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本要求 第五章饱和烃 1 能正确书写烷烃的构造异构体 掌握烷烃的命名原则 2 能用原子轨道杂化理论解释烷烃中碳原子的构型 3 掌握 键的形成 结构特点及特性 4 掌握构象式 纽曼式和透视式 的写法 5 掌握烷烃的物理性质 沸点 熔点 溶解度 比重等 存在的规律性的变化 6 掌握烷烃的氧化 裂化 取代反应 7 理解烷烃的自由基反应的条件 历程及掌握自由基的稳定性 8 掌握脂环烃的命名方法和基本结构 9 熟练掌握环烷烃和环烯烃的化学性质 10 熟练掌握环烷烃的顺 反异构现象和环己烷的构象 烃 环状烃 开链烃 不饱和烃 饱和烃 烯烃 炔烃 烷烃 烷 表示碳的化合价已经完全饱和的意思 烷烃的自然界存在方式 气态 液态 固态 天然气 沼气 汽油 煤油 石蜡 凡士林 芳香烃 脂环烃 5 1烷烃的同系列及同分异构现象 CnH2n 2 具有同一个分子式 在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 CH2 的一系列化合物 同系列组成上的差异 CH2 一 烷烃的同系列 系差 烷烃通式 特性 同系列是有机化学的普遍现象 同系物间相互具有同一个通式 结构相似 化学性质相似 物理性质呈规律性变化 只要研究几个典型或有代表性的化合物性质之后 就可能推出同系列中其他成员的基本性质 同系列 同系物 同系列中的化合物互称同系物 二 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同分异构体 分子中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产生了立体异构 分子中原子相互连接的次序和方式不同产生了构造异构 5 2烷烃的命名 1 烷基的概念 1 伯 仲 叔 季碳原子和伯 仲 叔氢原子 2 烷基R 一个化合物从形式上去掉一个或几个原子或基团剩余部分称为基 二价基 亚基 三价基 次基 一价基 2 命名 1 习惯命名法 适用于简单化合物 1 10个碳的烷烃 词头用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10个碳以上 用数字十一 十二等表示 碳架异构体用正 异 新等词头区分 正己烷异己烷新己烷 2 衍生物命名法 要点 以甲烷作为母体 其他烷烃看成甲烷的烷基衍生物 这种方法可以表示结构 但是仍然只适用于简单烷烃 命名方法 选择含最多取代基的碳原子为母体 甲烷 并且要求取代基最简单 其余部分为取代基 书写时由小到大排列 结尾是甲烷 相同取代基合并 写出个数 用中文字表示个数 三甲基仲丁基甲烷 3 系统命名法 IUPAC命名法 a 选最长碳链作主链 支链作取代基 遇多个等长碳链 则选取代基多的为主链 b 近取代基端开始编号 并遵守 最低系列编号规则 例如 c 取代基距链两端位号相同时 编号从顺序小的基团端开始 次序规则 单原子取代基 按原子序数大小排列 原子序数大 顺序大 原子次序小 顺序小 同位素中质量高的 顺序大 多原子基团第一个原子相同 则依次比较与其相连的其它原子 含双键或叁键的基团 则作为连有两个或叁个相同的原子 顺序大的基团称较优基团 d 支链上连有取代基 则从和主链相连的碳原子开始将支链碳原子依次编号 并将取代基位号 名称连同支链名写在括号内 2 甲基 5 1 1 二甲基丙基 癸烷 e 名称的排列顺序 中文名称按基团顺序规则 较小的基团列在前 英文名称按基团首字母的字顺先后列出 5 丙基 4 异丙基壬烷4 isopropyl 5 propylnonane 注意 1 相同取代基数目用汉文数字二 三 表示 2 取代基位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3 阿拉伯数字与汉字之间必须用短横线分开 4 阿拉伯数字之间必须用逗号分开 例1 选择支链多的碳链为主碳链 例2 选择支链位号较小的为主碳链 练习 1 下列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是否正确 如有错请改正 3 甲基戊烷 2 甲基 3 乙基己烷 4 乙基 6 丙基壬烷 2 命名下列化合物 3 甲基 5 乙基辛烷 2 2 6 6 7 五甲基辛烷 2 3 7 三甲基 5 乙基辛烷 2 3 7 7 8 10 六甲基十一烷 一 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1 实验事实 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 四个C H键是等同的 键角是109 50 C H键的键长是0 110nm 2 杂化轨道理论的解释 1931年 鲍林和斯莱特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 5 3烷烃的结构 3 SP3杂化过程及轨道形状 5 键 原子轨道之间沿键轴的方向 以 头碰头 的方式发生轨道重叠而形成的键 轨道重叠部分是沿着键轴呈圆柱型而分布 键的键能大 稳定性高 键可自由旋转 特性 4 烷烃分子的形成过程 5 4烷烃的构象 构象异构产生的原因 由于以 键连接的两个原子可以相对的自由旋转 从而使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在空间有不同的排布方式 一 乙烷的构象 在乙烷分子的无数个构象异构体中 其两个典型的构象异构体 又称极限构象异构体 可表示如下 乙烷分子不同构象的能量曲线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见 交叉式构象的能量较低 故较为稳定 二 丁烷的构象 丁烷绕C2 C3 键旋转的典型构象有四种 丁烷分子不同构象的能量曲线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见 丁烷四种典型构象能量的高低顺序是 全重叠式 部分重叠式 邻位交叉式 对位交叉式 结论 对位交叉式是丁烷的优势构象 又称最稳定构象 三 直链烷烃最稳定的构象 碳链平面锯齿形 5 5烷烃的物理性质 一 状态C1 C4的烷烃为气态 C5 C16的烷烃为液态 C17以上的烷烃为固态 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 沸点依次升高 原子数相同时 支链越多 沸点越低 二 沸点 三 熔点 1 碳原子数目增加 熔点升高 2 分子的对称性越大 熔点越高 A 数碳原子数目 数目 b p B 碳原子数目相同 支链 b p C 支链数目相同 对称性 b p 由此可见 含偶数C m p 的多 含奇数C m p 的少 从而形成了 偶上奇下 两条曲线 解释 在晶体中 分子间作用力不仅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还于晶体中晶格排列的对称性有关 含偶数碳原子的碳链具有较好的对称性 晶格排列紧密 四 相对密度 比重 都小于1 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 最后接近于0 8 20 五 溶解度 不溶与水 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尤其是烃类中 相似相溶 原理 5 6烷烃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取决于分子的结构 C C C H 键 键能较大 极性较小 烷烃稳定 高温 光照等条件下烷烃具有反应活性 1 卤代反应 1 氯代 反应经历了自由基活性中间体 自由基取代反应 亦称反应历程 反应机制 是描述反应由反应物到产物所经历的每一步过程 2 反应机理 氯分子在光照或高温下裂解 均裂 产生自由基 产生甲基自由基 链增长 产生新的氯自由基 链引发 链增长 氯甲基自由基的形成 链增长 氯甲基自由基再与氯分子作用 生成二氯甲烷及氯原子 链增长 自由基之间碰撞 形成稳定分子 反应终止 链终止 整个反应经历三个阶段 链引发 链增长 链终止 此自由基反应也称链锁反应或链反应 讨论题 1 将氯气用光照射后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再与甲烷混合 会发生氯代反应吗 2 甲烷氯代易得氯代烷的混合物 为什么 3 甲烷和氯气同时光照 为什么不引发甲基自由基 3 活化能与反应速率 活化能 activatingenergy 过渡态与反应物之间的能量差 活化能越小 反应速率越快 活化能越大 反应速率越慢 第一步Ea 16 7kJ mol 第二步Ea 8 3kJ mol 在甲烷氯代的多步反应中 哪一步是控制反应速率的 反应速率最慢的一步 速度控制步骤 4 氯代 溴代反应的取向 1oH与2oH被取代的概率为 6 2 氢的相对反应活性 1oH 2oH 45 6 55 2 1 3 8 1oH与3oH氢被取代的概率为 9 1 氢的相对反应活性 1oH 3oH 64 9 36 1 1 5 氯代反应三种氢的活性 1 H 2 H 3 H 1 3 8 5 溴代 溴代反应三种氢的活性 1 H 2 H 3 H 1 82 1600 5 卤素的活性与选择性 卤素的活性 F Cl Br I氯化试剂活性高 溴化试剂活性低 卤代反应的选择性 溴大于氯 Br Cl 影响卤代产物异构体相对产率的主要因素 概率因素 H原子的反应活性 X原子的反应活性 6 烷烃卤代反应的相对活性与烷基自由基的稳定性 1 烷烃卤代的相对活性 3 C H 2 C H 1 C H 原因 不同C H键的离解能不同 键的离解能愈小 则自游基愈容易生成 反应也就易进行 2 自由基的稳定性 3 R 2 R 1 R CH3 原因 同上 即愈容易生成的自由基愈稳定 CH3 H CH3CH2 H CH3 2CH H CH3 3C H 键离解能 kj m 397 5 435 410 380 7 2 燃烧反应 烷烃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3 热裂反应 化合物在高温和无氧存在下的分解反应 分子中含有碳环构造 其性质却与开链的脂肪族化合物非常相似的一类化合物 称为脂环化合物 而只由碳 氢两种元素组成的脂环化合物叫脂环烃 5 7脂环烃的分类与命名 一 分类 二 命名 环烷烃的命名 根据分之中成环碳原子数目 称为环某烷 把取代基的名称写在环烷烃的前面 3 取代基位次按 最低系列 原则列出 基团顺序按 次序规则 小的优先列出 环烯烃的命名 1 称为环某烯 2 以双键的位次和取代基的位置最小为原则 3 多环烃的命名 1 桥环烃 二环 三环等 分子中含有两个或多个碳环的多环化合物中 其中两个环共用两个或多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桥环化合物 编号原则 从桥的一端开始 沿最长桥编致桥的另一端 再沿次长桥致始桥头 最短的桥最后编号 命名 根据成环碳原子总数目称为环某烷 在环字后面的方括号中标出除桥头碳原子外的桥碳原子数 大的数目排前 小的排后 如左图 其它同环烷烃的命名 7 7 二甲基二环 2 2 1 庚烷 2 螺环烃 两个环共用一个碳原子的脂环烃称为螺环烃 编号原则 从较小环中与螺原子相邻的一个碳原子开始 徒经小环到螺原子 再沿大环致所有环碳原子 命名 根据成环碳原子的总数称为螺某烷 在方括号中标出各碳环中除螺碳原子以外的碳原子数目 小的数目排前 大的排后 其它同烷烃的命名 三 异构现象 脂环烃的异构有构造异构和顺反异构 5 8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一 与烷烃类似的性质 1 卤代反应 环烯烃 二 小环烷烃的特性反应与烯烃类似的性质 小环烷烃的加成 1 加氢 2 加卤素 室温 室温 3 加HX H2SO4 2 氧化反应 环丙烷对氧化剂稳定 不被高锰酸钾 臭氧等氧化剂氧化 可用稀冷高锰酸钾溶液来区别烯烃与环丙烷衍生物 稀冷 环烃性质小结 1 小环烷烃 3 4元环 易加成 难氧化 似烷似烯 普通环以上难加成 难氧化 似烷 2 环烯烃 共轭二烯烃 各自具有其相应烯烃的通性 5 9环的张力学说 一 环烷烃的燃烧热与环的稳定性 燃烧热 Hc 测定数据表明 烷烃分子每增加一个 CH2 其燃烧热数值的增加基本上是一个定值 658 6kJ mol 1 环烷烃可以看作是数量不等的 CH2 单元连接起来的化合物 但不同环烷烃中的单元 CH2 的燃烧热却因环的大小有着明显的差异 一些环烷烃的燃烧热 小环 C3 C4 普通环 C5 C7 中环 C8 C11 大环 C12 热力学数据表明 单元CH2的燃烧热 环的稳定性 故 为什么小环化合物不稳定 二 小环烷烃的结构 Baeyer理论 张力学说 1885年提出 由此可见 1 键的重叠程度小 稳定性降低 2 电子云分布在两核连线的外侧 增加了试剂进攻的可能性 故具有不饱和烯烃的性质 环丁烷的构象 环戊烷的构象 5 10环己烷及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一 环己烷的构象 船式构象 环己烷的六个碳原子构成两个平面 六个a e键分别为三上三下 同一碳原子若a键在上 e键必然在下 a e键可以相互转化 二 取代环己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婚姻解除及财产分割赔偿详细协议范本
- 上市公司离职协议书范本及股权激励解除条款
- 科技公司员工保密与知识产权归属及竞业限制协议
- 专业物流公司运输经理聘用合同及服务质量承诺合同
- 试卷04【综合检测】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项复习(解析版)
- 青蛙买泥塘课件大纲
- 数学概率课件模板
- 消气防知识培训
- 黏土手工面包课件
- 老山羊请客课件
- DL-T 5190.1-202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1部分:土建结构工程(附条文说明)
- 海飞丝销售策划书模板
- YYT 1244-2014 体外诊断试剂用纯化水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可行性研究报告
-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整套课件汇总完整版电子教案(全)
- DB32-T 4063-202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鉴定标准-(高清现行)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 史上最全FMEA教材详解
- 3养殖水环境及控制(1)ppt课件
- 《普通物理学(第7版)》全套教学课件1434页
- 竖井滑模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