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伏东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开学试题 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宜兴市伏东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开学试题 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宜兴市伏东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开学试题 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宜兴市伏东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开学试题 苏教版.doc_第4页
江苏省宜兴市伏东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开学试题 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单元测试卷积累及运用(26分)1.古诗文填空(8分) ,君子好逑。 ,白露未晞。天使不如地利, 。 ,望峰息心。)无可奈何花落去, 。 ,气象万千。 ,所以动心忍性。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鄙夷不屑(xi) 惘(mng)然 b销声匿(n)迹 嶙( ln)峋c玲珑剔(t)透 恣雎(su) d浮想连翩(pin) 惬(qi)意3.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美轮美奂地展示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和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b中共作出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是为了党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通,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c豆蔻年华的男女中学生,在对“高富帅”议论中,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平凡现实的自我解嘲。d高一新生在暑期军训中虽然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仍刻苦训练,磨练了意志。4、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a东西:到处 b恂恂:提心吊胆的样子 c食:同“饲”,喂养。 d齿:牙齿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从小而言之,读书不但提升自我,而且能够增长知识。c大而言之,读书可以提高中华民族形象。d让书香溢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生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吧!6.下列关于名著格列佛游记的说法,是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a格列佛在利立普特小人国受到优待,作为条件他必须替国王递送信件,帮助工人搬运石头修建王宫,参加战斗摧毁敌人。b格列佛在“拉加多大科学院”的数学学校发现那儿教授数学的方法很奇特:命题和证明都用头皮一样颜色的墨水写在一块饼干上,然后让学生空腹吞下饼干。c格列佛当了“羚羊号”船长,第三次外出航海,他的部下图谋不轨,把他长期禁闭在舱里,后来又把他抛弃在了小人国。d格列佛游记的作者通过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手法和离奇的故事情节,深刻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7阅读下列的文字,完成题目(4分)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游历了四个国家,我们看到了并存的一些对立面,比如:美丽与丑陋并存。请你结合名著相关情节,说说你读到的其余的一个对立面。 二、阅读与赏析(共38分)(一)(12分)信数( )与萧何语( ),何奇( )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 )者数十人,信度( )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 )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 )一二日,何来谒( )上,上且( )怒且喜,骂何曰:“若( )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 )也。”何曰:“诸将易( )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 )汉中,无所事( )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 )王策安( )所决( )耳。”王曰:“吾亦欲东( )耳,安( )能郁郁久居( )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 )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 )大将。”何曰:“幸甚。”於是王欲召信拜( )之。何曰:“王素( )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 )去( )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 )礼,乃可耳。”王许( )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 )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 )军皆惊。 8、下列句中与“诸将亡者以十数”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扶苏以数谏故 c、杀之以应陈涉 d、祭以尉首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韩信心里很想得到刘邦的重用,他逃走是因为对此感到没有希望。b、萧何追回韩信,并劝说刘邦如果想争夺天下,非重用韩信不可。c、刘邦从善如流,一经萧何劝说便很爽快地答应任命韩信做大将。d、文中的萧何能识别人才、爱惜人才、重用人才,值得赞扬。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何奇之 奇: 何来谒上 谒: 王必欲长王汉中 王: 王素慢无礼 素: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译文: (2)顾王策安所决耳。译文: (二)初见嵩山 张耒(4分)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2、 “豁”字表现了作者初见嵩山时什么样的心情?(1分) 13、“数峰清瘦出云来”中“清瘦”一词妙在何处?(3分) (三)常想一二 陈鲁民 (8分)晋人羊祜(h)说过:“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他这话还真不是无病呻吟。他立志伐吴,统一天下,建不世之功,可总是不能如意。先是碰上一个硬对手陆抗,让他无计可施;好不容易等到陆抗病死了,他正准备出兵,晋武帝又听信贾充谗言,不愿动武,错过伐吴最好时机;又过了几年,晋武帝终于想明白了,要大动干戈了,羊祜已老得走不动了,不由得发出这千秋遗憾。宋人辛弃疾也有同感:“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辛弃疾立志抗金,收复失地,但南宋朝廷一帮主和反战君臣,百般阻挠,处处掣肘,让他空有一腔报国志,在等待与无奈中,慢慢老去。一生坎坷,壮志难酬,他只有寄情于诗词曲赋中,发发英雄牢骚,出出豪壮怨气。好在“无心插柳柳成荫”,他的牢骚怨气竟也有“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气势,无意中又成了一个“国家不幸诗家幸”的标本。扪心自问,我们多是些平常人,没有羊祜、辛弃疾那么大的襟怀和抱负,不如意的层次也没他们那么高,但遇到的不如意事却一点不比他们少,虽然都是些家长里短,庸常小事,鸡虫得失,小悲小伤,也常让我们心情郁闷,无法排遣。其实,细想起来,有很多不如意事都是自找的,譬如,刻意去争一些不该争或意思不大的东西,争位置,争职称,争荣誉,争排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老是和这个比和那个比,结果越比越不如意;或各种欲望太强,结果力不从心,自寻烦恼。那么,我们不妨适当放弃一些身外之物,减一减太盛的名利之心,不如意事自然就会减少。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少想不如意事,多想如意的事,这是民国元老于右任的人生态度。他曾写过这样一副著名对联:“少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是“如意”。既然“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的大趋势基本无法改变,那何妨索性忘掉或少思那不顺心的“八九”,多想想让人高兴的“一二”。这可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不是鸵鸟的埋头战术,而是达观者的生活态度。比如说吧,是楚霸王,你就应常想破釜沉舟,少思霸王别姬;关老爷呢,该常想过五关斩六将,少思走麦城;曹孟德就应常想官渡大捷,少思赤壁惨败;李后主呢,要常想“凤阁龙楼连霄汉”,少思“最是仓皇辞庙日”;孟进士呢,该常想“春风得意马蹄疾”,少思“昔日龌龊不足夸”;东坡先生,则宜常想“千里共婵娟”,少思“高处不胜寒”;清照女士,当多想“应是绿肥红瘦”,少思“凄凄惨惨戚戚”;拿破仑元帅呢,应常想奥斯特里茨战役,少思那不幸的滑铁卢。总之,要多想“金榜题名”的高兴事,少思那“将军被擒”的倒霉事。 不过,“少思八九,常想一二”,也要讲个辩证法,把握好一个度。“常想一二”是为了调整情绪,保持乐观,但绝不能躺在“一二”上睡大觉,自我麻醉,感觉良好,而要积极开拓“一二”的领域,挖掘新的“一二”出来。“少思八九”也不等于不思,一点不思那就成了没肝没肺的糊涂虫,而是要少思、精思加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在精思中悟出人生真谛,以少犯错误,少走弯路。1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1分) 15、文章开篇为什么要列举晋人羊祜和宋人辛弃疾的事例?(3分) 16、针对平常人不如意时心情郁闷的情况,作者谈到哪两种排遣的方法?(2分) 17、文章最后一段能删掉吗?为什么?(2分) (四) 温暖的村庄(14分) 村庄真是一个固执的地方,多少代就在那里矗立着。而且村庄自信,从村庄走出的人,无论走多远,有了多大的变化都还会回来看她。而远走的人,无论去了哪里,梦里都还是村庄里的人村庄里的事。你端起一个异地的碗,你会想起放在家中碗柜里的碗。什么碗柜呀,就是一个搁碗的木架子,也可能炉台上有一个放碗的空间,垒炉子时就丢下的放碗的地方。筷笼子就挂在墙壁上,风吹来,筷子们像占卦人抖动的卦签,那种响动忽然就搅动了你的胃口。有时候你想城里的墙上为什么不也挂这样的筷笼子,让风也吹一吹,听听筷子的响声。这样的时候,你站到了厨房的窗前,开始望着家乡的方向。你把耳朵尽力地往窗外挪,你就会想起家乡的糊涂面条,想起放在糊涂面条锅里的红薯,想起黏在红薯上的黄豆。春节在家时,有一天儿子对你说,爷爷的手工面真好吃。儿子去老人锅里给你盛了一碗。你怔怔地捧着,自己就是吃父亲的手工面长大的啊,现在你自己的孩子也喜欢上父亲的手工面了,想起自己在城里馋时去吃街上的手工面,父亲的手工面才是最最好吃的啊。你的泪掉在了碗里。走在流浪途中的人最频繁想起的一个词,就是“村庄”。那个在某棵树下埋着自己胞衣的地方是永远忘不了的。那里才是你最终的灵魂,才是你灵魂的栖息之地。是又一次远行,背起行囊就要回家的时候你忽然地想起村庄,忽然想起“温暖的村庄”这几个字,你对村庄的温暖有了一种疼痛的体味。当脚步踏在村口的时候你的心悸动起来,那是一种远行,带着一种漂泊,一种苦寻的远行。你在村口闭上了眼睛,真的,一刹那,你竟然不敢睁着眼睛去看自己的村庄。但你实在想看看想念中的村庄,永远系着你灵魂的村庄。树叶在你离开时才刚刚成片,才刚绽出一年的旺盛,现在竟然已开始落了。时光真是无情,时光真像一把锋利的钳子,再坚硬的钢丝绳也能铰断。妻子和两个孩子站在胡同口,你看见他们了,他们手拉手看你慢慢地走近。妻子牵着他们的手不让他们跑,你倏然看见孩子们长高了。时光也真是有意思,女儿的辫子撵上妈妈的长了,儿子在用一种狐疑、期盼又调皮的眼神看着你。走近院子,你看见了父亲,父亲是越来越老了,父亲的睫毛上都结上了皱纹。父亲站着,不说话,这个一生不爱说话的老人后来说,你不是爱吃梅豆嘛,霜降后的梅豆结得稠。你这才看见满院子的青绿,梅豆枝上的白花,在白花的中间拱出豆荚,还有和梅豆争着地盘的线瓜。村庄很大,要真正走遍村庄是不容易的,村庄好像是让你永远都不会走遍的,你长到八十岁,回头一望,你真的会有没有走过的地方,没有去过的人家。其实就是村庄的阔大,村庄给你的念想。村庄是太大,多少年多少代她生长了多少树多少庄稼,衍生了多少人,养过多少鸟多少牲畜,建起了多少房子,多少人走成了多少路,你怎么会把村庄走遍呢?其实,村庄是很小的,抬一抬腿就到头了,村庄就是巴掌大的一个地方。只是那巴掌一握就会把好多游子,把好多时光,把好多的梦,把多少年庄稼的长势握在手里。你现在又离开村庄了,你又天天走在城市的大街上。有一天你又站在阳台上,你遥望着村庄,你忽然又想起“温暖的村庄”了,你想起了一棵孤独的坟树,坟树下的母亲,坟树上留恋着悠然盘旋的鸽子。坟树,其实是你最大最痛的怀念。你想起一生都守在村庄的父亲,你想应该让父亲来这个城市走一走。站在窗口忽然想,让父亲来看看城市的模样,城市的成长,让父亲也站在楼上望一望他住了一生的村庄吧。你的心已经跑回村庄。村庄永远固定地在那个地方等你。 18、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19、第段中作者先说“村庄是很大的”,又说“村庄是很小的”,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20、末段“村庄永远固定地在那个地方等你”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1、请说说本文以“温暖的村庄”为题,有何用意?(4分) 三、表达与交流(6分)某学者就“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之关系”对三个平行班(每班50人)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22、由上表可得出结论(2分): 23、结合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4分): 四、周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我们的生活中令人意外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心情郁闷后的意外发现,平淡生活的意外收获,成功时刻的意外领悟,人际交往的意外体验,身处自然的意外感悟请以“享受意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答案2. b (3分) 3、b (3分) 4、.d (3分) 5、 b (23分)6、a 7善良与邪恶、高尚与无耻、开明与守旧(一)( 12分)8、(2分) d 9、(2分)c10、(4分) 对感到惊奇 ,以为奇 拜见 称王 平素,向来,一向11、(2分)韩信估计萧何他们已经多次向汉王保荐他了,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也就逃跑了。(得分点:度 ,数,我用,亡 )(2分)就看大王的计策怎么决定了。(或“就看大王怎么决策了。”)(得分点:顾,安)(二)(4分)12、(1分)喜悦13、(3分)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 “清瘦”还含蓄的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刚直坚毅的精神气质(三)14、我们应该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多想那些如意的事情。(大意对即可,1分)15、(3分)是为了用名人的事例证明引出平常人不如意的事情也很多,进而引出作者“少思八九,常想一二”的观点;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道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6、适当放弃一些身外之物,减一减太盛的名利之心;少想不如意事,多想如意的事(或持达观者的生活态度)(每点1分,共2分)17、不能。为了避免读者产生误解,文章最后一段从辨证的角度对“少思八九”和 “常想一二”进一步论述,这样就使得论述更严密,中心论点更客观,不显得片面化、绝对化。(内容1分,作用1分,共2分)(四)(15分)18、排比(1分),(增强语势),突出了家乡特有食物之多(之诱人)(1分),表达了作者身在异地对家乡的强烈思念之情(1分)。19、(4分)不矛盾。“村庄很大”是因为要真正走遍村庄也是不容易的(1分),“村庄很小”是因为它的空间范围其实很小(村庄就是巴掌大的一个地方)(1分)。但村庄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每一件物都包含了丰富的内涵(村庄孕育了许许多多的庄稼生灵,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1分),巴掌大的地方能把久远的历史、众多游子的理想追求以及他们对家乡的思念蕴含其中(1分)。20、(3分)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1分)。内容上,表达了村庄对游子始终不离不弃,永远是游子的心灵家园(灵魂栖息地),深化了文章的主旨(2分)。21、(4分)“温暖的村庄”既指给我带来温情的生养之地(故乡)(1分),又指给我带来慰藉的心灵的家园(或心灵栖息地)(1分)。以此为题,贯穿全文,从触觉角度形象地写出了村庄的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