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射阳县实验初中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射阳县实验初中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射阳县实验初中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射阳县实验初中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苏教版.doc_第4页
江苏省射阳县实验初中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射阳县实验初中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初二语文试卷 苏教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5分)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1) , 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萧萧下(2)浊酒一杯家万里, 。 燕然未勒归无计(3)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4 ) ,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到死丝方尽 ( 5)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6)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8)我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古诗词中蕴含这一道理的句子很多,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 , 。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5分)年轻的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摆脱束缚( )。然而青春的岁月不会一番风顺,或许青春的道路常遇荆棘,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拓( )自己的人生之路;或许青春的航船历经风浪,但我们有足够的力量驶向理想的彼岸; , 。年轻的我们相信只要拥有一对轻灵的翅膀,就能在无际的天空中自由飞翔。(1)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f tu (2)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1分)番改为帆(3)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 此题答案不唯一。例:或许青春的天空时有阴霾,但我们有足够的勇气追求自己的一片蓝天;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2分) ( ) a、 一提到射阳县城近几年来的变化,街道办的张大妈就夸夸其谈,充满了自豪感。 b、 莫言小时候每次去集上听书回来,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母亲炫耀自己的记忆力,他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母亲听。c、回到家乡后,我欣喜地发现昔日的土路已经被宽阔的马路代替,鳞次栉比的汽车川流不息。d、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徒手接住坠楼儿童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的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中国人。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随着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打破了人们曾经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 、天突然渐渐下起了牛毛细雨。 c、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任何国家都没有资格以权威自居,对别国进行所谓“评级”。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1. 下列语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后来,它终于沉没了,橘红的流霞染红了整个蔷薇谷。 近处的山顶上,几只觅食的狐狸,也正返回沟壑间的巢穴。 几只投林的倦鸟在霞光里扇动着翅膀,样子剪纸似的。 太阳渐渐西沉,在幽暗的远山背后,它向天空喷射出无数光束,犹如黄金号角在天边齐鸣。 a、 b、 c 、 d、6、文学名著。(6分) (一)宋江见天色已晚,急叫马麟先护送欧鹏出村,又教小喽罗聚拢众好汉,且战且退,自己拍马到处寻看,恐有兄弟迷路。正行之间,一丈青飞马而来,宋江措手不及,拍马往东而去。一丈青追上去正要下手,山坡上有人大叫:那鸟婆娘赶我哥哥到哪里去!原来黑旋风_a_带七八十小喽罗,大踏步赶来。一丈青便勒转马,往树林边去。不想树林边转出十数骑马军,领头的正是林冲,大喝道:“兀那婆娘走哪里去!” (1)本段文字节选名著水浒其中a指_,一丈青指_(填人名)。(2分) (2)上述语段讲述的是水浒中哪一个情节?(2分) (1)李逵 扈三娘(2分) (2)宋公明三打祝家(三打祝家庄、攻打祝家庄)(2分) (二)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以上内容出自名著 ,文段中的她是指 。(2分) 红岩 江姐(江竹筠)7、综合性学习。(8分) 前不久,由团中央倡导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在各地陆续展开,射阳实验初中将举行“放飞梦想”系列活动,请你参加下列几项子活动。(1)活动一:校团委拟举办“放飞梦想”演讲比赛,由提出书面申请的学生参赛,假如你是想参赛的九(1)班学生杨华同学,以下表格提供了申请书的格式,请你补写好申请的内容和理由。(3分)申请书实验初中团委: 请批准。 九(1)班学生杨华同学 2013年6月26日 (申请的内容和理由各1分;语言通顺1分。示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必须放飞每个人的梦想。我有放飞梦想的激情,也有演讲水平,因此我积极要求参加学校团委组织的主题演讲比赛。)(2)活动二: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为主题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2分) (共2分,不设统一答案。内容贴切1分;运用修辞1分)例:梦想照亮生活 希望成就未来(2)例:梦想是光,照亮黑暗的街。(3) 活动三:假如让你担任“放飞梦想”演讲比赛的主持人,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段开场白。(不少于60字)(3分) 同学们,梦想是人生活的航标,是理想的翅膀。拥有梦想,才会拥有未来。每个人都拥有梦想,每个人都期盼将来。人生没有梦想就如飞机失去航标,船只失去灯塔,终将被社会所淘汰。碌碌无为是庸人所为,奋发图强是智者之举。试问,我们在座的热血青年谁又愿意过那种行尸走肉的日子呢?我相信我不会,你们大家都不会。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放飞希望,像鸟儿一样高高的飞!下面我宣布射阳实验初中“放飞梦”演讲比赛现在开始。 二、阅读与理解(55分)(1)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89题。(6分) 【甲】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乙】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8、 【甲】诗中“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展现出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描述。(2分) 江水碧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 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象燃烧的火一样红。【乙】诗既写了眼前景:“ ”,又写了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分) 巴山夜雨涨秋池 想象景(未来景)(2) 借景抒情是诗文中一种常用的抒情方式。甲乙两诗都借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思乡盼归1.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甲】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选自柳宗元捕蛇者说)【乙】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地著:定居一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人之常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夫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廪:米仓。),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选自晁错论贵粟疏) 老百姓生活贫困,就会出现作坏事的。他们生活贫困是由于口粮不够,口粮不够是由于没有从事农业生产,不 从事农业生产,便不会在农村安家。不在农村安家,便会轻易离开家乡。老百姓象鸟兽一样四处谋生,即使有高高的城墙,深深的护城河,严格的法律,很重的刑 罚,还是不能禁止。人在寒冷的时候,不一定是轻暖的衣服才穿,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一定是美好的食物才吃。人在饥寒的时候, 就不顾廉耻了。人们的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会饥饿,一年到头不添做衣服就会受冻。肚子饿弄不到吃的,身子冷弄不到衣服穿,就是慈爱的母亲也不能保全她的 孩子,君主又怎么能拥有百姓呢?英明的君主是懂得这个道理的,所以他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减轻赋税,扩充积蓄,用来充实粮仓,防备水旱灾害,因此可以得到 人民的拥护。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汪然涕曰 ( 眼泪 ) (2)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 )(3)犹不能禁也。( 还,还是,仍 ) (4)故民可得而有也(因此 ,所以 )12、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分一处,否则不给分)2分(1)君将哀而生之乎 (2)夫寒之于衣(1)君/将哀而生之乎 (2)夫/寒之于衣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1)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 (2)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人们的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会饥饿 14、甲乙两文都封建社会的官员针对当时社会现状写的文章,他们的写作目的各是什么?他们的写作目的有哪些相似的地方?(4分)甲文:_乙文:_相似处: 14(1分)甲文: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乙文:希望统治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2分)相似处:希望统治者能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维护国家统治。5、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5-19题。(16分) 说勤 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司马迁著史记,从二十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现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五十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勤的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聪明。唯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开拓知识领域,使自己聪明。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只要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得到真知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义的。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16、文章开篇引用俗语和唐代韩愈的话有什么作用?(4分)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作为道理论据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引用俗语、名言,具有权威性,说服力。(答到其中任意两点即可。)17、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举例论证(摆事实、事实论证),具体有力的证明了“勤出成果”这一分论点。18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4段所举的两个事例。(每个论据不超过30字)(4分)(1) (2) (1)德摩斯梯尼气不馁,心不灰,坚持不懈,终成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2)陈正之不懒不怠,勤学苦练,终成博学之士。19、本文论证层次清晰,请结合选文具体谈谈本文的论证过程。(3分) 本文先通过俗语和唐代韩愈的话引出中心论点“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再从“勤出成果”和“勤出智慧”两方面加以论证,最后得出“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勤的程度如何”的结论。(四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20-24题。(19分) 春天的蕨菜牛角湾离小镇五里,小镇离县城五十里。李老师在牛角湾教了很多年书了。以前,是他一个人住在学校里,星期一到校,星期五离校,如同一只飞来飞去的候鸟。后来,李老师的老婆患了重病,交不起医药费,李老师就把县城的房子卖了。这样,李老师一家人就住在学校里了。李老师的儿子不到五岁,李老师还有一个七十多岁的母亲,半边瘫痪。李老师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学生娃心疼老师。今天这个拿几个黄瓜,明天那个拿几个鸡蛋,可李老师坚决不收。若收下来,就一定按市场价付款。一来二去,学生娃没辙了。春天到了,柳树发芽,桃花吐艳,山上的蕨菜也蹿得筷子一样高了。李老师的老婆忙里偷闲,隔三差五就背个竹篓,与一帮村姑大嫂去采蕨菜。小镇赶圩的日子,就拿到集市上去卖掉。有一次,李老师的老婆不小心在山上滑了一跤,一连好几天,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李老师对学生很严格,谁上课不专心,他会把眼睛瞪得溜圆;谁没完成作业,他会毫不留情地留下来。严师出高徒,李老师教的虽然是复式班,可教学质量总是名列前茅。这天下午的作文课,李老师端着一摞本子,刚跨进教室,学生娃就异口同声地高喊:“我们要去春游,我们要去春游。”反了,真是反了!李老师的脸气得成了猪肝色:“你们不想写作文吗?作文可是你们的薄弱环节啊,一定要想办法提高才行!”然而,学生娃的呼叫还是一浪高过一浪:“我们要去春游!我们要去春游!”李老师挠了挠脑壳:“也好,不过你们得答应我的条件。一是要注意安全,二是要写这次活动的作文。”耶!学生娃欢呼雀跃。李老师带着一班人,来到附近的山上。但见绿树丛生,青草遍地,还有不少野花在清风中摇曳生姿。李老师提议:“我们来举行爬山比赛。”学生娃回答:“还是采蕨菜比赛吧。”李老师点点头:“好。”学生娃一哄而散:“看哪个采得多啊。采得多的是英雄,采得少的是狗熊。”四十多个学生娃渐渐消失在绿海中直到日头西斜,学生娃才陆续下山,手里提着一袋袋柔嫩的蕨菜,他们是有备而来呢!回到学校,所有的蕨菜过了秤,一共是九十三斤。学生娃搓着黏糊糊的手,回家去了。第二天,有人看到李老师和他老婆一大早就把蕨菜挑到小镇的集市上去了。学生娃便私下里议论,蕨菜能卖多少钱。第三天,李老师高兴地在班上宣布:“蕨菜全部卖掉,按市场价一块五钱一斤,卖了一百三十多块钱,这些钱按人头分给你们。”“我们不要。这蕨菜是野生的,不是地里种的,老师不能不收!”孩子们齐声叫道,一张张幼嫩的脸上,流露出开心的笑容。李老师的眼眶湿润了。不久,学生娃惊喜地发现:教室里多了一个图书箱,里面放着几十本新崭崭的杂志,有作文书,也有小小说 20、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3分) 同学们通过采蕨菜卖钱帮助老师,老师深受感动并用卖蕨菜的钱为学生买来了图书箱和书籍。(意对即可) 21、学生娃心疼李老师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两例说明。(4分) 示例:1、经常拿东西带给老师,如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