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3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4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单选题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2有一根长15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响声()a一次响声b两次响声c三次响声d四次响声3将正在发声的手机、电铃或接通电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内,如图所示,当把瓶内的空气抽出时,声音会逐渐变小,但始终能听到声音原因是()a声源发声太强b瓶内已被抽成真空,真空亦能传声c声源离广口瓶太近d瓶内仍有少量空气,悬挂声源的固体亦能传声4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液体能传声的是()a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网里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c水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d依靠潜水艇的声音,判断潜水艇的位置5男低音歌手独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下面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6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的“能量”的是()a用超声波碎石b用声纳探海深c利用b超做体检d利用回声定位7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噪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8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括住的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9下列演示实验中,实验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10为了减弱教室内受到的噪声干扰,下列方法中不可取的是()a关闭门窗b由交警部门在校区附近设立禁鸣标志c学校围墙边植树造林d在耳朵里塞一小团棉花11下列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人能听到的是()a旗帜在风中振动(约50hz)b医院里的“b超”c蝴蝶飞行时扑翅(约2hz3hz)d风暴发出的声波(10hz15hz)12前几年美国的世贸大楼被恐怖分子攻击而倒塌,致使上万上丧生,有关人士指出,楼倒塌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是()a大声呼救b静等着人员前来营救c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d见缝隙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13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它表示的意义是()a此地有乐队,可以出租b道路弯曲,注意安全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d以上都不对14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b“细声细语”指的是音调c“尖声细嗓”中的尖指的是音调d“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响度16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7声音是靠物体的产生的,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相同/不同)声音在钢材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小)18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被困井下约300米的矿工通过敲击钻杆向地面发出求救信号,使115人成功获救,创造了生命奇迹,这是利用了比传声效果好19远处传来美妙动听的钢琴声,寻声而去,其不变,但越来越大,琴声是通过传入人耳的在15的空气中琴声的传播速度是20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这表明也能传声,“土电话”利用了性质21黄河大合唱中有一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它们的声源分别是、和22城市的街道两旁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它可以使交通和生活中产生的被部分吸收而减弱,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这是在减弱噪声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的一个冲击声波经反射集中后,可以将结石粉碎,这说明声音具有23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中传播速度最大三、综合题(每空2分共18分)24(10分)(2015秋淮阴区期中)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25看图说理:(1)观察甲图,你能得出结论是:;(2)观察乙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按照如图去设计声音传播的实验,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想法,甲图中怎么知道鱼是听到拍手的声音把鱼吓跑的,而不是看到拍手的动作被吓跑的;乙图敲桌面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还是通过桌子传入人耳?或者两者都有?针对这些疑问,怎样改进实验,使它更完善2015-2016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响度;音色 【专题】应用题【分析】(1)由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所以音色是辨别声音的最主要的特征(2)振幅的大小影响声音响度的大小(3)次声波是指振动频率在20hz以下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解答】解:a、我们能“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响度的大小,故b错误;c、次声波是我们的耳朵所听不到的声音,故c错误;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有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等知识点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2有一根长15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响声()a一次响声b两次响声c三次响声d四次响声【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解答】解:甲同学在一根空心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声音会在钢管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会听到两次敲击声故选b【点评】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值得注意的是,这根钢管得比较长,如果这根钢管里面装满水时,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就可以听到三次响声3将正在发声的手机、电铃或接通电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内,如图所示,当把瓶内的空气抽出时,声音会逐渐变小,但始终能听到声音原因是()a声源发声太强b瓶内已被抽成真空,真空亦能传声c声源离广口瓶太近d瓶内仍有少量空气,悬挂声源的固体亦能传声【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在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真空铃实验)中,采取了理想实验法,即通过不断抽气来减少介质(空气),再根据声音的大小变化来分析得出结论;但瓶内空气是很难抽干净的,少量空气和瓶体等固体都能传声故始终能听到声音【解答】解:始终能听到声音,不是因为声源离广口瓶太近,也不是因为声源发声太强,是因为瓶内还有少量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了解和掌握,真空铃实验,采用了理想法的研究思路4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液体能传声的是()a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网里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c水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d依靠潜水艇的声音,判断潜水艇的位置【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应用题【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任何气体、液体和固态中传播解答该题关键是确定声音是在哪种介质中传播的【解答】解:a、鱼在水中,听到发声器发出的声音是通过水传播的,能证明液体能传声,故a说正确,不符合题意;b、在岸上的说话声,通过空气、水传给鱼,鱼便听到了,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我们听到水龙头的流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d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d、潜水艇在水中,它发出的声音通过水来传播,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该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解题的关键是找到传声介质是哪种物体5男低音歌手独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下面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处感觉的声音的大小,由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决定【解答】解:歌手表演时,主唱的人声音大,伴唱的人声音小,即独唱的男低音歌手响度大,伴唱的女高音歌手响度小;由于男低音歌手声音低沉,所以音调低,女高音歌手声间尖细,所以音调高故选:d【点评】理解清楚音调和响度的概念,重点理清二者的区别,另外生活中人们把高低和大小说混淆的话,也要区分开6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的“能量”的是()a用超声波碎石b用声纳探海深c利用b超做体检d利用回声定位【考点】声与能量 【专题】应用题【分析】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洁牙,使我们的牙齿上的牙垢去掉,使我们的牙齿更洁净【解答】解:用声呐探海深、利用b超做体检、利用回声定位都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而用超声波碎石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在传递过程中,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7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噪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专题】应用题【分析】解答本题要知道: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人耳处;次声波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超声波振动频率高于20000赫兹【解答】解:a、声波具有能量,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正确,不符合题意;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正确,不符合题意;d、“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不是次声波,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为声学的综合题,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比较基础,是中考的热点之一8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括住的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专题】信息给予题【分析】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人耳不能够听到;水母、青蛙等动物可以听到较低的声音频率【解答】解:a、风暴发出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听不到的范围之内,但水母等动物可以听到,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异常反应预测灾难;风暴不会导致电磁波和地磁场的变化,所以b、d不符合题意,风暴不会引起温度突然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次声波的定义和原理应用进行解答9下列演示实验中,实验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能量 【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3)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是由物体的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4)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解答】解:a、真空不能传声,传声需要介质,故a正确;b、尺子振动越快听到声音越高,说明音调和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故b错误;c、敲击音叉的力越大听到声音越大,说明响度和振幅有关,故c错误;d、纸筒振动发声的声波传递给蜡烛的火焰,使火焰摇动,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故选a【点评】掌握声现象的基础知识,把小实验与识点要联系起来,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10为了减弱教室内受到的噪声干扰,下列方法中不可取的是()a关闭门窗b由交警部门在校区附近设立禁鸣标志c学校围墙边植树造林d在耳朵里塞一小团棉花【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错解分析题【分析】在解答时,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来分析,明确减弱噪声的途径为: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分析时围绕这几个途径展开【解答】解:a、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来减弱噪声,这个方法可取;b、由交警部门在校区附近设立禁鸣标志,这是禁止喇叭发出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可取;c、学校围墙边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取;d、在耳朵里塞一小棉花团,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但是同学们需要在教室中听老师授课,虽然能够达到减弱噪声的目的,但却是不符合实际的,故不可取故选d【点评】此题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解答时关键把握好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但解答时一定要在结合实际的情况下进行11下列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人能听到的是()a旗帜在风中振动(约50hz)b医院里的“b超”c蝴蝶飞行时扑翅(约2hz3hz)d风暴发出的声波(10hz15hz)【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专题】应用题【分析】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低于20hz的声叫次声,人耳都无法听到【解答】解:a、旗帜在风中振动声音在人耳听频范围内,能听到声音符合题意b、b超使用的是超声波,超声波高于20000hz,人耳听不到不合题意c、d、蝴蝶飞行时声音和风暴发出的声音都低于20hz,是次声波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该题考查超声和次声,属于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必须记清楚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12前几年美国的世贸大楼被恐怖分子攻击而倒塌,致使上万上丧生,有关人士指出,楼倒塌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是()a大声呼救b静等着人员前来营救c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d见缝隙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2)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效果是不一样的,固体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解答】解:a、大声呼救,会浪费体力,且地面上的人不易听到,故a不是最有效地方法;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你不发出信号营救人员则么会知道你在哪里,故b不是最有效地方法;c、因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进行传播,所以可以通过敲击废墟板或墙壁产生声音并通过固体向外传播声音,这样可以引起救助人员的注意,最后会获得救援,故c是有效的方法;d、见缝隙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如果不恰当的话,会卡在缝隙里,故d不是最有效地方法;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遇到灾害后自救的一些措施,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比较体现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13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它表示的意义是()a此地有乐队,可以出租b道路弯曲,注意安全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d以上都不对【考点】物理常识 【专题】声现象【分析】减弱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解答】解:此图的含义是禁止鸣笛,即不允许在此地鸣喇叭,这样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选c【点评】这是一道生活常识题,解此类题目,不仅要求我们对物理常识有系统全面的掌握,还要求我们对现实生活多留心观察14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应用题【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a、放在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不符合题意;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不符合题意;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说明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琴弦来回振动较快,看上去好像变粗,能够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原因和声音的传播条件,要结合相关的声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b“细声细语”指的是音调c“尖声细嗓”中的尖指的是音调d“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响度【考点】音调;响度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响度,不符合题意;b、“细声细语”是指响度,不符合题意;c、“尖声细嗓”中的尖指的是音调,符合题意;d、“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音调,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16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归纳法;声现象【分析】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人耳不能够听到;水母、青蛙等动物可以听到较低的声音频率【解答】解:风暴发出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听不到的范围之内,但水母等动物可以听到,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异常反应预测灾难;故a符合题意风暴不会导致电磁波和地磁场的变化,故b、d不符合题意风暴不会引起温度突然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次声波的定义和原理应用进行解答,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7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相同/不同)声音在钢材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大/小)【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速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并且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解答】解: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靠介质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因此声音在钢材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大故答案为 振动,不同,大【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8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被困井下约300米的矿工通过敲击钻杆向地面发出求救信号,使115人成功获救,创造了生命奇迹,这是利用了固体(或钻杆)比气体(空气)传声效果好【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专题】应用题【分析】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的传播条件是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且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解答】解: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所以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故答案为:固体(或钻杆),气体(空气)【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19远处传来美妙动听的钢琴声,寻声而去,其音色不变,但响度越来越大,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在15的空气中琴声的传播速度是340m/s【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速 【专题】声现象【分析】(1)音调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以及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2)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来传播(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解答】解:寻声而去,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变了,音色是不变的,响度变大;我们听到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在15的空气中琴声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答案为:音色;响度;空气;340m/s【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影响音调、响度的因素,声音的传播条件,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20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这表明液体也能传声,“土电话”利用了固体能够传声性质【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应用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和液体都可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解答】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液体、气体和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媒介鱼听见的声音是通过水(液体)传播的,“土电话”是通过绳子(固体)传播声音的故答案为:液体,固体【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21黄河大合唱中有一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它们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的声带和黄河水【考点】声音的产生 【专题】应用题【分析】要解决此题,必须弄明白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解答】解:风在吼,是由于空气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马在叫,是由于马的声带振动所产生的声音;黄河在咆哮,是由于黄河水振动所产生的声音故答案为:空气;马的声带;黄河水【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物体的振动发出声音基础性题目,比较简单22城市的街道两旁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它可以使交通和生活中产生的噪声被部分吸收而减弱,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这是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的一个冲击声波经反射集中后,可以将结石粉碎,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能量 【专题】声现象【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1)在声源处;(2)在传播过程中;(3)在接受处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解答】解:在街道两旁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利用声波粉碎结石,这主要是利用声波具有巨大的能量故答案为:噪声;传播过程;能量【点评】本题考查了防治噪声的三条途径和声音的利用,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2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稍慢,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故答案为:振动,介质,固体【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声音声音的产生和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属于基础知识三、综合题(每空2分共18分)24(10分)(2015秋淮阴区期中)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