiEE y 1 求反射波场的表达式 2 求折射波场的表达式 69 电矢量振动方向与入射面呈 45 的线偏振波由介质 1 入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 第一种 介质和第二种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 n1 1 0 n2 1 5 1 若入射角 50 i 问反射波中电矢量与入射面的角度是多少 2 若入射角 60 i 重解 1 70 右旋圆偏振波在 50 角下入射到空气与玻璃界面 试求反射波和透射波的偏振状态 玻 璃折射率为 1 5 71 证明 对于 H 平面波入射及 E 平面波入射时 Goos Hanchen 位移分别为 212 2 22 10 sin nnK tg Z i i SH cossin sin 2 2 22 1 212 2 22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