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15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月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c)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一定是绿色植物b.没有分解者的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也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地球早期的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无消费者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并非全都是伴随物质循环而进行的【解析】硝化细菌是生产者,但其不是绿色植物,a项错误;分解者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之一,b项错误;地球早期的生态系统中只有一些能分解有机物的分解者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产者,c项正确;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流动始终伴随物质循环进行,d项错误。2.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食物网可使(d)a.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b.每种生物都能将能量传递到下一营养级c.每种生物都限定在一条食物链的固定位置上d.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连接成复杂的营养关系【解析】食物网达到一定复杂程度后,会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从而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a项错误;在食物网中,并不是每种生物都能将能量传递到下一营养级,如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不能将能量传递给下一营养级,b项错误;在食物网中,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固定的,与其他生物可以同时存在多种种间关系,如捕食和竞争关系,因此可以处于多个营养级上,c项错误;食物网使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组成复杂的营养结构,d项正确。3.(2015琼海模拟)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错误的是(d)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鸭既属于第二营养级,又属于第三营养级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解析】杂草、水稻是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a项正确;鸭能捕食害虫,所以鸭和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b项正确;鸭捕食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故鸭既属于第二营养级,又属于第三营养级,c项正确;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d项错误。4.(2015哈尔滨第六中学期末检测)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其中a、b、c、d、e、f各代表一个种群。下列分析合理的是(b)a.该图若要表示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还缺少分解者b.图中b、c、f共同同化的能量占a种群同化能量的10%20%c.若d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e种群密度将会降低d.c种群和d种群存在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题图中仅有生产者和消费者,a项错误;题图中b、c、f均属于第二营养级,a属于第一营养级,相邻两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b项正确;若d种群的数量增加,则e的数量也相应增加,c项错误;c和d属于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但处于同一地域,不存在地理隔离,d项错误。5.(2015北京西城区一模)有一种生活在热带的果蚁,可将自己含有蛋白酶的排泄物排在收集来的落叶上,用这些落叶来培养真菌,然后以腐叶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d)a.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促进落叶中纤维素的分解b.果蚁与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c.果蚁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共同促进碳、氮等元素的循环d.果蚁从落叶中同化的能量可通过食物残渣传递给真菌【解析】落叶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促进落叶中纤维素的分解,a项正确;果蚁与真菌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和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b项正确;果蚁与真菌都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都能够分解有机物,共同促进碳、氮等元素的循环,c项正确;果蚁的食物残渣中的能量属于落叶同化的能量,即真菌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于落叶,d项错误。6.(2015大庆一模)如图为生活在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d)a.图中生物可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虫获得的能量约占草能量的10%20%c.鹰获得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虫蛙蛇鹰d.若蛇的数量增加,短期内,鹰和虫的数量均增加【解析】题图中缺少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项错误;虫、鼠和鹿都位于第二营养级,一共获得草能量的10%20%,b项错误;鹰获取能量较多的食物链为“草鼠鹰”,c项错误;若蛇的数量增加,短期内,鹰因食物增多而数量增多,蛙因被更多的蛇捕食,数量减少,即虫的天敌数量减少,则虫的数量增加,d项正确。7.(2016河南八市第一次质量监测)如图是近年在某县试验成功并大范围推广的生态农业模式,下列有关此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d)a.图中位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螺、昆虫、鸭b.鸭和螺之间是捕食与竞争关系c.该生态系统中鸭所固定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的化学能d.图中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鸭的粪便,该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都是分解者【解析】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有的是生产者、有的是消费者、有的是分解者,d项错误。8.(2015郑州二模)如图是一个简化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d)a.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橡树苗和兔的种群密度,可分别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b.森林中的这些生物分别占据着不同的空间,说明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c.兔参与形成了8条食物链,鹰占有2个营养级d.鹰每同化1 kj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本植物固定125 kj的能量【解析】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采用标志重捕法,a项正确;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b项正确;兔在食物网中参与形成了8条食物链,鹰占第三、第四营养级,c项正确;若鹰的能量最终全部由草本植物提供,要求至少所需要的能量,应选择最短的食物链,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鹰同化1 kj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本植物固定的能量为120%20%=25 kj,d项错误。9.(2015湖南常德一中月考)如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d)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b.该食物网中的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鸟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图中只体现了两种【解析】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a项错误;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都是初级消费者,b项错误;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鹰、食虫鸟、蜘蛛和青蛙4种生物,c项错误;题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项正确。10.(2015德州联考)如图为某食物网简图,其中苔类和物种c均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a.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b.物种c和苔类之间无竞争关系c.若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则a的数量可能无明显变化d.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解析】题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分别是白杨树bi,白杨树ca,白杨树cda,白杨树gda,白杨树ga,苔类ea,苔类fa,a项错误;物种c和苔类均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故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项错误;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时,物种a还能以物种c、d、f、g为食,因此短时间内a的数量可能无明显变化,c项正确;题图中的各种成分组成食物网,食物网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分解者,故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40分)11.(14分)(2015河北保定高阳中学模拟)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动植物,其中由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划分,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蚯蚓属于分解者。(2)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其中鹰占有第三、五营养级。(3)若某种原因导致兔子全部死亡,则蚯蚓的数量将会如何变化?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原因是兔子全部死亡,鹰捕食相思鸟的比例变大,相思鸟的数量减少,从而使蚯蚓的数量增加,一段时间后,种内斗争加剧,蚯蚓数量减少,最后趋于稳定。(4)上述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能否说上述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群落,为什么?不能,因为这些生物只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群落应包括这个区域的所有生物(合理即可)。【解析】(1)题图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蚯蚓属于分解者,其他生物属于消费者。(2)题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鹰占有第三、五营养级。(3)兔子全部死亡,鹰捕食相思鸟的比例变大,从而使蚯蚓的数量增加,随后由于反馈调节使蚯蚓的数量减少,最后趋于稳定。(4)题图中的生物只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12.(14分)(2015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月考)某生物研究小组观察到野外四个物种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表示)并统计如下表:休息与其他物种的关系进食其他活动物种a20%15%与物种b争夺食物55%吃植物种子10%物种b20%25%与物种a争夺食物45%吃植物种子10%物种c75%15%吃物种a10%物种d75%20%吃物种c5%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碳元素进入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主要是从生产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的。(2)组成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除表中涉及的生态系统成分外,还应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3)根据表中信息,写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营养结构关系。答案:如图所示(4)物种c与a属于捕食关系。从食性角度看,物种c、d一天中进食时间较短而休息时间较长,可能的原因是物种c、d均属于肉食性动物,食物中蛋白质和脂肪较多,含有的能量多。假设物种a与物种b争夺食物的时间比例增加,说明物种a与物种b之间的竞争关系增强(填“增强”或“减弱”)。【解析】(1)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可使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2)题表中只涉及生产者和消费者,若组成生态系统,则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3)依据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可绘出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图(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物种a和b为植食性动物,均属于初级消费者。(4)由以上分析可知,物种a和b为竞争关系,物种c和a是捕食关系,若物种a与b争夺食物的时间比例增加,则说明二者竞争关系增强。13.(12分)(2015威海统考)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构成(生物)群落。用样方法调查白桦的种群密度时,为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应注意做到随机取样、计算平均值。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分解者,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盆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不同处理蒙古栎杨树红松白桦未分解叶2.445.944.797.30半分解叶7.209.428.715.23为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所选择的蚯蚓生长状况要基本一致,为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灭菌处理。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高于(或大于)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杨树半分解叶最为喜好。由此说明叶片的种类和分解(腐解)程度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和种类,从而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解析】(1)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用样方法调查白桦的种群密度时,为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应注意做到随机取样、计算平均值。蚯蚓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分解者,其能改良土壤的成分,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设计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和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熔解澄清工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高端白酒品牌2025年市场研究报告:消费者饮酒场景与品牌定位
- 2025年安徽高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 高端母婴市场品牌创新力提升策略:2025年品牌研发管理研究报告
- 消防安全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2025年医师定期考核口腔试题题库(+答案)
- 矫形器装配工技能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电力行业安全生产考试题库(电力系统故障处理规范)试卷及答案
- 陶瓷、玻璃文物修复师基础考核试卷及答案
- 餐厅股份转让专业合同5篇
- 2025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国内外新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课件
- 大班科学《玩转扑克牌》课件
- 高速公路改扩建桥梁拼宽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 双台110kV主变短路电流计算书
- DB1750-2019水电站(厂)防雷与接地性能测试技术规范
- 牛常见病防治课件
- 你不懂咖啡课件
- 危险物品储存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表
- 装饰工程保修单
- IInterlib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用户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