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文学思潮件(1).ppt_第1页
30年代文学思潮件(1).ppt_第2页
30年代文学思潮件(1).ppt_第3页
30年代文学思潮件(1).ppt_第4页
30年代文学思潮件(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八章30年代文学思潮革命文学运动与思潮文学论争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2 30年代文学发展总评 30年代文学是20年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 文学特征是多元性和丰富性 其整体特点是走向成熟 30年代文学 经过整个20年代的发展和陶冶 艺术水平明显地提高 30年代文学所达到的艺术境地 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中也是不可忽视的 3 三十年代文艺两大阵营的形成 1 革命文学阵营从1928年起革命文学 无产阶级文学 兴起 其标志是 1928年1月全部由共产党员作家组成的太阳社创办了 太阳 月刊 蒋光慈 钱杏邨主持 刚从日本回国的创造社新成员李初梨 冯乃超 彭康主持的 文化批判 创刊 创造社的 创造月刊 第一卷8号 突变 为宣传革命文学 2 自由主义文学阵营1928年3月 倾向于自由主义的作家胡适 徐志摩 梁实秋等创办 新月 月刊 声称维护 独立 健康 的原则与 尊严的原则 以此为中心 自由主义文学阵营也形成 4 三十年代文学发展总体特征 1 文学思想空前政治化 这一时期 五四 开启的有相对思想自由的氛围消失了 文学主潮随着整个社会的变革而变得空前的政治化 2 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在文坛上起决定性作用 这是随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初步运用而形成的 3 左翼文学与自由主义及其他多种倾向的文学彼此对立竞争 又共同丰富着这一时期的创作 革命文学论争 一 鲁迅等与太阳社 创造社作家的论争 创造社 太阳社对五四以来的文学进行了几乎全面的否定 对经典作家如鲁迅 茅盾 周作人 郁达夫等进行的激烈的否定 他们把无产阶级文学当作当时最先进的文学 把五四文学说成是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 封建阶级的文学 郭沫若 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 钱杏邨 死去了的阿Q时代 等 鲁迅 醉眼 中的 朦胧 文学的阶级性 等予以反驳 论争白热化 二 创造社 太阳社与茅盾的论争 主要来自于对茅盾 蚀 三部曲的评价 以 左联 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 一 左联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简称为 左联 出席会议的有鲁迅 冯雪峰 沈端先 冯乃超 柔石 李初梨 蒋光慈等四十余人 会上通过的理论纲领宣告 我们的文艺是反封建阶级的 反资产阶级的 又反对 失掉了社会地位的 小资产阶级的 并且要 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会议选举沈端先 冯乃超 钱杏邨 鲁迅 田汉 郑伯奇 洪灵菲等七人为常务委员 鲁迅在会上做了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的重要讲话 左联 成立标志着共产党在组织上自觉领导文艺的开始 二 左联 成立后所做的主要工作 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 传播与运用 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 冯雪峰 鲁迅 瞿秋白都翻译马列文艺理论著作 自觉地加强与世界文学特别是与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联系 左联以极大的努力输入了苏联及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 积极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 左联成立了一个 文艺大众化研究会 明确规定 文学的大众化 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 第一重大的问题 提倡推行能体现革命的 新现实主义 看重客观的真实性 强调具有无产阶级前卫的目光 站在客观的具体的美学上 表现革命的理想主义 左翼作家与 自由人 和 第三种人 的论争 1 胡秋原为代表的 自由人 独立于当时的左翼文坛和国民党的文艺派别之外 一方面反对国民党的民族主义文学 这是主要的 另方面又批评左翼作家主要的错误文学观点 2 所谓 第三种人 就是指那些想认真从事创作工作 但在当时自由派和左翼说教者的纷争中无法有说话余地的作家 被称为 第三种人 的除了苏汶 杜衡 外 还有施蛰存 戴望舒等人 胡 苏的观点遭到了左翼作家的群起批判 9 左翼文艺和自由主义文艺的冲突 自由主义文艺观点自由主义作家在理论上的代表人物是梁实秋 新月派 朱光潜 沈从文 京派 等 在他们的理论中反对 为艺术而艺术 提出人性核心的道德评价的文学标准 一 左翼作家和新月派的论争最突出的反映在鲁迅和梁实的论争上 鲁迅与梁实秋的分歧是一种思想的分歧 因而是一种深刻的分歧 鲁迅对梁实秋的批评中 最著名的是杂文 丧家的 资本家的乏走狗 二 左翼文学与论语派 性灵文学 的论争三 左翼文坛与 京派 作家的论辩 10 二 左翼文学与论语派 性灵文学 的论争 1932年 林语堂创办 论语 半月刊 1934年9月主持出版小品文半月刊 人间世 次年9月又创办 宇宙风 依托三个刊物形成了一个标榜 性灵文学 的文学流派 鲁迅等左翼作家指责他们在 风沙扑面 虎狼成群的时候 靠着低诉或微吟 将粗犷的人心 磨得渐渐的平滑 是麻痹民族灵魂的 麻醉性的作品 鲁迅在1933年10月1日曾发表 小品文的危机 一文 批评小品文是 小摆设 而提倡写作具有战斗性的小品文 三 左翼文坛与 京派 作家的论争 京派 是指30年代新文学中心南移到上海以后 继续活跃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 他们以 骆驼草 大公报 文艺副刊 等为主要阵地 形成了一个作家群 一般称为 京派 也称 北方作家群 左翼和 京派 之间的论争主要体现在下面 1 京派理论强调文学与时代 政治的 距离 追求人性的 永久的文学价值 与朱光潜鼓吹 静穆 美相反 鲁迅热烈地提倡战斗的力的美 2 1936年10月 沈从文发表 作家间需要一种新运动 指责文学创作中题材 内容 风格 差不多 的现象 记着时代而忘了艺术 号召作家脱离文学媚悦流俗 茅盾等众多左翼作家也展开了与沈从文的论争 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1 三十年代文学创作潮流主要表现为三大派别 左翼 京派 海派 左翼文学从阶级论出发 把自己定位于产业工人和大众的代言人 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展开批判 要求文学充当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的工具 京派是以北京等北方城市为中心的一批学者型的文人 多是北大 清华 燕大 南开等几所知名大学的著名学者 教授 追求学术的自由与独立 既反对文学从属于政治 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追求 海派是与京派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一般是指活跃在上海的作家 以都市生活为描写对象 既写出他们在都市生活中的享受 也写出了他们在都市生活中所独有的都市 文明病 13 三大派别的文学成就 1 创作题材空前的开拓和表现角度的新开掘 各派作家均取得优秀成绩 2 中 长篇小说和多幕剧成为收获最丰的体裁 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艺术表现上注重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的塑造 心理刻画得到特别的注重和发展 3 作家个人的风格和艺术世界基本形成 30年代的一些作品都是耳熟能详的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丰收期 第九章三十年代小说 一 概况 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小说繁盛一时 除了茅盾 老舍 巴金 沈从文等大家之外 还有许多不同流派 不同风格的小说家 他们共同丰富着三十年代的小说界 这一时期的小说被 左翼文学 京派文学 和 海派文学 所分割 二 类型1 左翼小说 主要是一批 左翼小说新人 创作的 分成三个流派式群体 革命文学 派 讽刺暴露文学 派 东北作家群 2 京派小说 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国新文学中心南移到上海后 继续活动于北平 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 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