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七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doc_第1页
2016年第七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doc_第2页
2016年第七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doc_第3页
2016年第七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doc_第4页
2016年第七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除法的意义,会口算26的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表内乘法口诀的总结和用口诀求商内容的延续。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之间的联系,本着突出重点、由易到难、形成规律的原则,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为7、8、9的乘法口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和倍的认识三部分。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具有以下特点:一、重视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口诀形成过程的体验。在教学79的乘法口诀时,教材通过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典型事例,吸引学生自主的探索、归纳出口诀。由于前面已经有了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所以这部分的学习内容不再以直观的图示表现连加计算,而是通过设计表格等方式,鼓励同学们小组合作,自主归纳口诀。二、重视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将乘法口诀的学习与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内容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X k B 1 . c o m教材把用口诀求商的学习紧接着安排在7、8、9的乘法口诀后面,引导学生利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与方法进行迁移、比较、推理,形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目标1. 结合熟悉的实物和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认识乘法和除法算式,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2. 理解“倍”的含义,能解答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3. 经历小组合作,总结79乘法口诀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初步的数学学习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4. 能发现具体情境中的数学信息,能选择合适的额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重点:经历79乘法口诀的归纳过程,能用79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理解“倍”的含义。难点:探索乘法口诀中的规律,会用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建议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26乘法口诀的归纳方法,熟记口诀并会用口诀计算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归纳乘法口诀的方法,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所以在学习79的乘法口诀和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归纳,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一、 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主的学习空间,重视活动过程和体验。通过一些问题情境的设置,给学生一个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主的展开观察、归纳、探索等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二、注意选取身边的数学素材,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相融合。X k B 1 . c o m比如,教材安排了“白雪公主宴请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情境,通过这个情境,除了可以让学生运用7的口诀解决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感受童话故事中蕴含的丰富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待人友好等品质。课时安排本单元教学内容共安排17课时进行教学。课题课时7的乘法口诀1课时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1课时8的乘法口诀1课时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1课时9的乘法口诀1课时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认识乘法竖式1课时整理乘法口诀1课时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1课时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1课时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1课时认识除法竖式1课时体会“倍”的含义1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1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1课时求一个数几倍的问题1课时整理与复习1课时综合与实践1课时第一课时 7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58页、59页,7的乘法口诀。教学提示教材选择了学生非常喜欢的七星瓢虫的典型事例,通过观察“七星瓢虫的生活情景图”,小组讨论等方式,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学生之前已经有了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经验,所以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探索,去归纳、编制乘法口诀,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困惑与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要设计多种多样的练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乘法口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独立探究,归纳总结7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会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通过交流、合作等方式,经历总结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主动的参与7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活动,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与他人合作的体验。重点、难点http:/w ww.x kb1 .com教学重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教学难点:能独立自主的探索乘法口诀的归纳方法,经历7的乘法口诀归纳的过程。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学具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谜语激趣师: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蚜虫怕见它,棉花最欢迎。小朋友们,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吗?生:七星瓢虫!师:(出示七星瓢虫生活情境图)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生1:图上有好多七星瓢虫,它们在干什么?生2:七星瓢虫是益虫,它们应该是在捉蚜虫生3:一只七星瓢虫身上有7个点,这大概就是七星瓢虫名称的来历吧!师:小朋友们观察的很认真,说的也非常好,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 1只七星瓢虫背上有7个点,那2只七星瓢虫共有几个点呢? 3只?4只?5只?6只?7只?师:问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将学习“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谜语的引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起到了激活课堂的作用。】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师:(出示统计表)请小朋友们观察表格,1个7是多少?,怎样列算式?你能编出一句口诀吗?生:一七得七。(教师板书:17=7 71=7 一七得七)师:看着这张表格,你能编出剩下的几句口诀吗?和你的同桌试着编一编吧。七星瓢虫(只)1234567点数(个)(学生汇报编写的乘法口诀,教师记录)师:小朋友们,你能说说是怎么编出这句口诀的吗?生:以前我们学习归纳过26的乘法口诀,用以前学的方法,先用连加求出得数,2个7就是2个7相加等于14,然后再列出乘法算式,也就是27=14,根据乘法算式编出口诀“二七十四”师:大家数一数共有几句口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7的乘法口诀。师:小朋友们,现在给你1分钟的时间, 背一背这几句口诀,好吗?开始!师:时间到!想一想,刚才背口诀的过程中,你觉得哪几句比较好记? 哪几句口诀不好记?谁能有好方法记住这句口诀?生1:我觉得“四七二十八”和“六七四十二”不好记。生2:我是这样记的,7的口诀,相邻的两句口诀的结果相差7,记住了“三七二十一”,用21加上7等于28,这样就记住了“四七二十八”了【设计意图: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索,让他们自己总结出乘法口诀,并找出记忆的规律和窍门,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信心。】三、实践新知,拓展运用1. 对口令,记口诀。师: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用对口令的方法背诵口诀,看谁背的又快又准。(学生互相提问口诀,对口令。)师:下面请我们男生和女生对口令来练习7的乘法口诀。2. 教材“练一练”第2题。3. 眼镜店卖掉7副眼镜可以收入多少钱?每副7元4. 小华读一本故事书,每天读7页,读了6天,还有2页没读,这本书有多少页?答案:3. 77=49(元) 4. 76+2=44(页)四、达标反馈1教材“练一练”第3题、4题。2. 根据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六七四十二三七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3 绝句 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四句一共有多少个汉字?你能列式解答吗?4一星期有几天?你能很快说出3星期有几天吗?你能列式计算吗?5星期呢?4星期呢?7星期呢?2. 37=21 73=21 67=42 76=42 57=35 75=35 47=28 74=283. 74=28(个)4. 7天, 37=21(天) 57=35(天)五、课堂小结师:今天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将你的学习方法分享给大家吗?生1:我们归纳编写了7的乘法口诀生2:我们是利用学习26的乘法口诀时的方法和经验,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的。生3:我会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还会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些问题【设计意图:在课堂的最后,让学生分享自己学习的心得,可以培养他们互相学习,互相欣赏的好习惯。】六、布置作业1. 教材“练一练”第5题。2. 选择。(1)2个7比3个7少( ) A. 1 B. 7 C. 14(2)计算三个星期有多少天可以列式( ) A.37 B. 47 C. 27(3)一朵七色花有7个不同颜色的花瓣,7朵七色花有( )个花瓣。 A.42 B.49 C.353. 看图写算式。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子?4. 算一算,填一填 7 ( )=28 7 ( )=42 7 ( )=14 7 ( )=35 7 ( )=49 7 ( )=21板书设计7的乘法口诀17=7 71=7 一七得七27=7 72=7 二七十四37=7 73=7 三七二十一47=7 74=7 四七二十八57=7 75=7 五七三十五67=7 76=7 六七四十二77=7 七七四十九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通过对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进行迁移,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在课堂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七星瓢虫生活情境,让学生独立编口诀。学生因为有了前面口诀的学习经验,以及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可以很容易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二、创设情境,营造数学的趣味性。本课教材安排了“七星瓢虫”这个学生很喜欢、很好奇的素材,我充分的利用教材,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学生在不知不觉间,融入了数学情境,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资料包一、 教学精彩片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师: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她是谁呀?(白雪公主)她有几个好朋友,又是谁呢?生:七个小矮人师:七个小矮人手里都拿着一个气球,气球上的数字是怎么排的?生:7加7是14,再加7是21。师:第一个气球是1个?(7)1个7是几?(7)2个7呢?(14)21是怎么得到的?接下去是怎么排的?生:21后面是28师:你是怎么想的?生:21+7=28师:几个7相加了?(4个)师:下面(35)怎么算的?(28+7=35)接着呢?(42)最后一个一起说!(49)师:我们看这些数,14是几个七相加?28是几个七相加?35里面有几个七?42里面有几个七?49呢?师:我们来看着屏幕说一说:一个7是7,2个7是14师:这些数都跟什么数有关?(7)今天我们来学习乘法口诀的话,你们想想是学?(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二、 教学资源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可以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典型事例,比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七星瓢虫、一星期有七天、七言诗等,设计一些形式活泼的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归纳7的乘法口诀,并利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例:某个月有4个星期零3天,这个月一共有多少天?例题分析:首先要明确1个星期有7天,4个星期就是47=28(天),28加上3天等于31天,所以这个月有31天。解答:47=28(天)28+3=31(天) 答:这个月有31天。三、资料链接数学日记两则10月15日 星期四 晴我们已经学习了17的乘法口诀,这周的数学作业就是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星期六,我和妈妈来到了超市,我看到有很多物品:四包糖,上面写着每包有7颗,我立刻想到了乘法口诀四七二十八,一共有28颗;五包巧克力,每包有5块,我又想到了五五二十五这句口诀,原来这5袋巧克力一共有25块巧克力呀。在生活中真是能找到这么多数学知识呀!我真是大开眼界!10月26日 星期六 晴今天晚上吃晚饭的时候,爸爸让我去拿筷子。我家一共有7个人吃饭,每人用2根筷子,一共拿多少呢?有了,我用乘法口诀二七十四算出了我应该拿十四根筷子。筷子摆好了,爸爸夸我真棒!四、说课设计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7的乘法口诀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二)第一课时。2、教材重、难点:重点是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难点是能独立自主的探索乘法口诀的归纳方法,经历7的乘法口诀归纳的过程。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独立探究,归纳总结7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会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通过交流、合作等方式,经历总结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主动的参与7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活动,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与他人合作的体验。二、说教法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了: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讨论、探索、尝试,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三、说学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巧妙运用知识迁移,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新知。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四、教学具准备课件、图片五、教学程序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这个环节中,用学生感兴趣的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猜谜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面的学习活动热身,同时顺利引入“七星瓢虫”这个典型事例。(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了三块教学活动:1、编写口诀。这是本堂课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观察图画,探索、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并加以记忆。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画,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填表。七星瓢虫(只)1234567黑点(个)7根据图画和表格尝试编写口诀。说一说自己归纳口诀的方法。强化记忆,交流记忆的方法。因为前面已对“26的乘法口诀”有了理解和掌握,再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索,本课的难点就被一步步地突破了。(三)实践新知,拓展运用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要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如:第3小题,设计了一个卖眼镜的情境,一副眼镜7元,眼镜店卖掉7副眼镜可以收入多少钱?通过这个情境,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所学的知识不是孤立的,是可以与生活联系起来的,从而养成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好习惯。(四)达标反馈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根据口诀写乘法算式和七言诗等题目,从各个方面考察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7的乘法口诀。促进学生正确运用口诀进行计算。(五)课堂小结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学习方法,这不仅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他们概括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再次唤醒学生对本堂课的记忆,揭示课题。(六)布置作业通过设计“看图写算式”、“选择”等题目,让学生延续7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第二课时 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60页、61页,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教学提示本课教材选择了白雪公主宴请7个小矮人的通话故事,情境图中反映了白雪公主给每个小矮人1杯果汁、2个汉堡、3个果子等信息,提出了“一共有多少个果子”等数学问题。主题情境图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组织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发现数学信息,提出并解答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自主选择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童话故事中丰富的数学问题。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能自主的选择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图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你听过白雪公主的故事吗?谁能给大家简单的讲一讲这个故事?(学生简单叙述故事)师:你们喜欢故事里的谁?生1:我喜欢白雪公主,她美丽又善良。生2:我喜欢七个小矮人,他们勤劳善良,救了白雪公主。师:是啊,老师也喜欢善良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呢,今天,他们一起来到我们班了,小朋友们高兴吗?【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通话故事引入,较快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的过渡到课堂学习中来。】二、探索新知,合作学习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们在干什么,你能从图中发现那些数学信息?生1:白雪公主在请七个小矮人吃东西,每个小矮人一杯果汁生2:每个小矮人2个汉堡生3:每个小矮人3个果子师:图中提出了一个问题,谁发现了?生: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师:谁能解答这个问题?生:37=21(个),一共有21个果子。师:你是怎么想的?用了哪句乘法口诀?生:我想,每个小矮人3个果子,7个小矮人就是7个3,列式为37,用口诀“三七二十一”计算。师: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和你的同桌互相提问,然后再解决问题吧!(学生同桌互相提问)生1:一共有多少个汉堡?生2:27=14(个)生3:一共有多少杯饮料?生4:17=7(杯)【设计意图:同桌合作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练习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三、实践新知,巩固拓展1. 师:听说,小矮人口诀背的又快又准,你们愿意和它们比一比吗?生:愿意!(课件出示小矮人图片,对口令背口诀)2. 教材“练一练”第1题。3. 列式计算。(1)7个4是多少?(2)两个因数都是7,积是多少?(3)6个7连加,和是多少,(用加法和乘法两种方法计算)4. 我每天吃7个萝卜,3天吃多少个?答案:3. (1)74=28 (2) 77=49 (3) 67=424. 73=21(个)四、达标反馈1. 教材“练一练”第2题、3题。2. 在( )中填上“、或=” 76( )65 57( )55 54( )74 37( )36 47( )74 62( )343.一共有多少本书?4. 1朵雪花六个瓣,7朵雪花几个瓣?答案:2. 3. 37=21(天) 4. 67=42(个)五、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谁来跟大家说一说?生1:我们学习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还能应用口诀解决简单的问题生2:我们又练习了7的乘法口诀,口诀记得更熟练了六、布置作业1. 教材“练一练”第5题。2. 在 里填上“、或者”5 7=12 3 7=21 6 5=14 7=28 5 3=2 16 4=43. 看图写算式。(1) ?支彩笔(2)?块糖果板书设计7的乘法口诀的计算和应用一共有多少个果子?37=21(个)一共有多少个汉堡?27=14(个)一共有多少杯饮料?17=7(个)教学反思本课是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之后安排的,主要让学生练习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和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学生已经学过用26的乘法口诀的应用,所以学习本课内容不算太难,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 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景。教学中我充分的利用了教学情景,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景,结合教材,呈现了“白雪公主宴请小矮人”的童话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学习新知,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课外延伸都进行了很好的关注。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自主性。课堂上,我充分的让学生观察、交流、合作、尝试,整个教学过程都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思考和交流中体验学习的过程,注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资料包一、教学资源乘法的意义与加法的意义相同。乘法中根据一个意义能列出2个乘法算式,例如7个3相加,能列出2个乘法算式:73或37,根据另一个意义3个7相加,列出的乘法算式也是:73或37。根据两个不同的乘法意义列出的乘法算式完全一样,但是根据这两个不同的意义列出的加法算式截然不同:7个3相加,加法算式是:3+3+3+3+3+3+3;3个7相加,加法算式是:7+7+7。根据图示说意义,那更要搞清楚几个几,让学生明白乘法的实际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一种简便算法。两种意义放到具体的情景下,学生还会出现错误。往往把4个5说成5个4,3个4说成4个3,这时让学生一组一组的数出来,或者一组一组圈起来,就会明白表示的是几个几了。二、资料链接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达哥拉斯数学是科学之王. -高斯数学是无穷的科学.赫尔曼外尔在数学的领域中, 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康托尔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可以用它消耗的数学来度量. 拉奥第三课时 8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62页、63页,8的乘法口诀。教学提示教材通过呈现“蜘蛛织网”的情境,引入了8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本课的教材设计同7的乘法口诀类似,有了7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学生自主的归纳8的乘法口诀并不困难,本课教学过程中,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完成知识迁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不使学生落入方法重复的倦怠境地,教师应该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在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还要设计灵活有趣的情境和习题,让学生快乐的观察、认真的思考、轻松的交流,既能独立完成8的乘法口诀的归纳,又能和同学合作互助,交流学习方法,得到多方面能力的提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记8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相应的乘法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经历自己尝试总结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总结、交流8的乘法口诀的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熟记8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经历自主归纳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会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学具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 师:小朋友们学了这么久的乘法口诀了,今天老师来考验一下你们学习的效果怎么样? 47 72 36 5664 33 52 73747 575 666 353744 636 444 5662. 师:请小朋友们同桌互背17的乘法口诀。3. 师:我们一起来玩“开火车”的游戏,好不好?(出示17的表内乘法的口算卡片,学生按顺序迅速说出得数。)4. 师:17的乘法口诀小朋友们学得很好。今天我们将学习8的乘法口诀。相信小朋友们能自己编出8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这些口诀进行计算。5. 板书:8的乘法口诀 (齐读)【设计意图:复习17的乘法口诀,引入新课,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标。】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1师:(出示主题情境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生1:上面有蜘蛛,蜘蛛正在织网生2:一只蜘蛛有8条腿师:你还知道蜘蛛的那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2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生1:1只蜘蛛8条腿,用乘法怎么表示?生2:18=8(条)归纳为乘法口诀“一八得八”。师:(出示统计表)画一画,想一想,蜘蛛的只数和腿的数量之间有什么联系?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并试着编制8的乘法口诀。(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探索8的乘法口诀)3师:哪位小朋友来跟大家说一说?(学生交流汇报,老师板书记录)【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编8的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长了智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推理的力。】三、实践新知,拓展巩固1教材“练一练”第1题,对口令背口诀。2口算75 88 86 84 28 38 56 273. 根据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七八五十六五八四十三八二十四二八十六4. 在 里填上“” 5 6=30 8 6=14 18 6=3 5 8=40 36 6=30 3 8=24答案:2. 35 64 48 32 16 24 30 143. 28=16 82=16 38=24 83=24 58=40 85=40 87=56 78=56 4. 四、达标反馈1教材“练一练”第2题、3题。2 1只螃蟹有8条腿,5只螃蟹有( )条腿。3. 请你试一试,填出适当的数。4832 68 168 8=48248 366 416 78=68+4. 答案:2. 40 3. 48 2 6 3 6 4 84. 16 24 32 40 48 56 64五、课堂小结1. 师:小朋友们,能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吗?(指名学生回答)师:看来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你们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2. 齐背、同桌互背18的乘法口诀。【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再次重现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强化对应掌握的知识的理解。】六、布置作业1. 教材“练一练”第4题、5题。2. 校门两边各放8盆花,一共放了多少盆花?( )( )=( )( )3. 4. 板书设计:8的乘法口诀18=8 一八得八 81=828=(16) 二八( 十六 ) 8= (16)38=(24) 三八(二十四) 8= (24)48=(32) 四八(三十二) 8= (32)58=(40) 五八(四十) 8=(40)68=(48) 六八(四十八) 8=(48)78=(56) 七八(五十六) 8=(56)88=(64) 八八(六十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利用低年级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学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探究来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教学时,我从蜘蛛织网的情境引入,指导学生有序的观察情景图,寻找规律,利用规律。我鼓励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写出乘法算式,进而让学生自己编出8的乘法口诀。同时,我还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并通过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达到逐步巩固应用乘法口诀的目的。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8的乘法口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为帮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我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应用和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解决数学问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资料包一、教学资源自主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面对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过程日益智能化以及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现代社会急需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自主探究式教学可以改变学生在原有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二、资料链接从小立志 科学救国- 熊庆来的故事 熊庆来(1893-1969)是云南弥勒县人,中国现代数学的先驱,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熊庆来的父亲熊国栋,精通儒学,但更喜欢新学,思想很开明,对熊庆来的影响很大。少年时的熊庆来从他父亲那里常听到有关孙中山民主革命的事情,这在幼年熊庆来的心田播下了爱国的种子。 1907年,熊庆来考入昆明的云南方言学堂,不久又升入云南高等学堂。当时满清王朝已日薄西山,各地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抗捐、抗税、罢课、罢市、兵变遍及全国,清政府陷入于风雨飘摇之中。熊庆来由于参加了“收回矿山开采权”的抗法反清的示威游行而遭到学校的记过处分。现实的生活与斗争命命名熊庆来认识到:要使国家富强,必须掌握科学,科学能强国富民。 1913年,熊庆来赴欧留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从比利时经荷兰、英国,辗转到了法国巴黎。8年间先后获得高等数学、力学及天文学等多科证书,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21年,28岁的熊庆来学成归国,一心想学以致用,救民于水火。1949年6月,国民党反动政府趁熊庆来去巴黎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解散了熊庆来苦心经营12年的云南大学。年近花甲的熊庆来怀着“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心情,决定滞留在法国继续从事函数论的研究。 “祖国欢迎你,人民欢迎你!欢迎你回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1957年4月,周总理给熊庆来写信,动员他回国。同年6月,熊庆来在完成了函数论专著稿后,毅然启程,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表示,愿在社会主义的光芒中鞠躬尽瘁于祖国的学术建设事业。在回国后的7年中,他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了近20篇具有世界水平的数学论文。还培养了杨乐、张广厚等一批数学人才,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表现了这位七旬老人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第四课时 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64页、65页,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教学提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材提供了一幅乐器的情境图,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数学信息,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图了解图中乐器的信息,再对学生提出“自主提出问题完成计算”的要求,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提出问题并计算的时间。交流时,要鼓励学生完整的说出自己的问题、列出的算式和所用的口诀,使学生能够发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成就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记8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乘法的意义,熟记8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运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情境图学具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 背口诀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习了8的乘法口诀,小松鼠一家也正在学呢!谁愿意背给它们听一听?(学生用各种方式背口诀)2. 师:小松鼠对8的乘法口诀还是不太理解,你能选择一句解释给它听吗?(指名学生解释口诀的含义、算式和记忆方法。)3. 师:小松鼠们学了口诀,该回学校了,瞧,火车来了!(出示)我的火车谁来开?题目:二八( )、七八( )、四八( )、( )八二十四、( )八六十四、( )八四十八、( )得八、( )四十【设计意图:生动有趣的情境,多变的练习方式,可以帮学生很快的复习乘法口诀的知识。】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师:小松鼠们回到学校,参加了学校的鼓号队,你看,鼓号队的乐器真多呀!观察这幅图,图中有哪些乐器,是怎样摆放的?生1:有大鼓,8个一行,摆了一行生2:还有3行小鼓,也是每行8个生3:有2行小锣,每行8个师:小朋友们真棒,小松鼠们可是数不清这些乐器了,你能帮他们算一算吗?(课件出示教材中的问题)(1) 小鼓有多少个?(2) 大鼓小鼓一共有多少个?(3) 小号有多少个?(4) 这个鼓号队一共需要多少人?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分组合作,讨论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分组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用到的口诀。)生:(1)38=24(个) 三八二十四(2)84=32(个) 四八三十二(3)28=16(个) 二八十六(4)88=64(个) 八八六十四【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能够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巩固拓展,实践新知1. 教材“练一练”第1题。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数字卡片,你能判断出这些卡片是哪两个数的乘积吗?生:可以!师:16生:28=16, 二八十六2. 教材“练一练”第2题。3. 一只 一天吃8个桃子,一星期它能吃多少个桃子?4.看图列算式并计算?个答案:3. 87=56(个) 4. 82=16(个)四、达标反馈1. ( )里最大能填几?( )840 ( )832 ( )7568( )64 ( )428 ( )8162. 计算下面各题,并写出口诀。88=58=83=68= 3.买7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每个8元答案:1. 4 3 7 7 6 12. 48 六八四十八 24 三八二十四 40 五八四十 64 八八六十四3. 78=56五、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呢,快和大家说一说吧!生1:我们又练习了8的乘法口诀,口诀记得更熟练了,真高兴生2:我们会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生3:我们还会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六、布置作业1. 教材“练一练”第3题、4题。2. 3858你能找出得数相等的算式吗?346244826415+253.买5个 多少钱?每个8元4. 小蜜蜂,采蜜忙。8848675842324064板书设计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1)小鼓有多少个? 38=24(个) 三八二十四(2)大鼓小鼓一共有多少个? 84=32(个) 四八三十二(3)小号有多少个? 28=16(个) 二八十六(4)这个鼓号队一共需要多少人? 88=64(个) 八八六十四(1)教学反思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有了前面知识和学习方法的积累,这节课学生学起来会很轻松,所以我把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本节课设计的重点。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本课一开始,我设计了帮小松鼠学口诀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复习前面所学的口诀知识,然后呈现教材主题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让他们主动发现数学信息,然后解决问题。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在交流中品味成功。我在课堂上充分的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自己仅充当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解决帮小松鼠计算乐器数量的问题时,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给学生创设了合作的空间,激发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令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教学资料包一、教学资源怎样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课的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验、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老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要有价值、有意义,不要流于形式。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并做到四个学会: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下面我把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培养的技能目标概括为四个方面:有效沟通;得力领导;合理分工;冲突解决。1有效沟通。小组成员之间是否能够准确而有效的沟通是首要的合作技能,主要包括发送信息和接受信息两个方面。发送信息的技巧有:(1)要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用“我”或“我的”陈述,而不要用“大多数人”、“有些人”、“我们组”等,否则很难辨别是你的想法还是只是简单复述别人的思想感受而已。(2)使你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一致,否则别人不知道你的意思究竟是什么。(3)请求听者给予反馈。接受信息的技巧有:准确而非评价性的复述信息发送者所传达的意思;描述你所看到和理解的信息发送者的思想感受;陈述你对信息的理解,与发送者商讨,直至达成一致。2得力领导。通常将领导定义为能够帮助小组成功完成任务和维持成员之间有效关系的表现,他们认为只有当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机会、发表意见的权力时,这样每个人才会对小组更加尽力。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更有效的要指派一个有指挥和引导能力的学生作为小组的领导,使得小组更有效的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领导角色的具体分配也要考虑到具体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任务比较轻松的时候,可以考虑轮换领导角色,组内周期轮换当小组长,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展领导能力。3合理分工。小组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曾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因此,小组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的意识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上统计这一课时,统计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需要有人进行调查活动(数一数) ,有人记录,这时就需要学生先分工,决定谁来数,谁来记,然后才能合作。分工,就是让每个同学各司其职,可这并不容易,因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分工的方式也不同,在小组建立之初这个问题成为突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在小组内建立民主协商的氛围,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4冲突解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难免会有争论或冲突的出现。争论或冲突的出现正表明小组成员都暴露了自己真实的见解和想法。试想如果没有一个信任民主的氛围,成员没有敞开心扉,也就不可能有争论和冲突。要想建设性、创造性地利用争论,教师应当教学生:(1)视争论为问题解决情境,要辨清差异,而非把它看成为由某人主宰的输赢的冲突;(2)在辩论中,要让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