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片断与反思.doc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片断与反思.doc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学片断与反思.doc_第3页
小学数学教学片断与反思.doc_第4页
小学数学教学片断与反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教学片断与反思加、减法的估算,是学生在学过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一年级的相关内容中,己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本节课,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说明估算的过程;通过对两位数加、减估算方法的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能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和作用;并能运用估算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教学片段:A、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练习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估算方法。B、教学片段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1、考考你。出示:2132=609=师:谁能很快估计出算式的得数大约是几十?生1:21接近20,32接近30,21加32大约得50。生2:9接近10,60减9大约得50。师:在数学计算中,有时不需要精确的计算,只要估计出粗略的数据就可以了,这叫做估算。(出示课题:加、减法的估算)2、投影仪显示以下问题情境。师:赵校长准备和我们学校的部分同学去慰问希望小学的小朋友,二年级有45人,三年级有47人,四年级有46人,五年级有48人,每个级有2位带队的老师,租了4辆车,每辆限坐50人,够坐吗?请大家估算一下。老师的问题一出,孩子们的小手便纷纷举起来,学生马上就猜出够坐了。(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1、赵校长去商店买下列的3种生活用品带去希望小学,热水瓶28元、烧水壶43元、水杯24元。赵校长带了100元钱,100元够买这三种生活用品吗?2、独立思考后,4人小组讨论:帮赵校长估算一下100元到底够不够?3、汇报。师:哪组小朋友愿意把你们估算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小朋友,100元钱够吗?你用什么方法?生1:买热水瓶后大约剩70元,买烧水壶后大约还剩30元,买水杯够了。生2:买热水瓶和买烧水壶大约花去70元,还剩30元,买水杯够了。师:还可以怎样算呢?生3:把28、24都看作25,把43看作40,买热水瓶、水杯、热水壶大约一共90元,100元够了。二、教学反思1、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有着重要的价值。本环节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估算情境说明估算的功能,使学生了解到有时根据实际的需要只要估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2、本节课的教学我还能注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在经过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后,进行全班交流,新课程改革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放飞希望的平台,新教材更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游刃有余的空间,那里有孩子们创新的思维、丰富的联想、奇异的发现,让我以及孩子们惊喜不已,尤其是课堂上孩子们超乎寻常的想象,更让我震撼。下面颉取几个教学片段,与大家共赏析: 片段一: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统计一课。 新课结束之后,学生做课后的“做一做”,要求:统计佳美电器商店一个星期电视机的销售情况。统计表如下: 佳美电器商店电视机销售量情况统计表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销售量(台)15 10 20 25 30 50 45 统计的结果是:星期一到星期五销售量不大,星期六、星期天销售量最大,其中星期二销售量最少,星期六销售量最多。然后学生根据统计表填涂统计图,最后根据统计图解决2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问:哪两天销售量最多?哪天最少?学生顺其自然完成。第二个问题是:你还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接下来的分组汇报,更是学生思维的大展示、大比拼。 生1:我建议:星期一到星期五少进点电视机,因为这期间的销售量不大,人们都在上班,逛商场的顾客较少;星期六到星期日多进点电视机,因为这两天是双休日,逛商场的人比较多。 生2:我建议:下周二多进点电视机,留到星期六、星期日卖。 这些建议同学们都表示同意,我也表示赞同。我又问还有其它建议吗?学生摇头没有,正准备按照教案设计进行下一个练习,突然,李晨宇同学站了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个建议“。我用疑惑的眼光打量了他一下,同学们更是诧异,我稍微停顿了一下,为了照顾他的面子,让他讲,他说我建议:星期一到星期五卖得便宜些,星期六、星期日正常;或者,星期一到星期五便宜得多一些,星期六到星期日便宜得少一些。一语激起千层浪,其他同学眼睛一亮,想起了大街上商家为了促销挂出的打折牌子,纷纷表示同意,还向晨宇竖起了大拇指,称赞他的聪明。我问:“你怎么想到这种好方法?”他说:“我随妈妈上大街,在有些商店门口看到的,那个时候还不懂,是妈妈告诉我的。”多么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多么爱学习的孩子!我确实没有想到这一招,也着实为他的棋高一筹的想法高兴,虽然,这节课没有按照预定的计划完成任务,但我内心是高兴的,高兴自己挽救了一个创新的、跳动的童心,给了孩子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为这样,我值得! 反思: 看似平常的一节课,似乎普普通通的一个问题,却道出了一个不寻常的道理,课后我细想:倘若我当时按部就班,按照自己的教案设计,随着自己的意愿顺着溜下来,不让李晨宇同学发言,势必就扼杀一颗创新的童心,那样的损失将无可计量,我庆幸自己没有成为一个“刽子手”,更感谢新课程带给我的全新理念,是新课程让我重新诠释了师生关系,体会到了学生的重要地位,让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几个数字、了解几个题型、会做几道题等等,更重要的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真正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将来走入社会所着想。 片段二: 前几天我布置了一道思考题:用16、17、18、19这四个数(每个数只用一次),编一道加减混合算式。 第二天,我让学生说出自己各自的想法。 生1:“把16、17、18、19看成6、7、8、9来做,6+91515-78,所以我填上16+19-1718。” 生2:“我也赞成他的说法,只是我加上符号,看得更加清楚,你看6、7、8、9。这样很明显,中间相加等于头尾相加,16、17、18、19,这样就有好多答案,如16+19-1817, 16+19-17=18,19+16-1817, 19+16-1718”。 生3:“我知道有8种答案,因为16和19,17和18交换位置都可以。这样16、19在前有四种,17、18在前也有四种,所以共有8种答案。” 这些我都给予积极的肯定,正当我要鸣金收兵时,出现了如下的一幕: 突然,赵思宇同学站起来:“老师,我的方法最好,最容易做。”我打量了一下她,用怀疑的口头问:“真的?”,同学们也嘀咕开:“她会有更好的方法?”赵思宇同学干脆跑到讲台上,拿起粉笔讲:“我把16、17、18、19看作、,这样,16就成了,17就成了,18就是,19就是。你看,1+4-23,我们没有一个不会,所以16+19-1718”。顿时,教室里掌声经久不息,我也大为感叹。我赶忙说:“这想法太好了,把本来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是,老师却没想到这么好的方法,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吗?”她大方地答:“我住过医院,里面没有按、排列,而是301、302、303、304,我就把它看成、,这样我就记住了,不会忘记,不会走错。” 反思: 课后,我反复琢磨这个教学片段,在为学生有着如此丰富想象力和巨大创造力而感叹的同时,更为自己平时没有“蹲下身子”欣赏学生而感到愧疚,为自己平时的主观武断而感到不妥。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克服的办法有哪些?细细想来有以下三点: 一是:我们经过长期的工作,已经形成太多的思维定势,以至于难以摆脱自以为是的常规思维的束缚。今后,在教学中,我定不依赖于传统的经验,使自己的思维放开,富于创新,发现创新的苗子,培养创新的苗子。 二是:要“蹲下身子”,欣赏学生。平时不能以自身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思维,应以儿童的眼光去欣赏学生,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尤其应耐心倾听,积极肯定,小心呵护。试想,若我不让李晨宇、赵思宇同学说出来,那该多可惜啊? 三是:在今后的课堂中,应真诚地多问几个“为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