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第一课时课 题绿(朱自清)计划课时两课时使用时间两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基础字词及文学常识。2.学习本文剪裁得当、结构精巧、写景传神、情景相生的写作特色,体会本文状物抒情语言的强大表现力。3.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艺术想象力。德育目标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温州仙岩梅雨潭那充满生命力、洋溢勃勃生机的自然美,感受其间所跳动着的作者勇于进取的激情。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重 点:抓住最能透视文章神韵的词句,引导学生从情景相生的角度理解分析散文。(依 据: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难 点:把握文中情与景的对应关系。(依 据: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采用探究、合作、讨论朗读的教学方法。教 学媒体手段播放相关影音文件课时分配实施要点本课为两课时,在该课时内完成所有第一节课课堂教学内容。一、导入: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季了,很多植物的叶子都已经开始渐渐的变换了颜色,那么在刚刚度过的夏天里植物的叶子一般是什么颜色的呢?绝大部分都是绿色的。春天植物刚刚发芽生长的时候我们称那种绿色为“新绿”“嫩绿”,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有浅绿、深绿、墨绿等等很多种绿色。但是大家听说过“女儿绿”吗?有人见过这种“女儿绿”吗?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这篇朱自清先生的绿就要为我们呈现这样一种颜色。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语言文字一起去欣赏这种特别的绿色。二、作者及背景知识介绍: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藉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文研会)。1916年考进北京大学预科学习,参加五四运动。 1925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致力古典文学研究,从事散文创作。1931年至于932年留学英国。抗战前对前途充满胜利信心。抗战胜利后,反对国民党打内战。1948年6月,在拒绝“美援加面粉”的宣言上签字。临终前嘱夫人:“有件事要记住,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8月12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于北平。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2.时代背景介绍。绿,写于1924年。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战争已在酝酿之中。尽管朱自清并没有投身到革命的激流里去,但他对中国社会的前途,时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伐,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他这一时期的思想,基本上还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这反映在他的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满蓄着“为人生”、“写实”和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绿虽然不过是一篇写景文,但只要仔细品味,还是很容易触摸到作者思想的跳动着的脉搏,看到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三、课文泛读:1.泛读课文。这是一篇语言非常丰富的散文,所以我们先来一起读一遍课文,纠正部分字词的读音。2.正音。惊诧 薄阴 尘滓 明眸善睐 镶 仰头 踞 分外绺 棱角 飘散 倏的 石穹 着实 皱缬 处女 什刹海 挹 抚摩 掬四、课文分析:(一)全文朗读。缩写课文,抓住课文内容(骨架)进行提炼。1.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2.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绿的原因,得名的原因,瀑布潭的另一景观)3.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裙幅,处女的心,最嫩的皮肤,温润的碧玉,(恰倒好处的东家之子),蔚蓝的天,临风飘举的带,明眸善睐的眼,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女儿绿”。 4.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二)再读课文思考:(1)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几个?每个立足点写了什么景物?(2)这篇散文的“文眼”上什么?(3)作者是怎样抓住“文眼”来写“绿”的?明确:(1)作者写景有三个立足点。 第一个立足点是山边,写梅雨潭的远景。 第二个立足点是梅雨亭边,写梅雨潭的环境:山、岩、亭、天、草、瀑布、水花。 第三个立足点是梅雨潭边,写梅雨潭的绿:潭面、水波、水光、水色,并联想。把三个立足点所绘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悬瀑、飞亭、流云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图”。 (2)这篇散文的文眼是: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3)作者是这样抓住“文眼”来写“绿”的: 文章开头点题: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便按游踪先后,远写飞瀑及梅雨潭周围的环境,实际上仍抓住“惊诧”来写:“飞瀑之下必有深潭”,暗示出梅雨潭并非死水之潭,则是有不尽的活水深潭,是充满生机之绿,这也是梅雨潭可爱之由。其瀑流飞泻而下的气势、威力令人“惊诧”,水花飞泻情景更可“惊诧”。然而写到梅雨潭的绿招引我们去“追捉”时,“我心中已没有瀑布了”,这显示作者先写瀑布,不过是用作陪衬,强调了“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惊诧于她的潭面、水波、水光、水色,最后,文章结尾照应开头:“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显示“惊诧”这“文眼”贯穿始终,而在“惊诧”之前加上“不禁”,更突出了“绿”的强烈印象。 文章充分体现了“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课文结构:12、34开头点题:惊诧于梅雨潭的绿结尾扣题: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五、补充知识:散文,可以铿锵得象诗,雄壮得象军歌、生动曲折得象小说,活泼尖锐得象戏剧的对话。著名女作家冰心道出了散文的共性:散文不管用怎样的表现形式,作者总是要追求他的某种真挚情致的表现。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书后练习第三题。3.本文情景交融,语言生动。思考本文语言特点。 第二课时(一)第三段详解抒情特色。朱自清散文绿中关于梅雨潭之绿的一段文字,高超地运用了融情于景的写作技法。情因景而起,因此无不与景物特征相吻合;对绿的特征描写得真切,尤其能体现作者地景物绿的感情。作者描写绿的润泽光亮,正是为了抒发对绿的倾慕、热爱、向往之情。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地、静态地表达感情,阅读时,我们会感到他的感情是流动的、发展的。朱自清紧紧地扣住了接触之前、初次接触、不断感受、完全融入景场这一时间过程来抒发情感。表达了感情的流程,丰富了感情的层次,加深了感情的渲染力度,使文章呈现一种自由而细腻地展开心理流程的美感效应。1.接触景物之前,表达对景物的神往之情。作者尚未到梅雨潭边,就感受到有“闪闪的绿色”、“离合的神光”在吸引着他。于是开始“追捉”美的诞生地。揪、攀、小心探身、鞠躬过了石穹门这一系列动作,既写出了潭边之路的奇险,到潭之边行程的艰难;又突出表现了景物“绿”对作者的吸引力,作者对景物“绿”的无比神往;同时也确定了读者的审美方向。 2.接触景物之初,抓住第一感受。既到潭边,亲眼见到神往已久的景物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这是第一感受。“那醉人的绿呀!”“满是奇异的绿呀!”醉人和奇异,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心理学表明,第一印象(感受)往往能体现事物的概括性特征。下文对景物“绿”所作的具体描写,就是这一特征的展开。第一感受,不断地深入下去。 3.浮想联想,表达对景物的热爱。为了突出描写梅雨潭之绿的醉人和奇异,作者用一连串生动形象的比喻,从不同角度来显示潭水的绿:“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油一般”这是对梅雨潭的涟漪以及颜色的亮度、纯洁的比喻,集中寄寓了作者的热爱之情。作者又用联想的方法进行比较,以北京什刹海绿杨之淡、杭州虎跑寺绿壁之浓、西湖波之明、秦淮河水之暗,和梅雨潭相比,把与眼前之景既有共性又有不同点的浓淡明暗的不同光色引入作品,不但为写绿色平添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感,而且也能在广阔的背景中,引导读者透过作品的语言文字,展开再创造的想像力。这一联想表现了作者对梅雨潭之绿挡不住的赞美。 4.感情逐步投入,探求景物特征的来源。为什么有这样奇异的醉人的绿呢?是潭水深吧!为什么会这般鲜润呢?是蓝天融了一块在里面吧!这种没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的猜问,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感情已慢慢放开,从景物联想到景物的来历,“爱屋及乌”,已投入到痴迷的状态。 5.刻画景物神奇的魔力,抒发作者和景物为一体的感情状态。朱自清热情奔放又不乏天真的幻想:如果有一个舞女,手持绿水裁成的丝带,一定能临风飘举,翩翩起舞;如果有一个盲妹,拿潭水作眼睛,一定能明眸善睐。绿是生命的灵动之气,万物赖绿而生机勃勃。作者忘乎其所,拍、摩、掬,一连串行为莫不是潭水之绿的魅力所致。至此,作者的感情也至高潮,读者也久久不能平息,和作者一起共鸣了。情景交融。我们先看作者怎样写景:当“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时,“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首先看到那醉人的绿,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然后作者用博喻来描写了潭水的水波、水光、水色,但还觉得未能很好地表现出这绿的可爱,于是用了一连串的比较,通过这比较,突出地说明了梅雨潭的水色不淡不浓,水光不明不暗,正如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恰到好处。通过比喻和比较,这奇异的绿,可爱的绿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面对这奇异、可爱的绿,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呢?当“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时,“我们开始追捕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作者用“招引”一词是拟人用法,把静态的“梅雨潭闪闪的绿色”写成动态,反衬“我”急于领略那可爱的绿的急切心情。用“追捉”、“揪着”、“攀着”、“探身”、“鞠躬”等动词,准确、自然地写出了探奇揽胜的急切心情。这时,“我的心随着潭水的绿而摇荡”,看着那醉人的绿,作者情不自禁地“想张开两臂抱住她”。当作者尽情地欣赏发潭面、水波、水光、水色之后,当作者又用心地比较了水光、水色之后,那种狂喜、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终于倾泻而出,达到了高潮:“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那醉人的绿呀!我含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这感情的倾泻,不但表现在语言上直接抒发,更表现在动作上的情不自禁:“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还忍不住要从此叫你女儿绿。”这样,作者在描绘景色的过程中,就把狂喜、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融汇在梅雨潭的一片绿色之中,情与景交织在一起。(二)语言特点赏析欣赏文章语言准确、形象、饱含感情的特点。1.准确、精练。例: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吸引)着我们;“招引”紧扣“闪闪的绿”,似乎它本身用闪闪的绿光在主动招呼诱引游人,动态感强。这正是“惊诧”的原因之一。反衬了“我”急于赏绿的迫切心情。“吸引”则显得一般。我们开始追捉(追逐)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追捉”含有欲捕捉那“闪闪的绿”的意思,点点闪光如星星萤火虫,似伸手可捉。“追逐”则没有这层含义。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弯)下去, “探身”与“小心”相呼应,准确的描写了向下走时脚试探性的朝下伸的样子。明确:准确、精练。2.形象、生动。比喻 梅雨亭 展翅的苍鹰 梅雨瀑 被扯散的布 水花 白梅、杨花碧绿的潭水 极大极大的荷叶(形色)少妇的裙 (涟漪)初恋少女的心 (荡漾) 涂了“明油” (波光)软嫩的鸡蛋清 (软嫩)温润的碧玉 (清澈) 蔚蓝的天空 (鲜润)小姑娘 (可爱)拟人 踞、透、扯、送、钻、招引、摆弄比较映衬梅雨潭的绿 北京什刹海拂地绿杨 (太淡) 杭州虎跑寺的绿壁 (太浓) 西湖的波 (太明) 秦淮河的波 (太暗)联想 裁带赠给舞女、挹眼赠给盲妹3.饱含惊喜之情(逐渐转浓,情不能已)。提问1:请问你从文中读出了朱自清的什么样的感情呢?这种感情是如何抒发的呢?明确:文中充溢的是朱自清看到梅雨潭的绿后的惊喜之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械设备安装工艺》课件-第七章 金属容器及管道的安装工艺
- 2026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尚志中学高三上化学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戒毒人民警察招录笔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外事办公室礼宾接待招聘笔试题库附答案
- 第6课《变色龙》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地磅相关知识培训
-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协议
- 2025年法律知识考试模拟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养老机构安全主管岗位培训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政府驻港澳办事处招聘笔试高频错题及答案
- 2025高级会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辽宁省地质勘探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测试试题及答案3套
- 枢纽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 积极心理学全套课件
- 临床实验中不良事件的管理
- 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 炼钢厂电工应知应会考试题库500题(含各题型)
- GB/T 5069-2007镁铝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 GB/T 40565.2-2021液压传动连接快换接头第2部分:20 MPa~31.5 MPa平面型
- 旅游区奖惩制度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