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5上教案8.doc_第1页
鄂教版5上教案8.doc_第2页
鄂教版5上教案8.doc_第3页
鄂教版5上教案8.doc_第4页
鄂教版5上教案8.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鄂教版5上教案8 终南望余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意,感悟诗情,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通过吟诵,想象终南望余雪所描绘的终南山的雪景,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1、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唐朝诗人-祖咏。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祖咏(699?-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少年时即有诗名,是王维的诗友。王维被贬济州时,曾赠诗给他。诗中说: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可见早年他生活境况很困窘。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但长期未得授官职。由于仕途落拓,最后归隐汝水一带直到去世。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自然为主,宣扬隐逸思想,辞意清新洗炼。终南望余雪曾传诵一时。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所作。唐代应试诗限定写五言六言句的排律,共十二句,但祖咏作了四句就交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做完,他回答说意尽。 二、初读诗句,自学感知。 (一)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诗句,不认识的字,注意读准字音。 2、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轮读古诗,正音。个别读,齐读。 2、交流自学后的初步感受。 3、生质疑问难。 三.解疑答难,品读想象。 终南山在长安之南,从长安城遥望终南山,只见到它的山北,所以诗人用了阴岭二字,表明所处的位置和所见到的山的部位。阴字用得很准确、精炼。因为是山阴,气温更低,阳光的热力不足以融化积雪,所以才有残雪。秀字,点染终南山雪景的秀丽。接下去,第二句就具体描绘山上的积雪。浮云端三个字,表现了山的高峻、峭拔,也说明积雪很厚。正因为山高雪厚,远远望过去白皑皑的积雪仿佛浮在云端。浮字,用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画面增添了生气。这两句,将题目的意思相当完满地写出来了。 后二句,形象地表现了雪后的典型特征。暮字说明这是傍晚。林表明霁色一句,描绘雪后初晴,落日的余晖洒在林梢。明字,令人仿佛看到积雪在夕阳的照射下闪闪发亮。林表的表字,也用得妙。因为是夕阳,所以只有山顶上树林的末梢才能浴着日光。这一句集中表现了雪晴日出,山上积雪明亮、夺目的特征。雪后在城里,地面上和房顶上的积雪在阳光照耀下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以致比下雪时天气更冷。诗人抓住了雪后寒冷的特点,传达出了自己的、也是人们普遍体验得到的生活实感。这两句,一写山林,一写城中,仍紧扣着题目的这个望字;一写所见,一写所感,将雪后的特点全盘托出。 四、体会写法,感悟诗情。 这首诗是不是意尽于言内了呢?咀嚼这首诗,确实写足写尽了题意,却含不尽之意在言外。 诗人为什么采用对比的手法,将终南山与长安相比,以山上积雪浮荡云端、林表霁色明亮的美景,与城中暮色昏暗、寒气凛冽的景象作鲜明的对照?这难道不是有意无意地透露自己厌恶混浊的官场和冷漠的世情,从而倾心向往高洁明丽的大自然吗? 五、多种形式,激励背诵。 1、个别背。 2、小组对抗赛。 3、全班齐背。 语文乐园(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辨析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2、引导学生感受顶针句表达效果。 3、积累名言警句,让学生懂得人际交往中平等相待,互助互济。 4、理解成语故事,积累成语。 5、习作:写寒假活动计划。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汉语的丰富多彩,养成积累的习惯,提升语文的综合素养。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自由读,同座合作读,指明读,教师及时正音。要求:读正确、流利 2、借助工具书,四人小组合作,了解成语的大概意思。 3、思考:从这些成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4、全班齐读成语,分男女生读成语,对答成语。 5、指导学生用其中的成语说话,尝试运用。 6、交流拓展:还有哪些意思相近或相对的成语。 二、学习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发现顶针的句式特点。 2、再读句子,小组内讨论这些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特点。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3、全班齐读,进行反馈。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4、教师点拨引导。内容上的表达效果,句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揭示朴素的感情最美;句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苗儿的变化;句三:环环相扣,环递式的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连锁。 5、齐读,感受语言紧凑琅琅上口的节奏美。 6、拓展延伸:说说还有哪些顶针的句子,让大家一起欣赏。 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自由读句子,借助注释理解句子。 2、简要介绍论语、学而礼记.曲礼上。 3、学生交流对句子的理解,教师点拨。 4、自己再读一读,默背。 5、同桌背诵,齐背。 6、启发学生议一议:这几句名言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7、师生共同小结。 四、指导阅读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通读短文。 2、学生简单描述:这则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3、认真思考: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 4、全班相互交流评议。(双方在争执中两败俱伤,让第三方获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 5、学生尝试独立讲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寒假马上就要到了。为了过一个既快乐又有意义的假期,就得制定一个寒假活动计划。这次习作就是学写寒假活动计划。 二、明确要求。 1、有目的地阅读范文。思考提示:(1)寒假活动计划的格式;(2)写作注意事项;(3)范文的内容分别涉及哪些方面。 2、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归纳点拨。 格式:标题寒假活动计划写中间;正文计划要写清楚寒假计划的目的;计划内容分条款写,后面的日期署名在右下角。 语言要求:简明扼要,具体明确。用词造句必须准确,不能含糊。 内容:丰富,结合自身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与对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