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二年级月考政治试题 一、判断题: 每题1分 (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1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 )3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 )4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 )5 物质离不开意识,意识也离不开物质。 ( )6人类认识的来源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 )7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 )8联系与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 )9 因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所以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 )10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因而质变就是发展。 ( )二、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11月第3个星期四定为“世界哲学日”。重视哲学的学习,因为它是 ( ) a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综合科学 b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c哲学家思维活动的科学总结 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12下列说法是世界观的是 ( )a闻鸡起舞 b张三早上5点起床 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太阳东升西落13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思维和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15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指 (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16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17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 )物是观念的集合 心外无物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 理生万物 a b c d18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a从自然界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 b从社会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c从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 d万事万物总和19“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20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观点 ( )a夸大了物质运动 b否认了相对静止 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 d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21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水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 ( )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c事物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 d认识事物要从整体与部分的统一22有人说:“股市无常道,涨跌无常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 ( )a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规章制度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的特点c事物运动有的有规律,有点没规律 d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23面对甲型h1n1流感、超级细菌等,专家表示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不必过于惊慌。这说明 ( ) a规律是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b规律是可以被改造的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在人的掌控之中 d规律能够被人们认识和利用读下表,回答2425题左右脑迥异的八大特征左脑显意识语言时间分析理智做事求实现在意识右脑潜意识表象空间联想情感做梦创造原始认识24人脑是 ( ) a意识的来源 b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c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5尽管右脑比左脑更富有创造性,但是人类的创造均是左右脑协同工作,并且是由右向左或称潜意识向显意识进行的结果。这表明 ( ) a世界是不可知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世界是可知的 d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26意识的本质是 ( ) a大脑的机能和属性 b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c大脑的分泌物 d思维的各种现象27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 )a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b 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28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减员增效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青春永远不下岗”激励了无数下岗职工,他们纷纷开始第二次创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主要说明 ( )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c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d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9“望梅可以止渴,画饼却不能充饥”这说明 ( )a意识的反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b意识的反作用有时有效果,有时没有效果c意识的能动作用巨大,但受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制约 d意识的能动作用总是有限的30电影唐山大地震所展示出的唐山人民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坚韧、乐观、向上精神,强烈而深刻地感动着观众。这表明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31右边的漫画爱鸟工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人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b要树立创新意识c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32 “愚公移山”的故事,有人认为愚公真“愚”,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 )a实践的客观性 b实践的能动性 c实践的历史性 d实践的社会性33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主要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34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一事例说明 (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5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正确的是 ( )a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 b在真理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c在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 d真理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36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37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从哲学上看,敢于“好高骛远”是指 ( )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不切实际的幻想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38“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 ( )a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的本质是由现象表现的39下列选项能够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乌鸦叫丧,喜鹊叫喜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彗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a b c d40由于观念上的差异,人们对墙体和屋面的保温性能并不关注,不少地方节能型房屋的推广进展缓慢。说明(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412010年7月18日,我国四川、广西等地相继出现“天坑”,直径从数米到几十米不等。其他国家如委内瑞拉也出现了一个直径30 米的大“天坑”。由此引起各类关于“地球末日”的猜想。产生这种猜想的主要错误是 ( )a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b只看到事物的偶然联系与非本质的联系c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d混淆了人为事物的联系与自在事物的联系42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主观性 d联系的普遍性43右图漫画蕴涵的主要哲理是 ( )a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b关键部分的功能状态会对整体起到决定性作用c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d整体居于主导地位,部分受整体的支配和制约44“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句话反映的哲理是 ( )a整体功能总是小于局部功能 b部分决定整体处于统帅地位c部分的结构状况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 d整体决定部分处于统帅地位45堪称“中国第一桥”的港珠澳大桥,将使珠三角地区成为一体,从更深层次上拉动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沿海城市的经济链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这体现了 ( )a要根据实际需要去建立和创造联系 b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c要注意从实际出发 d事物间的联系推动世界的永恒发展 46下列属于新事物的是 ( )a苏联社会主义被资本主义所代替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 c科技电脑算命 d生物的退化47阅读漫画“任务终于落实到人了”。漫画中的做法 ( )a充分调动了个人积极性,有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 b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的处理了矛盾c忽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d只看到眼前利益,没有看到长远利益 48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调整经济结构的哲学依据是 () a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有条件 b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d量变能够引起质变49西藏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西藏的广大干部群众要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抓住机遇”的哲学理论根据是 ( )有量变的发生,必有质变的结果 只有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和限度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先从量变开始50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点的是 ( )a邯郸学步 b唇亡齿寒 c吐故纳新 d因地制宜 班级 姓名 考号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二年级月考政治试题 答题纸一、判断题: 每题1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二、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答案三简答题:10分51.2013年7、8月间,上海连续10来天的高温,人们如同生活在火炉中。伴随着高温的是用电紧张,电力公司称,全市发电能力已到极限。8月11日,当观察到有含雨云层经过上海上空时,上海市气象局准备已久的人工降雨作业飞机马上起飞,在市区上空实施作业,获得成功,雨量最大地区超过14毫米,气温一小时内下降4.7摄氏度。读材料后回答:(1)人工降雨取得成功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哲学道理。(2分)(2)有人说,人工降雨说明“人定胜天”,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52. 材料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中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我们党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并将给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全新的变化。上述材料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5分)四附加题:20分53. 我国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2050年将基本实现现代化,我省则制定了“两个率先”的目标,总体构想是:到201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我省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呈扩大趋势,苏南发展势头极好,而经济薄弱县几乎都在苏北地区。2002年,苏南人均gdp为3456美元,苏中为1360美元,苏北为924美元。针对这种情况,我省对苏南、苏中、苏北提出了不同的要求:2007年前苏南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前苏中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南基本实现现代化;2017年苏北先于全国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中部分地方基本实现现代化,苏南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水平。当然,苏北在追赶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必须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树立信心,克服困难。思考并回答:我省“两个率先”的目标的提出和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目标的制定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1分)54. 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各国人民加强交往具有重要作用。但“三人成虎”,因特网上也存在一些令人不安的问题: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甚至十分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滥;有些人有目的地发布不符合事实的信息,误导人们对真实情况的认识;个人隐私、企业秘密难以保全,黑客攻击甚至造成通信中断、网络瘫痪。面对这种情况,用唯物辩证法的道理说明我们该怎么办?(9分)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二年级月考政治试题 参考答案1-5ababb 6-10babbb 1115bcbdc 1620adccd 2125 addbc 2630 bdbcd 3135 dcbcc 3640babdc 4145babcd 4650 bcdcc三简答题:10分51.2013年7、8月间,上海连续10来天的高温,人们如同生活在火炉中。伴随着高温的是用电紧张,电力公司称,全市发电能力已到极限。8月11日,当观察到有含雨云层经过上海上空时,上海市气象局准备已久的人工降雨作业飞机马上起飞,在市区上空实施作业,获得成功,雨量最大地区超过14毫米,气温一小时内下降4.7摄氏度。读材料后回答:(1)人工降雨取得成功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哲学道理。(2分)(2)有人说,人工降雨说明“人定胜天”,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参考答案】第一问: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原理。第二问:三个要点可依次设定为1分、2分、2分此说法不一定/不完全正确。“人”是指人类,“天”是指自然界,“人定胜天”是指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战胜自然。“人定胜天”是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主观符合客观,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取得改造自然的胜利。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如果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没有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则不仅不能“胜天”,而且还会受到“天”的惩罚。52. 材料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中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我们党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并将给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全新的变化。上述材料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5分)(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提出的体现了这一原理。(2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要随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和谐社会这一执政理念的提出是我党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我们党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体现了这一点。(1分)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的认识,将给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全新的变化。(2分)四附加题:20分53. 我国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2050年将基本实现现代化,我省则制定了“两个率先”的目标,总体构想是:到201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我省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呈扩大趋势,苏南发展势头极好,而经济薄弱县几乎都在苏北地区。2002年,苏南人均gdp为3456美元,苏中为1360美元,苏北为924美元。针对这种情况,我省对苏南、苏中、苏北提出了不同的要求:2007年前苏南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前苏中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南基本实现现代化;2017年苏北先于全国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中部分地方基本实现现代化,苏南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水平。当然,苏北在追赶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必须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树立信心,克服困难。思考并回答:我省“两个率先”的目标的提出和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目标的制定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1分)【参考答案】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33T 870-2012 罐式集装箱检验规则(发布稿)
- 军事理论(云南民族大学版)智慧树答案
- 永靖消防知识培训课件地址
- 水钻测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混凝土施工中表面防护膜使用方案
- 输电线路接地系统建设方案
- 万兆园区冷链物流优化方案
- 氢能产业园氢气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方案
- 混凝土搅拌过程的质量监控方案
- 建筑工程项目建材质量追溯与检查方案
- 2025年贵州省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学堂在线 积极心理学(上)厚德载物篇 章节测试答案
- 胖东来运营经理培训课件
- 供电公司信访管理制度
- 木工入场安全教育试卷(含答案)
- 工厂厂规厂纪管理制度
- 2025全球翻译行业发展报告
- T/CCS 025-2023煤矿防爆锂电池车辆动力电源充电安全技术要求
- 贴膜安装服务合同协议书
- 新疆遴选公务员笔试题及答案
- (高清版)DG∕TJ 08-2165-2015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