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写出事件的波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叙事波澜的艺术效果,培养学生“写出事件波澜”的意识; 2.总结出三种写出波澜的方法,并运用到续写中,训练想象、求异等思维; 3.通过续写波澜情节和构思整篇波澜的训练,以提高写出事件波澜的能力; 4.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是叙事波澜的源泉,培养辩证看待复杂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1.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品味波澜的艺术效果; 2.掌握一些写出波澜的常见方法: (1)抑扬法,(2)意外法,(3)悬念法。 (4)误会法3.培养学生写出事件波澜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感受生活,注意利用事件本身的复杂性、曲折性,写出事件的波澜; 2.运用写出波澜的方法,调动想象、求异思维,写出事件的波澜。 【教学思路】 品味波澜之美探讨波澜之法续写波澜情节构思事件波澜 【教学方法】 借鉴与探讨相结合,指导与训练相结合。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品味波澜之美 (说明:此环节,通过讲故事激趣和回顾所学课文经典名篇的波澜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写出波澜”的兴趣,培养“写出波澜”的意识。) 1.故事导入: 【故事之一】 唐伯虎题诗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满堂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人人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个个叫好)。 这首诗题得如何?旁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第一、三句分别与第二、四句形成鲜明的对比,短短四句,先抑后扬,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引人入胜。 唐伯虎的这首诗很有“波澜”。波澜使得叙事一起一伏,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写出事件的波澜”。 2.欣赏名著波澜之美: 回想一下学过的课文,有哪些课文叙事很有波澜效果?又是用什么手法兴起波澜的? 录像鸿门宴片断:(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ii第三单元) 幻灯片展示: 范增举玦项羽不应 项庄舞剑项伯翼蔽 樊哙闯帐赐壮士座 悬念乍解又生,意外险象迭出,三起三落,扣人心弦。(“悬念法”、“意外法”) 猎狮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话:“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点评:这篇百字短文中掀起三个波澜:巴布去非洲打猎,但却猎狮身死。顺逆之间产生了第一个波澜。伊薇薇娜要求运回丈夫尸体,但却收到一个狮尸,顺逆之间产生了第二个波澜。伊莉薇娜再索夫尸,但却得到“巴布在狮腹内”的回电,顺逆之间产生了第三个波澜。文字简洁到了极致,但情节曲折得令人惊叹。)在柏林片段。 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智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笑了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了口:“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妻子时,你们大概就不会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们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点评: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老妇人重复数数,又加以小姑娘们一次又一次笑的渲染,然后再陈述原委。文笔看似平常,实际上是在设置悬念。正因为有了前面的悬念和渲染,后面的陈述才有慑心动魄的力量,才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战争多么可怕。)二、探讨波澜之法巧合法虚实法(说明:此环节,欣赏名著叙事波澜的效果,并结合预习“九曲黄河”,探讨如何写出波澜,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事物本身的复杂性是叙事波澜的源泉,并引出三种写出波澜的常见方法。) 1.明确写出事件波澜的重要性: 根据刚才对经典名篇的回顾,结合“黄河九曲”的预习,思考回答: a什么是事件的波澜? b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 a.事件的波澜就是事件的曲折变化。 b.从客观上讲,社会事物本身就是多面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和多变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事物的复杂性;(社会事物的复杂性、曲折性是叙事波澜的源泉;也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真实地反映事物的复杂性)从主观上说,读者的阅读心理是“文若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2.探讨、总结如何写出波澜: 怎样才能写出事件的波澜? 一是要善于选择曲折、复杂的事件;二是运用一些写出波澜的方法。 从欣赏名著中总结出三种“写出波澜”的方法:悬念法,抑扬法,意外法。 悬念法:是指在文章中设置疑问或矛盾冲突,吸引读者急于了解事件的真相或关注矛盾发展的一种手法。设置悬念,能使读者产生好奇的心理和急于读下去的动力。(如鸿门宴、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 抑扬法:写人写事时,先抑后扬(如唐伯虎题诗、荔枝蜜),或者先扬后抑(如竞选州长),给读者造成心理上的起落,从而兴起波澜,引人入胜。 意外法:即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让读者造成判断上的失误,从而掀起波澜,引人入胜。(如鸿门宴、麦琪的礼物) 突转三、续写波澜情节 (说明:此环节,通过给故事续写波澜情节,从中训练想象、求异思维,提高写出事件波澜的能力;并注意在评析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事物本身的复杂性是叙事波澜的源泉,培养学生辩证看待复杂事物的意识,正确认识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事物。) (一)悬念法 1. 钉 子从前,有个脾气很坏的小男孩。一天,他父亲给了他一大包钉子,要求他每发一次脾气都必须用铁锤在他家后院的栅栏上钉一颗钉子。第一天,小男孩共在栅栏上钉了37颗钉子。过了几个星期,由于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愤怒,小男孩每天在栅栏上钉钉子的数目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坏脾气比往栅栏上钉钉子要容易多了最后,小男孩变得不爱发脾气了。他把自己的转变告诉了父亲。他父亲又建议说:“如果你坚持一整天不发脾气,就从栅栏上拔下一个钉子。”经过一段时间,小男孩终于把栅栏上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了。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栅栏边,对小男孩说:“儿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一看那些钉子在栅栏上留下的那么多小孔,栅栏再也不会是原来的样子了。当你向别人发过脾气之后,你的言语就像这些钉孔一样,会在人们的心灵中留下疤痕。你这样做就好比用刀子刺向了某人的身体,然后再拔出来。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伤口都会永远存在。其实,口头上对人们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们的肉体没什么两样。”(作者:张振玲。摘自中外期刊文萃2000年第10期)【点拨鉴赏】:父亲为什么要求儿子每发一次脾气都必须用铁锤在他家后院的栅栏上钉一颗钉子?后来为什么又建议儿子“如果你能坚持一整天不发脾气,就从栅栏上拔下一个钉子”?这一个又一个悬念撩拨着读者,使之急欲弄个明白。读到结尾,揭开谜底,便禁不住为父亲高明的教育方式喝彩,并进而深深思考。2.用“悬念法”给故事二续写情节。 【故事之二】: 照相 她一向聪明,可这回给难住了。几个外国人要给她拍照,并要她保持刚才的姿势:肩挑菜箩,弯腰拣地上的菜皮,烂叶。 菜是自家的,挑来卖完了,拣回人家剩下的菜叶喂猪,这有什么新鲜?不给照?咱们农家妇女不懂外国人的风俗习惯,别得罪了人家。给照?咱们又不缺吃少穿,照了去,岂不丢人现丑?怎么办呢? 有了。她将身子一转,换了个角度,迅速做出了刚才的姿势。可那几个外国人一看,几乎同时耸动了肩膀,挤出了围观的人群。 原来,她 【学生讨论续写】 【展示、评析学生续写】两人展示,老师点评。 【展示原作结尾】 原来,她巧妙地利用了身后的标语牌“公共场所,自觉注意卫生”。 【评析】这里用的是什么方法? 悬念法。这个悬念解得巧妙,充分展示了农家妇女的机智、敏捷,也揭露了有些外国拍照者的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的。面对这样的复杂情况,你有应对的智慧吗? 如周恩来总理智答美国记者: “派克”的来历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采访周恩来总理,无意中看到总理桌上的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位记者带着几分讥讽的口吻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总理听后,微笑着看了看那位记者,风趣地说:“就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不肯接受,可那位朋友一定要我留下做个纪念。我觉得有意思,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生产的钢笔。” 那位美国记者这才知道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顿时哑口无言。 (二)抑扬法 1.欣赏小故事,加深“抑扬法”印象。 【故事之三】: 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乾隆让纪晓岚对四大幸事后面只添两个字,让大幸事变成大悲事: 久旱逢甘霖一滴 他乡遇故知债主 洞房花烛夜隔壁 金榜题名时别人 纪晓岚添字之后,效果果然不同,变喜为悲,引人发笑,又笑中带悲。 这里变喜为悲,先扬后抑,用的是“抑扬法”。 2.用“抑扬法”给故事四续写情节。 【故事之四】: 让座公交车里真挤。有个老大娘站着,旁边座位上坐着个小伙子,却装着没有看到一般,不肯让座。我开口对老大娘说话了,其实是说给那个小伙子听的。 “唉,现在的年轻人可真是缺乏教养!” “说的是啊,”老大娘点了点头,“就是没教养嘛!” “大概他们的父母也是这种没教养的人。”我瞪着那小伙子说。 “有什么样的爸爸,就有什么样的儿子。”老大娘赞同地说。 “真不象话!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坐着,却让老太太站在那里!”我的声音已经很高了。 “喂,你这小伙子,”我终于忍不住拉了拉他,“说的就是你哪,还不给老人让座!” 【学生讨论续写】 【展示、评析学生续写】两人展示,老师点评。 【展示原作结尾】 “你拽这孩子干什么!”老大娘突然冲我嚷起来,“你回家去教育你自己的孩子好了,我的孙子你可别管!” 【评析】这个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不仅反映了一些年轻人缺乏教养,而且通过对老大娘的先扬后抑,揭示了其更深的原因一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纵容娇惯,甚至护短,不重视公德素质教育。从而深化了故事的思想主题。 (三)意外法 突转法 误解1. 成绩 期中考之后,数学老师要公布成绩。他说:“九十分以上和八十分以上的人数一样多:八十分以上和七十分以上的人数也一样多”话一说完,全班一阵欢呼,一位同学追问道:“那么,不及格的人数呢?” 老师不疾不徐地回答:“不及格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一样多。” 这个故事就运用了情节突转法。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2.用“意外法”给故事四续写情节。 【故事之五】: 背箱子 新学期伊始,我们高年级学生去车站迎接新同学。我见一小女生站在一个大箱子旁不知所措,便主动上前帮她提起箱子。不料箱子似乎重逾千斤,我又不好意思放下箱子,只好勉力支撑。才走了几步,那女生便对我说:“ ” 我 【学生讨论续写】 【展示、评析学生续写】两人展示,老师点评。 【展示原作结尾】 “背不动就滚吧!” 我一听此言,登时怒从心头起,放下箱子,怒视着她。 那女生愣了几秒钟,才满脸通红地指着箱子的底部对我说:“我指的是轮子。” 【评析】“我”怒从心起,是因为事出意外,没有想到小女生居然这么“不领情还骂人”!这种意外,又是因为他误解了小女生的话,小女生其实是好意提醒用轮子滚。这就是“意外法”造成的波澜效果。 四、课堂小结 写出事件的波澜: 1.我们刚才训练了三种写出波澜的方法:抑扬法,意外法,悬念法。 写出波澜的方法还有很多,如书上提到了:巧合法,张弛法,虚实法。 (在具体使用中有交叉,要提醒学生不必在名词术语上纠缠,关键是要合情合理地写出波澜。) 2.前面举的课文和故事等例子,说明了:社会事物是复杂的、多面的和多变的,我们要辩证看待和正确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事物。(如鸿门宴、照相、周总理智答记者) 3.例子还说明了:事物本身的复杂性、曲折性是叙事波澜的源泉,叙事时要善于利用事件本身的复杂性、曲折性。所以我们要深入感受生活,从而更好地写出事件的波澜。(如鸿门宴等)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 五、构思整篇波澜 (说明:此环节,是综合性训练,既是对前面分散训练波澜法的综合运用,又是课堂写作训练的重点,也是对整个课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检验。) 1.构思训练: 片段请以“风波”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事件要有波澜, 情节合情合理。 分四个学习小组进行构思训练: 第一组:家庭风波 第二组:乘车风波 第三组:交友风波 第四组:班级风波 提供提纲模式: 题目:风波 2.交流评析: 写完之后,组内相互交流,评析,修改,然后每组推选一到两人展示作品。并由其他组的同学评析。 3.老师点评小结: 【波澜关键】:“出乎意料,合乎情理”。 【波澜雷区】: 过于繁复: 不要将事件描写得过于繁复曲折,一波三折就够了,能给读者营造一种阅读期待;但又不会让读者期待太久,不要让读者出现阅读疲劳,他会烦你绕弯子的。 构思老套: 情节的构思,思路老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达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这也是要避免的,应力求出新。 漏出破绽: 不要为了叙事曲折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穿凿附会,结果破绽百出。记住:“情节可以虚构,细节不能捏造”。要给人一种真实感,让人觉得可信。 六、布置作业 (说明:此环节,把课堂所领悟的思想意识和写作方法,延伸到课外,使所学真正得到运用,让“人文”在头脑中扎根,让“工具”熟能生巧。) 完成以“风波”为话题的整篇作文,把你们新奇精彩的波澜构思,变成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文章。 【教学后记】 1.从这堂课的设计讲: 本堂作文指导课的教学思路是:品味波澜之美探讨波澜之法续写波澜情节构思事件波澜。 整个教学环节过渡衔接自然,教学过程自然流畅,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2.从采用的教法来说: 本堂课采用的教学法是:欣赏法,探讨法,写作法,点拨法。 在这堂课里,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实践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从选取的材料内容看: 精心选材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一是所选五个故事大都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知识,并让学生去想、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二是所选五个故事,都很有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样精心的选材,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交流中,在构思和续写波澜的训练中,不仅了解了事物的复杂性,而且培养了学生辩证看待复杂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关注生活,思考人生和社会,获得生活的智慧,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念。 总之,这堂课在情景设置、激发兴趣以及流程处理方面做得很有成效,对于如何把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做了可贵的尝试。愿这四十五分钟的“微澜”能意蕴悠长。 一点不足:本堂课“人文性”稍嫌体现得不够。怎样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是一个难点。写作不是一个纯技巧的问题,与思想、修养、素养有很大联系。所谓人品即文品,人品是人的人文素养,过去高考中力求在写作时运用多种方法训练,效果很不理想。人文素养高了,作文才会深刻起来。所以,如何通过多读多写,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使我 (难忘、气愤、惊异)的一件事 、出人意料的一件事 、重逢 、美,就在身边)、巧合法一部三国演义、一部水浒传,究竟写了多少巧合,那是难以数清的。正是这个原因,“无巧不成书”几乎成了过去说书人的口头禅。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要想引人入胜,设置巧合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技法。如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安排了许多巧合。篇首写林教头巧遇李小二,为下文写李小二知恩图报埋下伏笔。后写李小二巧遇陆虞侯,牵出林冲上街买刀欲复仇的情节。再写草料场巧遇大风雪。正是风大雪紧,林冲才出门沽酒御寒,途中见到了山神庙;正是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是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大石头顶住庙门,从而偷听到了仇人的谈话,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忍无可忍,愤而杀敌,实现了性格上的质的飞跃。整篇课文,连设巧合,环环相扣,推动着情节的不断发展,给读者带来无穷的艺术魅力。(四)、抑扬法这是组织篇章造就转折、形成波澜的又一重要技法。可以是先抑后扬,也可以是先扬后抑。如课文琐忆就是先抑后扬。作者回忆鲁迅开始使用了抑笔,说鲁迅“多疑”“世故”“脾气大”“不容易接近”等等。文章往下的回忆,则逐一解除了先前的这种误解,推翻了听到的别人的议论。原来,鲁迅对青年平易近人,亲切热情,从不使用教训口吻;而对那些攀附阔老的奴才、伪装的道学者等,那确实是很有“脾气”、也很爱“骂人”的。这样,文章前后“抑扬”的呼应,形成了覆盖全文的波澜,增强了表达效果。(五)、虚实法正面直接地写叫实写,侧面间接地写叫虚写。虚写为实写服务。文章要以实带虚,虚中见实,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又一个波澜。如藤野先生主要叙述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但开头三小节作者不直接去写,而是奇峰突起。作者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刻画了清国留学生“逛公园、学跳舞”的思想腐朽、不学无术的丑恶现象。鲁迅对东京的失望,实际上是对中国人的麻木而痛心,从侧面表露了作者不甘同流合污、不与之为伍的爱国之情。又如荷花淀,实写水生嫂和水生的对话,虚写水生他们报名参加“地区队”;实写荷花淀几个青年妇女翻身跳下水的紧张场景,虚写参军的战士们紧张迎敌的表现。这样,以实显虚,以虚映实;青年妇女的战斗生活得到生动描写,而青年男子的战斗作用也由此表现得富于情趣。(六)、相错法“相错成文,则语势矫健”,就是说写文章要相错成文,才能力避平板、单调。在记叙时,时而顺序,指明事件发展方向;时而插叙,交代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关系,使文章有进有退,有起有落,有逆有转,变幻多姿,活泼有致。如课文第二次考试,首节倒叙,概述苏教授在招生考试中发现一件奇怪的事:陈伊领初试时十分优异,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接下来五节文字补叙这件奇怪的事情。而第13节作者运用插叙,叙述苏教授从陈壹玲的弟弟口中了解到他姐姐由于抢险救灾、整夜不眠而影响了嗓子的真相。这里的插叙与前面的倒叙、补叙结合起来,在结构上形成摇曳多姿的势态。(七)、张弛法“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叙述故事情节,如果有张有弛,就不致显得急促或平淡无奇。如荷花淀,前面部分写水乡、风景异常恬静美好,给人一种和平的感觉,这是弛。接着作者转过笔锋,描写水上一场激烈的游击战,使浓烈的战争气氛弥漫其间,这是张。又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开头写春节过后北京王府京大街的特种药品商店的热闹景象,这是弛;接着写突然传来平陆县委的求援电话,这是张;再接下去补叙事情的发生,这又是弛。一张一弛,文章就有波澜了。(八)、离合法清人唐彪在作文谱中说:“世间文字,断无句句看题、句句不看题之理,其法在于离合相生。”又说:“离合相生者,谓将与题近,忽然扬开;将与题远,又复掉转回顾是也。”对于记叙文来说,就是在处理场面和情节的过程中,不必处处死扣主旨,而应采取“若即若离”的方式灵活安排,掀起文章波澜,避免单调呆板。如季羡林的马缨花,文章用了几乎一半的篇幅回忆过去所住的大院,对这个院子的人事沧桑、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石展厅设计软件介绍
- 营养学食谱编制
- 校园消防安全培训纲要
- 美容师产品介绍技巧
- 梅尼埃病发作症状辨析及护理要求培训
- 沥青路面压实度检测方法
- 婚前协议书公正
- 库场合作协议书
- 2025-2026学年安徽省宣城市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三政治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山东省招聘社区工作者考前冲刺卷(附答案)
- 消毒和隔离技术知识培训课件
- 2025采编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
- 摄影师基础知识培训课程
- 安全阀动作相关题库及答案解析
- 彩票店转让协议书5篇
-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探究
- 2025年高三语文月考作文讲评:于“攀登”中探寻人生真谛
- 酒店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方案
- 2024北森图形推理题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园区智慧化评价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