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九年级语文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江苏省赣榆县九年级语文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江苏省赣榆县九年级语文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江苏省赣榆县九年级语文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江苏省赣榆县九年级语文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年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30分)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1)无可奈何花落处, 。(孟子二章)(2) ?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3)晓战随金鼓, 。(李白赛下曲六首)(4)衣带渐宽终不悔, 。(5)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6)蒹葭苍苍, (诗经)(7)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写冬景的诗句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连云港的山山水水神奇瑰丽,花果山云雾缭绕、林木苍翠,苏马湾海天一色、白帆点点,真是美不胜收。b.在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中,我市多名中学生以别具匠心的构思和丰富鲜活的内容夺得一等奖。c毒胶囊、瘦肉精、塑化剂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惴惴不安。d.他极为惊异地发现,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好听极了。3.下列各选项中,语言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在新版课标推荐的学生课外阅读书目中,涵盖了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人文、科普读物。b.我们缅怀胡乔木同志光辉奋斗的一生,就是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c.不少学生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钙、锌、铁等营养元素明显不足,营养状况令人不胜乐观。d.人行道的一手搀扶,朋友间的一份鼓励,对手间的一丝宽容等这件件微薄的善举,让我内心感到由衷的温暖。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8分)我和海的爱情刚刚开始。听人说,如果能找到五辨丁香,就能够得到永久的幸福。丁香一开,我们就相约去寻找。从下午到黄昏,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朵。就在欢呼鹊跃的时候,我们猛然看到了不远处丁香丛中有一位老人正在四处寻找什么,便走上前去(xn)问起来。老人神情地说:“我的老伴生病住院了。她一生中最喜欢的花就是紫丁香。我早就想找一朵那样的丁香送给她,可一直没有找到。”我们被老人深情的话深深地感动了,便把手中的丁香 (gng)敬地放在他手上。“不,这是你们的幸福,我不能拿。”老人推词道。 “谢谢了,年轻人!”老人捧看丁香深深地(j)了一躬。我们赶忙扶住老人,只见他眼里含着泪花(1)据拼音填写汉字。 xn问 j躬 gng敬(3分) 文中有三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订正: (3分)文中第5节的空白处是“年轻人”的回话。请根据语境和人物的身份及关系,把“年轻人”的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答: (2分)5(1)小说格列佛游记好几次提到中国,请简要列举相关内容。(3分)(2)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回忆了阿长的哪些事,请列出三件。 (3分)二、理解感悟(60分)(一)阅读下面的曲词,完成8-9题。(6分)【相见欢】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6.品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的写作妙处。(3分)7.请说说你从词中读出作者的哪些滋味?(3分)(二)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0-13题。(14分)【a段】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彝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b段】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僚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田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矣”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日出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临溪而渔 执策而临之 b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c固不知子矣 固以怪之矣 d 往来而不绝者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9用/线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只限三处。(3分)“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田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矣”10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11这两个语段围绕一个“乐”字,描绘了两幅不同的图景,你怎么看待这两段文字中的 “乐”?(4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8题。(16分)阅读就是阅世1978年,我16岁,正当少年。在人生的这个阶段,读过的书是可以跟人一辈子的 。所以, 类如浮士德的永恒冲动,曼弗雷德的孤高厌世,还有哈姆雷特的不断怀疑与反省,成为我日后一再提及的永恒记忆。当然,那样年代中的成长并不轻松。物质的匮乏与精神的贫瘠,都使人脆弱而易感。读书无疑加重了这种感触的分量。但当时的感觉,生命本来就需要伤感的滋养。有时对一个情节乃至细节,可以乐至沉酣,又转生悲凉;有时对一个人物及其结局, 可以忧郁入深,又反为旷达。这种情绪转换带出的刺激与快感,难以言说。今天的孩子,二十多岁了,通常还幼稚率薄。听说狄更斯们可以为一个街区的拐角写去几千字,就问:写一些这样的文字,有什么意思?还有,像罗曼罗兰这样,让克利斯朵夫与安多纳德错失在两列相向而开的火车上,一如自己玩剩下的小把戏,怎么看都不像是有创意 的安排呀。其实,快乐满足的仅是感官,经典满足的才是心灵。每次与经典相遇,其实都是与人性照面,与自己交谈。这一点,他们能知道并愿意知道吗?特别是,当他们的阅读通常不再及此 ,并因这种不及,不再认为经典之于人生有多重要的时候。结果自然是令人担忧的。许多孩子除了在中学文学课上读过一些经典(通常是快读速读 ),在电视上看过一些经典(通常是戏说歪说),再没有开卷有益的经历;杜威视读书为探险,法朗士视读书为壮游,但孩子们只拿书作消遣;笛卡尔说“读杰出的书 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但他们把与书交谈的时光变成了游戏的时光。于是,这些现象所表明的认知的肤浅,已经造成这个时代思想的贫薄与文化的匮乏,而这种贫薄与匮乏,又必定会延缓和阻碍一个民族的心智成熟。但我们也不能失去希望。应该相信,总有一个时刻,人们得安静下来,为人生的意义而苦 恼。总有一天,人们得重新认识读书与人生的意义,并由衷地体会到,若自己内心没有的东西 ,谁都不可能颁赐给你。契合着个人的经历,最近曾再读但丁,神曲“地狱篇”的第一段说:“就在我们人生的中途,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中醒悟过来,因为我在里面迷失了正确的道路。”许多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过迷失,借助于种种外力的帮助,最终都走了出来。但在我,读神曲 本身,就是走出迷途的最好方法。很朴素的道理,因为阅读就是阅世,书生活就是真生活。12文章第段有一句话具体解说了“阅读就是阅世”,请把这句话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13.作者开篇举自己年轻时阅读的事例,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14.作者在第段说“结果自然是令人担忧的”。精读本段,写出“令人担忧”的结果所指代的具体内容。(4分)15.温家宝总理说:“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结合“读书可以改变人”这句话,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任选一句)(3分)(1)杜威视读书为探险,法朗士视读书为壮游。(2)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16.作者说:“有时对一个情节乃至细节,可以乐至沉酣,又转生悲凉;有时对一个人物及其结局,可以忧郁入深,又反为旷达。”请从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四部名著中任选“一个情节(细节)”或“一个人物”,叙述你在阅读过程中类似的情感或认识的变化。(不少于80字)(3分)(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5题。(24分)雪天,走进曹雪芹故居到北京正值天空飘雪,我走向曹雪芹故居时,雪似乎下得更大。草地上、树枝上已经积了一层,空气也冷了些,给人一股浓郁的寒气。我不知道恰遇这样天气,有一种怎样的预兆,总觉得有些不解。雪,紧骤地飘飘拂拂,枫树枝上的小鸟在叽叽喳喳,仿佛是因为寒冷,抑或是寻不着食物,我并没有急于走进这位大作家的故居,而是顶着风雪在故居之外的草坪上徘徊。我怀疑我是否真的走到了曹雪芹故居。难道这就是写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作家的居所?我读过列夫托尔斯泰传,似乎列夫的居所比雪芹的要宽敞雅致得多。我不相信雪芹住在这屋里,吃着稀粥,临了风雪,望着西山写下了红楼梦。这里太平淡了。从外观上看,像普通得寒伧的农家院子。这里固然可以在夏天夜晚听京城郊外的蛙鸣,看悬挂于西山东头的月亮,但毕竟是蹲在近乎荒野的境地观看的。有一股悲凉在空旷的野地飘逸,这种氛围成了雪芹审美的最终基调。因为红楼梦中处处缭绕着悲切伤感的影子。那贯穿着大部分作品的林黛玉形象,一把一把的眼泪或许正是替雪芹抹的。但思想是自由的,现实是客观的。雪芹正是居住在这沉寂的郊外,听着村头冷雨,写了十载,才表达了自己的一个心愿。但这个心愿表达得并不完整,他的生命就在贫病交加的风雨中零落了,像枝头的一片枯叶悄悄地零落到了地上,回归了自然,被黄土淹没了,真可谓“一抔净土掩风流”啊!这样伟大的作家,在叙述曲折的情节之时,怎么忘记了自己生活的曲折呢?为何忘却了自己的生命之舟已经渡到绝地呢?他为何不浪迹江湖,将自己的困苦时光改写之后,再坐在窗前写作呢?难道江湖的险恶让他生了怕的情绪?读完红楼梦,我发现我对雪芹的理解是何其苍白,因为情节中感叹生命、忧伤生命、惋惜生命的字句是太多了。白雪仍旧飘拂得起劲,已经染白了时间与空间,甚至连同我的情感。寒风从西边吹来,吹起了满地的雪花,我走进了雪芹故居。一切都过于简单。几根矮小的苦竹,叶子已经被雪压弯了,但似乎还有生命的精神,这是雪芹两百年前亲手所栽?不大的院子里什么也没有,像农家已经荒废的菜园。黑色的泥土已经被雪覆盖了,但从游人的足迹可以辨出本色。我想这是否是雪芹在此望月休憩的场所?二百年前的雪芹也许在此接待他的朋友们,说不定还有一番丝竹苦吟。看来,这是雪芹情思飞跃之地了。伟大常常诞生于平凡之所。几间中国北方传统式的平房,盖着青色的瓦。从窗棂和木门看,已经被风雨剥蚀得几近朽境了。不过,我认为这增添了故居的价值,因为历史之味更浓了。屋内只有一张北方式的床,几个空而发黑的木质箱子,除此,似乎就没有什么了。但物质的贫困并不等于精神贫困。刚才我站在门外时想,我应从故居里捡拾一个文物之外的东西,以此纪念我在风雪之中对雪芹的拜谒,并由此撩拨我写作的灵感。现在看来,并没有可以捡拾的东西了,何况物质的存在并不等于精神的存在。远处的一枚枫叶被风吹到了院子里,仿佛在雪地上忧怨着。那是一枚已经完全干透了的叶子,黄中有些发黑,在白雪地上,更显出了生命被风干的痕迹,如同这屋里二百多年前的主人。我倚着屋子的墙壁体味这经历世纪的建筑,也体味屋内残存的十八世纪之味。但房屋依旧,味已缥缈。以前,我似乎在一本书上读过,雪芹着书的地方叫什么斋。我要离开故居的时候,没有忘记寻找。白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屋子,但对于书屋的名字,我没有发现题在何处。这是否是被历史岁月淹没了,抑或雪芹根本就没有题什么书房之名。不管如何,我没有见着是有些遗憾的。关于作家、诗人的故居我去过好几处。苏轼的至今还有那么一大片园林,树木茂盛,有森然之感。杜甫成都流寓之所,一再为后人改建,如今已是古木参天,翠竹婆娑,荷池环绕。杨升庵的桂湖,还是桂花飘香。就是朱熹的居所,也还屋宇宽敞,风雨如故。可雪芹之所,显得平淡有余了。这些人大概都比雪芹要富余得多,可以在生前为自己的居所设计好形象。而雪芹却凄苦得多,死后靠朋友出资安葬,哪里还能为后来的时光留下宽敞的寓所,供后人休闲呢?雪芹的晚年只能走进了易安居士的词境了:冷冷清清,凄凑惨惨戚戚。我走出雪芹故居,穿过草坪,穿过树丛,让背影在风雪之中消失。而故居的形象似乎在我的意念之中已被大雪覆盖。17.文章在开头、中间、结尾有三处集中的雪的描写,这些描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18.文章开头说“我走向曹雪芹的故居”,而在第二段又说“我怀疑我是否真的走到了曹雪芹故居”,这是为什么呢?(4分)19.作者是如何评价曹雪芹和红楼梦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4分)20.本文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叙述手法,在点的描写上有一处作者集中刻画了一枚枫叶,这一描写与曹雪芹有什么关系?(3分)21.文章对比描写名人的故居有什么作用?(4分)22.文中有许多富有哲理的语句,如“伟大常常诞生在平凡之所”、“思想是自由的,现实是客观的”、“物质的存在并不等于精神的存在”等等,试任选一例谈谈自己的理解。(5分)三、表达交流(60分)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_”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和要求:(1)在题目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第一行。(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700字。 2012 2013年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古诗文名句默写。略2、c3b4(1)询 鞠 恭 (2)瓣 雀 辞 (3)对话须扣住“老伴的病”和“幸福”这两点来说。做到得体合情,如:“老爷爷,您就收下吧!这样您老伴的病会早一点好,我们也感到幸福。”5、(1)中国人的书写自上而下,中国服装庄重大方;中国很久以前就有了印刷术;中国语言拼写困难。(2)本文讲了阿长长得好不好看,喜欢背地里说人长短,夏天睡觉摆成“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过年时要我说恭喜,福橘,教给我许多麻烦的“礼节”,讲长毛的故事,谋害了我的隐鼠,送给我渴望的山海经。6古诗中以“丝”喻相思和愁思较常见,这里更进一层,翻出新意,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比单纯谐音取义更胜一筹。(以丝缕喻愁绪,形象展现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7离愁,亡国之恨,孤独寂寞,思乡之苦。8d9“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田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矣”10(1)用泉水酿酒,泉水甜而酒水清(2分);(2)你不足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2分)?11示倒:把别人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用自己的快乐击发现生活中的快乐。说明:围绕两段文字的“乐”,发表自己的看法,内容止确即可。12每次与经典相遇,其实都是与人性照面,与自己交谈。13与下文中写今天孩子们的幼稚率薄形成对比;引出下文的观点;从讲述自己读书的经历入手,给人亲切感,便于说理。14 (1)造成这个时代思想的贫薄与文化的匮乏。(2)延缓和阻碍一个民族的心智成熟。15示例1 理解(1)句。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人生的探险,一次世事的游历。在阅读中我们探寻新的世界,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灵魂,这样我们将进入到一个新的人生境界。示例2理解(2)句。阅读经典书籍,如同与那些杰出人物倾心交流,聆听他们的教诲 ,从而了解社会,了解人生,学会做人,学会处事。16 解析:本题有一定难度。这类题的解答与原文关系不大。这一小题与名著阅读联系了起来,要讲清楚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叙述自己在阅读这个情节时的心理活动。叙述自己经历了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