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念刘和珍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牢记“三一八”惨案的历史教训,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2. 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思路和写作特点。3. 准确理解意义深刻的语句、片断的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1. 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 2. 了解文章的思路和写作特点。难点:准确理解意义深刻的语句、片断的含义。 教学资源 1作者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1921年发表代表作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1923年写成小说集呐喊,为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和藤野先生范爱农野草等著名散文。“四一二”大屠杀后,愤然辞职,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先后主编刊物和写作优秀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友邦惊诧论等,此外还翻译过果戈理、法捷耶夫等外国作家的作品。鲁迅作品集简况:小说集两部:呐喊(1918-1922年);彷徨(1924-1926年)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编(19221935年)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1928年,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一部:野草(1927年)杂文集16部: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192年);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1930年);南腔北调集(1922-1933年);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1934-1936年);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翻译了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等作品。2本文写作背景。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借助ppt,教师导语引入新课,板书课题。观看ppt走近作者观看ppt背景介绍观看ppt解题,记念,与纪念同义。君,对人的尊称。听讲导读课文主导学生活动:指导预习。预习,达成预习目标,交流答案。主导学生活动:集体阅读一、二部分,讨论。文章为什么要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又要反复说“无话可说”?阅读、讨论、发言。 课堂反馈主导学生活动:当堂练习练习、交流答案 课后测评布置作业课外练习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牢记“三一八”惨案的历史教训,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2. 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思路和写作特点。3. 准确理解意义深刻的语句、片断的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1. 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 2. 了解文章的思路和写作特点。难点:准确理解意义深刻的语句、片断的含义。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复习第二部分。那些词语突出表现了赞颂猛士的情感?回答问题导读课文主导学生活动:指定同学读第三部分,其余同学听读、思考记念了刘和珍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认识到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朗读、听读、思考、回答问题。主导学生活动:集体阅读第四、五两部分,讨论。文章为什么要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又要反复说“无话可说”?阅读、讨论、发言。 教师小结听讲 课后测评布置作业课外练习 课堂反馈 阅读下列几段话,回答问题。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1文中“伟大”“伟绩”“武功”的意思怎样理解? 2文中“有恶意的闲人”“无恶意的闲人”分别指什么人? 3文中划线部分是否矛盾?为什么? 记念刘和珍君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牢记“三一八”惨案的历史教训,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2. 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思路和写作特点。3. 准确理解意义深刻的语句、片断的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1. 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 2. 了解文章的思路和写作特点。难点:准确理解意义深刻的语句、片断的含义。 教学设计(第三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读课文主导学生活动:范读重点句,讨论分析课文第六、七两部分跟读,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听讲。主导学生活动: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关键文句的旨意。听读、讨论、发言。 总结本文写作特色。听讲 课后测评布置作业课外练习内容附后 课堂反馈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4文段中处的“此”分别指的是什么? 5文中的“中国人”、“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分别指代的是什么人?3分 6“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一话有什么含义?4分 7下面对“以最坏的恶意”和“出于我的意外”这两句话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是( )a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的程度令人发指,出人意外。b中国女性如此之临危不惧真是出人意外。c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和中国女性临危不惧的精神均出人意外。d作者是向来从坏处看“中国人“的,但对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还没有料到,中国女性的临危不惧的精神也出人意料。8“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这里的“此”指的是( ) a通过女师大事件,作者看到了中国女子办事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b“三一八”惨案中,作者认清了当局者的凶残,流言家的下劣,中国女性临难之从容。c“三一八”惨案中,三个女子临难从容殒身不恤的行为证明了人民是压不倒的,人们由此看到了中国的希望。d“三一八”惨案使苟活者看见了微茫的希望,使真的猛士更奋然前行。9对“我说不出话”的主要原因分析最恰当的是( )3分a因痛失优秀青年而伤心得说不出话来。b因“出离愤怒”而说不出话来。c跟段祺瑞反动政府无理可说。d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此时并不想说。 课后测评 预习指导1通读全文,解决生字、生词。2分别概括七个部分的内容。3划出课文中的疑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痛哭和珍 石评梅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的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自杨荫榆带军警入校,至章士钊雇老妈拖出,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作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失丢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竟究去了那里。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的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1 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 2.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了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句话的含义。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致,读来使人潸然泪下。b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与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与逝者的对话。c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d最后一段“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深刻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以及作者对未来的担忧。e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连夜写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阅读鲁迅诗稿序,完成510题。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或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鲁迅先生亦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熔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直攀魏晋。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然诗如其人,书如其人,荟而萃之,其人宛在。旬子劝学篇有云:“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鲁迅先生,人之所好也,请更好其诗,好其书,而日益近之。苟常手抚简篇,有如面聆謦欬,春温秋肃,默化潜移,身心获益靡涯,文章增华有望。5“或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从哪两个方面评价了鲁迅诗的成就?_。_。6第二段评价鲁迅在书法方面的才能,其“自成风格”的内涵是什么?_。7第三段作者强调“诗如其人,书如其人”,目的是什么?_。8本文原是为鲁迅诗稿作序,为什么又谈其书法?_。9对作者引用荀子劝学篇的目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说明与其学习鲁迅的诗文,不如直接拜他为师,倾听他的教诲。b为了说明与其学习鲁迅的为人不如学习他的诗文更简单有效。c为了说明若能很好地学习鲁迅的诗文,便能更好地学习他的为人。d提醒大家在学习鲁迅的为人时,不要忽视学习他的诗文。10鲁迅诗稿序用文言写成,语言精练而含蓄,请分析下列语句的含义。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_鲁迅先生,人之所好也。_ 答案:一、课堂反馈1“伟大”一词一方面赞颂一个女子的“从容”“沉勇”,也反衬出杀人者的野蛮。“伟绩,武功”是反语,讽刺揭露中外反动派的暴行。2指一般庸俗的市民,指陈西滢之流。3不矛盾。第一句肯定的是事实,第二句是针对“苟活到现在的我”而言的,表达的是作者由衷的敬意和谦恭而深沉的自责。4指学生请愿是受人利用 指证明中国女子的勇毅,虽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 指写这篇文章 5“中国人”泛指所有的中国人,尤指统治者;“苟活者”指有一定是非观念但没有行动起来的人们;“真的猛士”指“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人。6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惨案死难烈士对于将来的意义。“苟活者”也将从壮烈的事件中看到一点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加勇敢地去斗争。7d 8c 9b二、课后测评1刘和珍是勇士、革命首领;有毅力,任劳任怨,乐观热情。2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刘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刘和珍的英勇无畏。3鲁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愤怒,是希望民众在沉默中爆发。沉默是无言的愤怒,而愤怒迟早将在沉默中爆发,不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作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悲哀。刘和珍的牺牲给作者带来的是“最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思想政治试题及答案
- 2025 年小升初上海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解析)-(部编版)
- 2025聘用合同简易样本
-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雨花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部分答案)
- 2025年吉林省吉林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自定义类型(含答案)
- 维修汽车服务合同范本
- 瑞士租车服务合同范本
- 铺面租房合同范本
- 特许代理销售合同范本
- 购买金戒指合同范本
- 某中央空调机房拆除施工方案
- 《儿童孟氏骨折》课件
- 电力系统绝缘保护 过电压防护 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及防护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传册
- 《用户体验的要素》课件
- 基于现代文献探讨经方治疗冠心病(胸痹心痛)的处方用药规律研究演示稿件
- 2023年贵州六盘水市盘州市考调事业单位人员60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解法
- 桩基工程验收监理质量评估报告
- 钢管中频感应加热过程的有限元分析
- 2022年脓毒血症指南解读(更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