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数控GSK21MA参数手册.pdf_第1页
广州数控GSK21MA参数手册.pdf_第2页
广州数控GSK21MA参数手册.pdf_第3页
广州数控GSK21MA参数手册.pdf_第4页
广州数控GSK21MA参数手册.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广州数控GSK21MA参数手册.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SK21MA 加工中心数控系统 参数手册参数手册 GSK21MA加工中心数控系统 参数手册 I 在本使用手册中 我们将尽力叙述各种与该系统操作相关的事 项 限于篇幅限制及产品具体使用等原因 不可能对系统中所有不 必做和 或不能做的操作进行详细的叙述 因此 本手册中没有特别 指明的事项均视为 不可能 或 不允许 进行的操作 本使用手册的版权 归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所有 任何单位 与个人进行出版或复印均属于非法行为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将 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GSK21MA加工中心数控系统 参数手册 II 公 司 简 介 广州数控广州数控 中国南方的数控产业基地 国家 863 中档数控系统产业化 支撑技术 重点项目承担企业 多年来致力于开发 生产机床数控系统 伺服 驱动装置与伺服电机 广泛推广机床数控化改造 数控技术培训业务 开展数 控机床贸易服务 集科 工 贸于一体 产品配套国内 50 多家机床生产企 业 售后服务网点遍布全国 GSK 系列产品以高的性能价格比畅销全国 远销 东南亚 2000 年至 2005 年 产品产销量连续六年居国内第一 为全国最大机 床数控系统生产基地 现 场 技 术 支 持 服 务 如果您遇到通过电话不能解决的问题 您可以获得现场支持的服务 广州 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将授权技术支持工程师到现场帮您解决技术问题 GSK21MA加工中心数控系统 参数手册 III 前 言 前 言 尊敬的客户 对您惠顾选用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的对您惠顾选用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的GSK21MA 加工中心数控 加工中心数控 系统 以下可简称为 系统 我们深感荣幸 系统 以下可简称为 系统 我们深感荣幸 关于使用手册 关于使用手册 使用手册全面地介绍了 GSK21MA 系统的特性 系统组成 各部分的系 统命令及其使用 操作步骤 用户编程方法及示例等 是用户快速学习和使 用本系统的基本手册 本手册的更新和升级事宜 由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授权并组织实施 未经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授权或书面许可 任何单位或 个人无权对本手册内容进行修改或更正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概不负责由 此而造成的客户损失 技术支持技术支持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提供对 GSK21MA 数控系统的全部技术支持 包 括用户培训 软 硬件升级及技术咨询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提供了各种方式 尽最大可能帮助您解决关于 GSK21MA 数控系统产品的问题 如果您在使用 GSK21MA 数控系统的过程 中遇到了问题 您可以在 GSK21MA 数控系统帮助系统中使用用户在线帮助 功能 如果您希望得到更多的技术资料 请查阅 GSK21MA 数控系统的使用 手册 或访问本公司网站 终身服务终身服务 在您购买 GSK21MA 数控系统的同时 您将填写一张 GSK21MA 数控系 统用户登记卡 从此时起 您就成为众多广州数控系统用户大家庭中的一员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凭借此卡 向您提供终身技术支持及软 硬件升级服 务 电话热线服务电话热线服务 在 GSK21MA 数控系统的使用过程中 不论您何时何地遇到问题 您都 可以拨打技术支持电话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将给您以满意的答复 GSK21MA加工中心数控系统 参数手册 IV 安全警告及注意事项 操作不当将引起意外事故 必须要具有相应资格的人员才能操作本系 统 操作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本参数手册 本手册中的标示符本手册中的标示符 带有 带有 符号的内容 则表示着重强调部分 请读者要稍加注意 以免影响操作 符号的内容 则表示着重强调部分 请读者要稍加注意 以免影响操作 带有 带有 符号的内容 则要求用户在没有足够熟练经验的情况下 最好不要随意修改相应参数 否则将对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符号的内容 则要求用户在没有足够熟练经验的情况下 最好不要随意修改相应参数 否则将对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GSK21MA加工中心数控系统 参数手册 V 目 录 目 录 0 概 述 1 0 1 参数类型 1 0 2 有效值范围及权限规定 2 0 3 参数注释 3 0 4 参数号范围 4 1 参数的显示 5 1 1 在 MDI 操作方式下的显示 5 1 2 在数据方式下的参数显示 6 1 3 在其他操作方式下的显示 7 2 在 MDI 方式下设定参数 8 2 1 参数的操作 8 2 2 参数的存入系统操作 9 2 3 参数的存盘返回操作 9 2 4 参数的查找操作 9 2 5 参数的放弃返回操作 10 3 有关显示的参数 11 4 有关坐标系的参数 12 4 1 外部工件零点偏移 13 4 2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设定 13 4 3 参考点坐标值设定 14 4 4 系统参考点坐标值设定 15 5 有关速度控制的参数 16 6 有关加减速控制的参数 25 7 有关螺距误差补偿的参数 31 8 有关反向间隙补偿的参数 33 8 1 反向间隙补偿量参数 33 8 2 反向间隙补偿步长参数 33 9 有关运动控制卡的参数 34 9 1 X 轴 PID 及 F 参数 34 9 2 Y 轴 PID 及 F 参数 34 9 3 Z 轴 PID 及 F 参数 35 9 4 第四轴 PID 及 F 参数 35 9 5 第五轴 PID 及 F 参数 36 10 有关固定循环的参数 38 GSK21MA加工中心数控系统 参数手册 VI 10 1 G76 及 G87 退刀方向设定 38 10 2 孔循环回退值设定 39 10 3 镗孔循环中主轴正反转控制 40 11 有关图形显示的参数 41 11 1 缩放比例参数 41 11 2 清除屏幕刀具轨迹参数 41 12 有关单方向定位的参数 42 13 有关刀具补偿参数 43 13 1 刀具长度补偿平面 43 13 2 显示偏置的个数 43 14 有关主轴控制的参数 44 15 有关轴控制 设定单位的参数 49 15 1 各轴手动快速 G0 的速度设定 49 15 2 各轴脉冲当量设定 49 15 3 各轴正方向选择 49 16 有关行程检测的参数 50 17 有关手轮进给 中断的参数 53 18 参数的备份 传入 传出与恢复操作 55 18 1 参数的传入与传出 55 18 2 参数的备份 56 18 3 参数的恢复 56 18 4 返回数据操作界面 57 19 G 代码默认格式 58 20 手动回零控制参数 60 21 轮廓控制参数 61 22 五轴机床结构参数 64 23 其他参数 68 24 参数列表 72 25 常规参数修改范围 80 26 常见问题解答 83 1 0 概概 述述 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方便参数的诊断与观察 参数可以在除编辑方式的其他方式下浏览 通 过 键或 键进行操作 但参数的修改只有在 MDI 方式下进行 本系统参数为用户的方便使用提供许多灵活之处 比如 参数的安全验证 参数的有效值约定 参数的保护功能以及丰富的参数提示信息 0 1 参数类型 三种参数形式及参数的有效范围 参数类型 数据范围 是否为符号型 参数号范围 位型参数 0 或 1 否 1 21 整型参数 0 99999 否 311 399 浮点型 99999 9999 99999 9999 是 22 310 及 400 1449 其中 位参数的排列是从右向左分别为 第 0 位到第 7 位 共 8 位 如下图所示 整型参数为 5 位数 其显示为 00000 最小设置为 0 最大设置值为 99999 浮点型参数形式为 00000 0000 可设定值范围为 99999 9999 99999 9999 2 0 2 有效值范围及权限规定 上述三种类型的参数中除位型参数外 其他两类参数中被开放的参数均有范围规定 这样每个参 数在设定过程中将不容易被设置错误 同时 为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及可靠性 我们为系统设置了 4 级参数安全密码保护 也就是 同一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 其可以设定或使用的参数权限也可以 通过密码加以限定 一般系统默认的为用户级参数 也就是只能设定系统规定的参数范围内的值 此 类参数是以 U 为开头的参数 U 为 user 的缩写 如 U100 等 有些参数是以 S 字符开头的 这 些参数在用户级是不能修改的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有时修改一些参数时 如输入的值不在规定的范围内 系统将不允许修改相 应参数 并给出报警提示 还有一些参数如果用户在试图修改或设定时 系统会提示 错误 您没有修改该参数的权限 的字样 如在 MDI 方式下修改 S1400 参数 在按下 Enter 键后 提示如下 3 这说明该参数非用户级参数 且参数是以 S 开头的参数 S 为 system 的缩写 如 S1400 等 提示 考虑到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 本系统中有些参数虽然给出 但本系统目前不用 这 种参数用户不必考虑 即使修改了对系统没有任何影响 如第四轴的相关内容的参数部分 提示 考虑到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 本系统中有些参数虽然给出 但本系统目前不用 这 种参数用户不必考虑 即使修改了对系统没有任何影响 如第四轴的相关内容的参数部分 0 3 参数注释 为了便于用户的设定与修改 我们为参数加上了注释 当光标停止在某一参数上时 其参数下方 的信息栏上将会有相应的提示信息 如下图 36 号参数 从注释即可知道该参数为 X 轴反向间隙补偿 参数 4 对于系统目前未定义的参数 系统将给出提示 UNDEFINED 字样 同时 参数值默认为 0 0 如下图 23 号参数 0 4 参数号范围 目前 本参数手册中的参数号范围 1 1500 随着系统功能的升级 参数手册也将不断扩充 扩充部分及本手册中未详部分 恕厂家将不另行通知 5 1 参数的显示 1 参数的显示 1 1 在 MDI 操作方式下的显示 在 MDI 方式下 参数是可以修改的 而且该方式下参数的显示区别于其他方式的不同之处就是 右侧操作按钮不同 此方式下 右侧有 等按钮 以支持 对参数的操作 下一节将详细给出操作方法 在参数表的下方 有明确的绿色提示 Enter 修改 字样 其他方式下没有该提示 没有该提 示时表明在相应方式下不能对参数进行操作 同时 在手动输入 MDI 的下面输入框中 其 指 令 后面也不会有光标闪烁 关于每个参数的提示信息 也在参数列表的下方给出 由于参数有几类 位参数 整型参数 浮 点型参数等 提示信息将在每个参数的详细介绍中给出 6 1 2 在数据方式下的参数显示 数据方式下 参数的显示有别于其他方式下参数的显示 这是因为数据方式下参数的操作不同于 其他操作方式 在数据方式下 可进行参数的备份 恢复及系统间参数的传入 传出 当然 也可以 在 PC 与数控系统间进行类似的操作 注意 在数据方式下进行参数的操作时 一定要谨慎 首先应在对上次备份数据较有把握 或十分确信的情况下 方可进行此类操作 尤其是参数的恢复操作 否则 可能导致系统参数混乱 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注意 在数据方式下进行参数的操作时 一定要谨慎 首先应在对上次备份数据较有把握 或十分确信的情况下 方可进行此类操作 尤其是参数的恢复操作 否则 可能导致系统参数混乱 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7 1 3 在其他操作方式下的显示 在自动方式 手动方式等其他方式下 参数是可以浏览的 如上图右侧所示 可通过软键盘在 等之间进行切换 但不能进行修改操作 8 2 在2 在 MDI 方式下设定参数 方式下设定参数 2 1 参数的操作 参数的操作分为 存入系统存入系统 存盘返回存盘返回 查找查找 返回返回 不存盘直接返回 MDI 方式主界面 以及 对参数进行直接设定 浏览等操作 按下列方式设定参数 1 按操作面板上 MDI 操作方式键 进入 MDI 方式 2 再按右侧键 进入参数设定方式 如上图所示 3 通过翻页键 定位参数所在的页 利用 键 定位到所要设定的参数 也可以通过按按键 此时 弹出对话框后 输入要 设定的参数号按 Enter 键直接定位 见 2 2 节查找操作 然后按回车键 Enter 进入参数修改状态 如上图对 1 号参数的修改 4 修改相应参数 位参数则通过 键定位到需修改的位再进行修改 浮点型参数与整型参数则设定想要的值 再按 Enter 键确认 5 最后 决定对所设定的参数进行存盘还是放弃处理 若想继续修改 则只需按按键 然后继续修改其他参数 否则 可以按完成修改及返回 MDI 主界面 若对所做的修改不愿存盘的话 可以按键 系统提示 系统参数已 修改 确定放弃存盘吗 可按 Tab 选择 确定 后返回 2 2 参数的存入系统操作 存入系统的操作在修改或设定参数时 每修改完一个或几个参数后 可以按按钮 进 行修改内容的存入系统操作 在按下该按钮时 按钮会有晃动的提示 表明已响应 这种情况下 还 可以继续浏览或设定其他参数 当然 对已修改过的参数还可以进一步设定 提示 一旦存入系统的参数值是不能再恢复到修改前的值 尤其是一次修改了较多参数值的情况 下 一定要谨慎 提示 一旦存入系统的参数值是不能再恢复到修改前的值 尤其是一次修改了较多参数值的情况 下 一定要谨慎 2 3 参数的存盘返回操作 存盘返回操作是比较方便的功能 在执行其操作时 即可把所做的修改存入系统 又能一键返回 到 MDI 主界面 用户在进行参数设定时 如果已确定自己的修改是正确的或想要的参数值 在设定 完后 按键 即可存入所做的修改并返回到 MDI 主画面 2 4 参数的查找操作 进入参数设定界面后 按上图右侧的按键 弹出图中所示的对话框 直接输入想查找的参 数号 然后按 Enter 键开始查找 如所找参数存在 则定位到所找参数并高亮显示 否则 弹出警 10 告 该参数不存在该参数不存在 信息 按 Enter 确定 消除报警对话框 提示 本系统具有自动向前 向后查找功能 提示 本系统具有自动向前 向后查找功能 2 5 参数的放弃返回操作 在 2 1 中 对参数进行设定完成后 如设定错误不想存盘 则可以按 按键取消所做的修 改 此时 弹出上图所示的对话框 若确定放弃所做的修改 则按 Enter 键消除报警框并返回 MDI 主界面 否则 按 TAB 键 将报警对话框的焦点切换到 取消取消 按钮上 再按 Enter 键继续 设定参数 11 3 有关显示的参数 3 有关显示的参数 参数 4 0 参数号参数号 注注 释释 默认值默认值 P004 0 0 坐标显示实际位置 1 坐标显示理论位置 1 该参数控制系统的坐标显示方式 因本系统为闭环系统 显示坐标时 可以显示实际位置 也可 以显示编程的理论位置 具体选择可以通过 4 号参数的第 0 位来控制 当该位为 0 时 坐标显示为实 际位置 为 1 时 坐标显示为理论位置 提示 当机床静止状态时 坐标显示的末位有 闪动 时 说明显示的是实际反馈坐标值 如不 习惯 可以通过修改该参数为 提示 当机床静止状态时 坐标显示的末位有 闪动 时 说明显示的是实际反馈坐标值 如不 习惯 可以通过修改该参数为 1 即可解决 即可解决 注 手册中其余部分的参数表均按此格式排列 请注意 注 手册中其余部分的参数表均按此格式排列 请注意 12 4 有关坐标系的参数有关坐标系的参数 机械零点 又称机床零点 是机床上的一个固定点 用于作为加工时的基准 机床制造厂负责对 每台机床设置零点 机床零点由于是固定点 故可将该点为基准建立坐标系称为机床坐标系 或机械坐标系 机床 坐标系一旦由厂家确定 用户无权修改 具体请参考参数 P116 P119 机床在开机或系统重启后需手动执行机械回零的操作 当各运动轴完成回零动作后 系统自动建立机 床坐标系 机床坐标系一旦设定 就保持不变 直到电源关掉为止 机械零点 工件坐标系 偏移 机床坐标系原点 机床参考点 图 4 1 1 由上图所示 机床开机后手动回零为回到机械零点 由机械零点建立机床坐标系 由此产生机床 参考点和确定工件坐标系 G53 所对应的参数 P81 P85 为 6 个工件坐标系的整体偏移量 注 图注 图 4 1 1 中的坐标系及机床零点等只是说明相对关系 并不代表相互的实际位置 具体以厂家设 定为准 中的坐标系及机床零点等只是说明相对关系 并不代表相互的实际位置 具体以厂家设 定为准 13 4 1 外部工件零点偏移 P81 X 轴工件零点偏移量 0 P82 Y 轴工件零点偏移量 0 P83 Z 轴工件零点偏移量 0 P84 第四轴工件零点偏移量 0 P85 第五轴工件零点偏移量 0 4 2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设定 工件坐标系 1 G54 的工件原点机床坐标值 工件坐标系 1 G54 的工件原点机床坐标值 P087 ZOFISX X 轴第 1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4 0 P088 POFISY Y 轴第 1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4 0 P089 POFISZ Z 轴第 1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4 0 P090 POFIS4 第四轴第 1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4 0 P051 POFIS5 第五轴第 1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4 0 工件坐标系 2 G55 的工件原点机床坐标值 工件坐标系 2 G55 的工件原点机床坐标值 P091 X 轴第 2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5 0 P092 Y 轴第 2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5 0 P093 Z 轴第 2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5 0 P094 第四轴第 2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5 0 P052 第五轴第 2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5 0 工件坐标系 3 G56 的工件原点机床坐标值 工件坐标系 3 G56 的工件原点机床坐标值 P095 X 轴第 3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6 0 P096 Y 轴第 3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6 0 P097 Z 轴第 3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6 0 14 P098 第四轴第 3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6 0 P053 第五轴第 3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6 0 工件坐标系 4 G57 的工件原点机床坐标值 工件坐标系 4 G57 的工件原点机床坐标值 P099 X 轴第 4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7 0 P100 Y 轴第 4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7 0 P101 Z 轴第 4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7 0 P102 第四轴第 4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7 0 P054 第五轴第 4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7 0 工件坐标系工件坐标系 5 G58 的工件原点机床坐标值 的工件原点机床坐标值 P103 X 轴第 5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8 0 P104 Y 轴第 5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8 0 P105 Z 轴第 5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8 0 P106 第四轴第 5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8 0 P055 第五轴第 5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8 0 工件坐标系工件坐标系 6 G59 的工件原点机床坐标值 的工件原点机床坐标值 P107 X 轴第 6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9 0 P108 Y 轴第 6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9 0 P109 Z 轴第 6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9 0 P110 第四轴第 6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9 0 P056 第五轴第 6 工件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值 G59 0 4 3 参考点坐标值设定 P111 X 轴参考点坐标值 0 P112 Y 轴参考点坐标值 0 15 P113 Z 轴参考点坐标值 0 P114 第四轴参考点坐标值 0 P115 第五轴参考点坐标值 0 4 4 系统参考点坐标值设定 通过参数通过参数 P116 P120 设定系统参考点坐标 设定系统参考点坐标 通过参数 P116 P120 设定系统参考点坐标值 该值为回系统参考点后系统屏幕显示的值 P116 系统参考点 X 轴机床坐标值 0 P117 系统参考点 Y 轴机床坐标值 0 P118 系统参考点 Z 轴机床坐标值 0 P119 系统参考点第四轴机床坐标值 0 P120 系统参考点第五轴机床坐标值 0 提示提示 以上各参数 除工件坐标系以上各参数 除工件坐标系 G54 G59 和工件零点偏移和工件零点偏移 G53 设定后 需要 切断电源一次 设定后 需要 切断电源一次 16 5 有关速度控制的参数 参数参数 4 1 P4 1 1 插补采用直线方式 0 插补采用样条方式 1 该参数用于控制系统在插补计算时采用的插补形式 其中样条插补支持五轴模式 而直线插补只 支持三轴模式 系统默认为直线插补模式 默认值 默认值 1 参数参数 20 0 P20 0 仅适用于 样条插补 1 快速倍率有效 0 快速倍率无效 0 快速进给倍率是否有效参数设置 利用操作面板上波段开关实现快速定位速率可调 默认值为 1 快速定位速度倍率分 4 档 F0 25 50 100 如果设定值低于最低档时将以最低档为 设定值 如果设定值高于最大档时 将以 150 为设定值 默认值 默认值 100 当操作面板的波段开关发生故障时 可设置该参数无效 系统将以最大速度进行快速定位的调节 参数参数 143 P143 样条曲线插补时线性轴快速定位速度 mm min 6000 范围 范围 1 20000 参数参数 144 P144 样条曲线插补时旋转轴快速定位速度 min 3000 范围 范围 1 10800 参数参数 161 P161 线性轴 G01 最大速度限制 6000 指定系统进给轴切削时的最大速度 单位为毫米 分 mm min 理论上 本系统速度处理算法 可以达到任意速度值 但实际应用中 要根据机床的行程范围和工件的大小尺寸 选取较为理想的最 大切削速度以获得理想的综合加工效果 范围范围 30 9999 17 默认值 默认值 6000 图 5 2图 5 2 最大速度变化时速度曲线 图中在进给距离为 50mm 加速度为 180 的情况下 最大速度为 2400mm min 及 1200mm min 的时速度图形 这说明在距离一定的情况下 当速度太大时 不能达到 而相对较小时能达到最大速 度 同时 还可以看出 在加速度不变的情况下 无论是否达到最大速度 进给速度 F 值越大 系统 的加工效率越高 提示 机床在加工过程中的振动现象是与所给的进给速度 F 无关的 它只是与系统设定的加速度 有关 参数参数 162 P162 样条插补时线性轴最低 F 进给速度限制 30 该速度为拐角时 拐角前一个周期与后一个周期的速度的差值 此参数为系统内部处理速度用的 参数 与实际的指令速度无关 范围 范围 3 90 默认值 默认值 60 参数参数 241 P241 在预测控制方式中 切削进给的速度上限值 提前读取多个程序段 6000 该参数用于设定预测控制方式 提前读取多个程序段 中进给速度的上限值 注意 注意 18 1 在预测控制方式下 当总的位移小于或等于当前进给速度的减速距离时减速开始 当前控制在减 速完成后继续进行 且多程序段位移总量增加时 加速开始 特别是当一系列程序段中包含许多非常 小的位移量时 加减速会交替变化 它能防止进给速度恒定 在此情况下应该指定一个较低的进给速 度 2 在预测控制方式 提前读取多个程序段 下 遇到非移动程序段或类似于 G04 的 G 代码时 则在前一程序段中移动减速至停止 3 即便在插补前加减速期间 插补后加减速也执行 因此 当插补后加减速时间常数设为 0 时 则仅执行插补前加减速 参数参数 242 P242 在预测控制方式中 切削进给的速度下限值 提前读取多个程序段 100 该参数用于设定预测控制方式 提前读取多个程序段 中进给速度的下限值 参数参数 243 P243 自动拐角减速功能中的最低通过速度 预测控制方式 120 在预测控制方式中 使用插补前直线加减速时 设定一个允许的自动拐角最低通过速度 参数参数 244 P244 预测控制方式中切削进给指数型加减速时间常数 3 设定预测控制方式指数型加 减速时间常数 参数参数 245 P245 预测控制方式中切削进给指数型加减速最低速度 10 设定预测控制方式指数型加 减速最低速度 FL 参数参数 246 P246 预测控制方式中切削进给直线型加减速时间常数 10 参数参数 247 P247 预测控制方式中切削进给前加减速加速度 米 秒2 0 15 参数参数 261 P261 手动方式按下快速倍率按钮后 X 轴快速速率 5000 该参数设定快速定位时 X 轴目标速度 参数参数 262 19 P262 手动方式按下快速倍率按钮后 Y 轴的快速速率 5000 该参数设定快速定位时 Y 轴目标速度 参数参数 263 P263 手动方式按下快速倍率按钮后 Z 轴的快速速率 5000 该参数设定快速定位时 Z 轴目标速度 参数参数 264 P264 手动方式按下快速倍率按钮后 4Th 轴的快速速度 5000 该参数设定快速定位时 4Th 轴目标速度 参数参数 265 P265 手动方式按下快速倍率按钮后 5Th 轴的快速速率 5000 该参数设定快速定位时 5Th 轴目标速度 参数参数 266 P266 快速运动 X 轴前加减速直线型加减时间常数 120 快速定位选择前加减速 P018 0 0 时 前加减速加减速类型选择为直线型 P018 1 0 该参 数设定 X 轴直线型加减速时间常数 参数参数 267 P267 快速运动 Y 轴前加减速直线型加减时间常数 120 快速定位选择前加减速 P018 0 0 时 前加减速加减速类型选择为直线型 P018 1 0 该参 数设定 Y 轴直线型加减速时间常数 参数参数 268 P268 快速运动 Z 轴前加减速直线型加减时间常数 120 快速定位选择前加减速 P018 0 0 时 前加减速加减速类型选择为直线型 P018 1 0 该参 数设定 Z 轴直线型加减速时间常数 参数参数 269 P269 快速运动 4Th 轴前加减速直线型加减时间常数 120 快速定位选择前加减速 P018 0 0 时 前加减速加减速类型选择为直线型 P018 1 0 该参 数设定 4Th 轴直线型加减速时间常数 参数参数 270 20 P270 快速运动 5Th 轴前加减速直线型加减时间常数 120 快速定位选择前加减速 P018 0 0 时 前加减速加减速类型选择为直线型 P018 1 0 该参 数设定 5Th 轴直线型加减速时间常数 参数参数 271 P271 快速运动 X 轴前加减速钟型加减时间常数 100 快速定位选择前加减速 P018 0 0 时 前加减速加减速类型选择为钟型 P018 1 1 该参数 设定 X 轴钟型加减速时间常数 参数参数 272 P272 快速运动 Y 轴前加减速钟型加减时间常数 100 快速定位选择前加减速 P018 0 0 时 前加减速加减速类型选择为钟型 P018 1 1 该参数 设定 Y 轴钟型加减速时间常数 参数参数 273 P273 快速运动 Z 轴前加减速钟型加减时间常数 100 快速定位选择前加减速 P018 0 0 时 前加减速加减速类型选择为钟型 P018 1 1 该参数 设定 Z 轴钟型加减速时间常数 参数参数 274 P274 快速运动 4Th 轴前加减速钟型加减时间常数 100 快速定位选择前加减速 P018 0 0 时 前加减速加减速类型选择为钟型 P018 1 1 该参数 设定 4Th 轴钟型加减速时间常数 参数参数 275 P275 快速运动 5Th 轴前加减速钟型加减时间常数 100 快速定位选择前加减速 P018 0 0 时 前加减速加减速类型选择为钟型 P018 1 1 该参数 设定 5Th 轴钟型加减速时间常数 参数参数 276 P276 快速运动 X 轴后加减速直线型加减时间常数 20 快速定位选择后加减速 P018 0 1 时 后加减速加减速类型选择为直线型 P018 2 0 该参 数设定 X 轴指数加减速时间常数 参数参数 277 21 P277 快速运动 Y 轴后加减速直线型加减时间常数 20 快速定位选择后加减速 P018 0 1 时 后加减速加减速类型选择为直线型 P018 2 0 该参 数设定 Y 轴指数加减速时间常数 参数参数 278 P278 快速运动 Z 轴后加减速直线型加减时间常数 20 快速定位选择后加减速 P018 0 1 时 后加减速加减速类型选择为直线型 P018 2 0 该参 数设定 Z 轴指数加减速时间常数 参数参数 279 P279 快速运动 5Th 轴后加减速直线型加减时间常数 20 快速定位选择后加减速 P018 0 1 时 后加减速加减速类型选择为直线型 P018 2 0 该参 数设定 5Th 轴指数加减速时间常数 参数参数 280 P280 快速运动 5Th 轴后加减速直线型加减时间常数 20 快速定位选择后加减速 P018 0 1 时 后加减速加减速类型选择为直线型 P018 2 0 该参 数设定 5Th 轴指数加减速时间常数 参数参数 281 P281 快速运动 X 轴后加减速指数型加减时间常数 15 快速定位选择后加减速 P018 0 1 时 后加减速加减速类型选择为指数型 P018 2 1 该参 数设定 X 轴指数加减速时间常数 参数参数 282 P282 快速运动 Y 轴后加减速指数型加减时间常数 15 快速定位选择后加减速 P018 0 1 时 后加减速加减速类型选择为指数型 P018 2 1 该参 数设定 Y 轴指数加减速时间常数 参数参数 283 P283 快速运动 Z 轴后加减速指数型加减时间常数 15 快速定位选择后加减速 P018 0 1 时 后加减速加减速类型选择为指数型 P018 2 1 该参 数设定 Z 轴指数加减速时间常数 参数参数 284 P284 快速运动 4Th 轴后加减速指数型加减时间常数 15 22 快速定位选择后加减速 P018 0 1 时 后加减速加减速类型选择为指数型 P018 2 1 该参 数设定 4Th 轴指数加减速时间常数 参数参数 285 P285 快速运动 5Th 轴后加减速指数型加减时间常数 15 快速定位选择后加减速 P018 0 1 时 后加减速加减速类型选择为指数型 P018 2 1 该参 数设定 5Th 轴指数加减速时间常数 参数参数 286 P286 切削进给前加减速直线型加减时间常数 120 正常加工方式下 切削进给选择前加减速 P019 0 0 加减速类型为直线型加减速 P019 1 0 该参数设定直线型加减速的时间常数 参数参数 287 P287 切削进给前加减速钟型加减时间常数 50 正常加工方式下 切削进给选择前加减速 P019 0 0 加减速类型为钟型加减速 P019 1 1 该参数设定钟型加减速的时间常数 参数参数 288 P288 切削进给后加减速直线型加减时间常数 20 正常加工方式下 切削进给选择后加减速 P019 0 1 加减速类型为直线型加减速 P019 2 0 该参数设定直线型加减速的时间常数 参数参数 289 P289 切削进给后加减速指数型加减时间常数 15 正常加工方式下 切削进给选择后加减速 P019 0 1 加减速类型为指数型加减速 P019 2 1 该参数设定指数型加减速的时间常数 参数参数 290 P290 手动运行直线加减速时间常数 50 手动方式下 参数 P019 3 设定为 0 时 手动运行加减速方式为直线型加减速 该参数设定直线型加 减速的时间常数 参数参数 291 23 P291 手动运行指数加减速时间常数 40 手动方式下 参数 P019 3 设定为 1 时 手动运行加减速方式为指数型加减速 该参数设定指数型加 减速的时间常数 参数参数 292 P292 圆弧插补外加速度限制 1 5 此参数设定圆弧插补时允许最大的法向加速度 根据圆弧半径的大小限制圆弧的进给速度 从而保证 机床运行的平稳性 参数参数 293 P293 圆弧插补对应外加速度嵌制的低速下限 200 由参数 P287 设定的允许最大加速度钳制圆弧的进给速度 该参数设定对应的加速度钳制的速度的下 限值 参数参数 294 P294 预插补最大程序段数 10 正常加工方式下 程序段预先处理时 读入过多的程序段将对译码任务形成过重的负担 该参数设定 程序段合并时最大的程序段数 参数参数 295 P295 切削进给到位精度 0 1 选择正常加工方式时 使用后加减速时 在程序段的拐角处为弧线过渡 当 P019 7 设为 1 时 进行 拐角到位检测 用于控制轮廓精度 该参数设定此种情况下允许的轮廓精度 参数参数 296 P296 圆弧插补控制精度 0 1 圆弧插补算法为用伺服周期内的直线逼近弧线 该参数控制逼近程度从而降低进给速度控制圆弧插补 精度 参数参数 297 P297 采用非预测方式时自动运行的最高速度 9000 正常自动加工方式下 该参数设定最高进给速度 参数参数 298 P298 采用非预测方式时自动运行的最低速度 20 正常自动加工方式下 该参数设定最低进给速度 24 参数参数 299 P299 空运行是否有效 1 当该参数为 1 时为空运行有效 只针对直线插补时使用 采用直线或样条插补由参数 P4 1 决定 当该参数为 0 时 空运行无效 当该参数为 2 时 切削进给 G01 G02 和 G03 指令 空运行有效 但 快速定位 G00 指令 无效 继续按快速定位速度运行 参数参数 300 P300 空运行速度 2000 P299 号参数设为 1 时 空运行有效 该参数设定空运行速度 参数参数 301 P301 各轴手动进给速度 2000 手动方式下 该参数设定各轴的目标速度 参数参数 302 P302 指数型加减速低速下限 10 正常加工方式时 如果后加减速设定为指数型加减速 该参数设定低速下限 FL 25 6 有关加减速控制的参数有关加减速控制的参数 参数参数 P16 0 P016 0 STL 0 选择正常加工方式 1 选择预测控制加工方式 1 该参数设定加工方式 一般情况下设定为预测控制加工方式 选择正常加工方式时 系统不进行程 序段的前瞻 合并 拐角速度限制 因此不具备高速切削功能 正常加工方式下 可选用后加减速提高 切削速度 但加工精度降低 预测加工方式下 对程序段进行前瞻 程序段拐角速度在预处理模块设定 因此可根据程序段拐角的大小进行适当的加减速 提高了加工效率 且精度不降低 预测控制当时下程 序逼近轨迹可选用样条 进行样条插补 用弧线代替了微小直线段 进一步提高加工曲面时的精度 正 常加工方式不具备这种功能 参数参数 P16 1 P016 1 PLAC 0 预测控制插补后加减速选择直线型 1 预测控制插补后加减速选择指数型 0 当 P016 0 STL 设定为 1 时 在速度处理阶段 前加减速和后加减速可以设定同时起作用 该参数 设定后加减速起作用时候后加减速的加减速方式 参数参数 P16 2 P016 2 ASL 预测控制方式自动拐角减速功能中 0 用角度控制进给速度 1 用进给速度差值控制进给速度 0 当 P016 0 STL 设定为 1 时 高速切削过程中单个程序段插补完毕 速度不减为最低速度 为了使 得拐角处加速度不过大 导致机床震动 拐角处需要根据程序段拐角的大小适当减速 该参数设定拐角 速度计算方法 用角度控制进给速度时 对整体轨迹进行统一计算 设定进给速度 用进给速度差值控 制进给速度时 设定切削进给速度 对单个轴进行进给速度差值的计算 使之不超过最大进给速度差值 参数参数 P16 3 P016 3 PPCK 0 预测控制方式不进行到位检测 1 预测控制方式进行到位检测 0 当 P016 0 STL 设定为 1 时 即在预测控制方式下 若使用后加减速 在程序段拐角处 实际插补 轨迹为弧线 偏离变成轨迹 若设定该参数 插补过程将控制偏离程度在设定精度内 参数参数 P16 4 P16 4 1 预测控制方式选择样条插补 0 预测控制方式选择线性插补 1 预测控制方式直线的插补轨迹可以选择线性也可以选择样条 选择线性时 线段连接处有少许突 起 因此此时一定要使用后加减速 这样可以淡化突起 使表面更光滑 插补轨迹选择样条时 此处 为 Hermit 样条 由于轨迹自身就是弧线 因此要去掉后加减速 此时精度较高 工件表面较为光滑 26 参数参数 P16 5 P016 5 PIIS 0 预测控制方式前加减速插补程序段重叠无效 1 预测控制方式前加减速插补程序段重叠有效 0 预测控制方式下 若选用该功能 可以得到更高的加工效率 但精度降低较多 建议该参数设定为 0 参数参数 P16 6 P016 6 PIIS 0 预测控制方式前加减速选择直线型 1 预测控制方式前加减速选择钟型 0 当 P016 0 STL 设定为 1 时 在速度处理阶段 前加减速和后加减速可以设定同时起作用 该参数设定 前加减速起作用时候前加减速的加减速方式 参数参数 P18 0 P018 0 FBOL 0 快速运动选择前加减速 1 快速运动选择后加减速 0 快速运动加减速方式 后加减速可以得到较高的进给速度 前加减速起停较为平稳 但距离较短 时不能升到目标速度 导致效率较低 由于定位程序段一般较长 此处建议选择前加减速 参数参数 P18 1 P018 1 FBLS 0 快速运动前加减速选择直线 BL 型 1 快速运动前加减速选择钟 BS 型 1 P018 0 选择 0 的情况下 即快速运动选择前加减速时 该参数对前加减速加减速类型进行选择 直线型在加速和减速时加速度恒定 钟型加减速在加速和减速时加速度也进行加减速控制 使速度的 过渡更加平稳 此处建议选择钟型加减速 参数参数 P18 2 P018 2 FLLE 0 快速运动后加减速选择直线 LL 型 1 快速运动后加减速选择指数 LE 型 1 P018 0 选择 1 的情况下 即快速运动选择后加减速 该参数对后加减速加减速类型进行选择 直线型后加减速精度较高 但速度过度不平滑 容易引起速度波动 指数型加减速更符合机床运行规 律 在时间常数较小的情况下 可以满足精度要求 参数参数 P18 7 P018 7 FTCK 0 快速运动轨迹为直线 1 快速运动轨迹为曲线 0 该参数选择 0 时 定位轨迹为直线 三个进给轴起停一致 空间合成轨迹为直线 该参数选择 1 时 三个轴互相独立运行 按各自的加减速时间常数计算加速度 空间合成轨迹为曲线 参数参数 P19 0 27 P019 0 CBOL 0 切削进给选择前加减速 1 切削进给选择后加减速 1 该参数指定正常加工方式下切削进给为前加减速或后加减速的类型 参数参数 P19 1 P019 1 CBLS 0 切削进给前加减速选择直线 BL 型 1 切削进给前加减速选择钟 BS 型 1 该参数指定正常加工方式下切削进给为前加减速时的加减速类型 直线型加工效率较高 钟型机 床运行平稳性较好 参数参数 P19 2 P019 2 CLLE 0 切削进给后加减速选择直线 LL 型 1 切削进给后加减速选择指数 LE 型 1 该参数指定正常加工方式下切削进给为后加减速时的加减速类型 直线型加工精度较高 指数型 机床运行平稳性较好 参数参数 P19 3 P019 3 HLOE 0 手动进给选择直线 HL 型加减速 1 手动进给选择指数 HE 型加减速 1 手动方式下 采用后加减速 该参数用于设定后加减速的类型 参数参数 P19 7 P019 7 CPCT 0 切削进给到位精度不进行控制 1 切削进给到位精度进行控制 0 选择到位精度控制时 只有刀具到达设定的精度范围内时 才开始下一段的插补 参数参数 P140 P140 线性轴快速定位加速度 mm S2 300 范围 范围 3 1000 参数参数 P141 P141 旋转轴快速定位加速度 S2 100 范围 范围 3 1000 参数参数 P146 P146 线性轴 G01 加速度 mm S2 360 范围 范围 3 1000 参数参数 P246 P246 预测控制方式中切削进给直线型加减速时间常数 5 28 该参数设定在预测控制方式中 切削进给直线型加减速时间常数 参数参数 P247 P247 预测控制方式中切削进给前加减速加速度 米 秒 2 0 15 预测控制方式下 前加减速选择定加速度 该参数设定加速度大小 参数参数 P248 P248 自动拐角减速功能两个程序段临界夹角 预测控制方式 3 在预测控制方式中 使用插补前直线加减速时 当两程序段之间的矢量夹角小于该参数设定的临界夹 角时 插补轨迹视为平滑过渡 不进行升降速 当两程序段之间的矢量夹角大于该参数设定的临界夹 角时 使用自动拐角减速功能 参数参数 P249 P249 速度差方式拐角减速功能的各轴允许速度偏差值 预测控制方式 100 在预测控制方式下 使用插补前加减速时 在按进给速度差值的自动拐角减速功能中 该参数设定各 轴的允许速度差值 在超出指定的允许的速度偏差的轴中 实际进给速度差值与允许进给速度差值之 间比率最大的轴用于拐角减速计算的参考轴 参数参数 P250 P250 预测控制方式轮廓控制精度 0 01 选择预测控制方式时 插补前对程序段进行预先处理 当程序段之间的拐角较小 多程序段作为一个 程序段进行插补可以满足该参数设定的控制精度时 则将这些程序段合并在一起高速插补 参数参数 P251 P251 预测控制方式合并段数 2 选择预测控制方式时 程序段预先处理时 读入过多的程序段将对译码任务形成过重的负担 该参数 设定程序段合并时最大的程序段数 参数参数 P252 P252 预测控制方式到位精度 0 02 选择预测控制方式 使用后加减速时 在程序段的拐角处为弧线过渡 当 P016 3 设为 1 时 进行拐 角到位检测 用于控制轮廓精度 该参数设定此种情况下允许的轮廓精度 参数参数 P253 P253 构成样条长度条件 15 该参数设定构成样条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预测控制方式下 当参数 P016 4 1 时 即选择样条插补 时 如果上下两程序段长度之和大与该参数设定的长度 则程序段的插补轨迹为一直线段 29 参数参数 P254 P254 构成样条角度条件 15 该参数设定构成样条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预测控制方式下 当参数 P016 4 1 时 即选择样条插补 时 如果上下两程序段之间的矢量夹角大于该参数设定的角度 则程序段的插补轨迹为一直线段 参数参数 P255 P255 预测控制方式钟型前加减速时间常数 100 预测控制方式下 前加减速选择钟型加减速时 加速度连续变化 与直线加减速相比 机床震动减弱 在此种方式下 该参数设定加减速时间常数 决定了最大加速度 参数参数 P256 P256 预测控制方式切削加工精度级别 2 加工前给决定线性插补精度 效率的主要参数设定一基准值 加工过程中 用户根据需要只需调整加 工精度级别 该参数可在速度和效率间取得满意效果 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一般情况下建议精度要求 高的取较小的精度级别 以便满足精度 精度要求低的粗加工取较大的精度级别 以提高加工速度 增加加工效率 P256 设置 0 7 级 级别越高 加工效率越高 精度越差 0 1 理论上没有误差 可做精加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