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五章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2 拙手偶拾 六 晋朝道人许旌阳真人格言 十无益 后为林则徐奉为格言 存心不善 风水无益 父母不孝 奉神无益 兄弟不和 交友无益 行止不端 读书无益 心高气傲 博学无益 作事乖张 聪明无益 不惜元气 服药无益 时运不通 妄求无益 妄取人财 布施无益 淫恶肆欲 阴骘无益 3 本章主要内容 一 课堂教学的准备二 教案的撰写三 组织教学四 文化导入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五 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 4 一 课堂教学的准备 复习 教学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p43教学任务的确定 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一些情况 一 对学习者先前学过的知识的了解 二 对学习者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把握 三 对学习材料的地位和价值的分析 四 对学习材料的分解 五 提高教材可懂度 5 一 对学生学习过的知识的了解1 一般的文化程度和文化常识2 目的语语言基础知识3 目的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掌握程度 6 二 对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把握概括能力 具有场独立性的学习者概括能力比较强 具有场依存性的学习者概括能力比较弱 推理能力 沉思型的学习者推理能力强 冲动型的学习者推理能力较弱 同化新知的能力 容忍倾向的学习者同化新知的能力较强 排他倾向的学习者同化新知的能力较弱 7 三 对学习材料的地位和价值的分析教学任务的分析和确定有两种 一是整个学期的 一般是一本教材总的教学任务 二是分课的 一般是以一篇课文为单位的教学任务 教师既要明确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 也要了解和分析整本教材的知识系统和技能系统 对每一篇学习材料地位和价值的分析 可着眼于 1 确认本课学习材料是后续知识的基础2 确认本课学习材料是培养某种技能的必要条件 8 3 确认本课学习材料是交际会话中必须具备的文化知识 文化有知识性的和交际性的 对初学汉语者而言 后者更重要 4 确认本课学习材料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知识有陈述性和程序性之分 陈述性知识只是作为一种描述世界是什么的知识储存于记忆库 而程序性知识则是由陈述性知识通过程序化的训练而转化为熟练的技能技巧 5 确认本课学习材料与其它课的材料是并列的知识内容或并列的功能意念 9 四 对学习材料的分解1 学习材料的结构学习材料的结构包括整本教材的体例和本篇课文的构成 整本教材的体例体现在教材的各个部分 生词 课文 语言点 注释 练习等 的有机组合及编排的顺序上 整篇课文的构成 主要看 1 生词在课文中出现的情况和复现率2 语言点在课文中的体现和落实情况 是个例还是充分展示 10 3 注释部分的内容 文化的 习俗的 句型的 科技的 经济的等等4 词语例释所作的词语辨析情况 是同义的 反义的还是有一个词素相同的 是本课中出现的 还是扩展出去的 5 练习落实课文 生词 语言点 功能点的情况 形式 复现率 题量等 11 2 学习材料的重点确定学习材料重点的准则是 1 既是课文所安排的语言点 又是学习者以前没接触过的新内容2 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语3 学生不易辨别而又常用的同义词或有一个词素相同的词语4 某种表达功能所常用的句式或句子5 课文所表达的有关中国文化习俗或价值观念的内容教学写教案时 这五个准则供参考 但并需要五个齐备 选其一二即可 12 3 学习材料的难点重点并不是难点 难点不一定是学习的重点 难点可由老师临时发现 也可事先预测 1 妨碍和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文化知识2 妨碍和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疑难句子3 语言点中极易受母语干扰的部分4 学生说话和写作中经常性出错或者故意回避的部分 主要是词语和句式 5 汉语所特有的 又很难转化为技能的部分 如 把 字句等 13 五 提高教材可懂度提高教材可懂度在于把书面的材料化成系列性的教学活动 促使学习者接受和消化教材内容 提高教材可懂度的技术一般有 1 分段和归纳 备课考虑引导学生分段并归纳大意 2 难词难句的解释 难词 可采用直观法 讲成语故事 造例句 情景教学 难句 利用语法层次分析理清意义关系 联系上下文揭示句子包含的文化内涵和深层意思 3 语法规则的举例 注意所举例子的类型性 14 4 问题设计 带着问题学 是效果较佳的方式 阅读课运用很多 有引导性的 思考性的 启发性的 系列性的 5 练习的设计和补充 总体说来有三类 一类是理解类 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二是消化类 有助于记忆所学知识 三是应用类 有助于知识转化为能力 6 利用图表和心理图式 直观的东西更易接受 教学上的直观包括 图表式 包括电视 录像等 的教具 一种是储存于学习者的经验模式 7 情景的设计和营造 情景的设计和营造要贯彻现实性原则 符合学习者的知识水平 和实用性原则 符合现实生活的需要 15 二 教案的撰写 教案的构成要素1 课文的教学目的要求2 课时分配及分课时教学目的要求3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4 本堂课运用的教学方法 如归纳 演绎 串讲 讲 练 练 讲 听说 问答 对话 复习 做练习等 5 复习旧课 提问 检查等 6 导入新课 以旧联新 文化背景介绍 16 7 讲解新课 由下列步骤组成1 朗读 个别读 齐声读 跟读 分角度读 默读等 2 词语解释 选择难词 补充释义 3 分段4 难句解释5 提问和回答 提问的问题和回答的要点 6 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7 语法点的讲授 操练和小结8 解释有关的文化内容8 巩固新课 课堂练习 复述或小结 9 布置作业 17 教案撰写的注意事项1 教学目的要求的撰写教学目的要求力求明确 具体 要陈述学习者的学习结果 要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 记忆 理解 运用 2 五大环节的安排上新课五大环节均需有 复习课可减少一些环节 18 3 教学步骤的组织朗读 词语解释 分段 难句解释 提问和问答 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语法点讲解 操练和小结 解释有关文化内容这些讲解新课的步骤不是千篇一律的 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 例句的拟造5 问题的设计6 文化内容的确定7 作业的布置8 执教记录 19 教案的修改和变更1 教学目的要求的拟定 其高低是否适当 2 原先确定的重难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 3 原先拟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需要改换 4 教学步骤的先后顺序是否要重新安排 5 词语解释 例句 问题和练习的再次补充 20 三 组织教学 一 教学内容的导入 展开 转换和结束1 教学内容的导入 按导入内容分 1 文化导入 时代特征 社会风俗 人物关系 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 历史沿革 经济体制 组织结构 2 旧知导入 旧知包括文化的 历史的 地理的 政治的 经济的 自然的 动植物的 语言的等等 3 情景导入 真实情景 现实情景 历史情景 想象情景 21 4 图片导入 包括电视 录像 多媒体 也是一种情景导入 5 教具导入 一般是服装 配饰 小摆设 颜色纸 餐具 文具 玩具 工具 文娱用品 体育用品 模型 6 随机导入 利用周围发生的事即兴联系或启示新内容 如节庆 生日 天气 旅游 参观等 22 2 导入方法分 1 提问2 回忆3 复述4 讲述 导入的内容比较复杂 一般采用讲述方式 5 对比 把旧知识 旧内容和母语的情况先提出来 以期引起跟新内容 新知识以及目的语的对比 6 游戏 如词语连接 组词连句等 7 练习 通过练习发现问题 从而引出新知 23 2 教学内容的展开和转换教学内容的展开指用分解和合并的方法进行语言材料的教和学 分解有如段落的分解 句群的分解 句子的分解 语词的分解等 合并有如归纳段落大意 归纳句子类型 归纳词语结构等 教学内容的转换指从一个内容转移到另一个内容的教学活动 转换的方式有二 一是重新导入 二是自然过渡或人为过渡 24 教学内容的展开和转换的方法 1 理解类的材料 一般通过提问 回答 复述等方式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有层次地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2 记忆类的材料 一般通过讲 练 练 讲 边讲边练等教学模式消化并巩固学习内容 3 应用类的材料 一般通过练习和应用的方式化知识为能力 25 3 教学内容的结束1 小结形式 小结和强调所学的知识内容 2 思考形式 提出或留下问题启发思考和回忆 3 归纳形式 概括全篇课文重心意思 4 复述形式 复述课文内容或情节 5 朗读形式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 讨论形式 练习社会和本国实际展开讨论 26 二 提问和改错1 提问提问是语篇理解的主要方式 提不提问题 何时提问题 提什么问题对学习者理解语篇的引导和效果是很不一样的 1 提示性问题 带着问题阅读 2 复述性问题 阅读以后回忆 3 剥笋性问题 边阅读边思考 4 归纳性问题 阅读以后思考 27 2 改错改错是纠正学习者表达中出现偏误的有效方法 对学生的错误要区别对待 1 大错误 有错必改 并指出错误缘由 2 小错误 适当提醒 多就少改 维护学生表达的信心 3 一时失误 或笔误 可让学生自己修正或相应改正 一般说来 口头上的偏误纠正从宽 书面上的偏误纠正从严 同时 要保护和鼓励学习者大胆使用新词或新语法规则的积极性 28 四 文化导入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29 拙手偶拾 七 一 我们用于担心未来 后悔过去的每一分钟 都是你失去的和生命重新约会的一分钟 二 自卑自傲都是常执 没有看到人事物发展变化的可能性 谦虚又自信才是好的心态 一切时处都能向他人学习 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 三 礼仪不良有两种 第一种是忸怩羞怯 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 要避免这两种情形 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 就是 不要看不起自己 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30 一 文化导入1 意义1 理解课文 2 理解思维 同样的事情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看法 有了文化导入 外国人就能从中国人所习惯的思维观点 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来审视和理解新内容 3 了解民俗 如节庆 婚丧 生育 祝福 娱乐 饮食 服饰等 了解民族能帮助具体的理解教学内容 31 2 内容1 知识文化 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有关中国诸方面的知识文化 如历史地理 建筑园林 住房 服饰 装潢 旅游 饮食 绘画 音乐舞蹈 教育卫生 文字哲学等 有广度不求有深度 2 交际文化 渗透在交际绘画中具有某种深意或情感的文化 一般包蕴在问候 称呼 感谢 盛邀 强劝 婉拒 赞扬 批评 发誓等套话或习惯用语中 3 习俗文化 主要指婚丧嫁娶 节日 生日 祭祀 生育 开业等饮食习俗和活动习俗 32 3 原则 恰到好处1 文化导入必须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2 摆正主次位置 对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时间都要严格控制3 文化导入应该是有机的 不是外加的 忌信口开河 任意外加4 内容比较丰富可分散进行 不宜过分集中4 方法 教师讲述 利用录像 图片 参观活动展示文化内容 33 二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学习汉语跟学习其他外语一样 除了掌握语言形式以外 还需学习和了解中国人的思想 理念以及思维习惯 也就是所谓的跨文化交际 1 跨文化意识的主要内容跨文化意识大多体现在交际文化中 1 问候和打招呼 不同的国家寒暄方式不同 中国 吃了吗 身体好吗 家庭好吗 工作好吗 学习怎么样 西方 很多时候是简单的问候 hi Howareyou 等等 34 2 打听 中国人喜欢打听对方工资 年龄 价钱 婚姻 子女等 西方人则倾向于谈论公共的 安全的话题 3 答谢 答谢一般说 不谢 不要紧 没关系 这是中外相通的 中国人还有些特别的说法 小事一桩 不值一提 举手之劳 何足挂齿 你这就见外了 这是我应该做的等 用这些话表示谦逊 不能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 4 请客送礼 中国人请客铺张浪费 还要说 没啥菜 不好意思 中国人送礼 贵重的礼物也会说 一点点 小意思 东西不好 拿不出手 需告诉外国人 这些话只是表示谦逊 35 5 借口暗示 中国人习惯把暗示方式融进话语 要是主人觉得时间太晚 会说 留在这儿吃晚饭吧 它的意思是 你该走了 6 拒绝 中国人不明确表示 常用 考虑考虑 研究研究 来搪塞 7 批评 西方人喜欢直接指出别人的缺点 中国人一般比较含蓄 批评人时 先优点后缺点 36 2 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1 加强对汉语及其内涵的中国文化意识的了解 2 提高阅读和听力理解能力 3 提高翻译水平 37 3 方法1 课堂与课外结合 课堂要加强学习 课外的参观 访问 旅游 交朋友 看电影 看喜剧 购物 乘公交 做客 宴聚等都包藏着丰富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理念 两者相得益彰 2 知识与应用结合 既要学习知识 也要学会应用 38 补充 文化的固定模式人们常用自己文化社团的观点来观察 概括不同文化的文化特点 并且认为该社团的每个成员都具有这种假定的文化特点 用这种方法概括出来的文化类型叫做 文化的固定模式 文化定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多数人的特点 但也常常是主观片面的 根深蒂固的 39 美国人 幽默 随便 坦率 热情 懂得适时赞美 关心对方和家人 追求平等 对老师不盲从 喜欢物质享受 擅长社交 易交易散 话题多元 喜欢聊家庭 运动 旅游和东方文化 要融入美国社会要懂得参加Party的艺术 忌讳直接问薪金 年龄 婚姻状态等隐私 有相当多的人对其他国家的事情比较无知 40 英国人 有礼貌 守本分 节俭 最有名的公德是排队 有英国人的地方就有排队的现象 守规矩的训练是从小开始的 初相识显得 冷 含蓄 不露声色 傲慢 要维持高贵的形象 熟悉之后也颇有幽默 喜欢喝红茶 尤其是下午茶 常聊天气 足球等 不要谈宗教及有关君主制的闲话 讨厌有公司标志的礼品 41 法国人 谈吐优雅 幽默热情 时尚而不失俭约 讲究礼节 认为法语是最优美的语言 对其他语言喜欢吹毛求疵 喜欢艺术 文化 文学 电影 展览 戏剧 巴黎人一生平均要去几十次卢浮宫 以自己的文化自豪 也充分尊重中国的文化 是欧洲国家中最懂中国的 同时也对中国文化表示迷惘 保守 不团结 喜欢单干 不太守纪律 但不喜欢赴约迟到 很少上门做客 如遇盛情邀请 要带花或巧克力给女主人 忌讳用核桃待客 厌恶墨绿色 忌送黄花 不谈个人 钱 政治 42 德国人 严谨 守法 遵守交通等一切规则 甚至家里茶杯 咖啡杯不能混用 注重环保 垃圾分类精细 对德国汽车工业很自豪 愿意谈论 打招呼互称头衔 接电话先报自己的姓 常聊音乐 科技 艺术 建筑 德国的乡村风光等话题 啤酒和足球是不可缺的 忌谈希特勒 是最大的禁忌 不谈篮球 棒球和橄榄球 约会要准时 失约要电话取消 公共场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23090-12: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ded representation of immersive media - Part 12: MPEG immersive video
- 课件注册税务
- 不贪吃冷饮课件
- 公路安全生产培训
- 天使的身影课件
- 老师外出培训总结
- 计量综合知识培训
- 村庄写生创意课件
- 老年科医生核心能力培训大纲
- 幼儿手指操培训
- 金字塔的建筑特点
- 特警业务知识考试题库200题(含各题型)
- 公司返工申请单
- 热压机说明书范文
- 企业创新体系建设课件
- 全文《中国式现代化》PPT
- 园林绿化景观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 Britax宝得适百代适儿童汽车安全座椅推车婴童用品全线产品介绍
- 10kV高压开关柜验收规范标准详
- 英才学院《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件07振动的测试
- 生药学-绪论-第一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